妃嫔等级: (括号里的数字代表人数) 所有人都要给太后,太妃和太嫔请安,即便品级很高。
正超品:太后(前朝皇后)(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妃嫔) 从超品:太妃(前朝娘娘)(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小主)(不限) 庶超品:太嫔(前朝小主)(无册封升降妃嫔权利)(不限) 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 从超品:侧皇后/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 正一品:皇妃(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 从一品:侧皇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 庶一品:夫人(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四品以下妃嫔) 正二品:贵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六品以下妃嫔) 从二品:妃(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六品以下妃嫔) 庶二品:侧妃(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六品以下妃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昭仪为首)(昭仪1名,其余各2名)(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八品以下妃嫔) 从三品:贵嫔(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八品以下妃嫔) 庶三品:贵姬(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八品以下妃嫔) 正四品:婕妤(2) 从四品:容华(4) 庶四品:嫔(8) 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充仪,充媛,充容(婉仪为首)(婉仪1名,其余各2名) 从五品:顺仪,德仪,佩仪,芬仪,芳仪(顺仪为首)(顺仪1名,其余各2名) 庶五品:小仪,小媛,良娣,良媛(小仪为首)(小仪1名,其余各4名) 正六品:姬(8) 从六品:贵人(16) 庶六品:才人,美人,淑人(等大)(32) 正七品:良人,丽人,佳人(等大)(32) 从七品:常在(64) 庶七品:宝林(64) 正八品:选侍(不限) 从八品:舞涓(不限) 庶八品:答应(不限) 正九品:御女,采女(等大)(不限) 从九品:更衣,充衣,华衣(等大)(不限) 庶九品:娘子(不限) 宫女等级: 从五品以上可以称姑姑 正三品:掌事嬷嬷(管理所有宫里大事,负责分发俸禄,分配宫女等)(1) 从三品:御前尚义(皇帝贴身宫女)(2) 正四品:礼教司仪(教导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宫女)(2) 从四品:风仪女官(太后,太妃,皇后或侧皇后贴身宫女)(每个主子1名) 正五品:各宫主管(每个宫里的主管宫女,可监督其他宫女)(每个宫1名) 从五品:御花园,佛堂等其他宫殿里的主管宫女(每殿1名) 正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错的宫女)(4) 从六品:冷宫主管(分配冷宫里的食物,衣裳)(2) 正七品:一等宫女(端茶倒水等轻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七品:二等宫女(做饭煎药等不轻不重的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正八品:三等宫女(烧煤守夜等重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八品:打扫道路和每晚巡视的宫女(8) 正九品:冷宫宫女(1位妃嫔1名)
西宫是什么
这是大体格局,详见下图。以下根据《清宫述闻》对西六宫各处建筑做简单介绍。
从中轴的乾清宫、坤宁宫到西六宫,中间隔着一条长街,称为西一长街,此街从御花园西门出来向南,其北端为长康右门,南端为内右门,街东为端则、增瑞、隆福、凤彩、月华诸门。长街西有大成右门,进去则为储秀宫,宫前为体和殿,其后为丽景轩。长街又有广生右门,进去则为翊坤宫,还有咸和右门,进去则为永寿宫。
此三宫之西为西二长街,与另外三宫隔开。此街北端为百子门,南端为螽斯门,街东为长泰、崇禧两门,街西为咸熙门,其内为咸福宫。宫后为同道堂。此街又有敷华门,进去后为长春宫,宫前为体元殿,其后为怡情书史。螽斯门南出向西,进嘉祉门为太极殿(启祥宫)。
以上共六宫,称为西六宫。
储秀宫,前殿有乾隆御笔匾额茂修内治,东西壁有《圣制西陵教蚕赞》和《西陵教蚕图》。宫中设有宝座,宫前有铜龙、铜鹿。同治就在储秀宫出生,当时其母称为懿嫔,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她在当时就住在储秀宫,侍候她的有宫女二十人,另有如意妈妈四人,嬷嬷十二人。
翊坤宫,前殿有乾隆御笔匾额懿恭婉顺,东西壁有《圣制昭容评诗赞》和《昭容评诗图》,后殿有乾隆御笔懋端壶教。
永寿宫,前殿有乾隆御笔匾额令德淑仪,东西壁有《圣制班姬辞辇赞》和《班姬辞辇图》。乾隆书写的匾额共十一面,挂在十二宫,各匾额俱照永寿宫样式制造。乾隆曾下谕旨,匾额挂上之后,即不可擅动。
顺治的恪妃、嘉庆的如妃,都住在永寿宫。
道光时,英国人开始侵略中国,边疆大臣为此上书,但清朝廷讳言此事,大臣上书有不少留在永寿宫,共一百多封,详见故宫博物院编《史料旬刊》。
永寿宫前后又有大库,储藏皇帝御用物品,光绪二十三年曾派人进宫修理。
咸福宫,前殿有乾隆御笔匾额内职钦承,东西壁有《圣制婕妤当熊赞》和《婕妤当熊图》,后殿有乾隆御笔匾额滋德含嘉,东室有乾隆御笔匾额琴德簃,西室有乾隆御笔匾额画禅室。
咸福宫内有各种陈设,如金镇纸、金镶碧玡㺨、金洋钱等,都以匣包装,同治时曾查出这些陈设多被太监偷窃或改換。
乾隆时,还在咸福宫内栽藕。
长春宫,前殿有乾隆御笔匾额敬修内则,后殿有乾隆御笔匾额德协坤元,其西室有匾额德协六宫。
长春宫陈设乾隆皇后的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物,继位的皇帝登基后,他的皇后就可以用这些物品。
光绪六年,曾有一人突然出现在长春宫的配殿,大声咳唾,太监逮住此人,审问时,他则满口胡说,像是疯子,后经刑司审讯,得知他是从中正殿角门进入皇宫的。
同治时,慈安与慈禧都住在长春宫,光绪继位后,慈安移居钟粹宫,慈禧仍住长春宫。
光绪十年十月初五,长春宫内天天演戏,不少王公与内府诸公都能进来看戏。慈禧有时闲得无聊,也召唱盲词者入宫演说各种故事。
《清宫述闻》在述长春宫事时,全文录下王国维《观堂集林》中所载的《颐和园》词,此词记录了慈禧一生事迹。此词甚长,只录其中几句: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且语王孙慎勿疏,相期黄发终无艾。
定陵松柏郁青青,应为兴亡一拊膺。
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
此外还据一些文献,记载了慈禧驻颐和园的事情,如记颐和园内的德和园,是慈禧看戏的地方,林纾曾作《谐趣秋阴图》诗,记录其事:
内宴传呼供奉班,歌台斜面玉泉山。
匆匆记得浑陀舞,弟子于今改盛颜。
锦帕御床龙衮侍,天颜憔悴有谁知。
此处还据《宫中档差务杂录》记载了慈禧祭祖、祭父母的文书格式,其祭祖文的格式是上书先祖父吉二老太爷 先祖母吉二老太太,或平行书祖父景二太爷 祖母景二太太,下书当今慈禧皇太后 孝孙女敬献衣履 财宝。祭父母书,上书先考惠二太爷 先妣惠二老太太,下书当今慈禧皇太后 孝次女敬献衣履 财宝 祭奠。
太极殿(原启祥宫),前殿有乾隆御笔匾额勤襄内政。乾隆时,曾在此殿接见江南号称鬼工的杜士元,此人能将橄榄核或桃核雕刻成舟,作东坡游赤壁等,故在此宫接见,并赏赐金帛。
此殿原名启祥宫,何时改名,尚无文献可考。
西六宫之西还有一区,中有延庆殿、抚辰殿、建福宫等。
此一区南向者为延庆门,门内为延庆殿,殿后为广德门,门内之东为绥祉门,永庆门北正中为建福门,门内为抚辰殿,殿后为建福宫,宫后为惠风亭,亭北为存性门,门北为静怡轩,门西为延春阁。静怡轩与延春阁,今已不存。
延庆殿,皇帝在立春日来此宫行九叩礼迎春,为民祈福。
抚辰殿是建福宫的前殿,咸丰时曾在抚辰殿检阅诸王大臣及侍卫等的射箭技能,又曾在此殿接见蒙古回部番部来朝见者,赐宴赏赐。
建福宫,在西二长街,是乾五所之一。
乾隆为皇子时,在结婚后从毓庆宫移居西二所,登基之后,此处升为重华宫,其后逐渐将四五所建成建福宫、敬胜斋等,作为乾隆休闲游憩之地。
乾隆曾有《建福宫赋》、《建福宫红梨花诗》等。
建福宫在抚辰殿后,宫后为惠风亭,又向北为静怡轩,是建福宫后的寝室。
光绪时戊戌变法后,慈禧把光绪的珍妃幽禁在建福宫。
静怡轩、延春阁,在民国十二年时,因敬胜斋失火而烧毁,其中收藏的历代古物全部焚毁。时人绘有《延春烬余图》。
静怡轩之后为慧曜楼,楼西为吉云楼,再西为敬胜斋。此区中门东向有御笔匾额朝日辉,垣西为碧琳馆,馆南为妙莲华室,室南为凝晖堂,东向,其南室匾曰三友轩。堂前为延春阁,与敬胜斋相对。
静怡轩、延春阁烧毁后,故宫博物院修整后,仍称为西花园。
西六宫北有重华门,门内为崇敬殿,殿北为重华宫,宫东为葆中殿,西为浴德殿,宫后为翠云馆,宫东为漱芳斋,斋前为演戏台。
重华宫原为明代的乾西五所的二所,乾隆时改为重华宫。
故宫的规制,乾清宫、坤宁宫为紫微正中,左右各有一条长街,又称永巷,称左右永巷,又称东西长街。每一街外以次列有三宫,东西各六宫,共为十二宫。在东西六宫后各列五所,重华宫就是原来的乾西二所。乾隆为皇子时,住在乾西二所,继位后改称重华宫。东西的两个五所,即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为皇子们居住之地。
乾隆继位后,经常在重华宫接见王公近臣,赐宴赋诗。有时又在重华宫内演戏,准许回子、番子进内观看,其他外人不准进内。但在同治时,准许琉球国使臣进重华宫,赐茶果,又设剧作乐。
顺治时,当十二月朔日,就在重华宫、懋勤殿书写福字,有专用的赐福苍生笔,笔杆上有赐福苍生四字,每年开笔,御用一次,即封存起来。每年开笔书写第一福字,悬挂在乾清宫的正殿。
书写福字的笺,是绢质,上涂丹砂,绘以金云龙。乾隆时亦继承此制,每年都书写福字。
嘉庆时,正月初二,在重华宫举行茶宴,以历代帝王、名臣图像为题,联句作诗。道光时,也在正月初二,在重华宫举行茶宴,命延臣与翰林和御制诗韵作诗。
重华宫前为崇敬殿,殿内称为乐善堂,其匾额是乾隆所书。东西两侧的暖阁内则供奉佛像。东壁有乾隆御笔《乐善堂记》,西壁有乾隆御题张宗苍画诗。每年茶宴所赋的诗中选出二首,书写后挂在崇敬殿,不断悬挂,致使四壁挂满。
葆中殿内匾额为古香斋,贮藏《古今图书集成》。
浴德殿内匾额为抑斋,此处又称长春仙馆,乾隆为皇子时,曾住在此馆,以抑斋为自己的书室。乾隆继位后,凡是园亭行馆有可静憩观书处,大都以抑斋为名额。圆明园就有两处抑斋,一在含碧堂东楹,一在翠微堂之东。
重华宫后为翠云馆,馆东次室为长春书屋,也是乾隆为皇子时的书屋。
重华宫东为漱芳斋,东室曰高云情,东次室为静憩轩,斋后为金昭玉粹,其东室为随安屋。斋的对面是演戏台,构造精丽,是重华宫宴集时的演戏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