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牛街礼拜寺 牛街白天营业吗

白天营业。

牛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

这条街因为少数民族聚居而出名。

有著名的牛街礼拜寺。

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

牛街礼拜寺

中文名牛街礼拜寺

所属国家中国

位置广安门内牛街

简介街礼拜寺占地约6000平方米,规模宏伟、肃穆幽深,是中国式古代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相结合的产物,为中国古建筑之精品。从望月楼下进入寺院,为避免一入寺就面对大殿背面,在殿后增加一堵院墙,引导行人折转到大殿左右夹道再进入寺内,然后绕行殿东,折回进入大殿。大殿东是一座四合院,正中有楼,左右各有碑亭,东面为经学教室。

大殿由前殿、主殿和窑殿组成。前殿为硬山卷棚屋顶;主殿由两个歇山屋顶前后串连组成;窑殿很小,高耸着攒尖屋顶。殿内装饰很有特色,柱间设置由阿拉伯的尖拱转变成的欢门,柱子和欢门满饰红地金花图案:门框是阿拉伯经文,其它面积和柱子都是卷草和团花。天花和梁枋彩画以青绿冷色为主,与欢门和柱子的一片金红有强烈的对比,非常华丽辉煌。

礼拜寺位于宣武区牛街(牛街88号),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公元960年,有一位阿拉伯筛海(原意为老者、长老。伊斯兰教对有名望的宗教学者的尊称)名叫革洼默丁,携子来京传教。其子纳苏鲁丁对皇帝赐于的官爵坚辞不受,一心为清真寺掌教,遂请颁建清真寺。公元996年,辽圣宗统和十四年,北宋太宗至道二年(当时中国是两个朝代并存),牛街礼拜寺建成,并初具规模,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不断翻修和扩建,才形成了今天这样宏伟壮观的古建群体。

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春赐寺名为礼拜寺。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宣礼楼、望月楼、南北碑亭、大影壁等。

主要景点大影壁走近礼拜寺,就能看见一座30多米长的大影壁。影壁青砖筒瓦,大脊长伸,玉石叠砌,更有束腰浮雕,图案精美,其中部右方有一幅四无图石雕,甚为驰名。笔者慕名而至,只见汉白玉底座浮雕上顶祥云吉瑞,下枕如意平安,中部图案是树上悬钟,钟下摆棋,棋旁立炉,惟妙惟肖,意境悠远。但浮雕上均无人物,故曰四无:有棋无人下,有钟无人敲,如意无人佩,炉在无香烧。问及缘由,一位穆斯林朋友告诉笔者:伊斯兰教在清真寺装饰时常用植物纹、几何纹和阿拉伯文字,但禁用动物、人物纹样。

望月楼绕过影壁,便到了清真寺正门。正门在望月楼下,上悬达天俊路金字匾,该门平时紧闭,只在开斋节和宰牲节时开启。笔者由便门走入清真寺,到了第一进院落。一进寺内,10余米高的望月楼矗立眼前,望月楼上悬挂着牛街礼拜寺蓝底金字匾额,楼为六角形亭式,双层飞檐,亭顶复以上黄下绿的琉璃瓦,孔雀绿色的斜脊六角攒尖,上有金黄色琉璃陶宝顶。每年伊历九月进入斋月时,阿訇乡老登楼寻望新月,以定斋月始末,故名望月楼。

礼拜殿为全寺主要建筑。有三层屋顶,殿顶衔接处有一道垂直的半弧形影壁,成为殿顶的一个特殊装饰。最前面的是一座六角攒尖亭式建筑,俗称窑殿。窑殿正面壁龛上,满雕精巧的阿拉伯文和花朵。殿内普相仿和天花板上,施以博古、花齐等彩绘。博古和花卉都是礼拜寺壁画常用的题材。礼拜殿内悬挂着用玻璃串珠、彩色玻璃灯罩组成的各式大吊灯。

梆歌楼在礼拜殿的正前方,是一座歇山重檐方亭建筑。梆歌楼是作礼拜前登楼向教民报告时间的,所以又叫宣礼楼或唤醒楼。它的前身是宋元年间修建的尊经阁。

碑亭在礼拜殿前的月台两旁,左右对称,亭重檐歇山顶,碑是明弘治九年(1496)重修礼拜寺后所建。碑文原用汉阿两文刻成,现已剥落不清。

故事传说牛街在辽朝是叫做柳河村,是一片很大的石榴园,据说牛街即榴街的谐音。不过当时牛街附近的确有很多果园和菜园,枣林街、樱桃园和南菜园的名称都是从那个时候沿用下来的。关于牛街清真寺的始建年代,史料上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在公元960年前后,有一位叫革瓦默丁的阿拉伯筛海来北京传教,他的儿子品行很好,而且有特异功能,对金银财宝、爵位官衔没什么兴趣,他对皇帝说燕京这块地方以后必将是个兴隆之地,希望能在这里修建一座清真寺。皇帝对此大加赞赏,恩准他在京城南郊建了一座清真寺,就是牛街清真寺。

早在牛街清真寺修建之前的唐代,中亚的商人就陆陆续续地通过丝绸之路,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经商,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久居中国,是中国最早的回回。但是回民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则要归功于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骑兵们。12世纪末,成吉思汗两次西侵,占领了许多伊斯兰国家,除了施行一贯的烧杀政策之外,他们还俘虏了大量的穆斯林。

成吉思汗明白自己的帝国战争需要不断地扩充军队,于是他将数十万的穆斯林编入蒙古军队,驱使他们去实现自己的帝国梦。但是这些虔诚的穆斯林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半个多世纪以后,忽必烈修建了大都城,并下令各军就地落户,于是,这些穆斯林随着蒙古军队开进了大都城,开始在北京城内定居。作为穆斯林,清真寺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牛街上的清真寺开始热闹起来了。

牛街清真寺占地六千多平方米,其建筑和布局是典型的汉族古代宫殿式和阿拉伯式相结合的产物。整座清真寺的建筑框架采用汉族木结构,但在主要建筑物的细部装饰上,却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形成了中国式伊斯兰建筑的独特形式。清真寺经过明清两代的不断扩建、修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在主体礼拜殿的东面接出一座大殿,到了康熙年间,又给礼拜殿接出了三间抱厅,使寺内的建筑布局更加紧凑,搭配更加合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群。清真寺修缮完毕之后,康熙皇帝赐了一块敕赐礼拜寺的牌匾,至今仍保存在寺内。

文化底蕴牛街清真寺比较著名的建筑应当数寺门前大影壁上的四无图玉石浮雕了。这部作品出自明代前期,图高80厘米、宽35厘米,图上绘有钟、如意、棋盘和香炉等。虽然整幅图不大,却寓意深长。这幅浮雕图内四种物件各有所指,钟通忠,如意的意通义,棋通齐,香炉的香通襄,这四个字合起来就是忠义齐襄,即忠义双全的意思。封建社会提倡上尽忠,下结义,这样才能功成名就,这幅浮雕用四件事物很好地概括了这个意思,可见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另外,大多数人认为图中的钟、如意、棋盘、香炉四件东西与穆斯林没有任何关系,这也是四无图得名的原因。

一无是有钟无人敲,穆斯林每天以太阳的高度来认定晨、晌、晡、昏、宵五个时间,做五次礼拜,根本不靠敲钟报时,所以清真寺内没有钟,即使有,也只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二无是有玉无人佩,玉是富贵的象征,自然是人人垂涎的宝贝,但是穆斯林的教义是,今生富贵与否都由真主定然,假如没有富贵命,一味地过分争取,浪费时间,倒不如多花点精力做善功,因而也无需佩带玉。

三无是有棋无人下,真主鼓励教徒们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在闲暇的时候也不能懒惰,要主动到清真寺去做礼拜,不要总是赏花下棋放纵自己。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牛街礼拜寺 牛街白天营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