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普通高中。
因为渝北竟成中学是中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规定实施高中课程教学。
与其他普通高中一样,学生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学制和课程完成学业,同时还要应对高考的考试压力等多方面考验。
因此,渝北竟成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渝北竟成中学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重庆市渝北区,但其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仍然归属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管辖,与渝北区其他中小学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
不是,是重点高中,竞成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优美,是一所教育质量非常好的公立学校。
重庆市竞成中学现已更名为渝北中学校,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是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示范高中创建学校。
重庆渝北竟成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民办高中!是一所学办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师资力量雄厚,风景优美的学校。
希望可以帮您门,谢谢!
是
重庆市渝北区竟成中学校是2001年9月30日登记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业务范围普通高中、职业高中。
注册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双凤路178号。
渝北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渝北区常住人口21914万人。
2020年,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6556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32608亿元,增长0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26:660。民营经济增加值85203亿元,增长80%,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24%。
中文名渝北区
外文名Yubei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50011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重庆市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西北部
面积1452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9个街道、11个镇
政府驻地双凤桥街道义学路32号
邮政区码40112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龙兴古镇、巴渝民俗村、统景温泉、多功城等
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火车站重庆北站
车牌代码渝A、渝B、渝D
电话区号023(+86)
人口21914万(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200952亿元(2020年)
方言西南官话-川黔片-重庆话
历史沿革商周,区境属巴国。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区境属巴郡江州县,
春秋、战国、秦、汉无变化。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区境东部归枳县,西部仍属江州县。南齐永明五年(487年),区境属垫江县。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并入巴县。
隋代,属渝州巴郡巴县。
唐朝,属山南西道渝州南平郡巴县。
宋代初,为渝州所属,后改渝州为恭州,隶属于属夔州路(川峡四路之一,治今奉节)。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
元代,属四川行省重庆路,
明代,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巴县江北镇江北镇。
清初,仍为巴县江北镇,乾隆十九年(1754年),析巴县江北镇建置江北厅,史称江巴分治,属重庆府。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将巴县义里、礼里和仁里的上六甲划归江北厅,隶属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江北厅设江北县。隶属东川道。
1949年11月30日,江北县解放,相继隶属于川东行署区璧山专区、四川省江津专区、重庆市、永川地区。
1976年,永川地区江北县划归四川省重庆市。
1994年,撤销江北县,设立渝北区。
1997年重庆直辖,渝北隶属不变。
行政区划2015年8月20日,撤销双龙湖街道,分设双龙湖街道、仙桃街道。
渝北区截至2020年6月,渝北区下辖19个街道、11个镇[2]:双龙湖街道、回兴街道、鸳鸯街道、翠云街道、人和街道、天宫殿街道、龙溪街道、龙山街道、龙塔街道、大竹林街道、悦来街道、两路街道、双凤桥街道、王家街道、礼嘉街道、宝圣湖街道、金山街道、康美街道、仙桃街道、玉峰山镇、龙兴镇、统景镇、大湾镇、兴隆镇、木耳镇、茨竹镇、古路镇、石船镇、大盛镇、洛碛镇,区政府驻两路街道义学路32号。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渝北区,位于重庆主城区东北部,介于东经106°27'30~106°57'58、北纬29°34'45~30°07'22"之间,总面积145203平方千米。东邻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隔长江、嘉陵江相望,西连北碚区、合川区,北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邻水县。
地形地貌渝北区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川东平行岭谷地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自西向东由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三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条状山脉与宽谷丘陵交互组成的平行岭谷。北部为中山,海拔800-1460米;中部为低山,海拔450-800米;南部多浅丘,海拔155-450米。
地质属沉积岩广泛发育区,地质形态为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和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束,褶皱带呈北北东向展布,狭长而不对称,褶皱紧密,向斜宽,背斜窄,断裂少。地貌多呈垄岗状,山体雄厚,长岭岗、馒头山、桌状山错落于岭谷间,地势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谷坡河岸多溶洞。
气候渝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319天。
水文渝北区过境河流主要有长江和嘉陵江,其中长江沿区境东南边境流过,嘉陵江沿区境西南边境流过,有后河注入。渝北区中、东部有寸滩河、朝阳河、长堰溪、御临河注入长江。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渝北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硫铁矿、砂金、含钾凝灰岩、石灰岩、石英砂、陶瓷土、耐火粘土等19种。
生物资源渝北区有野生脊椎动物87种,其中有哺乳动物19种、鳞介类21种、禽类40种、爬行类7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锦鸡、鲟鱼、水獭等。野生植物有97科219属326种,其中可作中草药123种。用材林木主要有松、柏、杉、栗、青杠、枫、樟、竹、楠和其他阔叶林木。经济林木主要有柑橘、柚、梨、桃、李、苹果、樱桃、枇杷、核桃、桑、茶、银杏、榕树、铁树、桂花、罗汉松、山茶花等。
水资源渝北区境内除有长江、嘉陵江、御临河等过境地表水,其中御临河常年过境地表水约17亿立方米。区境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0亿立方米,地下水流出地表总量约11亿立方米。
人口2019年,渝北区常住人口16835万人,较2018年增加21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178万人,城镇化率8422%,较2018年提高142个百分点。户籍总人口14205万人,较2018年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953万人,较2018年增加641万人;乡村人口3252万人,较2018年减少11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7058万人,女性人口7146万人,人口性别比为988(以女性为100),较2018年缩小04。全年出生人口19490人,死亡人口78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32%。
2017年末,渝北区常住人口16323万人,较2016年增加29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308万人,城镇化率8153%,提高12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3047万人,增加5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11万人,增加602万人;乡村人口3536万人,减少07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6517万人,女性人口6530万人,人口性别比为998(以女性为100),缩小06。全年出生人口21884人,死亡人口110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4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渝北区常住人口21914万人。
渝北区为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共有壮族、布依族、朝鲜、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傣族、黎族、傈僳族、彝族、水族、土家族、景颇族、仡佬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毛南族、回族、苗族、藏族等38各民族,共9200人。
政治区委书记:于会文
区委副书记、区长:廖红军
监察委员会主任:于贵生
截至到2021年10月
经济综述渝北区2019年,渝北区地区生产总值1848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第一产业增加值2519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56234亿元,同比下降62%;第三产业增加值126071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04:6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110501元。
2017年,渝北区地区生产总值1447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66亿元,同比下降13%;第二产业增加值80403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61551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556:4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477元,较上年增加7448元。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连续三年超过第二产业,分别达767%和53个百分点。
2020年,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6556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32608亿元,增长0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26:660。民营经济增加值85203亿元,增长80%,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24%。
第一产业2019年,渝北区农业总产值3512亿元,较2018年增长69%。粮食播种面积3078万亩,总产量1099万吨,亩产35692公斤。蔬菜总产量2953万吨,同比增长12%。生猪出栏791万头,羊出栏16304头,家禽出栏26117万只。
2019年,渝北区新种植笋竹、柑橘、中药材等特色经果林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46万亩、国营绿色蔬菜农场230亩。新认证市级名牌农产品1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81家。
2017年,渝北区农业总产值4334亿元。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342万亩,总产量1914万吨,亩产达35829公斤,较2016年增加077公斤/亩。蔬菜水果产量平稳增长,全区蔬菜总产量3945万吨,同比下降24%;水果总产量1486万吨,增长17%。生猪出栏保持平稳,出栏2538万头,同比下降33%。家禽出栏量有所减少,出栏74644万只,下降90%。羊出栏有所提升,出栏21925头,增长90%。
第二产业2019年,渝北区工业增加值4752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8707亿元,占GDP的47%。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86872亿元,在地建筑业总产值54155亿元。
国有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651%,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增长99%,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1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下降102%。计算机、通信和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03%,占总产值的449%;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下降21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增长41%;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下降1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9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增长50%。
2017年,渝北区工业增加值707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59%,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增长345%,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2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下降36%。分支撑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7%。
2017年,渝北区建筑业增加值9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7%。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65530亿元,在地建筑业总产值48398亿元。
第三产业2019年,渝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进出口总额150438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出口105024亿元、增长214%,进口45413亿元、同比下降172%。实际利用外资2230亿美元,增长12%。210个重点项目投资360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865%,开工率达859%。
2019年,渝北区旅客运输量3751万人次,同比增长29%;货物运输量4342万吨,增长42%。邮电业务收入1535亿元,同比下降27%。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2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37%,旅游收入13323亿元、增长3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67亿元,同比增长02%。
2019年,渝北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1173759亿元,同比增长183%。证券成交额486027亿元,增长49%;保费收入414亿元,增长146%;新型金融业营业收入2587亿元,增长92%。商品房销售额96997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87560亿元。
2017年,渝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大类商品零售看,全区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增长平稳,吃、穿类商品消费同比增长52%。住房相关消费增长较快,家具类增长107%。与汽车配套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长115%。新签外商投资项目75个。实际利用外资2001亿美元,同比下降69%。实际利用内资60612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121个,数量与上年持平,利用内资54484亿元,下降05%。从行业看,实际利用内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内资总额6833亿元,增长414%;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内资总额28720亿元,下降07%。
2017年,渝北区进出口总额121385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67393亿元、同比下降01%,进口53992亿元、增长220%。旅客运输量3768万人次,同比下降19%;货物运输量4834万吨,增长54%。其中公路客运1416万人次,下降163%;公路货运3910万吨,增长44%。空港吞吐旅客387152万人次、增长79%,吞吐货物3663万吨、增长14%。
邮电业务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109%。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分别为3811万户、14718万户和4704万户。接待国内外游客2501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8%。
旅游收入8059亿元,增长151%。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887万人次、过夜游客112912万人次,分别增长78%、13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882681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存款余额418005亿元、增长13%,贷款余额464676亿元、增长211%。
交通公路渝北区渝邻高速公路、兰州—海口高速公路(渝武高速,渝黔高速)、渝长高速公路、重庆—宜昌高速公路、机场快速路、重庆内环快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210国道、319国道贯通渝北区全境。
铁路重庆北站位于渝北区龙头寺,也称为龙头寺火车站,为客运、货运特等站。渝怀铁路、渝利铁路、渝遂线、襄渝铁路途经重庆北站。
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位于中国重庆市渝北区两路街道,为4F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是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航空口岸。
轨道交通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及重庆轨道交通国博线,区内设站31座。重庆轨道交通空港线、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区内设站41座。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2019年末,渝北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03所,较2018年增加7所,其中普通中学46所、职业学校7所、小学82所、幼儿园36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人数为539万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246万人、职业中学招生062万人、小学招生230万人,在校学生分别为678万人、167万人、1145万人。新增普惠性幼儿园40所、中小学学位18万个。联招及指标到校上线率为505%;高考重本裸分上线2276人,北大、清华录取人数位列主城第三。中职高考本科上线251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3个;全区中职学生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率90%以上。
2017年末,渝北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88所,较2016年增加24所,其中普通中学42所、职业学校8所、小学76所、幼儿园36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分别为598万人、173万人、974万人、619万人和112人。全年为15所学校补充配备图书109万册、7所学校补充配备教学实验仪器及六大功能室仪器设备1551件(套);为两江小学等5所学校配备教室多媒体设备37套,为新牌坊小学等9所学校配备计算机322台。重庆八中整体划转渝北。高考成绩中,重本线以上2451人,升学率达417%;本科以上(含重本)上线4662人,上线率793%;全区有29人被北大、清华录取;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十六届中学生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人夺得金牌。
文化事业2019年,渝北区新建社区文化室10个,打造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0个、示范乡村文化大院10个、文化驿站10个。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社区)3个、乡村一村一品文化品牌活动5个。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文化产品568个,公共文化物联网配送544次,服务人数1556万人次。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6533万册,较2018年增加1346万册;全年借还图书4359万册次;文物藏品18409件,藏品参观7843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90%。
2017年末,渝北区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成投用,总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设34个功能室;新建及改扩建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个,新建社区文化室14个;在全市率先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3个。年末全区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4268万册,新增848万册;全年借还图书5060万册次;文物藏品13979件,藏品参观3079万人次。基本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覆盖接收,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53%,有线电视用户达1247万户。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173%,较2016年加快105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渝北区2017年,渝北区科技计划总支出130亿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22个,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8家。新培育科技型企业36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608个。全年申请专利6580件,专利授权3663件。仙桃数据谷建成投用商务楼宇35万平方米,智能样机生产、全套3D打印等开放共享平台投用,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建成开院。
医疗卫生截止2019年末,渝北区共拥有各级卫生机构702家,其中医院、卫生院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159张,卫生机构人员12102人。
2017年末,渝北区有各级卫生机构639家,其中医院、卫生院82家,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家。卫生机构床位数8589张,增加717张;卫生机构人员12935人,增加1304人。
2019年,渝北区建成新区人民医院、古路精神病区,木耳空港乐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港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渡用房建成投用。
体育事业2019年,渝北区举办重庆中央公园全民跑步季暨接力马拉松比赛、区健身气功交流比赛等区级群体活动20余次。公共体育场地数量5180个,公共体育场场地面积40265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场地面积242平方米。组队参加各级赛事获得国家级17金7银17铜,市级54金38银35铜。
风景名胜重庆园博园
重庆园博园重庆园博园是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会址,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景路1号,总占地面积3300亩,其中水体面积800亩,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超大型城市公园。
重庆园博园拥有4大功能区、5大特色建筑、127个城市展园、660余种共1200余万株植物,园区的主要建筑风格为古典风和传统风,按功能分区,园内共设有入口区、景园区、展园区和生态区四大部分。
2014年5月,重庆园博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7月10日,重庆园博园被授予两江新区无废景区、两江新区无废公园荣誉称号。
统景温泉位于渝北区统景镇境内,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龙兴古镇位于渝北区东南部,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主要景点有龙兴老街、刘家大院、华夏祠堂、民俗博物馆等。
张关水溶洞位于渝北区张关镇,景区占地32平方公里,分为御临洞、张家洞、云霞岭、泫念洞四大游览区,内有亚洲最长的地下长河-水溶洞、古战场-云霞岭古寨。
碧津公园位于渝北区两路城中心,始建于1987年,1993年扩建,是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免费开放综合性文化休闲公园。
多功城位于渝北区鸳鸯街道翠云山顶,始建于宋朝咸淳六年(1270年),为当时抵抗蒙古侵略者入侵的重要防线之一,为兵家必争之地。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渝北梨橙
渝北梨橙,重庆市渝北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重庆市渝北区柑橘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柑橘的最适宜生态区之一。梨橙是渝北区柑橘的主栽品种,因其形状而得名。又因主产区在渝北区统景镇一带,又称统景梨橙。渝北梨橙果大,果形呈梨形或倒卵形,果皮色泽鲜艳,呈橙红色或深橙色、少核或无核,果肉细嫩化渣,汁多味浓,甜酸适度,微有香气。
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渝北梨橙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渝北歪嘴李
渝北歪嘴李渝北歪嘴李,重庆市渝北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渝北区种植李子历史悠久。据原《江北县志》记载:境内李树散植,疏密不一,品种亦多。2011年,渝北歪嘴李生产总面积6667公顷,产量15万吨。渝北歪嘴李果实较大,果顶尖圆且不正,果面光滑,果皮黄绿色,果霜浓,顶部突起且近核处内空离核,肉质脆嫩化渣,汁多,酸甜可口。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渝北歪嘴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冯时行(1100-1163)北宋状元。祖籍浙江诸暨,生于渝北区洛碛镇。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死后被追为古城侯。
蹇义(1364-1435)明代大臣。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历任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辅太子监国。
江朝宗(1425-1506)明代翰林院侍读学士。曾编纂《重庆府志》,著有《紫轩集》、《蜀中人物集》等。
杨粲三(1887-1962)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家。1915年创办聚兴诚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省政协常委、公私合营银行联会总管理处副查事长。
王朴(1921-1949)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共产党,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西郊大坪英勇就义,年仅28岁。
荣誉称号2016年9月,渝北区获评全国质量强区示范城区。
2017年、2018年,渝北区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3]。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20日,渝北区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4]。
2019年11月14日,渝北区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4月14日,渝北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2020年6月2日,渝北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0年6月8日,渝北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2020年7月17日,渝北区入选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
2020年8月18日,渝北区入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6]。同年11月,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警备区命名为重庆市第七届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市。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参考资料
12020年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2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
3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