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书院对标五行书院
2017年10月,有网友爆料称位于南昌一所名为豫章书院的学校存在严重体罚、囚禁、暴力训练等诸多问题,事件经曝光引起广泛关注。
一位2014年因叛逆被送入该校的学生张华(化名)介绍,刚被送进来时,就被关进了小黑屋。
一进去就被六七个教官围着,把身上所有手表、皮带、眼镜等有危险的东西都脱掉。
那七天,张华的吃喝拉撒睡全在一个差不多十平方的房间里,没出来过。
感觉被绑架,后面几天有想死的心,想过撞墙。
而被体罚是书院里经常发生的事情。
因为偷偷吸烟被发现,小华说曾被五个教官按着打。
那一次被打,他一个礼拜不能躺着睡,伤痕过了三个多月才消除。
不知道是不是钢筋,反正铁的应该是。
小华没有看清楚那根打他的器物,但他被惩罚的身体却给了他最直接的感受。
手指大小粗,打起来发出咻咻咻的声响。
被打了十下的小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直言生无可恋。
2017年10月30日下午,豫章书院执行山长吴军豹在朋友圈回应称:豫章书院修身学校尊重舆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全体师生于今日正式宣告彻底停用戒尺管教。
2017年10月30日晚,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发布调查结果。
经调查,网贴反映的问题部分存在。
书院确有罚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
对此,已责成区教科体局依法依规对该教育机构进行处罚,对于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
2017年11月2日下午,该校发布消息称,学校已申请停办,待政府部门批准后,对在校生逐步分流。
2017年11月3日,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发布关停青山湖区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青山湖区阳光学校)的通报。
2017年11月7日晚,豫章书院前信息办老师以及教官周文亮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在学院工作期间,除了用戒尺打过学生外,还亲眼见到有学生告状。
2017年11月7日,已注销豫章书院办学资格。
根据有关规定,责令其在一个月内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和老师。
五行书院的原型应该是豫章书院
豫章书院,是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
其原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象山南路口东书院街8号内,现为南昌市第十八中学所在地。
古豫章书院是今江西南昌豫章书院的前身,创于南唐升元二年(938年),距今已有1000余年,为江西四大书院之首。
南宋时期为当时理学家们传播朱程之学的基地先后以理学祠、孝廉堂、书院等形式出现。
明朝初年书院处于沉寂状态,至明嘉靖年间才又得以发展。
明万历三年,首辅张居正禁书院,豫章书院像全国其他书院一样停办,被迫卖田充边需。
清代为江西省城书院,为古代江西学术思想传播、人才培养的著名官学机构。
由于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重视,豫章书院由此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型书院之一。
1949年以后,一度改作南昌大学工学院、洪都大学。
而在现代豫章书院被一个叫吴军豹给糟蹋了,损害了以前历史上豫章书院的名声
朱程浴血冀鲁豫
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西南地区王厂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主力突围,时任的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的他和30多位战友与敌同归于尽。
中文名朱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0年月日
逝世日期
出生地浙江苍南县矾山镇内山
职业八路军高级指挥员
信仰马克思主义
人物生平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6期,1934年赴日本留学。
1937年5月,为参加祖国的抗日救亡,未待毕业(只差两个月)提前回国,奔赴抗日前线山西太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荫梧建立河北民军。他先后任河北民军第10、第11大队大队长,第11、第4团团长。
1939年7月在全团纪念七七抗战两周年大会上揭露张荫梧假抗日、真反共的罪行,并通电全国,宣布脱离河北民军。7月中旬,朱程致函八路军总部,汇报部队脱顽经过。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联名回信,表示慰问,并作了切实的指示。8月,根据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命令,将河北民军第4团改编为华北抗日民军,朱程任司令员。9月,经朱德等介绍,朱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0月,朱程组织了狮山伏击战,歼灭日军120余人,击毁军车10辆,缴枪80余支。
1940年3月至1943年5月的3年中,华北抗日民军粉碎了敌人的百余次扫荡,开辟了以内黄、曹县为中心的沙区抗日根据地。
1943年6月,朱程调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奉命由山东曹县以西,进入曹县东南日、伪、顽控制区活动,开辟新区。9月,日伪集结万余兵力,分十路对单县、曹县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28日,日伪军合围曹县的王厂地区,朱程率部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从上午10时激战至下午5时,在血战中壮烈牺牲。
1943年12月,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为朱程召开隆重追悼大会,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说:朱程同志的牺牲,是我中华民族失一将才,边区部队失去了一位良好的指挥员,我党损失了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干部。
人物荣誉朱程被誉为铁军将才,他的英名载入《全国百名抗日英雄谱》。2014年9月1日,朱程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8月25日,被省民政厅、省委党史研究室列入浙江省第一批著名抗日烈士和英雄群体名录。[1]
战友回忆83岁高龄的张世祥老人曾是济南空军通讯处处长。战争年代的故事开始从老人的记忆里倾泻而出。他曾于1937年到1943年在朱程军中担任电台台长,负责与后方的联络工作,跟随朱程将军参加过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
在张世祥老人的记忆里,朱程将军是一位特别能吃苦的人,特别爱学习的人,也是特别无所畏惧的人。
朱程出生在小康家庭。在抗战期间,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从不搞特殊,而是跟普通士兵一样,吃的是大饼,看到哪里有积水喝,就用日本士兵的钢盔,装了水,跟大家分着喝。他甚至还喝过牛蹄子里的积水。到了晚上,他和士兵们一起就地休息,抱着枪,靠着背包,睡在地上。
张世祥回忆说,尽管抗战条件十分艰苦,但朱程将军仍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经典著作。一次,朱程看到一本日文版《日本政治机构与军部制霸之基础》的书,读完后说,看了这本书,就能了解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制霸野心,很需要翻译出来,使中国人民全面了解日本政治机构和军部制霸的野心,引起国人的警醒。拳拳爱国之心可见一斑。该书翻译出来后,经多方努力得以出版发行。
张世祥说,每一次战斗,朱程将军都冲在最前,无数次在枪林弹雨中,率领部队夺取重要战役的胜利。在他临死前的一场激战中,他身负重伤,但仍坚持指挥作战,甚至命令部队砸毁电台,摔坏机枪,同敌人肉搏拼杀。
人物评价杨得志亲笔题词铁军将才
王厂一战,惊天地、泣鬼神。一个日军战地记者记述了王厂战斗之惨烈,说朱程决死指挥,必死抵抗不见降服的样子,日军进攻时,王厂已有如地狱。
朱程壮烈殉国的噩耗传来,曹西根据地军民无不悲痛万分。原五分区指战员痛哭废食者数百十人。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军区司令员杨得志致悼词,说噩耗传来,精神上顿觉如有所失,历时逾月,仍萦怀未已。又说:朱程同志的牺牲,是我中华民族失一将才,边区部队失却一个良好的指挥员,我党损失了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干部。他为朱程题写挽联:处华北敌后出生入死壮哉战斗意志,以身殉战场卫国卫民信矣党军模范
朱程继配夫人郝淑斋悲愤交加,带着女儿朱庙生从太行山赶来参加追悼会,发表了情深意长的悼念朱程的长诗。诗中说:我爱你甚于爱我自己的生命/我永远拿你比做漫漫长夜中的明星/是你的光芒照耀着我走向革命的途程/我的明星突然陨落了/你化作一道火剑穿过了太空/我誓踏着你的血迹前进/更有千千万万的同志继承你的遗志/争取最后的胜利/为你报仇雪恨。
解放后,1990年杨得志同志亲笔为朱程烈士写了向朱程同志学习,做国家的———铁军将才的题词。
入选抗日英雄谱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根据中宣部指示,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短片《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集中在《新闻联播》播出。据悉,全国有百名抗日英雄入选,朱程烈士就是其中一位。
朱程烈士1910年12月出生在苍南县矾山镇。曾留学日本,1937年回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历任华北抗日民军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转战晋冀鲁豫边区,英勇抗击日寇,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屡立战功。
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王厂与日寇浴血奋战8小时,壮烈殉国,时年33岁,被誉为铁军将才。
关于朱程的电影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频道、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电影《朱程浴血冀鲁豫》举行了首映仪式。朱程的女儿和朱程矾山老家的众多乡亲成为该片的首批观众。
人物故居朱程故居位于矾山镇王西村内山冰水窟,单进,正屋三间。屋内设置极简陋,要不是1989年修整后开辟朱程烈士纪念室,展出了一些图片,看上去就更简陋了。朱程一身经历百余战,几次九死一生,牺牲后,其妻郝淑斋以诗悼念:我的程啊,我的公行/八九年的道义之交,四五年的夫妻恩情/我爱你甚于爱我自己的生命/我永远拿你比作漫漫长夜中的明星/是你的光芒照耀我走向革命的途程/我的明星突然陨落了,化作一道火剑穿过了太空。走出朱程故居,耳边犹然萦绕着郝淑斋女士的诗句,而今,深切缅怀朱程烈士的,又何止千人万人?是的,朱程故居是简陋的,但其人格和精神,却是何等的富丽堂皇啊!正如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