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属四川省绵阳市辖。
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按照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初步规划,集中发展区涉及安州区界牌镇、兴仁乡局部和花荄镇局部,将极大拓展绵阳科技城发展空间。
安州区是四川省绵阳市市辖区,总面积1189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称号。
安县属于哪个市
中文名安县
外文名An Xien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面积1404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花荄镇、界牌镇、千佛镇等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场绵阳南郊机场
火车站安县站、高川站(在建)
车牌代码川B
别称安州
建立时间1950年安县属川西行署绵阳专区。1952年撤销行署区设置四川省,安县属四川省绵阳专区。1968年改
人口50万左右
友好城市绵阳
地域名人李调元和现代著名作家沙汀
地方特产铬盐生产基地
电话区码0816
邮编区码622650
地方方言四川方言绵阳话
城市精神务实、创新、感恩、奋进
邮编区码622650
电话区码0816
地方方言四川方言绵阳话
人口50万左右
人口民族人口2010年底,安县总人口43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33万人,非农业人口632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234万人,女性人口213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2%和488%。安县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76‰;自然增长率24‰。
民族安县有汉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黎族、羌族、满族、瑶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等14个民族。
历史沿革安县千佛山唐置龙安县,因境内龙安山而得名。明改安县。
建国后,1950年安县属川西行署绵阳专区。1952年撤销行署区设置四川省,安县属四川省绵阳专区。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安县属四川省绵阳地区。1985年2月撤销绵阳地区,安县属四川省绵阳市辖。
2016年4月2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撤销安县设立绵阳市安州区,原行政区域不变,安州区人民政府驻花荄镇银河大道8号。[2]
行政区划安县辖17个镇、3个乡:安昌镇、桑枣镇、花荄镇、黄土镇、塔水镇、秀水镇、河清镇、永安镇、界牌镇、永河镇、睢水镇、清泉镇、宝林镇、沸水镇、晓坝镇、乐兴镇、千佛镇、兴仁乡、高川乡、迎新乡。
地理环境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距成都110公里,距绵阳科技城10公里。县境山丘坝兼有,幅员1404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辖4乡16镇。安县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6.3℃,年均降水量1260mm,空气质量常年达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42%。
自然资源安县自然资源丰富,有水泥,石灰石、磷矿、煤、硫铁矿、重晶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29种,储量丰富;有动物资源948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77种;有植物资源814种,其中银杏、珙桐等国家一级珍稀植物及枣皮、杜仲、乌药等中药材资源100多种。
经济发展绵阳市安县秀水镇地震后综合
2012年,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11年增长134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37亿元,较2011年增长4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68亿元,较2011年增长2050%,工业化率达到43%,较2011年增长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96亿元,较2011年增长102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2663:5080:2257,其中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较2011年下降194个百分点,二产业较2011年上升291个百分点,三产业较2011年下降097个百分点。安县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0元大关,达到22225元,较2011年增长139%。
第一产业2012年,安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685亿元,较2011年增长410%。其中,种植业产值1728亿元,较2011年增长38%;林业产值075亿元,较2011年增长43%;牧业产值1720亿元,较2011年增长46%,渔业产值 111亿元,较2011年增长 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1亿元,较2011年增长35%。
第二产业2012年,安县全年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8户,截至年底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6亿元,较2011年增长21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1487亿元,较2011年增长2022%,产销率达到9568%。全年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15亿元,较2011年增长21%。
2012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达到645亿元,较2011年增长192%。共有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7户,资质内建筑安装企业共实现总产值060亿元,较2011年下降294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3亿元,较2011年增长2746%,12家资质以上房地产业共完成商品房销售617万平方米,较2011年增长15040%。
第三产业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6亿元,较2011年增长182%。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亿元,较2011年增长184%;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亿元,较2011年增长18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额15亿元,较2011年增长427%;零售业零售额2925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164%;住宿业零售额139亿元,较2011年增长274%;餐饮业零售额541亿元,较2011年增长206%。县有星级饭店3个,星级饭店总房数368间。全年接待游客2478万人次,较2011年增长1088%;旅游总收入1471亿元,较2011年增长4754%。
社会事业基础设施2012年年末,安县境内公路里程20967公里,同比增长325%;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06555公里,同比增长358%。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达到49389万吨同比增长15%;公路货物周转量417855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7%;公路客运量达到48572万人,同比增长4%;公路旅客周转量2401723万人公里,增长14%。全县有邮政业务02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46亿元(电信、移动、联通)。年末当地固定电话用户41982户、移动电话用户297671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8862户。
教育事业2012年年末,安县拥有各类学校48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普通中学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30所。全县现有教职工2809人。在校学生38837人,其中小学19400人、初中11470人、普通高中6634人、职业学校1333人。
文化事业2012年年末,安县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各1个,其中县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为国家三级馆。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村通率97%,组通率80%。农村广播实现县、乡、村三级联控联播,有效覆盖全县90%以上区域和95%以上人群。
卫生事业2012年年末,安县拥有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等级医院3个,实有床位144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49人,其中,执业(执业助理)医师514人,注册护士327人。
旅游资源文星阁安县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拥有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亚洲最大的高科技风洞群三个国家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湖、罗浮山、寻龙山闻名遐尔。
白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县白水湖,位于川西平原北部,紧邻绵阳、绵竹、德阳、成都经济三角带。距绵阳68公里,德阳50公里,成都120公里,周边景点名胜众多,距沙汀故居安县睢水镇2公里,距科技实验基地亚洲最大风洞群30公里。
白水湖海拔664米,水面面积3000余亩,蓄水量1672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0米,最深处20余米,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被省建委授予文明风景名胜区。[1]
罗浮山罗浮山,又名浮山,是15亿年前地壳变动从海底浮起的一座孤山。山势峭拔、层峦叠嶂,太乙、凌霄、挂衣、驾鹤、长建等十二峰拔地而起。直指云天。山间林木参天、蜂飞蝶舞、奇石遍布、清幽绝尘。自古以来就有小西天、甲巴蜀、浮山叠翠之美誉。电视剧《西游记》曾在此拍摄,其神采、其仙气,略见一斑。一九九八年被评为四川省级文明风景名胜区。
文物遗产安县姊妹桥七贤柏安昌镇西北的大安山麓,西山之侧,九顶山下,有几株千年古柏,是安县的八景之一。这里就是有名的七贤柏。
姊妹桥安县姊妹桥位于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罗浮山温泉风景区中段的晓坝镇五福村,距千佛山旅游公路不到200米,横跨于茶坪河上,呈南北走向,四周群山环抱、竹树葱郁,环境幽静。姊妹桥又名双木桥、高桥、五福桥。始建于元末明初,当时为石板桥。因晓茶河连年涨水,溺水之事时有发生,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乡人自愿捐资捐料请工匠改建成了今天这座木质廊桥,具体的建筑工匠不甚清楚。
文星塔文星阁位于县东21.5公里处县城花荄镇下场口成青公路右侧。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88年),完成于光绪四年(1878年),共13层,历时53年竣工。阁身全用土砖砌成。阁高28米。整个阁身设计精巧,造型美观,在风格上寓秀丽于端庄,揉朴实于雄健,为安县有名的塔式建筑。1984年7月11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