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县城,现在城区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
清河县城,现在城区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
所以说,威县县城大。
威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邢台市东部,全县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总人口4962万人。
清河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邢台市东部,全县总面积502平方公里,总人口4216万人。
清河县城肯定要比威县县城大,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清河县发展最快,比威县快的多,早在改革开放以前,清河县的县委书记闫鲁良,社队企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县委,县政府就大力发展社队企业,几次起起落落,终于发展起来了,清河房价比威县贵很多,就是明证。
黑龙港流域
中文名威县
外文名Weixian County
别称洺阳、威州
所属地区中国,河北省邢台市
下辖地区辖7镇9乡
建立时间金代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
面积994平方公里
人口60万人(2013)
地理位置河北省中南部、华北平原中部
著名景点鲧堤、汉广宗王定陵、义和拳议事厅
地域名人赵三多
地方特产酥鱼、三白西瓜、百名粥
机场威县机场、邢台机场
电话区码0319
邮编区码054700
政府驻地洺州镇
地方方言冀鲁官话邢台话
车牌代码冀E
电话区码0319
下辖地区辖7镇9乡
著名景点义和团纪念馆
地方特产酥鱼、三白西瓜、百名粥
邮编区码054700
行政类别县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地方方言冀鲁官话-邢衡小片
面积1012平方公里
人口60万人(2013)
基本内容威县地处冀南黑龙港流域,辖11镇5乡、1个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22个行政村,面积10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河北省唯一综合改革试点县、教育部定点扶贫县。威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南党政军机关及附属机构曾在威县驻扎七年之久,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是冀南地区参军人数最多、牺牲烈士最多、输出干部最多的县,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先驱之一、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原河南省第一书记刘杰等当代名人。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威县经济社会得到快速稳健高质量发展,以2009年为基数,全部财政收入、森林覆盖率、全辖居民储蓄存款、工业用电量均增长10倍以上,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级殊荣100余项,在威县召开国家和省级现场会40余次,在省级以上会议典型发言63次,被誉为威县速度威县模式。[1]
行政区划威县辖6个镇、10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市级产业聚集区,县政府驻洺州镇。
地理环境位置威县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河北省东南部,北纬36度52分至37度18分,东经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间。南北长482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994平方千米,位于邢台地区东部的冲积平原上。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市相连。
地貌威县属于古黄河、古漳河长期泛滥淤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区,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度30至50米,西南部第什营乡康洼村南为最高点,海拔438米,北部赵村乡北辛庄海拔294米,为威县最低处。威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垦殖历史悠久,宜农宜牧。微地貌中,黄河故道纵贯县境而形成的缓岗坡地至今明显,因地势低平,径流不畅,故而又形成局部洼地。城东老少河为漳河故道,河床遗迹未消,因积沙甚多,土质沙化,沿岸呈现出沙丘起伏的微域变化。与广宗县交界的西沙河为洺河故道,岸边既有古老沙丘,又有槽状洼地。纵穿县境中部的东风渠两侧鱼脊高地较为明显。
气候威县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侯区,四季分明。威县年平均气温134℃,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70℃,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为416℃,极端最低气温为-214℃。年平均降水量为4977毫米,降水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多且强度大,降水量最多年达12915毫米(1973年),最少年仅2593毫米(1972年)。威县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2967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威县秋霜冻出现的机率较大,春霜冻出现的机率较小。历年平均初霜日为11月6日,平均终霜日为4月4日,平均无霜期213天。历年以偏南风为最多,其次为偏北风。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南北风交替出现期。县内雷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月至8月份,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9天。
人口数据截止2008年,威县总人口538万人,洺州镇人口44万人,第什营乡人口41万,方营乡人口26万,七级镇人口32万,高公庄乡人口31万,赵村乡人口33万,章台镇人口35万,张营乡人口268万,侯贯镇人口36万,常庄乡人口28万,常屯乡人口32万,贺营镇人口33万,贺钊乡人口34万,梨元屯镇人口32万,固献乡人口33万,枣园乡人口366万。
交通运输2013年,威县境内有各类公路1448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三条(大广高速、邢临高速、青银高速),全长707公里;国道1条(106线),全长4839公里;省道2条(邢临线、邢清线),全长4845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5条(邢临高速连接线、大广高速威县连接线、青银高速连接线、大王连接线、吕清连接线),全长382公里;县道4条(东大线、武馆线、杨官线、大牙线),全长356公里;乡道34条,全长2547公里;村道522条,全长9755公里。威县初步形成了四纵五横的公路交通主框架。
经济概况综合2010年,威县完成生产总值3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总值14亿元,第二产业总值102亿元,三产业总值98亿元,产业结构由456:27:274调整为412:30:288。财政收入达到13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2009年增长417%,占GDP比重2009年年提高0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6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20%。
第一产业威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威县共有耕地114万亩,初步形成棉花、畜禽、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80万亩左右,建成6个农业部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河北省第一产棉大县,素有冀南棉海美誉;蔬菜瓜果业蓬勃发展,培育了莲藕、桑蚕、金叶榆等特色种养业,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万亩,新认证绿色产品5项,三白瓜作为河北省唯一瓜果类对象,通过农业部地理商标认定,建成草楼科普示范地,2012年河北省老科协在威县召开现场观摩会。先后被评为中国棉花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西瓜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
第二产业威县工业2009年,威县实施了项目开工建设年、项目投产达效年,争取土地指标5778亩,协调金融机构贷款233亿元,实施县级以上重点项目362个,其中省级重点16个、市级重点28个,建设美达空调、艾德照明、路坤电动车等亿元项目19个。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由402平方公里扩大到31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建成五纵十二横道路518公里,入区企业总数达到107家,成功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第三产业威县2009年,威县以新合作威远农资为龙头的农资销售网络实现全复盖,四星级华威大酒店极大提升了接待餐饮档次,总投资21亿元的三好物流园建成启用,总投资15亿元的信和商厦投入运营,总投资9亿元的财富中心正在快速推进。2012年,全县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外贸企业4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181%,为向后工业化阶段发展。
社会事业卫生威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所,政府主办医疗机构35所,分别是县人民医院1所、县中医医院1所、县第二人民医院(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1所、县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1所、基层医疗机构31所(包括中心卫生院4所、乡镇卫生院12所、门诊部15所),特别是建成了河北省一流的县医院病房楼、新中医院,极大提升了医疗卫生水平;现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卫生进修学校、新农合管理中心各1所;村卫生室568所,个体办医机构81所。
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2030张,在职人员12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63人,占总人数的91%,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9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02%,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16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9%。村卫生室在职人员573人,个体办医机构从业人员81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6%。
社会保障2012年,威县企业养老保险复盖人数比2008年增加2622人,企业离退休职工退休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威县人均养老金比2008年增加4294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复盖人数比2008年增加194人,社会化发放率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复盖人数比2008年增加167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自2010年1月1日开展以来,参保人数已达到2762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均有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自2011年7月份在威县开展以来,参保率达936%,发放率达100%。
科技威县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威县为目标,谋划实施创新项目,巩固发展创新平台,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2011年,被评为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创新项目申报省科技计划,加大高水平项目谋划力度和跑办力度,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进入国家、省支撑计划。
地方荣誉河北威县被授予河北省乱弹艺术之乡河北威县被授予河北省书画创作基地、河北威县被授予河北省乱弹艺术之乡、威县荣获河北省级园林城市(县城)之一、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河北省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中国毛白杨繁育基地、中国三白西瓜之乡、中国棉花之乡、2013中国最美城镇等。
威县:河北省唯一获得2013中国最美新城镇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