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湖旅游综合开发片区
从2017年开始,整合大冶湖周边的旅游资源,完善环大冶湖地球科学博览园区的建设,增加环湖旅游观光游览、三里七湖环湖自行车道等。
铜绿山青铜文化遗址主题园
加快青铜遗址博物馆的扩建改造工程,增加青铜文化体验项目,推进青铜、矿石文创产品的系列开发。
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2017年开始,完善公园的设施配套,增加湿地休闲体验项目,至2020年,把保安湖湿地公园建设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劲牌生态园
至2020年,劲牌生态园将成为展示大冶生态转型及现代工矿企业改造升级的展示窗口,并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态休闲游憩的目的地。
雷山风景区
从2017年开始,对雷山风景区进行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提档升级,对景区内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增添知识性、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
龙凤山乡村旅游体验乐园
通过龙凤山乡村旅游体验乐园的影响力,推动周边乡村农家乐、果蔬采摘、金柯露营基地和红色旅游。
黄坪山森林公园
从2017年开始,建设以森林、竹海、茶林为主题的各类项目,打造成一个适宜开展度假休闲、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康体运动、寻根问祖的森林公园。
沼山乡村公园
以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突出乡村田园特色,围绕乡村风情主题,完善发展乡村休闲、民俗体验、乡村餐饮美食、特色农产品物流集散等功能。
鄂王城国家大遗址公园
从2017年开始,加强对鄂王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满足考古、科研、游憩等功能,到2020年,力争成为湖北省第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果城里红色和民俗文化园
根据项目规划进行南山头纪念馆及红三军团建军旧址的改建,增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影视中心、乡村民俗文化演艺展示馆、特色生态农庄、古建筑街区、旅游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
1雷山景区有着原始古朴的自然环境,里面植被充沛,郁郁葱葱十分引人入胜。
这里还有独具东南亚风情的温泉度假村,让你在大自然中,释放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忘掉所有的烦恼与忧愁,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2上冯九古奇村还保留有比较完整的古建筑,建筑风格古朴大气,房檐雕刻精良,以黑白为基调,更显得陈旧与具有历史年代感。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环境清幽,让人流连忘返。
如:铜绿山古矿冶遗址,雷山风景名胜区,黄金湖生态旅游区,黄坪山生态旅游区,董家口风景区,大泉沟风景区。
,红三军团纪念馆,南山头革命旧址。
大冶市好玩的地方主要是乡镇。
可以去保安赏桃花,摘桃子,采莲蓬,摘莲子。
可以去黄金湖泛舟。
可以去大冶湖观柳赏花看枫叶。
最值得去的地方是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所说有3000多年的开采和冶炼历史,在遗址现场,可以感受古人的采矿现场和古人的聪明才智。
大冶市
中文名大冶市
外文名Daye
别名青铜之都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黄石市
地理位置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西南岸
面积15663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5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东岳路街道办事处湛月路
电话区号0714
邮政区码435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
人口数量871214
著名景点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保安湖、小雷山风景区
机场武汉天河机场(全程高速直达,120公里)
火车站大冶北站、黄石火车站
车牌代码鄂B
地区生产总值62364
市花、市树茶花、樟树
地方特产金牛千张皮、大冶印子粑
知名产业黄金、白银产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二
地方方言大冶话
著名学校大冶一中,大冶实验高中
地方方言大冶话
城市简介大冶市街景大冶是一座新兴文明城市。1994年,大冶撤县建市,揭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200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湖北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经济效益目标考核十佳县(市);先后被评为金融信用县(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8亿元;财政收入实现857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45%。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冶的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劲牌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登峰公司是中国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换热器生产企业。
以冶金、建材、轻工业为支柱,以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支撑的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具备了年产3万吨劲酒、5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150万吨钢铁、20万吨标准阴极铜和10万吨铝材的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大冶的农业结构也在调整中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生产、优质林果苗木花卉种植、特种水产和畜禽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
上海同济规划研究设计院编制的旅游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为龙头的历史文化旅游、以大泉沟、黄坪山等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人气日盛。大冶交通十分便捷。
大冶是武汉城市圈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京珠高速、沪蓉高速、武黄高速离市区只有15分钟车程,106国道、武九铁路、山南铁路和正在建设的阿深高速公路、沪汉高速铁路贯穿全境,罗桥二级火车客、货运站位于城北,长江流经市境东隅。市域内已形成半小时交通网络。
秉承辉煌的历史文明,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冶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全力为国内外客商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和发展环境,近3年已累计利用外资50多亿元。
人口民族2010年,大冶常住人口为909724人。全市常住人口为909724人(含金山街道办事处33830人,汪仁镇38778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十年共增加人口35865人。
2011年,全市有17个少数民族,共362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四,其中土家族(79人),满族(130人),回族(49人),壮族(28人),苗族(25人),黎族(23人),朝鲜族(18人)等族人数居多,傈僳族(1人)、彝族(1人)等族最少。
城市名片1,世界青铜文化发祥地。
2,鄂文化发祥地。
3,中国龙狮之乡。
4,中国石雕之乡。
5,中国诗词之乡。
6,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7,中国劲酒,中国保健酒第一品牌所在地。
历史沿革大冶市大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3000多年的青铜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殷商小乙时期,人类的祖先在这里掘井取矿,点燃了炉冶之火。
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0年),楚王熊渠攻杨越至鄂(今鄂城、大冶),封其次子熊红为鄂王,县地属楚国鄂王辖地。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时县地在南郡境内。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城),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部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等六县为武昌郡。时县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城)、阳新两县境内。
三国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孙权将其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县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鄂、阳新、沙羡等七县为属地。时县地在武昌、鄂、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时县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东晋义熙元至四年(公元405—公元408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此时仍为武昌郡,县地属武昌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置郢州于汝南(今武昌),时县地在郢州武昌、阳新两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改富川为永兴,时县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国在武昌郡永兴县建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冶炼,时县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三乡与之合并,始建大冶县。县名取大兴炉冶之意。
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升永兴县为永兴军,次年改永兴军为兴国军,县地先后属永兴军与兴国军。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兴国军为兴国路,隶属于江西行省。
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兴国路划归湖广行省,县地属兴国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兴国路为兴国府;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将兴国府降为兴国州,县地先后属兴国府和兴国州。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县地属武昌府。
清雍正元年至十三年(公元1723年—公元1735年),分湖广行省,设置湖北省,县地属湖北省武昌府。
民国十年(1921年),建立中华民国以后,废府改道,县地属湖北省江汉道,后道废,从属湖北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大冶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时县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第一专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大冶县政权,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5月15日,大冶解放,6月12日,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办事处成立。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领导。
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石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石黄市。1950年8月21日,省辖黄石市正式成立。
1952年6月,大冶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
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改属黄石市。1959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
1962年6月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仍属黄石市。
1982年3月12日,国务院公布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该遗址被列入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冶县,设立大冶市(县级),1995年1月1日,大冶市正式成立,由黄石市代管。
2006年,大冶黄金山工业新区成立。2006年6月20日,大冶市政府委托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黄金山工业新区协定签字。
2008年3月17日,大冶市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之一。
2012年12月10日,大冶市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中一举冲进全国百强,成为湖北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
2013年12月23日,大冶市在中郡研究所正式发布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中,大冶市继续以湖北省唯一上榜县,位列第四方阵A-级国91—国100,排列94位,较上一届前移3位。
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大冶市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东岳路街道、金湖街道、罗家桥街道;金牛镇、保安镇、灵乡镇、金山店镇、还地桥镇、殷祖镇、刘仁八镇、陈贵镇、大箕铺镇;茗山乡)。全市共有33个社区、335个村。其中汪仁镇和金山街道(含1个社区和34个村)由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代为托管。
交通状况大冶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大冶依托长江,背靠武汉,北连黄石、鄂州,南毗九江,西邻咸宁,东达安庆。距省会武汉仅70公里,武黄高速穿越市境北隅,距沪蓉、京珠高速公路入口只有20公里,正在建设中的大广(大庆——广州)高速公路从市境西部穿越。
沿高速至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分别仅需8小时、6小时、4小时和1小时。国家二级客、货运站——黄石火车站在市区西隅,毗邻大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至南昌、福州、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客运列车均停靠该站。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黄石港水远码头20公里,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远洋货轮、实现江海联运。距武汉天河机场仅110公里。
航空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距离100公里,约1小时30分钟车程。
铁路大冶北站
武黄城际铁路终点站,设到发线5条(含正线2条),有效长650米,设基本站台、中间站台各一座,站房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项目规划建有公交换乘中心、公交GPS智能调度中心和公交自备加气站,将与大冶北站同步投入运营。2020年,预测发客量达到194万人次,2030年达到355万人次。大冶北站预计2014年5月份开通。大冶市区已开通15、16路公交车直达大冶北站。
黄石站
二等站,可到达上海南、北京西、福州、温州、宁波、深圳、西安等地。黄石站为武九复线改造后新建车站,自2003年11月动工,2006年1月9日完工。位于武九线108公里+146米处,处在大冶罗家桥街办,设计能力为一等客运站。车站建筑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为23795平米,外型呈轴线型艺术对称布局。
候车厅面积4131平方米,分为一、二楼普通候车室、母婴候车室、软席候车室、贵宾候车室,可同时容纳旅客3442人。设有8个售票窗口(车站内6个,黄石代售点1个,大冶代售点1个)。
站内有两座站台,均设有"V"字形风雨棚,一站台面积8250平方米,二站台面积6655平方米,一,二站台间设有全封闭天桥一座,地下通道一个,为上下车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车站还设有650平方米的行包托运仓库,办理全国各地行李包裹业务。站前广场面积近80000平方米,为出行旅客提供了休闲场地。黄石站每天发送旅客800余人,春运高峰期可达到8000人。
大冶站
站址在湖北省大冶市城关镇,邮政编码435100。建于1958年。离新下陆站11公里,离大广山站20公里,隶属武汉铁路局管辖。现为五等站。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如今大冶站已经撤消客运和货运业务。
大冶灵乡站
站址在湖北省大冶市灵乡镇,邮政编码435121。建于1958年。离铁山站29公里,隶属武汉铁路局管辖。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
大冶金山店站
站址在湖北省大冶市金山店镇,邮政编码435116。建于1958年。离铁山站13公里,离灵乡站16公里,隶属武汉铁路局管辖。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仅办理专用线、专用铁道整车货物发到。
客运大冶长途客运站
位于大冶市大冶大道53号,占地面积大,主站房建筑面积广,属全框架混凝土结构,室内设施配置齐全(安全检查系统、微机监控系统、微机售票、检票、调度、查询系统、动态显示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车站日发车班次多,日可发送旅客万余人次。
大冶城南客运站(在建)
位于大冶市城西北,大冶市二号桥与三号桥之间,东临大冶湖、西临矿业大道;南临三号桥、北临二号桥。现规划总用地实用面积为21651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为6865平方米。
公共交通大冶城区共有公交线路16条,分为一票制和阶梯票制(7路、18路为阶梯票制,1路、2路、3路、4路、5路、6路、8路、9路、10路、12路、13路为1元一票制,11、15、16路为2元一票制,部分线路夏季加收05元空调费);其中7路、18路有部分线路位于黄石市境内,由黄石市、大冶市共同管理。
出租车起步价5元,超过15公里每公里14元,每500米调价一次,每次07元。
地理气候大冶市地图大冶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属黄石市。位于东径114°31′—115°21′,北纬29°40′—30°15′,处在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
大冶市属典型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C,极端最低气温—11。C、最高气温带403。C、平均无霜期264天,年均降水量3777毫米,年均光照时数1813小时。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一般海拔高度为120—200米,最高点海拔8399米,最低点海拔11米。
主要山脉有大同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大冶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主要是东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69°C,极端最高气温401°C,极端最低气温-10°C,年均无霜期261天,年均降水量为13858毫米。
长江流经市东北隅,市内主要河流有17条,湖泊有大冶湖、保安湖和三山湖。大冶市辖6乡12镇5城区街办事处1场494个行政村(居)。市城总面积15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763公顷,耕地面积中,水田3404149公顷,旱地1672176公顷,园地210017公顷,未利用土地2915925公顷,市区面积22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08万人。
资源概况矿产资源大冶大冶矿产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已发现和探明的大小矿床273出,金属矿、非金属矿53种是全国6大铜矿生产基地,10大铁矿生产基地和建材重点产地。黄金、白银产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二。
境内已发现和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4大类55种,其中铜、铁、金、银、煤、硅灰石等储量最丰,是全国10大重点铁矿生产基地之一、全国6大铜矿生产基地之一、全国得点煤炭行产县(市),黄金、白银储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质量储量世界第二。
土地资源大冶市域总面积156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15千公顷,园地面积2259千公顷,林地面积363千公顷。境内土地肥沃,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市)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山水秀美,保安湖是全国四大无污染淡水湖之一、天台山、云台山、宫台山、小雷山更是集天地之精华而风光无限。
生物资源截至2013年,全市动物有:野生动物19目32种100多科,常见的有野猪、野鸡、野兔、小麂、野鸭;珍稀动物有狼、穿山甲、猫头鹰等;家养动物有猪、牛、羊、狗、鸡、鸭、鹅、鸽等。全市植物有高等植物207科,1165属,38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有水杉、银杏、罗汉松、金钱松、白玉兰、云锦杜鹃、野生兰花草、水仙花、野生大豆等。
水资源大冶市水域面积1467千公顷,水资源总量1217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值232亿立方米。境内有集水面积10公里以上的河流30条,总长368公里。境内主要湖泊有大冶湖、保安湖和三山湖,流域面积分别是1106平方公里、285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有中、小水库114座,其中,有毛铺、杨桥、九桥3座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24座,小(二)型水库87座,总库容量154亿立方米。
经济概况总述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同比增长183%;财政总收入3746亿元,增长44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增长7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2亿元,增长3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2亿元,增长5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8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8079元,增长20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57亿元,比年初净增296亿元,贷款余额1071亿元,比年初净增203亿元,存贷比为547%。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增长63%;财政总收入518亿元,增长3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亿元,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5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9443元,增长16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9亿元,增长221%;贷款余额134亿元,增长247%。
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含黄金山)4559亿元,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1亿元,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440亿元,增长2298%;财政总收入601亿元,增长16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1亿元,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8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7253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0576元,增长12%。
农业2010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总量是2005年的182倍,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3636%。其中农业产值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林业产值015亿元,比上年下降126%;牧业产值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渔业产值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占总产值的3779%、038%、4095%、1958%和13%。
2011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22%。东角山牌有机蔬菜和楚仙鱼面等农产品被评为国优、省优名牌产品,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等名优产品达到54个。全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66万亩。2011年投入三农资金916亿元,增长154%。
2012年,全市整合投入涉农资金119亿元,增长299%。全市共申报耕地占补平衡项目26个,新增耕地面积3759亩。全市共获批黄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三品(3)品牌5个。全市新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7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6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10亿元,增长41%。
工业201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家,比上年增加58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83家,总计完成工业产值317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2%。其中,产值超2亿元的企业42家;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16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4家。全市工业增加值(含黄金山开发区)14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1%。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不含黄金山开发区)38633亿,比上年增长6505%,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9914%;完成增加值1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6927%。产值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产值3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658%;轻工业完成产值7388亿元,比上年增长624%。
201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20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城北工业新区扩园2100亩,入园项目共55个,利用外资1296亿元,获批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灵成工业园入园项目45个,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开发区四十强,被纳入湖北省精密铸造工业园。
2012年,城北工业新区扩园8350亩,新入园项目27个,到位资金551亿元。灵成工业园扩园1500亩,入园项目10个,到位资金256亿元。全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067亿元,增长325%;共引进项目20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5至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319%;外贸出口107亿美元,增长274%。
旅游景点大冶山川秀丽,风光迷人,文化悠久,古迹驰名。西周、东周、商周遗址至今尚存,三台、八景、古五景等名胜令古今人墨客感慨万千。目前,境内的董家口避暑山庄、黄坪山森林公园、小雷山风景区、东风水产田园乖旅游避暑胜地的开发正展示其勃勃生机。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发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8世纪)至西汉(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
它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并被誉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国务院申报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
小雷山风景区小雷山风景区
小雷山风景区位于大冶市城区以西十五公里的陈贵镇境内,是鄂东南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共分四大景区:方广寺景区、大小口景区、小雷寺景区、石笋尖景区。各景区有宝塔、亭台、楼阁、庙宇点缀其中。雷山,是一道别致的怪石城,一副秀丽的风景画,一道流畅的山水诗。风景形胜星罗棋布,古树、洞、异泉、奇石自然形成,民俗风情神秘多彩,青铜文化丰厚。自古以来,慕名观光的游客不断。古今呤咏雷山石景的锦制华章数以千计。2001年,小雷山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同年11月向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商标;2003年10月被黄石市政府批准为黄石市市级风景名胜区。
大冶矿区
大冶矿区是中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地方特产金牛千张皮金牛千张皮
大冶市西南边陲的金牛镇,是个5县(市)交界的集镇,自古井市繁荣,商贾云集,生意兴隆,小吃也多,其中之一是千张皮。千张皮,简称皮子,又叫豆皮,也叫千张,是金牛的特产,也是鄂东南的风味食品。金牛千张皮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到了宋代,此地商业日盛,油盐柴米布匹生意兴起,城乡豆腐店增多,豆浆、豆花和豆果等品种花样翻新,千张皮也就大宗制作起来。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和冬豆,七月乌豆、泥豆也行。
大冶印子粑
在大冶市南部,有一个地方四周环绕着数座海拔500至800米的大山,山貌如城,形成天然抱裹之势,人们叫它裹城,又因这里地处江南,气候温和,盛产桃、李、梨、桔、枣等果品,又叫果城里。这里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近闻名。大冶果城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
马叫荞麦粑
解放前,提起马叫荞麦粑,那些南来北往的肩挑小贩们就来劲了。马叫,是大冶城南的一个小集镇。解放前,马路右侧有一长排低矮的土砖平房小商店,几乎家家做荞麦粑,供来往行人充饥,兼营油盐杂货、草鞋、皮丝烟和香纸爆烛。这里是刘仁八、殷祖、兴国州、武宁、通山、咸宁、鄂城、武昌的小商小贩们到大冶县城经商来往必经之路。他们到了马叫,就要在这里歇歇脚,吃荞麦粑,喝点茶,买双草鞋换一换,然后再赶路。
荞麦粑,用养麦粉做成,芝麻粉拌红糖作馅,蒸熟后,香喷喷,软绵绵的,吃起来既甜又香,经济实惠。因此,马叫荞麦粑远近闻名,成为马叫的独特食品,风味小吃,超过了金牛麻花、千张皮和保安雪枣的名气。行人不仅要在此吃个饱,还要买些回去当接礼,让家里人也尝尝鲜。
马叫荞麦粑之所以远近闻名,令人喜爱,除了美味可口外,还与一次主客对话很有关系。这两句妙趣横生的对话,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堪称与《卖矛又卖盾》的笑话齐名。
一次,有个顾客放下担子买粑,一看,粑不热了,就问店家:是现粑吧?刚起笼不一会儿;顾客拿起一个粑看了看后问:是不是蒸熟了啊?已经蒸过三道火,店主肯定地回答。店主人这两句自相矛盾的答话,令人发笑,被人传为:马叫的荞麦粑,是现成的吧?刚起笼,没有熟吧,三道火了。笑话归笑话,可马叫的荞麦粑的确是价廉物美,味道可口,远近称誉,名不虚传。
大冶糊面
大冶糊面原是大冶农村的一种民间食物,由于其制作特别,味道纯正可口,很受人们喜爱。糊面的主要原料是面条,配料有瘦肉丁、豆腐丁、香菜等。煮面时,将面条弄短,长度在1-2厘米,就着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一起下锅煮,待到煮熟时再放入作料,糊面就做成了。
它的特别之处就是面条短,面煮熟后,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要说做糊面的高手还是大冶农村四、五十岁的妇女。据说早在几十年前,大冶就有糊面了,价廉实惠,百吃不厌。近几年来,大冶、黄石地区的一些酒店、饭馆里,食客们看好大冶糊面的不少,很多人对它独有情钟,津津乐道。据了解,大多爱吃糊面的人,年龄一般在30-50岁之间。
他们一来受周围吃糊面的人感染,二来曾对糊面怀有某种感情,这些人或出身农村,或在农村停留过难忘的岁月。现在很多顾客将大冶糊面作为首选之食,经常可以听到一些顾客说:有没有大冶糊面?主食就选大冶糊面
文化艺术花鼓炉冶之乡花鼓多,璧珠璀臻耀山河。
文明时代文明调,一曲霓裳一曲歌曲《湛月花鼓》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它是在大冶花鼓、货郎鼓和玉莲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将大冶花鼓、货郎鼓和玉莲环三种艺术形式溶为一体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道具制作上,将挂在胸前的花盆鼓安上一个木柄,左手握鼓,右手用单槌敲击,这更有利于表演。
在节奏上采用了货郎鼓的节奏,据老艺人讲,这种节奏型是来源于解放前专卖针线小百货的货郎的呼喊声:小姐,下楼来,下楼来,快快下楼来!是大冶群众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唱词格律一段为7字句,表演动作基本是大冶乡村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常表现的挑担、播种、插秧、车水、收割等动作,再经过艺术加工而产生的。
《湛月花鼓》的得名,应追寻到大冶城区的所在之地就是在金湖辖区。明朝有位诗人写了一首金湖湛月:雨添新水泛湖糖,野渡舟横漏正初。
万籁尽排青玉案,一川光映白糖踪。明窗倒浸涟漪影,虚室遥分胶洁余。拟欲洗心清俗翳,灵台侵晓意居诸。大冶市区又是大冶的文化中心,文艺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探讨研究,在大冶的民间百花园中,取众多艺术之长,培养出了一个新的艺术品种——湛月花鼓。
喜庆习俗大治市人民政府婚姻
1949年前,是封建婚姻,全凭父母之命,煤灼之言,富人可以一夫多妻,有的穷人无钱娶妻打一生单身。包办买卖婚姻,常常致死人命。
童婚、早娶现象十分普遍。开亲讲求门当户对,妇女命运尤为悲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婚姻确定,不可变更。如男的先亡,则终身守寡,有的在娘家守望门寡,有的到婆家守节一辈子。统治阶级还用施表的办法束缚妇女,造成婚姻和家庭的不幸,有的怨愤自尽。
订婚和结婚有一定的习俗,包括定亲、谢媒、亲家过门、女婿上门、报日、款媒、迎亲等程式。
定亲
解放前由父母包办,媒人从中说合,现在由介绍人介绍,或男女双方自愿定亲。
谢媒订婚时说合的媒人,有坐媒和跑媒之分,亲事一定,男女双方都要备办酒席,媒人坐首席,内外三党作陪,男方办早餐,女方办中餐,名为喝毛准蛊,表示婚姻已定。当年腊月,男家还要差人给媒人送去礼物,以作酬劳。次年正月,男女双方都要办春酒,名为喝大准蛊,表示谢媒之意。
亲家上门
男女双方亲事确定后,先是女方父亲到男方家作客,男方办酒席,请三党作陪,亲家坐首席。有的地方,时兴岳父给女婿封见面礼,后由女家请客,过程相同,但见面礼要双倍。
女婿上门
由男方选择良辰吉日,由媒人〈介绍人〉领到女家上门,并随带一些礼物。女婿回家时,女方也要打发礼物。此外,从订婚到成亲前,每年四时八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节礼,遇有红白喜事,男、女家互相送礼。
报日娶亲之前,由男方向媒人提出,经媒人征得女家同意后,决定喜期,并用红纸写好报日书,送到女家,名曰报日。报日时,男方一般要向女方送去食品、首饰、衣料等礼物,还要给女方的亲戚、亲房送去鲜肉和饼子等礼物。到出嫁时,女方的亲戚、亲房都要回送衣料、钱物等。报日后,由女方开出礼单,男方办齐礼品〈或礼金)送给女方,并要再次重谢媒人。
款媒
迎亲前夕要盛款媒人,款媒是由男方办酒席,请媒人坐首席,由内外三党作陪。餐后,男方将备办好的红纸包和香烟送给媒人,名为谢媒。
抬嫁妆
嫁妆主要由女方备办,也有的由男方各办部分送到女家。迎亲的头天或当天,媒人带领女婿和抬嫁妆人员到女方家,女方将箱子的锁匙交给女婿,女家为抬嫁妆的人封礼后,再把嫁妆抬往男家。
迎亲
迎亲喜日一旦选定,风雨无阻,不可更改。过去迎亲,一般要用轿子,有的用大轿,有的男女都坐轿,还有的地方女坐轿,男骑马,有的女坐轿男步行。这一天,新娘要洗筛水澡,亲属和伴嫁的人哭嫁。
新娘上轿,有抱上轿或牵上轿,各地风俗不一。解放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多数地区废除了大、小轿,迎亲时,选派女青年接送。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时移俗易,抬嫁妆、接新娘多用大、小汽车,晚上放烟花鞭炮,热闹非凡。第三天,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回娘家探亲,名为回三朝,但当天要返回婆家。
如果男、女两家相隔较远,也有回六朝或回九朝的。解放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男女婚姻完全自由,实行一夫一妻。个别包办婚姻,索取财礼者,一经发现,即行制止。婚娶方式逐渐废除了一些繁琐的陈规旧俗,婚姻质量富有时代感。
过去,男女青年结婚,大多选择农历的二月花朝、四月八、八月中秋、腊月八等时日,现在在元旦节、三八节、五一节、国庆节结婚者较多,有的举行集体婚礼,有的外出旅行结婚。
洗三朝
妇女第一胎分娩后,要备礼物向娘家报喜,娘家回以母鸡、红糖、糯米、香菇等食品和婴儿用的搭毛衫、被袜等物。第三天宴请接生婆,同时接生员用艾叶、紫苏等煎水为婴儿沐浴,称洗三朝,也有洗六朝或九朝的。
做弥月小儿满月时要剃满月头,剃头后用煮熟的鸡蛋滚头清火。这一天,娘家人要送睡箩、棉被、衣帽等物和母鸡、鲜蛋、鱼肉等食品,亲友则以红糖、鸡蛋、布料、衣帽等礼品为贺,称为做弥月。外婆家坐首席,就席时,有的把婴儿抱出来给大家打躬,亲朋们要给见面礼。
做生日
小孩到了一周岁,亲友送礼祝贺。凡整十岁做生日都称趸生,平常年份做生日称散生。趸生比散生隆重,送礼从厚。
老年人在花甲之年(满60岁)做生日称祝寿,以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乃至百岁生日,祝寿隆重,大办宴席,有的还挂寿匾,做寿祭,儿孙及晚辈、亲朋都要拜寿。
架造
民间建造私房,一般要选基定向,门向多是座北朝南或座东朝西,择基不正的,则要列门向,以图吉利。架大梁时,梁上贴大红纸,书写万代兴隆或紫微正照等贺词。大梁安好后,放鞭炮庆贺,称为起梁。安放脊梁时,主脉匠人登上屋顶鸣锣放鞭,高唱贺词,并将主家备办的香烟、糖果、包子等向下抛撒,围观者自由抢食,名目丢尖。
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