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埋儿奉母 舍子救母的故事

舍子救母故事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又名为母埋儿、郭巨埋儿,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此故事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时期的《彰德府志》等书中均有记载。

原文

郭巨,家贫。

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妻不敢违。

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埋儿奉母

中文名埋儿奉母

主人公郭巨

时间晋代

地点晋代隆虑

精神孝道

别名为母埋儿、郭巨埋儿

相关典故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人,一说河内温县人。父亲死后,自己独取母亲供养。郭巨担心,养这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把孩子埋掉,当他们挖到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基本简介埋儿奉母,此故事在东晋干宝所着《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时期的《彰德府志》等书中均有记载。这是二十四孝的其中一个故事,忆百孝心网记录了详细的二十四孝故事,其中也包括这个故事。

相关评论有诗赞曰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与《后记》中的评论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二十四孝图》

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百孝图》,前有纪常郑绩序,就说:

况迩来世风日下,沿习浇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且择古人投炉。埋儿为忍心害理,指割股抽肠为损亲遗体。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尽孝无定形,行孝无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求其所以尽孝之心则一也。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门问孝,所答何尝有同然乎?则同治年间就有人以埋儿等事为忍心害理,灼然可知。——《后记》

广告争议变味广告为了弘扬孝道,弘扬传统文化,2014年10月,六安市解放中路的路边,安装了不少公益广告的广告牌。牌子上讲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并且都配有插图,包含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大家熟悉的典故。但是其中一个广告牌,埋儿奉母让不少市民,看着不舒服。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埋儿奉母 舍子救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