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有2 因为根据我所了解,宿州市埇桥区并没有中原集团的存在。
中原集团可能是另外一个地区的企业或组织。
3 如果您对中原集团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地区是否有该企业的存在,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埇桥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埇桥区常住人口为1766285人。
2020年,埇桥区全年生产总值(GDP)8449亿元(本级为6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1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362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38072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06:342:552。
中文名埇桥区
外文名Yongqiao District
别名甬上、埇上、埇城
行政区划代码3413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安徽省宿州市
地理位置安徽省东北部
面积2868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2个街道、17个镇、7个乡
政府驻地埇桥街道胜利东路636号
电话区号0557
邮政区码2340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五柳风景名胜区、涉故台、闵子骞祠、新汴河、隋唐大运河埇桥遗址、蕲县古城遗址
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
火车站宿州站、宿州东站、宿州西站
车牌代码皖L
方言中原官话洛徐片徐州小片
人口1766285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8449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秦朝一统后,置有蕲县【以楚国的蕲邑为名,《史记》载楚王负刍四年(前224年),秦将王翦破楚师于蕲南,杀楚将项燕】、符离县、相县、铚县等县,属泗水郡。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属沛郡。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改蕲县为蕲城县,改符离县为符合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蕲城县、符合县复旧名蕲县、符离县。
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汉,改蕲县为蕲阳县。嘉平五年(253年),属谯郡。晋泰始元年(265年),复旧名蕲县。南朝宋,蕲县属谯郡。南朝梁中兴二年(502年),置蕲郡领蕲县,属西徐州。北朝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改蕲郡为蕲城郡,改蕲县为蕲城县,蕲城郡领蕲城县 。北朝北齐,蕲城郡领蕲城县,改属仁州。南朝陈,蕲城郡领蕲城县。北朝北周,蕲城郡领蕲城县。
隋开皇六年(586年),废蕲城郡,改蕲城县为蕲县,蕲县属仁州。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废仁州,蕲县属徐州;大业三年四月,改徐州为彭城郡,蕲县属彭城郡。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治虹县(今泗县),辖虹县、蕲县、符离县;元和九年(814年),亳州属临涣县划入宿州。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废宿州;太和七年(833年),复置宿州,迁治埇桥(今埇桥区)。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为保靖军节度,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属淮南东路。南宋时期,宿州沦陷,南宋孝宗隆兴年间,北伐中原,宋朝在宿州战败,史称符离鏖兵。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置怀远军。宋金在淮河流域长期拉开割据战,南宋在宿州蕲县荆山镇设置荆山县,属怀远军(今怀远县)。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蕲县、临涣县、符离县并入宿州。废萧县、永固县入徐州。泰定元年(1324年),黄河行故汴渠仍与徐州泗水合,至清口入淮。宿州汴渠湮没,埇桥亦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宿州(辖灵璧县)属临濠府,七年属凤阳府。洪武十二年(1379年),萧县、砀山县属南直隶徐州。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宿州(降为散州)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凤阳府。
民国初期,宿州改称宿县,属安徽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25日),设宿城市。
1949年4月21日,宿县专署决定将宿城市、宿东县、宿西县合并为宿县,成立中共宿县县委、县政府。
1950年1月,政务院批准,将萧县东部的褚兰、张、桃山 3个区全部和北望、郝寨2个区部分计61个乡, 429个行政村,524个自然村,面积8625 平方公里划入山东省徐州市铜山县。
1950年,由宿县重置宿城市。1950年9月20日,由宿县重置宿西县。
1950年11月13日,宿西县改为濉溪县。
1952年6月25日,政务院批准, 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改为城关镇,宿县驻地也由老符离集迁驻城关镇。
1952年,将铜山县的桃山区、萧县的褚兰区划入宿县。
1964年,由宿县、灵璧县、怀远县、五河县衔接处各一部,析置固镇县。
197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宿州市,以宿县部分行政区域为该市行政区域。(国务院1979年9月10日批准)
1992年,宿县和县级宿州市合并为新的县级宿州市。[3]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国函[1998]102号)同意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埇桥区。宿州市设立埇桥区,以原县级宿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埇桥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路。宿州市辖原宿县地区的砀山县、萧县、泗县、灵璧县和新设立的埇桥区。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埇桥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2004年,埇桥区乡镇由29个调整为24个,将龙王庙乡整建制并入西寺坡镇;将桃园镇、北杨寨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桃园镇,镇政府迁往北杨寨集;撤销城东乡、三八乡、汴河镇,分别设立城东街道、三八街道、汴河街道,为埇桥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余乡镇保留不变。调整后,埇桥区辖11个街道、15个镇、9个乡。[4]
2009年,经安徽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批复,将桃园镇的河拐、后付2个居委会,王桥、闫店、李桥、刘合、邵王5个村委会和三里湾街道的王徐居委会、陈营居委会以及城东街道的七里村委会划出,设立金海街道,金海街道办事处于4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辖4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办事处驻宿州经济开发区。
2014年2月11日,安徽省省民政厅(民地字[2014]28号)批复同意西寺坡镇更名为大泽乡镇。
2021年3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蒿沟乡,分别设立埇桥区顺河镇、蒿沟镇。
区划现状截至2021年,埇桥区下辖12个街道、17个镇、7个乡:埇桥街道、东关街道、南关街道、西关街道、北关街道、三里湾街道、道东街道、沱河街道、汴河街道、三八街道、城东街道、金海街道、蕲县镇、符离镇、大泽乡镇、朱仙庄镇、芦岭镇、大店镇、桃园镇、大营镇、夹沟镇、曹村镇、灰古镇、永安镇、时村镇、栏杆镇、褚兰镇、顺河镇、蒿沟镇、永镇乡、西二铺乡、苗安乡、桃沟乡、解集乡、支河乡、杨庄乡。埇桥区人民政府驻埇桥街道胜利东路636号。[5]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埇桥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东北部,东临灵璧县,西接濉溪县,南连怀远县,北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接壤。介于东经116°51′—117°05′,北纬33°17′—34°06′之间,总面积2868平方千米。[6]
地形地貌埇桥区属于黄淮平原一部分,以平原为主,北部兼有丘陵岗地。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倾斜。
气候特征埇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具备南北过渡气候类型的特点。受冷暖气流的影响,冬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雨量中等,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平均风速26M/S。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对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较为强烈,旱涝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
光照
埇桥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400—2500h之间,日照百分率为50—60%,日平均≥00期间内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23—127千焦/平方厘米,是全省光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热量
埇桥区年平均气温为144℃,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温度274℃,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温度0℃,年平均最高气温381℃,年平均最低气温-135℃。年极端最高气温403℃,年极端最低气温-232℃。活动积温5300℃,无霜期为210天。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适宜一年两熟制栽培。
降水量
埇桥区年平均降水量8571毫米,年际、年内间变化较大,降雨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降雨强度以每年八月份为最大,暴雨往往集中在七月和八月的数日中,月最大降水量达到9608毫米,月最小降水量仅为577毫米。
水系水文埇桥区属于淮河水系,流经埇桥区的有浍河、沱河、溜河、濉河、奎河、方河、新汴河等大小河流27条,河道总长5605千米。
土壤类型埇桥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砂礓黑土、棕壤土、潮土、褐土、黑色石灰土等5个土类。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14克/千克,全氮009—011%,速效磷10—15毫克/千克,速效钾113毫克/千克,pH值72左右,土壤耕层厚度20厘米左右。
植被条件埇桥区为典型平原地区,植被分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林种为村庄、庭院的果树林、灌木林和农田防护林及四旁防护林。
自然灾害埇桥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旱涝灾害、低温连阴雨、干热风、霜冻和冰雹等,其中旱涝灾害和低温连阴雨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灾害。
自然资源水资源埇桥区属于淮北平原及丘陵少水区,水资源主要依靠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地表水来自降水,与河流沟渠等储水工程有关,并受蒸发和渗透的制约。年均降水量为234亿立方米,但由于地表蒸发大和土壤渗透性强,地表径流深度仅为276毫米,占安徽省平均径流深度503毫米的549%,年均实际利用地表水只有204亿立方米,且年际和年内季节性变化很大,干旱年份和干旱季节地表水量很小,干旱缺水情况时有发生。
地下水储量丰富,埋藏较浅,补给容易,水质良好,便于开采和利用。埇桥区的地下水埋藏分为浅层潜水和中深承压水两组,其中浅层地下水埋藏30-50米以内,该层水质地下水多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重度碳酸型淡水,pH值7—8,适于灌溉。
矿产资源一、石灰岩。品位高,为埇桥区单个矿种储量之最,总储量约为935亿吨。分布北部10个乡镇,具工业开采价值。
二、白云岩。总储量约为5602亿吨,已查明的有3处,其品位多为Ⅰ、Ⅱ级品,主要集中分布在京沪铁路沿线。适用于冶金工业溶剂,耐火材料,玻璃行业、冶金金属镁及生产硅酸盐、硫酸镁,钾镁肥等。
三、页岩。埇桥区量大质优、且为独有的新型墙材原料。页岩全区约为2亿吨以上。页岩制砖具有质高、美观、保温等特点,是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型墙体材料。
四、乐石。其特点:颜色鲜艳,呈五彩,敲击有声,如乐器;石质软硬适中。用乐石制成的砚台为名家收用,同四大名砚齐名,是工艺美术雕刻六具的原料。
五、大理石。总储量24019亿立方米,主要品种有墨、灰云、彩云(豹皮)品种,另有小雪花等四个品种的花岗岩,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开采。
六、瓷石。储量约2123万吨以上,是陶瓷工业的主要原料,尚未开发深利用。
七、药石。又称麦饭石,是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矿物保健药石,含有人体多种需要元素,尚未开发。
八、矿泉水。埇桥区北、中部地区,不仅储有地下热水,还有优质矿泉水及特大型水源地。具有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温室大棚,矿泉水等广泛的工、农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开发利用前景。
九、煤矸石、高岭土。煤矸石除具有制砖用途外,还可以用于发电等。埇桥区煤多,已查明约为1864亿吨,煤矸石为煤的主要附产品存量很大。高岭土,为煤的伴生矿种,储量可观,且品位较高。[7]
十、煤炭。埇桥区最大的优势矿产,储煤总量约为1100平方千米,分布埇桥大部分乡镇,已查明的储量为1864亿吨,主要为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煤质优良,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已有五大煤矿正在开采,年产原煤900万吨以上。
人口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埇桥区常住人口为1766285人。
政治朱卫东:埇桥区委书记
经济综述2018年,埇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7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40:378:482。人均生产总值250387元,比上年增加172664元。
2020年,埇桥区全年生产总值(GDP)8449亿元(本级为6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1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362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38072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06:342:552。[8]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埇桥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比上年增长2821%。全年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955%。
财税收支
2018年,埇桥区全年财政总收入4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6%;地方财政收入2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4%,其中,税收收入174亿元,非税收入82亿元;财政支出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2%。从重点支出项目看,教育支出增长103%,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04%,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7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704%。
人民生活
2018年,埇桥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82元,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6元,增长100%。
2018年,埇桥区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2%,衣着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5%。
第一产业2020年,埇桥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6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001%。其中,小麦面积1402万公顷,下降008 %;油料种植面积039万公顷,增加288%;棉花种植面积109公顷,减少33%;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14万公顷,增长404%。
2020年,全年粮食产量1366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夏粮产量829万吨,减少102%;棉花产量90吨,下降36%;油料产量19万吨,增长3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032万吨,增长396%。[9]
2020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385万吨,增长62%;牛奶产量084万吨,增长05%;水产品产量151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737万吨,增长138%。
2020年,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52万吨,下降102%。其中复合肥484万吨,下降15%。农村用电量474亿千瓦时,增长25%。
2020年,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4147万千瓦,增长2%,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07万台,增长9%,联合收割机保有量099万台,增长6%,拖拉机配套比1:22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64%。
2020年,全年耕地灌溉面积14667千公顷,新增耕地灌溉面积133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7千公顷。
种植业
2018年,埇桥区粮食播种面积21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2%。其中,小麦面积1378万公顷,减少21%;油料种植面积036万公顷,增长28%;棉花种植面积002万公顷,增长35%;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9万公顷,增长55%。全年粮食产量1195万吨,比上年减少4%。其中,夏粮产量792万吨,减少5%;棉花产量002万吨,增长26%;油料产量17万吨,增长4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07万吨,增长7%。
林业
2018年,埇桥区造林面积197113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5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2189%,林木绿化率达2671%,活立木蓄积量达47083万立方米。
畜牧业
2018年,埇桥区肉类总产量124万吨,增长69%;禽蛋产量56万吨,增长77%。
渔业
2018年,埇桥区水产品产量14万吨,增长96%。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埇桥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3236万千瓦,增长182%,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092万台,减少2742%,联合收割机保有量089万台,增长378%,拖拉机配套比1:3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2%。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9万吨,下降14%。其中复合肥52万吨,下降18%。农村用电量44亿千瓦时,增长73%。全年耕地灌溉面积12302千公顷,新增耕地灌溉面积101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336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千公顷。
第二产业工业
2018年,埇桥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96%;产销率为9953%。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06%。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43%。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2家,比上年新增18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673亿元,同比增长96%;纺织服装业完成658亿元,同比增长127%;板材家具业完成1073亿元,同比增长219%;医药化工业完成508亿元,同比增长411%;新型建材业完成1109亿元,同比增长163%;机械电子业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268%。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小麦粉增长447%,酒精减少2616%,人造板增长1938%,水泥增长4781%,服装增长84%,家具增长127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2亿元,增长26%;实现利润384亿元,增长275%。
建筑业
2018年,埇桥区建筑业总产值18479亿元,增长20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892万平方米,增2233%。
第三产业国内贸易
2018年,埇桥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873亿元,增长249%。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6038亿元,增长231%;乡村零售额7658亿元,增长63%。全区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1864亿元,同比增长115%;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4222亿元,同比增长162%;住宿业营业额172亿元,同比增长138%;餐饮业营业额2248亿元,同比增长149%。
对外经济
2018年,埇桥区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5%。其中,进口总额039亿美元,减少1654%;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1391%。
招商引资
2018年,埇桥区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新增报省项目56个,新增到位资金9176亿元。
房地产业
2018年,埇桥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015%。年末商品房销售面积减少2006%。
邮电通信
截至2018年末,埇桥区移动电话用户133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8万户。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埇桥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108611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4319亿元,增长172%。金融机构存贷比7763%,比上年提高179%。
社会事业科技事业截至2018年末,埇桥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当年新增5家;全年专利申请170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31件。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3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教育事业截至2018年末,埇桥区共有普通中学75所,在校中学生81916人;小学252所,小学专任教师7556人,在校小学生158988万人,其中:女生72651人。[10]
文化事业截至2018年末,埇桥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量1173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1%。
卫生事业截至2018年末,埇桥区拥有卫生机构730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8个(含29家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服务中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公立医院3家,民营医院12家,矿医院2家。全区实有床位3240张,其中医院1051张,乡镇卫生院1436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76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06人,注册护士2675人。全区社区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劳动就业2018年,埇桥区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9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06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6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
社会保障2018年,埇桥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538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参保13万人,农村居民参保7408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24万人,增长129%;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219万人,增长64%。
环境保护2018年,埇桥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57%。城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均值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分别为502分贝(A)和649分贝(A)。
交通运输交通公路
京台高速公路贯穿埇桥区南北、206国道和5条省道穿境而过。盐洛高速公路于2012年底通车,形成了以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运输网络。
铁路
京沪铁路穿越埇桥区境。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通车。宿淮铁路于2013年底通车。
水运
埇桥区境内浍河、新汴河可直通淮河、洪泽湖,东出海,南达江,运力分别达到500吨和300吨。
航空
埇桥区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70多千米,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200多千米。宿州机场项目推进中。
运输2018年,埇桥区全社会公路货物运输量6160万吨,货物周转量1232182万吨千米,公路客运量419万人,旅客周转量16779万人千米。
历史文化埇桥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这里揭竿而;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将军领导的新四军在这块土地上与日军侵略者浴血奋战;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的炮声在这里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陈胜、吴广起义中的将领葛婴、朱鸡石,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将领康茂才等,都是埇桥区人。
唐宋时期,王绩、李白、韩愈、白居易、皮日休、苏轼、范成大、侯方域、曹寅、袁枚等都曾在埇桥为官、游历或寓居。
埇桥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马戏之乡。
风景名胜埇桥历史悠久,为古黄河流域的文化古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区内分布着众多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到2009年底,共有七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十余处县级文保单位,一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一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风景
隋唐大运河埇桥遗址
闵子祠
闵子,名损,字子骞。他是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闵墓,是春秋时闵子骞墓,内有春秋闵子衣冠冢。墓前有闵祠,闵祠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闵祠村,始建于汉,兴盛于唐、宋,元初毁于兵火,明万历年间斥巨资重修,清道光年间,民国元年均重修过。
柘龙树
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旧址,是中国农民战争和农民革命的发祥地,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
东林草堂
位于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白居易住地唐时名毓村,住宅名东林草堂。白居易青年时期在此居住二十余年,把这里当作他的故乡,并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灿烂诗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绝唱。
符离晓渡
符离,即宿州市城北二十里的古符离,北临濉水。为了方便行人,清乾隆年间,宿州知州张开仕在濉水上修驿站,配置了船只桥兵,以渡行人。每当清晨,雄鸡报晓,濉河两岸人声鼎沸,车马喧阗,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扶疏余韵
埇桥区政府大院后城墙上有扶疏亭。扶疏亭始建于宋朝,几经毁坏几经重建,最后建成古式殿堂五间。据《宿州志》记载:宋朝苏轼任徐州太守时,赠送给宿州太守墨竹一本,宿州太守将其刻在石头上,并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扶疏亭。
烟寺钟晨
埇桥区夹沟镇北镇头寺,又名大龙泉寺、流沟寺。寺院内苍松翠竹,树木葱茏,有珍珠泉自院内流出,与山半腰的呵泉合流,浇灌着数百亩香稻米。每当清晨,寺钟初鸣,僧人焚香诵经,古寺上空,烟雾缭绕,钟声悠悠,极其幽静。游人至此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地方特产特产
高滩萝卜
因产自宿州东北郊的埇桥区蒿沟乡高滩而得名,萝卜在这里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了。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品尝过高滩萝卜后,大为赞赏,并定为朝中贡品,高滩萝卜呈圆柱形,根据肉色分为红、青两种,皮薄质脆、甘甜多汁,被誉为水果萝卜。高滩萝卜不仅味美,而且还是冬季滋补的佳品,它富含钙、锰、锌、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生吃可止咳润肺,清心解毒,常吃还可以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增强体质。这也是高滩萝卜能从我国2000来种萝卜品种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夹沟香稻米
夹沟香稻米产于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风景区镇头寺呵泉灌区。香稻米起源于宿州郫湖里村的野生稻种,被镇头寺的住持发现后移植到寺前水田种植,经天然泉水灌溉,成熟后香味奇特,清代嘉庆年间被列为宫廷御用贡米。夹沟香稻属浓香型,米粒修长,色如汉玉,腹部有一白眼点,在稻谷成熟季节,随风飘香。种植香稻米的土壤为肥沃的山淤黑土,经由深地质无污染的天然呵泉水灌溉,优质的泉水润育了著名的夹沟香稻米,其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经常食用具有滋补养颜、温胃补肾、明目醒肝、抗衰老和营养保健作用。
淮北麻鸡(符离鸡)
是皖北地区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的本地鸡,蛋肉兼用型。是宿州著名特产符离集烧鸡的原料。2000年淮北麻鸡被列入国家畜禽资源保护名录,2002年,国家家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确定为优良地方品种。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淮南鸡与本地麻鸡混养杂交,使麻鸡数量急减少,品质迅速退化,麻鸡种群收到严重威胁,造成淮北麻鸡的平原型已基本灭绝;山地型麻鸡,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四里中大蒜
产于四里中及周边村庄,所产的大蒜不仅个大、色白,而且匀整度均好于其它地区的大蒜,直径在5厘米以上占90%左右,最大的直径达9厘米,有皖北第一蒜之美誉。不仅在国内市场成为抢手货,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特色美食美食
符离集烧鸡
宿州名吃特产之首,早在1956年中国第一届食品博览会上,就被评为中国名菜,列入《中国名菜谱》,以色、香、味、形俱佳,位列中国四大名鸡之一。刚出锅的符离集烧鸡,只需轻提鸡腿一抖,鸡肉便会全部脱落,而骨架相连。其香气扑鼻、色佳味美、肉质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而丝连。符离集烧鸡的独特风味,与宿州当地物产关系密切,必选当地的麻鸡。符离自古气候温润、水草丰茂,是禽鸟栖息繁殖的好地方。符离人早将野鸡驯化,并逐步形成了优良独特品种——符离麻鸡,其肌肉柔韧紧密且丰满,水分含量少,营养丰富,肉质具有野鸡的特性。
秦邮酥糖
宿州的传统名特产品,俗称酥糖麻酥糖桂花酥糖。其名得自于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宿地有一位姓董的商人,收到亲戚从秦国某地邮递来的酥糖,董氏觉得十分可口,别有风味,便仿照制作,在市场出售,人们便称这种糖为秦邮酥糖。成品的秦邮酥糖,色泽弱白,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酥甜,细嚼齿间留香。由于它润喉适胃,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吸收,老幼咸宜。它既可以直接食用,又能沸水冲饮,特别是沸水冲饮,香气馥郁,营养滋润,是中老年人十分喜爱的甜食。
sha汤
宿州传统风味小吃,其特点是:稠、鲜、香、烫。熬制sha汤需要特制的甑(声zèng)锅,它是用鲜紫柳木箍成,圆筒状,高约60—80厘米,上小下大,下有铁锅作底,上有木盖。甑锅木中有柳泪,气味清香,可给sha汤带来天然醇香。sha汤的选料非常严格:在采购母鸡时,要求挑选比较肥的、比较嫩的宿州草鸡;骨用猪骨;麦仁是用当年的麦粒。做sha汤的配料多达24种,主要有五香、生姜、大葱、绍酒、精盐、淀粉、胡椒粉等。有的作料需要早放,有的作料则需要待汤熬成后投放,十分讲究。
栏杆牛肉
宿州名吃特产,产于埇桥区栏杆镇,以其色正、味醇、口感好而远近闻名。栏杆牛肉选用1至3岁的黄淮平原上的黄牛为原料,经过宰、泡、搓、洗、漂、卤、晾等工序,配以36味作料和名贵中药,外加陈年老汤佐之,选取含有水果味的木材烧火,精卤而成。刚出锅的栏杆牛肉,肉质细嫩,香气四溢,味道鲜美,烂而不腻。
羊角蜜
宿州传统甜点,四县一区均有制作。羊角蜜属于人们食用的副食品糕点类之一,过去生活条件差,年节走亲戚常带此礼物。羊角蜜制作工艺复杂:手工和面,擀皮子;皮子先擀成长方形,用毛刷刷上一层食用油,中间撒上薄薄一层面薄,从中间折成两层,再用模具制成月亮形状成生坯;熬糖浆,以白砂糖、蜂蜜、水熬好后待用;将生坯放入热油锅内炸至金黄色,紧接着捞起放入已熬好的糖浆锅内,用捞笊(声zhào)把炸制好的角蜜按入糖浆中,1分钟后捞出,倒在案板上,再撒上熟面粉,冷却后即成。
蕲县马蹄酥烧饼
因出于埇桥区蕲县镇而得名。蕲县马蹄酥造型小巧玲珑,大小如马蹄,色泽金黄,薄如竹纸,刚烤好的马蹄酥浓香四溢,味道咸淡适中,香酥可口。蕲县马蹄酥的制作过程大致如下:首先在案板上涂上一层明油,把发酵好的面放在带有明油的案板上进行搓和揉拉,使面更加具有金黄、亮色和韧性,烤出来的饼,不论色、香、味、口感都比较好;然后把揉好的面揪成2两重的面剂,这样烤制出来的饼,形状上薄且达到马蹄大小。接着把每个面剂在案板上进行拉、按,拉成8厘米宽、35厘米长的面皮状,放上备好的作料,卷在一起揉成面剂,制成马蹄形状,在上面撒上一层黑芝麻,贴在内膛燃着炭火的炉壁上烘烤即成。
鏊炕蝶猴、油炸金蝉
蝉,又名知了,俗称蝶猴、蝶啦、爬猴、蝶啦猴子。蝉的卵常产在木质组织内,幼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需几年才能成熟,然后钻出地面。蝉体长4—48厘米。鏊炕蝶猴油炸金蝉指的是油炸蝉的这些刚出土的幼虫。
蝉,是乡村居家时令美食。逮蝉的最佳时间段是傍晚至午夜,可以捉到刚出土或者才爬山树的蝶猴,也可以捉到已经蜕皮的蝶啦猴子。逮到的蝉洗干净放在盐罐里自然腌制一夜,再放在铁鏊子上摁扁、炕熟,便是一道焦脆香酥的炕蝶猴。
荣誉称号2018年度,全国科技百强区排序70位
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排名98位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709位次
2018年度,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
2018年度,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
2019年12月,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11]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12]
2020年8月,入选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4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参考资料
1埇桥概况·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2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宿州市统计局
3人文历史·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4行政区划·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5宿州市埇桥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6自然地理·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7矿产资源·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8宿州市埇桥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9经济发展·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