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帕巴拉呼图克图 元顺帝以后的蒙古大汗

公元1368年元惠宗迁都滦京,仍以;大元;为国号,称;北元;。

共传二位皇帝,享国二十一年。

元顺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元惠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的谥号。

元顺帝以后的蒙古大汗依次如下:

元惠宗,乌哈噶图汗,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

年号至正,元明宗长子,在位公元1368年-1370年。

元昭宗,必里克图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年号宣光,元惠宗长子,在位公元1370年-1378年。

乌萨哈尔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年号天元,元昭宗之子,在位公元1378年-1388年。

卓里克图汗,孛儿只斤·也速迭儿 ,阿里不哥后裔,在位公元1388年-1392年。

恩克汗,孛儿只斤·恩克,卓里克图汗之子 在位公元1391年-1394年

尼古埒苏克齐汗,孛儿只斤·额勒伯克,元昭宗之子,在位公元1393年-1399年。

掍特穆尔汗,孛儿只斤·坤帖木儿,尼古埒苏克齐汗长子,在位公元1400年-1402年。

兀雷帖木儿汗,布里牙特·乌格齐,非黄金家族,在位公元1402年-1408年。

完者图汗,孛儿只斤·本雅失里,尼古埒苏克齐汗之子,在位公元1408年-1412年。

(3年汗位空缺)

德勒伯克汗,孛儿只斤·答里巴,完者图汗之子,在位公元1415年。

卫拉岱汗,布里牙特·额色库,非黄金家族,在位公元1415年-1425年。

阿岱汗,孛儿只斤·阿岱,哈撒儿后裔,在位公元1426年-1438年。

岱总汗,孛儿只斤·脱脱不花,元昭宗曾孙,在位公元1433年-1451年。

阿噶多尔济济农,孛儿只斤·阿噶多尔济,岱总汗异母弟,在位公元1451年-1452年。

大元天圣大可汗,布里牙特·额森,年号天元,非黄金家族,在位1453年-1454年。

乌珂克图汗,孛儿只斤·马可古儿吉思,岱总汗幼子,在位公元1454年-1465年。

摩伦汗,孛儿只斤·脱古思猛可,岱总汗长子,在位公元1465年-1466年。

博勒呼济农,孛儿只斤·巴彦蒙克 ,阿噶多尔济济农之孙,在位公元1467年-1479年。

乌格克图汗,孛儿只斤·满都鲁,岱总汗异母弟,在位公元1475年-1479年。

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博勒呼济农之子,在位公元1480年-1517年。

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孛儿只斤·巴尔斯博罗特,达延汗三子,在位公元1517年-1519年。

阿剌克汗,孛儿只斤·博迪,达延汗之孙,在位公元1519年-1547年。

库登汗,孛儿只斤·达赉逊,阿拉克汗长子,在位公元1547年-1557年。

札萨克图汗,孛儿只斤·图门,库登汗之子,在位公元1557年-1592年。

彻辰汗,孛儿只斤·布延,札萨克图汗长子,在位公元1592年-1604年。

呼图克图汗,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彻辰汗长孙,在位公元1604年-1634年。

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图克图汗之子,在位公元1635年-1635年。

需要说明:鬼力赤死后元朝称谓不在史籍中出现,鞑靼是明人对蒙古本部称呼,是蒙古高原君主。

此时蒙古本部经常对明朝称臣,对内称帝(汗)。

帕巴拉呼图克图

呼图克为蒙语音译,其意为寿,图为有,合为有寿之人,即长生不老之意。原是藏语朱必古之蒙语音译,意为化身。

凡册封呼图克图者,其名册皆载于理藩院档案中,其下一辈转世,须经清廷代表(钦差)主持金瓶掣签仪式而加以承认。西藏地区这类活佛地位低于达赖和班禅,但可出任摄政。

中文名呼图克图

别名呼土克图

含义圣者,圣人

地区蒙、藏地区

简介亦作呼土克图。蒙语xutugtu音译。意为圣者、圣人。光明网转中华文史网信息《探秘清代的四大活佛》提到:胡图克图,蒙古语音译,意为圣人、有福者,汉语称活佛。

呼土克图是清王朝授于藏族及蒙古族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凡属此级活佛,均载于理藩院册籍,每代转世必经中央政府承认和加封。

历史乾隆以后,转世须经清廷主持的金瓶掣签确定。西藏的大呼图克图有些具有出任地方政府摄政的

资格。《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喇嘛封号》:乾隆二年议准喀尔喀额尔德尼班禅第达呼图克图、乍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各徒众甚多,凡官差出兵皆与扎萨克佐领下人等一同行走,应各给予管理徒众印信。

清梁章钜《称谓录·喇嘛》:当呼必勒罕未出之前,彼教于佛前诵经祈祷,广为访觅,各指近似之幼孩,于佛前纳穆吹忠,择一聪慧有福相者定为呼必勒罕,幼而习之,长成乃称呼土克图,传袭其号,以掌彼教。

在历史上,藏传佛教流传各地(包括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的大活佛,只有得到清朝(1644—1911)政府的册封和承认,才能称为呼图克图。

这些活佛都要在清朝专门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正式注册,并且由政府发给印信。到清朝末年,在理藩院注册的呼图克图共达243人。呼图克图与呼毕勒罕一词之意义,似同实异。

呼图克图系受政府册封的一种行政上之职衔。而呼毕勒罕则为转生而仍不昧本性的修行者。凡是呼图克图,必为呼毕勒罕;然为呼毕勒罕的行者,则未必尽受册封为呼图克图。

根据清朝理藩院的档册,乾隆至道光年间,共计有呼图克图一四六位。其中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位称为蒙藏佛教的四圣。达赖统领全局;班禅辅佐达赖而领后藏;哲布尊丹巴领漠北蒙古;章嘉领漠南蒙古。

又,漠南蒙古以章嘉为首,实际上有八大呼图克图,是清廷册封的八位高僧。彼等各有领域及驻锡的寺院,平时常驻于北京,每年前往领域视察一次。

呼图克图有格鲁派活佛,也有其他教派的,数量众多。

格鲁派变成西藏的执政教派以后,主要受政治、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藏传佛教的活佛中出现了高与低的等级差异,而且某一活佛的等级高或低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上升或下降,甚至出现转世资格被去除的变动。[1]

即使按地域化身,正如《中国藏学》所刊嘎·达哇才仁先生《论藏传佛教活佛等级制度》所述的,也还应包括驻京呼图克图、甘青地区呼图克图、西藏地区呼图克图。

其中仅西藏一地,就有37位呼图克图,涵盖格鲁、噶玛、宁玛都多个教派。因此,呼图克图的系统一说,牵涉庞杂(包括教派、所属主寺、政教地位等),不能简单划分。

基本内容一般没有四大呼图克图之说,而是有四大活佛之说(即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活佛)。

即使有四大呼图克图之说,够资格列入该名单的,肯定还是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中国藏学》所刊贺其叶勒图的《藏传佛教呼图克图职衔考释》一文即认为:蒙藏地区呼图克图中地位最高的,是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

当然了,章嘉也必然地是蒙藏地区地位最高的呼图克图之一)。

传统上倒是有八大驻京呼图克图之说,分别是章嘉、噶勒丹锡哷图、敏珠尔、济隆、那木喀、阿嘉、拉果、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

一般认为,除达赖、班禅外,有八位影响巨大的呼图克图,可称八大呼图克图,他们是被称为拉萨四大林的丹吉林第穆活佛、锡德林热振活佛、策墨林活佛、功德林济隆活佛和蒙古地区最大的哲布尊丹巴活佛,青海塔尔寺的阿嘉活佛、佑宁寺的章嘉活佛,甘肃拉卜楞寺的嘉木样活佛。

由于清代政府的扶持和赏赐,加之历史的原因,昌都四大呼图克图在各自所执掌的封地内,实行着典型的政教合一制度。他们既是各自封地内最高的宗教领袖,也是最高的行政长官,集政教首领于一身,在各自辖区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故在昌都有格仓日西之称,意为有独立管辖权的四个地方。

昌都帕巴帕巴拉活佛是昌都强巴林寺(简称昌都寺)的第一大活佛,也是康区历史最早、地位最高的格鲁

派活佛世系。自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实行金瓶掣签制度以来,帕巴拉活佛世系是西藏最早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大活佛。他的驻锡寺庙是建于1444年(明正统九年)的昌都寺。

帕巴拉活佛世系形成于16世纪初。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三世帕巴拉被聘任为昌都寺的第十四任法嗣,从此历代帕巴拉正式成为昌都寺的第一大活佛世系,标志着帕巴拉活佛世系的形成。

但帕巴拉作为著名的诺门汗一级的大活佛,是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清朝中央政府正式册封的。之后,诺门汗名号升为呼图克图。

1676年(康熙十五年),以五世帕巴拉·帕巴甲娃甲措创建拉让为标志,形成了昌都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帕巴拉呼图克图政教合一的机关叫孜拉让,下面设有称之为孜勒空和雪勒空的两个机构。

孜勒空主要管理帕巴拉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寺庙,雪勒空主要管理帕巴拉管辖范围内的5个小宗、18个甲本头人。清代,帕巴拉所管大小寺庙50座,僧人4500人,百姓7635户。

察雅罗登察雅罗登西饶呼图克图的驻锡寺庙是建于1621年(明天启元年)的烟多扎西曲宗寺,简称察雅寺。

1652年(清顺治八年),二世罗登西饶·阿旺四朗伦珠被迎请到寺庙举行坐床典礼,标志着察雅罗登西饶活佛世系正式形成。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清朝政府正式册封了四世切仓罗桑朗结。

从第四世切仓开始,逐渐形成了察雅政教合一的地方组织机构—察雅拉让。其最高统治者是玛贡切仓罗登西饶活佛。察雅拉让机构分别由政权机构和宗教机构两部分组成。

谢佐是拉让的最高行政长官,听命于切仓罗登西饶执行政务。解放前,察雅拉让所辖寺庙44座、13个打桑区(本意为驿站或信使,后演变为察雅的相当于区一级的行政区划)、72名果孜头人。

类乌齐帕类乌齐最大的寺庙叫扬贡寺,俗称为类乌齐寺。

扬贡寺是由桑吉温于1277年(宋景炎二年)创建的,属达垅噶举派寺庙。该寺最初实行家族世袭法嗣的办法来继承法台。17世纪始实行活佛制。

1723年(雍正元年),清朝正式赏赐给第一世帕曲·阿旺扎巴称勒为诺门罕名号。1731年(雍正九年),清朝皇帝封帕曲为呼图克图,并封类乌齐为其采邑。在扬贡拉让下面有一个称之为吉苏康的办事机构。类乌齐寺势力最盛时僧人多达6000人、户数超万户。

八宿达察达察活佛最初的驻锡寺庙是建于1473年(明成化九年)的八宿桑珠德青岭寺,简称八宿寺。后来,随着达察活佛地位的上升,逐渐将驻锡地移至拉萨的功德林。

而桑珠德青岭寺,也随之成为功德林所属的一座寺庙。1632年(明崇祯五年),五世济隆阿旺曲吉旺秀应邀前往达察桑珠德青岭寺正式升任法座,标志着济隆活佛世系主持八宿寺。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帕巴拉呼图克图 元顺帝以后的蒙古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