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惠敕令,1629年6月28日法国国王路易十三颁布的敕令。
因在王室军队占领南方阿莱斯城后颁布,故又名《阿莱斯恩惠敕令》。
敕令恩赐胡格诺教徒以信仰自由和具有担任国家公职的资格,同时在所有新教徒省份恢复天主教,胡格诺教徒不再拥有军队,废除《南特敕令》中规定的安全区,及一切工事和政治会议。
敕令的颁布标志法国宗教战争的结束。
此后胡格诺教徒的国中之国消失,不再为一种政治势力。
南特敕令
中文名南特敕令
外文名édit de Nantes
又称南特诏令、南特诏书、南特诏谕
颁布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
颁布时间1598年4月13日
内容1598年4月13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为结束胡格诺战争在南特城颁布的敕令。敕令保证不追究胡格诺战争中的一切行为,胡格诺派获得信仰自由,有权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务会议;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在审讯新教徒时组成新旧教法官混合法庭;在政治上与天主教徒一样,新教徒有权担任各种官职和向国王进谏;在军事上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100多座城堡,拥有军队和武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保证宗教宽容的文献。但天主教会和高等法院立即提出抗议。亨利四世去世后,敕令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17世纪20年代,法国首相A-Jdu黎塞留以武力镇压胡格诺教派,剥夺了他们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权利。
1685年10月18日,法王路易十四颁布法令,彻底废止南特敕令,导致数年内25万以上的新教徒逃往英格兰、普鲁士、荷兰和美洲。
背景16世纪中叶以后,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境内推行新教宗教改革,而新教的加尔文教派也逐渐在法国境内活跃。他们的出现,令原本的天主教徒感到受威胁,但新教教徒的影响力日益增力,双方发生冲突。
1559年,法国国内的新教教徒组成了胡格诺集团,对抗捍卫天主教的统治阶层吉斯家族。1562年,双方爆发武装冲突,史称法国宗教战争(Guerresdereligion)。
战后,吉斯家族的亨利一世·德·洛林、瓦卢瓦的亨利三世及纳瓦拉的亨利开始展开争夺法国王位,称为三亨利之战。可是,亨利一世·德·洛林及亨利三世先后遭到刺杀,而王位继承权就落在纳瓦拉的亨利身上。因此,他加冕为法国国王,为亨利四世,开创了法国的波旁王朝。
文件签署当亨利四世登基后,便致力于修复国内的分歧,以避免再次引起战火。因此,他在1598年4月13日到达布列塔尼的南特城签署了这条敕令。这条敕令列明国内的胡格诺教徒能够享有自己的信仰自由,不受国家干扰,亦有权建造教堂及参与宗教事务。此外,他们也享有和其他公民一样的权利,亦可以和天主教徒一样分享同等的政治权利,可以担任各种官职,亦允许让这些教徒保有城堡及军队,以保卫自己。然而,为了安抚天主教徒,亨利四世在签署这条敕令后,更宣布天主教为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