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庙是指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这是无上的荣耀。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
由于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
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配享太庙是什么待遇
何为配享呢?已经去世的皇帝牌位放在正中央,这些人的牌位放在两侧,清朝还分东西两殿,东殿供奉宗室和诸侯王,西殿供奉有功的大臣。有多大的功劳才能得到供奉呢?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一生出将入相,还被后世称为半个圣人,但是他也没有得到配享太庙的资格。可见能获得这个荣誉十分不容易。
门槛这么高,配享太庙之后又能有什么好处呢?只能说荣誉大于实际。封建社会是皇权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会把每一个人的脊梁压弯。无论这个人多么正直多么有能力,见到皇帝都要乖乖的三拜九叩。
但是配享太庙后就不一样了,虽然这时自己已经死了,但是自己的牌位可以享受到后世皇帝的香火,这些皇帝过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时候要虔诚跪拜在地,那么配享太庙的功臣是不是也相当于受到了皇帝的跪拜。虽说不是主位但咱也是排的上号的,一想就觉得出口气。
但话说回来,配享太庙是死后哀荣,也就只有这么点好处了。一个人配享太庙整个家族都有极高的荣誉,可也只是荣誉而已。爵位可以世袭,铁帽子王甚至连降爵都不需要,但是配享太庙不行。它属于好听不好用的类型。
即便祖先配享太庙,这个家族的子孙也需要有真本事才能出人头地。或许有人认为朝中有人好做官,都配享太庙了子孙的路怎么说走的也能顺利一些。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不假,但是能配享太庙的官员一定是位极人臣的大官,无论是否配享太庙都为子孙铺好了路。另外还有一句话叫人走茶凉,配享太庙证明这个人去世了,即便此人有通天之力也施展不出来,其他的官员为何还要优待他的后人。因此配享太庙只是一个荣誉证书,这个人的子孙远远达不到躺赢的状态。甚至后世皇帝不喜欢他或者子孙站错队,这个人的牌位还会从太庙中移出去,比如说和珅的弟弟何琳。
那么配享太庙的名臣后代过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看看唐朝配享太宗皇帝李世民庙庭的官员,唐朝虽说李渊是开国之君,但李世民的班底一点都不差。李世民死后配享太庙的人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李靖、屈突通六人,都是在史书上赫赫有名的。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去世后不得圣心,最后被流放黔州自缢而死。他的长子长孙冲受到牵连流放岭南,其余孩子在史书上均无明确记载,可见官职不大。房玄龄因为儿子房遗爱参与造反被取消了配享太庙的资格,长子房遗直被贬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