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
我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形式比较优美、完整,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非常不便。
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
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
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
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采用敞肩。
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
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敞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
古代洨河每逢汛期,水势较大,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四个小拱就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四个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提高大桥的安全性。
其次敞肩拱比实肩拱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的自重,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
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
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敞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单孔。
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
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
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
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
1、赵州桥设计非常精妙绝伦,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赵州桥桥体是用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顺着桥的方向纵砌而成。
一共筑有28道拱券,每个拱有103米厚,既可以独立操作,又紧密联系为有机整体,十分灵活。
为了加强拱券之间横向联系,李春将拱券按照上宽下窄、略有收分的方法设计。
拱石之间穿有腰铁,使拱石之间紧紧贴合。
拱券之间相互拥挤,大大增加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赵州桥的造桥方式非常独特,其造桥方式有三绝:1圆弧拱2敞肩拱3单孔。
中国传统拱桥为半圆形,如果长度太长,使用半圆形桥型就容易出现桥高坡陡,这种圆形拱桥更适合步行,而不利于行车,所以这种桥一般出现在皇宫或者园林之中。
而李春所造的赵州桥选择圆弧拱,拱高和跨服形成1:5的比例,实现了桥面低和跨度大的双重目标。

3、赵州桥大孔两边各开一个小孔,相比于实肩拱,敞肩拱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对桥面的冲击。
另外敞肩拱还一定层度上节省了材料,减轻桥体重量七百吨,从而增加桥的稳定性。
赵州桥是什么时期修建的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位于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的故事。
今天的赵州桥
赵州桥本名叫安济桥,之所以叫赵州桥是因为赵县历史上曾属于赵州管辖。在石家庄赵县本地,这座桥梁被称作大石桥。
赵州桥的修建历史超过了1400年,根据现有的资料记录,赵州桥前曾有立于隋文帝大业二年的石碑。大业二年为公元606年,据此推算,石桥的建设历史超过了1400年。石碑可能是竣工纪念碑,也可能是奠基碑,但不管是哪种石碑,我们都可知,石桥建设是在公元七世纪早期。
唐德宗影视形象
赵州桥最初不叫安济桥,根据文献记录,直到了宋哲宗时,才将这座桥改称为了安济桥。北宋周辉书《北辕录》载:未至城(赵州)五里渡河石桥,石桥从空架起,工极坚致,南北长十三丈,阔四之一,实隋人李春所造。元祜间赐名安济,有张果老驴迹。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系公元1086年到1094年。皇帝赐名为安济桥,可见这座桥梁在当时已然闻名遐迩,引发了皇帝的注意。
安济的意思,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大家安全渡河。济者,渡也。那既然如此,为啥安济桥还有赵州桥的称呼呢?
宋哲宗影视形象
北魏时期,曾在河北中南部有所谓的殷州,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隆尧县境内。这所谓的殷州下辖赵郡、钜鹿等四个郡,下辖18个县,人口有44万多。公元550年,北齐皇帝高洋立嫡长子高殷为太子,第二年,原来的殷州改称为赵州。
茅以升
隋文帝年间,曾有过废赵州改称赵郡和重新设立赵州的复杂过程。这期间有的县重新被划分出来。而赵州桥就是建设在了这一时期。在古赵州的下辖县内有大石桥,自然就叫赵州桥了。总之,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赵县一带属于赵州符合人们的一般人是。所以,这座位于今天赵县的古桥就被称作了赵州桥。
这座石桥在后世经过了多次修缮。根据资料记录,石桥最早进行修缮是在唐德宗时期,后来到了北宋的公元1066年以及明朝嘉靖、万历和秦朝道光年间都对大石桥进行过修缮。
嘉靖皇帝影视形象
近人中,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对这座河北石桥推崇备至。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更是高度评价其建筑价值。这座石桥作为著名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