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和快走踏清秋的走不完全一样。
虽然它们都是走路,但是它们的含义和目的不同。
走马观花是指匆忙地看一眼,没有仔细观察。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做事情时草率从事,没有认真对待。
而快走踏清秋则是指在秋天的时候快速地走路,欣赏秋天的美景。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享受生活时,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走马观花的走是什么意思
走。读zǒu。《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清代饶炯《说文解字部首订》称:古文以止为足。夭下说屈也。凡人举步则足屈,走者行之疾,其足愈屈,故从夭止会意。林义光《文源》:(古文)象人走摇两手形,从止,止象其足。象形字,字形像人跑摇两手形。如图:
(走字的字形演变)
看字形,走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人跑步时的侧影。走的本义就是跑,疾趋。到西周金文加止旁或再叠加彳旁,均为示动义符,表示行走的意义。《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在古代,慢慢走称为步,快步走叫趋,跑称为走。《尚书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孔传》:所当服行奔走,臣我多为顺事。即你们服务奔走臣属我们很恭顺的缘故。
(跑步的人)
再比如《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了。兔走,指的是兔子跑得很快,所以才会撞断脖子死掉。
(守株待兔)
本义之外,走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1)逃跑。比如《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怒,使其徒扶魋而夺之。魋惧,将走。公子地恼怒,派手下人打了向魋一顿并且夺回马匹。向魋害怕,准备逃走。又比如《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走。用的也是逃跑之意。
再比如成语走马观花,用的也是走的本义。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其中的马,在奔跑,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慢走。
(走马观花)
(2)步行, *** 互向前迈动。这是现代汉语走的常用义。比如《木兰辞》: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再比如鲁迅《故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往。《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郑玄注:走,犹往也。前去拜会之义。又比如《淮南子说林》: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渔夫在河边奔走,樵夫在山里兜转。又比如鲁迅《致宋崇义》(192054):往来匆匆,在杭在越之诸友人,皆不及走晤都来不及前往相见义。
又引申为趋向;归向;投奔。比如《左传昭公十八年》:郑有他竟,望走在晋。既事晋矣,其敢有二心?郑国如果遭到别国的攻击,只有希望和投奔晋国,已经事奉晋国了,哪里敢有二心?又比如《汉书萧何传》: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颜师古注称:走,谓趣向之。音奏。用趋向之义。
(影视剧中的刘邦)
(4)流行;传布。宋代范成大《河豚叹》:为口忘计身,饕死何足哭。作俑者谁与?至今走末俗。到现在还流行这样的风俗。
(5)(指物体的)移动。比如苏轼《新滩阻风》:北风吹寒江,来自两山口。初闻似遥扇,渐觉平沙走。沙在移动。比如茅盾《夏夜一点钟》:她听准了那是打着一点,然而她手腕上八粒小钻石的走得极准的手表却明明是一点过五分了。指表针在走。
(6)背离;误差。比如,走样。《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我朝二百年来,只有这一桩事是丝毫不走的。
(7)(亲友间)走动、交往。比如走亲戚。《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
(87版《红楼梦》刘姥姥与王熙凤)
(8)滚动。比如:飞砂走石。比如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又比如主席诗《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9)通关节。比如:走后门。茅盾《子夜》十七:除了走他们的门路,便没有旁的办法。
(10)去,离开。《玉篇走部》:走,去也。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凤姐道:你别走,我还有话和你说呢。鲁迅《祝福》: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祝福》里的祥林嫂)
(11)叱人离开。《正字通走部》:走,呵斥使退。比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附朱建》:郦生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呵叱之声,赶人走的意思。再比如老舍《四世同堂惶惑》第一部三十四:你出去,永远永远不要再来,我没有你这么个亲戚!走!他的手颤抖着指向屋门。
(12)至;到。《庄子达生》:有张毅者,高门县簿,无不走也。郭象注:司马云:走,至也。言无不至门奉贵富也。有一个叫张毅的,他每逢经过高门大户、朱户垂帘的富贵人家,总要赶到参谒。
(13)由;经过。《天工开物锤锻治钢》:其余方圆用器,走焊、炙火粘合,用锡末者为小焊,用响铜末者为大焊。走焊,即焊点过的路线。再比如浩然《艳阳天》第三卷第一三五章:现在你愿意走这道手续了,我同意。
(14)丧失,失去。《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唬得尚让顶门上丧了三魂,脚板上走了七魄。走同前一句丧字义,丧失。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四:不榨,茶子越放越走油。放的时间长了油分丧失。
(山乡巨变)
(15)走漏;泄露。比如《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疑我走漏了风声,叫他拿腔作势的。
(16)排泄。冯梦龙《笑府医屁》:一人患病,医家看脉云:吃了药腹中定响,当走大便,不然定撒些屁。《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原来缢死的人,大小便走了便救不得。
(17)起床。《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忙忙进到卧房里面问道:夜来做甚不好睡!今早走不起?《北宋三遂平妖传》第二十四回:向前双手摇那妇人,叫道:姐姐!我买酒来了,你走起来,走起来。
(18)起立;站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王惠认那后生的这一个,正是车户李旺。走起身来一把扭住道:你认得我么?
(19)奉献,赠奉。苏轼《与蒲诚之六首》之五:欲奉竭次,闻府官尽出,接张省簉,须至旦出城,恐讶不来,走此闻达。奉上这首诗。
(20)泛指兽类。《列子周穆王》: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使)冬天打雷,夏天结冰,使飞鸟在地上走,走兽在天上飞。以兽类的行动方式指代兽类。
(走兽)
(21)草名。《管子地员》:山之上命之曰县泉,其地不干,其草如茅与走。山顶上,有名为悬泉的地方,土不干燥,所生的草是茅草和走草。
(22)车轮。《墨子备蛾传》以车两走,轴间广大以圉(yǔ)。孙诒让《墨子闲诂》:车两走即两轮。
(23)死的讳言。比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将来我撒手一走之后,叫我们姑爷,在我坟头里给立起一个小小的石头碣子来。现在亲朋亡故,也都以走称呼。
(24)古代自谦之词。犹言仆人。《玉篇走部》:走,仆也。《字汇走部》:走,仆也。今人自谦曰走,犹言仆隶驰走之人。《小尔雅广言二》:走,我也。比如《左传襄公三十年》:吏走问诸朝。杜预注称:吏走,一本作使走一曰走使之人也。其实就是官吏和办事之人走到朝廷里询问。
再比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李善注称: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辞也。又自谓谦词,犹言我,也就是说,在早期汉语里,牛马走就是奔走于前后的走使之人,现代汉语中走狗一词即是这种用法的沿留,不过因为加了狗,后来就发展成为贬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