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蟋蟀十分娇贵。
它不能近盐、近油、近醋、近酒,近各种异香气息。
如闻到蚊香、香水等气味,便晕头转向,成为废物。
2、蟋蟀的饮用水要没有漂白粉明矾等物质,只能给它喝河水、井水或雨水。
3、养蟋蟀最好在伏天准备好一缸荷叶露及清纯碧澈的河水,再用炒五茄皮、首乌、猴姜、牛膝、茯苓、旱莲草各一两、甘草五钱,泡入河水中,然后掺荷叶露来喂蟋蟀,此水能泻去蟋蟀在伏天的暑气,强壮筋脉。
此水连饮七天即可。
4、再用旱莲草水汁饮三天,固壮牙门。
5、平常喂食应是煮烂的米饭,不可饲以僵米,免伤牙齿。
6、初获出土之虫,还要给它洗澡。
水浴时,用一缸河水,投入甘草少许,用手搅动起旋涡,投入蟋蟀,让它在水涡中荡涤污浊,几秒钟即捞起。
7、早秋饲养蟋蟀的缸以老盆最宜,老盆是指三十年以上的陈瓦缸,进水后阴湿时间长。
盆色应取黑色的,幽暗不透光,宜于蟋蟀变色。
盆应搁置水门汀地或泥地上。
阴凉不生火。
盆应每日擦拭,以免蟋蟀自食粪便。
8、到了深秋要防止蟋蟀过早衰老,第一个方法是将老盆换新盆,挑选盆底光滑的,天天擦拭的溜滑如镜,蟋蟀在里面站不稳,只好走动了。
9、第二个方法是促使其经常与三雌交尾,令其体内通窍,维持新陈代谢。
10、可用早秋的柳树根和甘草浸河水,饮之,雄虫便会经常振翅叫结铃。
11、如气温降到十度以下,应将蟋蟀缸放入板箱内,板箱内要铺稻草、稻壳或棉花,饮食应经常喂以柳根泡水和鲫鱼,延缓其衰老速度。
12、蟋蟀在深秋养得好,可活至春节,甚至在大雪天还能看到蟋蟀格斗的奇景。
13、要经常喂水和食物,食物的种类很多,如馒头块、米饭粒、玉米粒、花生、瓜子、浸泡过的青豆等。
蚰蜒最怕什么味道
蟋蟀怕什么味道?如下:
(1)怕酒味和异种香味,怕浓烈的酒味。
(2)怕油污味,怕汽油味。
(3)怕酸辣和腥臭味。
蟋蟀(xī shuài)
(1)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2)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蛐蛐最怕什么叫 房间里有只蛐蛐跑进来一直叫个不停影响休息,又不知道它在那个角落,所以想请你们帮什么叫它都不会走的,而且就算走也不一定就会走出你的房间,生物治法没法用,因为在室内,所以给个其它办法。
它最需要潮湿,只要湿度低了,它基本上没办法存活,所以将房间内的潮湿角落清理掉,在相对干燥的环境里,很快它就跑出去找潮湿环境了,或者会因干燥变成标本躺在角落里。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形态特征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 *** 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
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蛐蛐怕水吗蛐蛐怕水,一是因蛐蛐不会游泳,若长时间在水中会被溺死。二是因铁线虫的寄生,若出现蛐蛐被铁线虫寄生的情况时,若蛐蛐附近有水源,铁线虫会驱使蛐蛐进入水中,并且铁线虫一碰水就会马上脱离宿主,而蛐蛐则会立马死亡,因此蛐蛐怕水。
蟋蟀的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 *** 所诱发。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蛐蛐怕什么?蛐蛐的天敌有:鸟类、蛇类、蜥蜴等,还有青蛙。
蛐蛐—学名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较(比)体躯(躯体)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功能利尿,主利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有油葫芦、大棺头蟋等。因均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腔。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
怎样快速引蛐蛐出来,蛐蛐怕什么 1、方法一:将砂糖与面包蟹混合在一起,制成诱饵,然后将诱饵撒在蟋蟀经常出没的地方,用报纸将诱饵遮盖住,第二天早晨前往报纸处进行捕捉。2、方法二:将砂糖与面包蟹混合在一起,制成诱饵,然后准备一个2L装的汽水瓶,用剪刀将汽水瓶的顶部切开,再将汽水瓶顶部,倒放在汽水瓶中(即瓶口朝着瓶底),最后将诱饵撒入瓶中,侧放在蟋蟀经常出没的地方。
一、怎样快速引蛐蛐出来
1、方法一
(1)将砂糖与面包蟹混合在一起,二者等量,配制成诱饵。
(2)将诱饵撒在蟋蟀经常出没的地方,然后使用报纸将诱饵遮盖住(一层报纸即可)。
(3)在露水变干之前,携带容器,前往报纸处进行捕捉(如果露水变干,蟋蟀有可能逃脱)。
2、方法二
(1)将砂糖与面包蟹混合在一起,配制成诱饵,二者用量相等。
(2)准备一个2L装的汽水瓶,清洗干净,晒干。
(3)使用剪刀将汽水瓶的顶部切开,然后将切下来的汽水瓶顶部,倒放在汽水瓶中(即瓶口朝着瓶底)。
(4)将配制好的诱饵撒入瓶中,直至瓶底有一层薄薄的诱饵。
(5)将汽水瓶侧放在蟋蟀经常出没的地方,这样蟋蟀在进入汽水瓶后,很难爬出。
(6)早晨露水变干之前,前往汽水瓶处捕捉蟋蟀。
3、方法三
将胶布有粘胶的一面朝上,放置在蟋蟀经常出没的地方,第二天的时候,将被胶布黏住的蟋蟀处理掉。
二、蛐蛐怕什么
1、蛐蛐害怕含有酒味、油污味、酸辣味、腥臭味、花露水等具有 *** 性气味的物体(喷雾杀虫药、花露水、酒精、驱蚊液、空气清新剂、葱、姜、蒜),尤其害怕浓烈的酒味和汽油味。
2、蟋蟀的天敌主要有蜘蛛、蚰蜒、步甲虫、螳螂、鸟类、猫、小蛇、食肉螽斯、蝎子、青蛙、蟾蜍、蜥蜴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