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朱鹮的羽毛呈鲜红色,体长59-65厘米,翼展110厘米,体重789-937克。
喙细长弯曲。
它们以泥中的螃蟹和软体动物以及沼泽中的鱼类、青蛙和昆虫等小动物为食。
他们的哭声又高又悲伤。
飞行时,人像一团跳动的火焰,鲜红而温暖。
除了灰黑色的长喙,整个身体,包括腿和脚趾,都是鲜红色。
这是世界上最红的鸟之一。
如今,它只分布在拉丁美洲从哥伦比亚到巴西的一些沿海地区
红色吸蜜鹦鹉长27-35厘米,重189克左右,寿命16-18年。
它的羽毛是明亮的,它的头和脖子是完全红色的,它的飞行羽毛是黑色和蓝色的,它的耳朵羽毛有时覆盖着蓝色,它的虹膜是棕色的。
它主要以花粉、花蜜、水果和昆虫为食。
鸟的喙比普通鹦鹉的喙长。
尤其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子状的毛发,这被称为刷子状的舌头,这便于鹦鹉深入花丛获取食物。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群岛和布鲁岛,活跃于潮湿的原始森林,红树林沼泽,沿海林地和椰子种植园。
血雀是一种美丽的观赏鸟,雄性成年鸟,眼线,嘴基和眼睛呈紫色。
尾巴和翅膀呈深棕色,羽毛边缘呈红色;尾羽下覆黑色,有宽的红色尖端;大部分下部羽毛为灰色和红色,其余为深红色。
雌性血雀则不同。
上半身从头到背,包括翼盖和内部次级飞羽。
大多数是深棕色的。
每根羽毛都有一个宽的橄榄绿色羽毛边缘,而头部羽毛最亮,腰部和短尾巴上覆盖着亮黄色的羽毛。
火烈鸟,又名红鹳。
3属6种:高约80-160cm,重25-35kg。
体型像鹳;口短而厚,上口中部向下突出,下口较大,形成凹槽;脖子又长又弯;双脚非常长且裸露,前三个脚趾之间有蹼,后脚趾短且不接触地面;中等翅膀大小;短尾;身体的羽毛是白色和玫瑰色的,飞行的羽毛是黑色的,隐蔽的是深红色的。
颜色相互匹配,非常华丽。
由于其明亮的羽毛,它被作为观赏鸟饲养。
红衣凤头鸟又名红冠鸟,北美红雀,是北美最美丽的鸟类之一。
它有一个穗状的皇冠和鲜红色的羽毛。
它的头部有一个独特的冠,雄鸟的喙周围有黑色的羽毛,雌鸟的喙周围有灰色的羽毛。
这种鸟是同种异体,其特征是羽毛的颜色。
雄性是耀眼的红色,雌性是浅红棕色。
与大多数鸣禽不同的是,雌雄红雀都会唱歌,并保持同一个音调数年。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神灵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对星星的崇拜。
它是代表炎帝和南方七星的南方之神。
它与八卦相分离,在五行中占主导地位。
它象征着四象中的老阳和四季中的夏天。
在先秦时代,人们相信它可以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后人相信它可以让人长寿。
到了汉代,占卜理论开始流行,它的象征意义超过了收藏、兵丁和礼节。
汉代以后,道教将其吸收为护法之神,并称之为灵光神王。
朱红霸鶲体长约20厘米,喙呈黑色,头冠和羽毛呈鲜红色,雄性眼罩为黑色或棕色,全身除棕色背部外均为朱红霸鶲,腿短,呈黑色。
雌鸟看起来像雄鸟,但全身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有粉红色斑点。
总的来说,她没有雄鸟那么漂亮,但相对简单。
朱红霸鶲广泛分布于北美、中美洲和中南美洲北部,也栖息于加拉帕戈斯群岛。
玫红丽唐纳雀的雄性和雌性二形性。
雄性有黄色的喙、黑色的眼睛、夏天红色的身体、深红色的背部羽毛、翅膀顶部的深红色或黑色斑点、红色的腹部和黑色的腿和脚。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全身羽毛颜色基本为黄绿色。
玫红丽唐纳雀分布在北美。
它是北美唯一一只全身呈红色的鸟。
他们通常喜欢在树林里移动,有时去果园、公园和其他地方寻找食物。
他们喜欢唱歌,但声音单调。
红绿金刚鹦鹉体长94-106厘米,翼展129厘米,体重1060-1790克。
从表面上看,它很容易与下面描述的彩色金刚鹦鹉混淆。
主要的区别是,色彩鲜艳的金刚鹦鹉背上的羽毛是黄色的,而红色和绿色的金刚鹦鹉背上的羽毛是绿色的。
红色和绿色金刚鹦鹉的羽毛大部分是红色的。
成年鸟有美丽的红色羽毛在他们的头,脖子,胸部和两侧,和红色和蓝色的尾巴。
五彩金刚鹦鹉长84-89厘米,是最大的鹦鹉之一。
这只鸟的身体大部分是鲜红色。
靠近眼睛和脸颊的裸露皮肤有不太明显的红色横向羽毛。
一些鸟类头部后部的红色羽毛上有黄色的管,头部和身体大部分是红色的。
颈、上席呈鲜红色,下席羽毛呈红色和黄色,下颌为黑色大,眼睛和面颊呈白色,兴奋时皮肤呈粉红色。
火烈鸟
火烈鸟应该说是最为著名的红色鸟类了,全身的羽毛主要为朱红色,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泽闪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因此叫火烈鸟。
但红色并不是火烈鸟本来的羽色,而是来自其摄取的浮游生物,火烈鸟通过食用以小虾、小鱼、藻类、浮游生物等传递虾青素,而使原本洁白的羽毛透射出鲜艳的红色。
朱雀鸟。
朱雀鸟:是鸟纲、雀科的小型鸟类,体长13-16厘米。
普通朱雀雄鸟额、头顶、枕深朱红色或深洋红色,后颈、背、肩暗褐或橄榄褐色、具不明显的暗褐色羽干纹和沾染有深朱红色或红色,腰和尾上覆羽玫瑰红色或深红色。
尾羽黑褐色,羽缘沾棕红色。
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具宽的洋红色羽缘,飞羽外翈具窄的土红色羽缘。
眼先暗褐色,有时微染白色,耳羽褐色而杂有粉红色。
两颊、颏、喉和上胸朱红或洋红色,下胸至腹和两胁逐渐转淡,呈淡洋红色或淡红色,腹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或灰白色、微沽粉红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灰色。
雌鸟上体灰褐或橄榄褐色,头顶至背具暗褐色纵纹,两翅和尾黑褐色,外翈具窄的橄榄黄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羽端斑近白色。
下体灰白或皮黄白色,颏、喉、胸和两胁具暗褐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角褐色,下嘴较淡,脚褐色。
是血雀。
血雀是美丽的观赏鸟类,雄性成鸟,眼线、嘴基线和眼周紫红色;尾及翅黑褐色,具红色羽缘;尾下覆羽暗,具宽的红色尖端;腋羽和翼下覆羽灰白色,具红色先端,其余体羽大都鲜深红色。
而雌性血雀却不相同,上体从头至背,包括翼上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大都暗褐色,各羽具宽的橄榄绿色羽缘,而头羽最鲜亮,腰和短的尾上覆羽鲜黄色。
是火烈鸟。
火烈鸟(学名:Phoenicoteridae),亦称红鹳。
是鸟纲、红鹳科3属6种鸟类的通称。
体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
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颈长而曲;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三趾间有蹼,后趾短小而不着地;翅膀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
答案是;火烈鸟。
火烈鸟是一种大型涉禽,因其美丽的红色羽毛而得名。
火烈鸟亦称红鹳。
是鸟纲、红鹳科3属6种鸟类的通称。
体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
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颈长而曲,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三趾间有蹼,后趾短小而不着地,翅膀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
火烈鸟
火烈鸟其实有两种,一种体型较大,俗称大火烈鸟,一种体型稍小,也就是小火烈鸟。
如果采用我们的命名方式,应该叫它们大红鹳和小红鹳。
在我国发现的野生火烈鸟,主要属于小红鹳,
比如常见的就有鹦鹉,有许多不一样但羽毛为红色的品种。
还有红衣主教鸟,主红雀,芙蓉鸟等不同种类的鸟。
玫瑰鹦鹉
玫瑰鹦鹉的详细简介玫瑰鹦鹉最明显的特色不是它们的羽色,而是它们羽毛的花纹。其一是它们背羽呈扇形;其二是它们的面颊皆是有颜色的。所有的玫瑰鹦鹉背上都是以黑色为主体,而在每一个羽毛边则有对比色以呈现出扇型的感觉。 玫瑰鹦鹉分布在澳洲东方的海岸区,主要栖息在东南部新南威尔斯与维多利亚的海岸地区及南澳大利亚东南方小面积的沿海地区与袋鼠岛,东北部则分布在昆士兰东北部沿海地区及其东南部地区,澳洲东南部的一些小岛上也有分布。
外形特征
玫瑰鹦鹉美简介集(25张)
玫瑰鹦鹉脸颊上也都会有着一块对比的颜色饰片存在着。依据种类的不同,这些颜色有可能是绿的、红的、黄的、白的、或者是蓝的。但这种特色是每一只玫瑰鹦鹉都可以见到的。 东澳洲的玫瑰鹦鹉大致可分为两个族群:一个是有着蓝色面颊的深红鹦鹉 Crimson Parrot,另外一种则是白色面颊的东方玫瑰鹦鹉 Eastern Rosella。所有玫瑰鹦鹉的血缘或形态都非常相近,困难之处就是如何判别这些血缘关系有多近。有些研究专家认为玫瑰鹦鹉就只有以上这两个族群,其余的则是衍生出来的变种。
玫瑰鹦鹉盛产于澳洲,虽然种类繁多,但所有玫瑰鹦鹉间亦存在着共同的特色,主要包括扇形的羽毛排列方式以及翅膀和尾巴都有特殊的蓝色边;再则根据其颊部区域的颜色可大致分成两组:第一组是颊部圈圈内为白色的,如:澳西玫瑰鹦鹉 、金披风玫瑰鹦鹉 、褪草玫瑰鹦鹉等;第二组是颊部区域内为蓝色的,如:深红玫瑰鹦鹉 、黄草玫瑰鹦鹉 和绿草玫瑰鹦鹉等。 该种鹦鹉头部、腹部及胸部为深红色,颊部为蓝色,上背部及翅膀主要为黑色但边缘为红色,(象似片片玫瑰花瓣),翅膀02前端及尾巴为带有 澳北玫瑰鹦鹉光泽的蓝色。 阿德莱玫瑰鹦鹉非常漂亮。有的品种胸部、颈部以及头部为鲜红色,白色的脸颊,背部为 *** ,但羽毛有黄绿色的边缘,尾部的上腹羽是黄绿色,下腹羽是红色,棕色的眼,灰白色的喙及黑灰色的脚。母鸟的喙较小,红色较淡,且眼睛的周围有灰棕色的羽毛。
Rosellas 这个字基本上就是在形容 rose ( 玫瑰 )、rose-coloured ( 玫瑰色的 ) 、 roselike ( 似玫瑰的 ),尤其是观看其背羽的花纹,宛如片片玫瑰花瓣。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深红玫瑰鹦鹉 东玫瑰鹦鹉它们与其它的澳洲鹦鹉一样,常至农作物区觅食,造成严重的农作物损失,经常可在年雨量超过500公厘的森林中发现它们的踪迹,北部地区的族群喜爱栖息在海拔600-1500m的丘陵林地中,但海拔500-1900m皆可发现其族群,南部地区的族群则活动于各种高度的区域,野外的玫瑰鹦鹉并不怕人,有人接近时不会惊慌地逃开,常至公园、花园或住家后院让人喂食,天然食物包括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通常4-6只成群活动,繁殖期多在9-1月间,求偶时公鸟会靠近母鸟翅膀微开且不停地拍动,尾部也会一直摆动,头部不停地晃动、鼓起胸前的羽毛且持续地发出啁啾的鸣叫声,之后公鸟会有喂食母鸟的行为出现,这表示配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主要筑巢于树洞内。
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
繁殖: 需要提供较深的巢箱和软木,这种鸟咬断软木来铺垫。虽然他们长至11个月就能繁殖,但更好度等到他们18个月大,更成熟的时候再让他们繁殖,没有必要让他们尽早繁殖,因为他们在笼养条件下可以繁殖超过10个年头。这种鸟天性容易紧张不安,不太容易适应居室生活。
编辑本段
鹦鹉属于什么类动物鹦鹉属于鸟类。
鹦鹉是鹦形目(学名:Psittaciformes)众多羽毛艳丽、爱叫的鸟。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
鹦鹉类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种类非常繁多,有2科、82属、358种,是鸟纲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于热带森林中。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
相关物种概述
1、红领绿鹦鹉;
红领绿鹦鹉,又称玫瑰环鹦鹉、环颈鹦鹉,分布于非洲中部,亚洲南部。结群活动,以嫩芽、水果、蔬菜、坚果、浆果和种子为食。性情温顺,善于模仿声音,经常发出嘈杂的叫声。
2、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是金刚鹦鹉属中,以至到鹦形目中体型最大的品种,但它们的体重不及新西兰的鸮鹦鹉。紫蓝金刚鹦鹉擅长交际、顽皮而又聪明,它们独特的体型、颜色和行为,使其成为金刚鹦鹉属中最受自然学家注目的品种,不幸的是,宠物饲养者也同样喜爱紫蓝金刚鹦鹉,鸟类贸易的需求对野生鹦鹉的数目造成严重的威胁。
3、军舰金刚鹦鹉
军舰金刚鹦鹉,或称军用金刚鹦鹉、军金刚鹦鹉,这些中文名称只是其英文名称Military Macaw的翻译。英文名称的起源是因为第一批进口欧洲的这个鹦鹉品称,多半是由军事人员运送,所以此鹦鹉被命名为军舰金刚鹦鹉。分布于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及阿根廷。以种子,坚果,浆果和水果为食,小群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鹦鹉
月轮分单色和双色吗分的。
有单色月轮和双色月轮
别名红领绿鹦鹉、玫瑰环鹦鹉、月轮、我们鸟友比较喜欢叫月轮,可能是比较顺口吧。共有4个亚种,今天主要介绍印度环颈鹦鹉,体长43厘米,体重95-140克,寿命30年。月轮鹦鹉羽毛颜色非常艳丽,这归功于月轮鹦鹉羽毛的异化,通过杂交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月轮鹦鹉,但是杂交的后代有时会出现弱势、羽毛稀少和羽毛暗淡等问题。
绿色月轮鹦鹉:最原始的月轮鹦鹉,也是饲养最多的颜色,主要是野外大部分都是绿色品种。基本外形看简介就明白了,体型也能对比出来。月轮鹦鹉在非洲灰鹦鹉面前,还是一副小弟的姿态。红领绿鹦鹉也属于国产鸟,资料显示大约在1900年时由外地引入香港的笼养鸟类不断逃入野外,逐渐在野外形成了野生种群。中国仅有广东亚种,分布于福建福州市、广东珠海、万山群岛和附近沿海、香港和澳门一带。这些地方的鸟友,你小时候有看见过这种鹦鹉吗?
蓝色月轮鹦鹉:一般的月轮鹦鹉的体色是绿色,而蓝色月轮鹦鹉为其变种它全身是蓝色。月轮鹦鹉三岁成年以后才可以通过,外表分辨公母,之前只能验卡确定性别。繁殖配对的话建议三岁以后,等身体长结实了在配,有些养殖场一岁多就开始配了,会出现很多的意外,大家不要轻易尝试。
*** 月轮鹦鹉:所有变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强壮的一种,基因遗传相对稳定。月轮鹦鹉的饲养,不如折衷鹦鹉、吸蜜鹦鹉那么矫情,月轮鹦鹉非常好养,无论你给什么食物,它们都会开心的接受。它们很爱吃水果蔬菜,谷子等杂食,和普通的虎皮鹦鹉、牡丹鹦鹉、玄凤鹦鹉一样的饲养就行了。
白色月轮鹦鹉:蓝色月轮鹦鹉配 *** 月轮鹦鹉的后代会出白月轮鹦鹉,纯白色的羽毛,加上修长的羽毛,十分招人喜欢,相对于葵花鹦鹉玄凤鹦鹉羽粉会少很多。人工繁殖繁殖的月轮,胆大好奇,活泼好动,语言模仿力不错,属于聪明的鹦鹉,适合教一些小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