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地下森林是一个虚构的地方,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并不存在涉及到该地下森林的详细攻略资料。
很可能您提到的地下森林是来自于某个游戏、小说、电影或其他虚构作品。
如果您指的是实际存在的某个地下森林或其他旅游目的地,我很抱歉无法提供相关攻略,因为我无法直接访问和了解特定地区的旅游信息和建议。
针对该目的地,我建议您进行以下步骤:
1 网上搜索: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目的地的名称,查找相关的旅游攻略和信息。
可以考虑搜索游记、旅行博客、旅游网站等,以获取其他人的经验和建议。
2 官方旅游网站:访问目的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官方旅游网站,这些网站通常提供详细的旅游信息、景点介绍和旅游指南。
3 旅游论坛和社交媒体:加入旅游论坛、旅行社群或查询相关的旅游社交媒体页面,与其他旅行者交流,寻求他人的建议和经验分享。
4 旅行指南书籍:查看与目的地相关的旅行指南书籍,这些书籍通常提供有关景点、交通、住宿和活动的详细信息。
无论前往哪个目的地,了解该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旅行安全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在计划旅行时,确保您的护照、签证、预订和行程等方面都得到妥善安排和准备。
到了牡丹江以后,要先去地下森林,国家5A级景区,还是很值得一去的,只是自由行的话不太容易实现,除非是自驾。
从镜泊湖景区到地下森林售票处需半小时左右车程,从售票处再到地下森林观光处还需20多分钟的车程(此为地下森林景区内),地下森林票价:全票55元人,学生证半票28元人。
进入景区后随着导游行走在已开发的栈道上,感觉还是不错的,
1 2 镜泊湖地下森林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攻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提前了解该地下森林的开放时间和入场规定,以便安排行程。
其次,准备好必要的装备,如舒适的鞋子、防蚊虫用品等。
再次,要注意安全,遵守导游的指示,不要离开指定区域,以免迷路或遇到危险。
最后,要充分欣赏和保护这片自然环境,不要随意破坏或带走任何物品。
3 此外,在攻略过程中,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镜泊湖地下森林的历史和生态信息,以增加对这个地方的了解和欣赏。
同时,可以结合周边的其他景点和活动,打造更完整的旅行计划,例如参观镜泊湖、品尝当地美食等。
这样可以丰富旅行的内容,使之更加有意义和难忘。
牡丹江镜泊湖
视频拍摄于三月中旬的镜泊湖黑龙潭,画面中的鱼类有鲤鱼、胖头鱼、黄颡鱼、鳜鱼等,鱼类资源多达几十种。由于水下能见度极佳,10~20米范围内的鱼群清晰可见,这种景象在国内的淡水湖中实属罕见。
镜泊湖为何会出现淡水鱼风暴?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火山堰塞湖,同时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湖面东西最宽处约5公里,南北长45公里,该湖平均水深约有40米,最深处有62米深,储水能力非常强。
根据镜泊湖环境监测站给出的数据,湖泊面积约95平方公里,库容为1625亿m³,年均蓄水量为1144亿m³。除了水深水多之外,镜泊湖还是黑龙江很有名的淡水鱼库,冬捕开渔时期一张红网曾打捞上86万斤渔获,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在上世纪80年代的《黑龙江省渔业资源调查》中,镜泊湖中的鱼类共发现有40种,除了青草鲢鳙等人工放养的鱼种外,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土著鱼种,包括狗鱼、东北雅罗鱼、鲌鱼、江鳕、黑龙江鲤等等。
为了摸清镜泊湖中的鱼类家底,金志民等学者在2010年再度深入调查,通过网捕、访问周边渔民、蹲守农贸市场等多种形式记录物种,最后共发现43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种有15种。
所以,镜泊湖中的鱼类确实非常多,央视所报道的几十种鱼类资源并不是夸张的说法,这也是湖 *** 现淡水鱼风暴的基本条件。
综合来看,鱼风暴的出现和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首先,湖区环境优越,鱼类储量多。从高空俯瞰,镜泊湖湖岸线绵长,湖汊湖湾众多,有利于鱼类的繁殖栖息。全湖饵料充足,生物承载力巨大,因此鱼的数量非常多。专家曾做过估算,按照镜泊湖的饵料基础,平均每亩水面理论上可产35公斤商品鱼,全湖年产量可达3500吨以上。
其次,水体透明度高。张祺是鱼风暴的发现人之一,他曾深潜过国内很多水域,对镜泊湖黑龙潭的透明度深有感触。国内水体较清的淡水湖,其透明度一般为5~8米,透明度较低的只有1~2米。根据目测,镜泊湖黑龙潭处的透明度至少十几米往上,估计有二十多米将近三十米。理想的水深、理想的透明度为拍摄下鱼风暴提供了重要条件。
再次,冬季和初春时节,鱼群更加集中。镜泊湖的水位和蓄水量并非一成不变。每年3-4月份牡丹江干流、大梨树沟河等入湖河流流量变小,镜泊湖因此进入枯水期。此时的镜泊湖蓄水量较少,鱼群密度较高。
最后,人工放流功不可没。为发展渔业经济,人工放流已成为保证冬捕产量的主要手段,投放的鱼苗主要是鲢鱼和鳙鱼。鲢鳙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有聚群习性,放流的群体大多是统一的规格和鱼龄,因此很容易聚群游动。另外,2020年湖区还放流了50万尾红尾鱼(蒙古鲌),2021年放流了40万尾,这种鱼在繁殖期亦有集群习性。
那么,镜泊湖里的鱼又为何会出现聚群行为呢?鱼类的聚群形态一般呈团状,同体积下的表面积较小,有利于躲避外围捕食者,提高种群的生存几率。同时,鱼群聚集成团状还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内的食物资源。但鱼风暴只出现在水位较深、容量较大的湖库内,比如三峡水库和千岛湖,当然,镜泊湖也满足所有的必要条件。
当地人称湖中有巨鱼,可能是什么?在一些古老的湖泊中,往往流传着与水怪、巨鱼相关的传闻,比如喀纳斯湖水怪。上世纪80年代,喀纳斯湖的水怪曾轰动一时,很多人都声称在湖面上看到过巨大的阴影,长度是游船的两倍,背部呈黑色,有时会掀起巨浪,整个船甚至都跟着颠簸起来!
根据新疆大学生物系专家的分析,喀纳斯湖水怪有可能是一种名为大红鱼的凶猛鱼类,学名为哲罗鲑。据记载,目前已知的最大哲罗鲑体长为21米,体重105公斤,该鱼种的寿命估计在55龄以上,很可能是水怪的原型。
哲罗鲑鱼和潜水员的对比
而在黑龙江的镜泊湖内,相传也存在着巨鱼。据《黑龙江年鉴》的社会生活栏目记载,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巨鱼的水生生物曾频繁出没镜泊湖。据见闻者反映,巨鱼在湖面游动时,露出水面的部分有5米多长,半米多高,脊背滚圆,体色为黑色。
巨鱼的真实身份目前不得而知,但根据湖中的鱼类名录来看,确实有些鱼类能长到米级以上,比如哲罗鲑和狗鱼。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镜泊湖的特殊之处。作为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的地质结构以玄武岩、珍珠岩、花岗岩为主,地质学年龄非常古老,湖底有丰富的地热能。
镜泊湖的黑龙潭就更加特殊了。镜泊湖冬季的平均气温在零下20℃以下,冰层厚度可达70~100公分。但黑龙潭却从不结冰,湖水温度常年保持在8℃左右,水深越深,水温就越高,水底的温度在10℃以上。黑龙潭不结冰的秘密就在于湖底不断喷涌出的热泉,使得这里的水温高于别处,从而形成了水冰相接的奇观。
如果地下出泉口在镜泊湖内广泛存在,那么湖底就可能形成小生物圈或者局部小生态,类似于广西死水湾的深水鱼库,这可能酝酿出不为人知的生命奇观。事实上,两位潜水员在水下机器人的帮助下,也确实发现了黑龙潭底部存在的神秘世界:巨大的水下洞穴。这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一般出现在广西等地,在北方地区确实非常罕见。
哲罗鲑、狗鱼还是未知生物?镜泊湖的巨鱼不止一次地见于报端,这也给湖泊增添了神秘色彩。
据牡丹江晨报报道,2006年5月,一条大鱼在距离岸边六七十米远的湖面上现身,鱼背露出水面超过20公分,长度估计在7米以上。但巨鱼的脊背上并没有发现鱼鳍,也看不见头部与尾部。大约五分钟后,这条来历不明的生物游出了20米远,最终向下沉入湖中。
后来又有一些人遇上一次,那次同时出来两条大鱼,小的有七八米,长大的有十四五米长,因为湖上的中型客轮有12米长,当时看到的那条大鱼要比客轮长出一大截,估计大的那一条有3000斤重。
2012年7月13日,一位来自江西的游客称,当时他正在吊水楼欣赏美景,突然看到湖面掀起了大片水花。伴随声响出现的还有一个圆滚滚、黑悠悠的水怪,足足有二十多米长,潜水及上浮的时间长达一分钟。
从游客的描述来看,哲罗鲑或者狗鱼似乎都难以胜任。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哲罗鲑也只有2米多长,远远达不到7米或者十多米的规格。
至于狗鱼,国内的常见种是白斑狗鱼和黑斑狗鱼,一般体重为1~2公斤,体长为60公分左右。国外有钓友曾捕获过30~35公斤,约70龄的巨型狗鱼,但这和3000斤重的水怪还是相差太多。
从目击者描述的外观特征来看,巨鱼真实身份也有可能不是鱼,因为其脊背呈弧形,表面非常光滑,看不到尾鳍和背鳍,体表也没有鳞片。所以,巨鱼也有可能是某种未知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