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闭壳龟
云南闭壳龟是金分布于中国云南昆明和云南与广西交界处的龟科闭壳龟属爬行动物,于1906年被发现,成年的中国特有龟类物种背甲呈橄榄色或奶栗色,目前自然野生数量极为稀少,2009年云南科考时发现有三雌一雄成体,并人工养殖培育下一代,但人工养殖情况也十分不乐观。
2斑鳖
斑鳖又被称为斯氏鳖,是一种背盘在36-57厘米间,头、颈、四肢上分布有不规则大小的黄色斑纹的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极为稀少且珍贵,目前全球一直存活仅有三只。
3缅甸星龟
缅甸星龟是一种具有较大体型,有着呈绛红色椭圆形背甲、淡黄色腹甲的陆龟科象龟属爬行动物,主要栖息在相对干燥些的林地和山地灌木丛中,并因过度开发利用的原因而成为极度濒危动物。
4安哥洛卡陆龟
安哥洛卡陆龟又被称为马达加斯加陆龟,是体长在41厘米左右,土黄色的背甲上具有褐色斑纹的陆龟科马岛陆龟属动物,以植物茎叶和果实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完全草食性动物,而因栖息地的不断减少,使得这种动物目前野外数量估计仅有100-400只之间。
5金头闭壳龟
金头闭壳龟是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带山沟或山区池塘中的龟科闭壳龟属动物,是仅分布在中国,以蜻蜓幼虫、鱼虾、蝌蚪和各种昆虫为主要进食来源的中国特有种,目前全国野外数量加上家庭饲养的数量总数也不过1000只。
6四爪陆龟
四爪陆龟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南部荒漠、黑海东岸、伊朗西部、天山西南部和印度西北部,背甲长在95-130毫米的爬行纲陆龟科动物,在野外分布数量极为稀少,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确定的易危动物。
7肯氏海龟
肯氏海龟是一种体长在60至90厘米之间,以每年的4至8月为繁殖季节的龟鳖目海龟科动物,以软体动物、水母、藻类等为主要食物来源,因近些年这种乌龟的孵卵点急剧减少使得一度达到濒临灭绝的边缘,1985年就已经从原本89000只下降至7702只。
8麦氏长颈龟
麦氏长颈龟是于1891年被发现,从新几内亚长颈龟中分列出来的独立物种,主要分布于帝汶西南部罗地岛地区的早则、梯田和细小湖泊中的极危物种,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数量极为稀少。
9潮龟
潮龟这种成年龟壳背甲呈椭圆形,甲面光滑的亚洲体型最大的淡水龟类之一,主要栖息于各种河口和潮间带的红树林区,并以红树和其他沿海树种的种子为主要进食来源,而因近些年的过度不杀,目前数量逐年锐减,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10中美洲河龟
中美洲河龟是一种历史可追溯至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乌龟家庭,这种独特物种的龟壳最长可达60厘米,而这个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大河及大湖中的生物目前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答:我认为世界上稀有的陆地爬行动物是扬子鳄
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又叫水四脚蛇,是新疆唯一存活下来的有尾两栖动物,栖息于新疆温泉县境内,仅生活在海拔2100-3200米的高山泉水小溪、湖泊浅水处,是阿拉套山和天山由地面抬升时幸存下来的孓遗动物。
马达加斯加陆龟
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种之一
马达加斯加陆龟,又名安哥洛卡象龟。
完全草食性,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一种龟。
它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种之一。
其前脚间的胸甲突出像犁耙状。
它们的龟壳坚硬,高拱及呈褐色,每一块龟板上都有同心环。
雄龟较雌龟大。
安哥洛卡象龟最大甲长446公分。
背甲呈显著的圆顶状,黄褐色椎盾,肋盾为深绿色。
每一缘盾前缘均有暗褐色三角形斑纹,有1枚喉盾特别突出。
习惯栖息于干燥的热带草原或海岸附近草原的矮林环境。
目前的野生数量不超过400只,只有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一小块地区才能找到它们,正接受严格的保育。
在人工饲养下有产下3-6颗球形卵的记录。
2014年全球总体数量在6000只左右,多数为幼体,在东南亚,中国,韩国,日本,美国,欧洲都有爬行动物爱好者饲养。
爬行纲
爬行动物怎么分类?爬行动物可分为六大类:蜥蜴、蛇、蠕虫蜥、龟和鳖、鳄鱼和短吻鳄、及斑点楔齿蜥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爬行类?爬行类(拉丁学名:Reptiles)是脊椎动物门爬行纲动物总称。 爬行类大多长有干燥的鳞状皮肤,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颈部及骨骼较发达,心脏只有三个心室。其运动时采用典型的爬行方式,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新陈代谢率低,大多是肉食性或杂食性。爬行类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
(1)爬行动物躯体分成五部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2)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爬行动物的体形向多样化发展,可分成三种类型:
龟鳖型:五部分化明显,躯体扁平,尾长短于体长。
蜥蜴型:五部分化明显,尾长长于体长。
蛇型:五部分化不明显,四肢退化,尾长短于体长。
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
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爬行动物的皮肤衍生物有二类:
角质鳞片:由表皮细胞骨化而成。
骨板:为真皮的衍生物
骨骼
骨化程度较高,硬骨比重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
脊椎骨分化为陆生脊椎动物典型的五个区域: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躯椎分化为胸椎和腰椎,颈椎数目增多,荐椎增至2枚。第1、2节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与枕髁形成可动联接。
头骨具单一枕髁,并有颞窝形成。
颞窝:为头颅两眼眶后面的凹陷,是咬肌着生的部位。作用:可增大咬肌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开始具有胸廓,胸廓是羊膜动物所特有。爬行动物在颈椎、胸椎和腰椎两侧都有肋骨。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
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
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约5700种,我国约有315种。分属于喙头目、龟鳖2113目、鳄目和有鳞目。主要特征:(1)陆生爬行,少数种类5261后来入水或穴居。(2)体被表皮形成的鳞片或真皮的骨板,缺乏皮肤腺体。(3)四肢强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4)用肺呼吸。后肾排泄尿酸,有肾外排泄 *** 。(5)心脏二心房一心室,4102室间是不完全的隔膜,血液循环为不太完全的双循环。(6)雄体有交配器;雌体产生半膜卵,1653体内受精,陆地繁殖。(7)体温不恒定。
大多数爬行动物于人类有益,其鳞片、骨板可加工成工艺品、药品,皮可制革,肉可食版,*液制药,多数蛇类以鼠为食,蜥蜴、壁虎以昆虫为食,有益于农业生产。*蛇对人、权畜的安全有威胁。
爬行动物都有哪些根据头骨上颞颥孔的数目和位置分成4大类,这种分类不一定正确反映了彼此的亲缘关系,但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虽然至今新的划分方案很多,但是这种传统的分类仍然常被使用:
1无孔亚纲
头骨上没有颞颥孔的划分成,代表爬行动物的原始类型;
2下孔亚纲
头骨每侧有一个下位的 颞颥孔的划分为是向着哺乳动物演化的爬行动物;
3调孔亚纲
头骨每侧有一个上位的颞颥孔的划分为,是海洋爬行动物;
4双孔亚纲
头骨每侧有两个颞颥孔的划分为是主干爬行动物,并演化出了鸟类。
双孔亚纲又进一步划分为较原始的鳞龙下纲和进步的初龙下纲(或总目)。
现存的爬行动物除了龟鳖类属于无孔亚纲, 鳄类属于初龙下纲外,其余成员均属于鳞龙下纲。
包括蛇 蜥蜴 壁虎 、龟、鳖、鳄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