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未来发展应该会是生态旅游业+临港运输,服装鞋类制造业。
福建关健几个发展市应该是宁德深水港+旅游业,福州对台自贸区+沿海海洋经济,泉州服装鞋类食品制造业+泉港运输,厦门特区经济先导+漳州港,内陆就龙岩交通枢纽+机械制造和旅游业一个。
做好福洲,南平,宁德,莆田市经济圈。
这样福建会越来越好!
未来福建应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展好海峡西岸城市群,
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建自由贸易区、福州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依托,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建设新经济发展的引领区。
如果未来实现和平统一的话,相信福建经济发展会更是一层楼!
漳州发展
正兴钢圈厂生产车间
力格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龙海区浮宫镇,员工正在赶制订单。
在龙海协能新能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手工装配零部件。
在龙城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工人们吊装已浇水的水泥板。
漳州恒新九龙江恒流。
今年2月,国务院和省政府正式批准漳州成立龙海区和长泰区。漳州辖区面积从398平方公里扩大到2417平方公里。
漳州之新不仅是格局的扩大,更是其不断攀登创新的卓越气质。回顾大抓工业、大抓工业两周年,漳州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省在全省推广零成本改革经验;全市拥有3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大漳州开启新元年,在大抓工业,大抓工业号角的鼓舞下,大步走向质量更高、效率更好、结构更好的新发展道路。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新
古雷开发区曾隶属于漳浦县。办理土地证,要到省、市、县多个地方办理。古雷奇美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耀宗告诉记者,如果缺乏前置要素,就要来回跑很多次,项目审批也要推迟。
现在,这样的烦恼不再存在了。自2019年以来,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实行区地合一管理体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实施全面的行政管理,人权、权力、管理三权整合,不仅打破了原开发区不同行政区划的限制,而且具有独立的财务、规划、审批职能,建立统一审批权限、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济发展、统一财务结算、统一组织人员、统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六统一机制,大大提高了开发区的独立管理水平。
企业感受最明显的是项目征地。过去,古雷开发区的拆迁工作属于古雷镇,遇到难啃的骨头,要拖三个月。苏耀宗说,区地合一后,仅一周就能完成,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各级各类开发区是工业,大抓工业的主要突破口。区地合一后,开发区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以古雷开发区为例,项目从审批程序到开工平均时间缩短53天,开工企业当天完成。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加快重大产业集聚。目前,古雷石化基地已引进石化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园区产业链加快建设和完善,芳烃产业链基本形成。
去年10月,古雷开发区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仅今年第一季度,古雷开发区就签约了5个项目,总投资近385亿元。
打造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发糖业公司搭乘互联网 快车开发了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液体蔗糖生产线,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可根据生产企业的需要定制不同颜色和糖的液体蔗糖。该技术可以节约70%的能源,减少95%的废渣和废水,有效降低用糖企业的成本,促进糖业的转型升级。在同发集团副总裁黄芬看来,不创新就落后,创新慢就落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场话语权。
目前,新基础设施正成为推动电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出路,报废电池处理问题突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近400亿元,龙海协能新能源公司退役电力电池梯队利用项目将深入挖掘蓝海。据公司相关负责人陆敏艳介绍,该项目在前端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问题。例如,在厦门金龙集团等汽车企业安装主动平衡电池管理系统,可延长整个电池的使用寿命30%以上,节省数千万元的售后成本;解决后端电池回收问题,退役后可用作基站、储能系统等电源。最后,废锂电池被拆解回收,镍、钴、锂等原料被提取回收。
我们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和可追溯性,源物联网,提高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价值。陆敏艳感叹,只有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激活第一动力,释放无限潜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漳州提出大抓工业、大抓工业战略以来,地方科技部门不断加强政策实施,激发创新活力。漳州目前拥有3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社会R&D投资年均增长超过20%。此外,漳州重点支持建设设备制造、食品、钢铁、石化等6家工业技术研究建设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新研发机构,有效支持和引领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驱动大漳州新引擎
漳州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心城区小问题的制约。国务院和省政府正式批准漳州成立龙海区和长泰区后,中心城区变大,通江达海,实现了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发展转型。而这一转变,更是为漳州大抓工业,大抓工业启动了强大的引擎。
漳州现有两个市辖区位于内陆,位于九龙江沿岸狭小空间内。发展空间不足、辐射驱动能力弱、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相对较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漳州是唯一一个不临海的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的战略地位不匹配。此外,由于行政区划设置,龙海、长泰县仍是县级制度,阻碍了中心城市向东向北扩张,限制了港口和腹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行政区划的调整,使漳州市区形成了一城四区的区域发展格局。漳州中心城区出现了许多地理元素,如平原、丘陵、河流、海洋和港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元素会产生什么样的聚变。一些学者分析,此举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海洋、岸线和港口的优势,整合资源要素,建立发展平台,加强人口、工业和城镇向沿海地区的聚集,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漳州将统筹规划更高层次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厦门、漳州、泉都市区基础设施的快速连接,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提高沿海城市建设质量。
漳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三新产业。龙海和长泰具有独特的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广阔的工业发展空间,是漳州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点之一。龙海、长泰融入漳州中心城区后,共享土地供应政策将进一步优化增量,振兴库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有效扩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
大漳州发展道路更加清晰,开启新元年建设。敢想敢试!漳州动荡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