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赚。
《港囧》推出后十分卖座,在内地票房大卖了162亿元,排名年度第四位。
该片是由徐峥编剧导演主演,赵薇,包贝尔,杜鹃,葛民辉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设计师徐来为了与二十年前的初恋女神重聚,便在香港经历了一系列囧事,最后才发现身边的妻子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故事。
赚了。
继《泰囧》后,演员徐峥推出的导演新作《港囧》,仅上映三天的电影票房,便高达68亿元。
徐峥凭借《港囧》挣的金额,4000万就不值一提了。
因为,徐峥仅凭借《港囧》这部电影,就已经挣得了15亿元+18亿港元。
是赚到了的。
港囧是在十一当天下午2点累计票房10亿,成为最快破10亿票房的华语电影新纪录保持者。
值得投资人玩味的细节是,徐峥凭借此部电影,竟然完成了由一个屌丝演员向资本大鳄的转变。
2015年上映电影《港囧》赚了。
电影投资成本9亿,累计票房16亿,净赚7亿。
该片主要讲述设计师徐来为了与20年前的初恋女神重聚,便在香港经历了一系列囧事。
港囧票房多少个亿
《港囧》中包贝尔的演技能够比肩《泰囧》中的王宝强吗?《泰囧》和《港囧》都是徐峥导演,归类于喜剧电影,《泰囧》2012年上映票房13亿,《港囧》2015年上映票房16亿。如果在这两部电影中比较这两位演员,我认为王宝强比包贝尔强。
其实从剧情上讲,《港囧》比《泰囧》更加饱满,演员阵容更强大。毕竟是在香港,很多演员大佬都有客串。但即便如此,单从两位演员在喜剧效果表现上看,我更倾向于王宝强。
《泰囧》中,王宝强饰演王宝,外形很特别,一头金黄头发,背刺猬背包,手捧仙人球,去泰国旅行是为了给患病母亲种健康树,在飞机上遇到徐朗后,一路上发生啼笑皆非的囧事。
《港囧》中,包贝尔饰演拉拉,外形也很特别,顶着一个锅盖头,手拿摄像机,因为有一个纪录片导演梦,跟随姐夫来到香港一路拍摄,上演了一系列搞笑而惊险的囧事。
这两个角色 *** 都很有特点,如果演得好会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如果演得差,因为戏份占比多,对整部电影影响也很大。再看豆瓣评分,《泰囧》75分,《港囧》57分,这就很能说明问题,接下来说说我的观影体验。
在我看来,王宝强饰演王宝很贴合角色 *** ,时而搞怪的表情包和神回复,时而不可理喻的出格行为,都没有打破一个底层人物的内在逻辑,比如徐朗关于煎饼连锁的设想最后被王宝质朴地回答驳回,为给患病母亲远赴泰国请愿等等。《泰囧》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但是因为电影中演员对角色生动演绎,让这部《泰囧》有笑点也有反思,我想这就是好的喜剧演员应该具备的品质。
反观《港囧》,包贝尔饰演的拉拉是徐来口中有梦想地 *** ,虽然是 *** ,但是因为在追求梦想,让徐来感到羡慕。但统观全片后,我发现拉拉的 *** 形象从多次的傻笑和超多的废话中得以体现,但是关于一个人追求梦想的点,我没有看到羡慕,只有闹剧。尽管包贝尔演的很卖力,但这个角色依然立不住。
所以单从这两位演员在这两部喜剧电影的表现上,我站王宝强,即便《港囧》的票房超越了《泰囧》,但影片的喜剧效果不及《泰囧》。
浅谈徐峥主演四部囧电影,为何票房越多,反而口碑越差?爱情公寓5》,陈美嘉在生孩子前,念念不忘要看一眼影帝哥哥,结果斯内克和吕小布双双剃头扮演徐峥,一个演猪八戒,另一个演泰囧。看来爱5剧组很喜欢他们的师兄。
徐峥1994年就出道了,在他38岁以前他一直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演员,尤其是在和宁浩合作以后,徐峥的喜剧天赋似乎被完全释放出来。
从2010年主演《人在囧途》开始,徐峥不知不觉已经主演了四部囧系列电影,其中后三部还是他自导自演的。
四部电影,票房是步步高升(《囧妈》63亿收入至少相当于近20亿票房),但其口碑却步步下降,《人在囧途》的77分一路降到《港囧》和《囧妈》的6分以下。
玄妙吧,票房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口碑越来越差,根源在哪儿呢?
一、 好的喜剧片有几种?
笔者认为,好的喜剧片可以分为三种:
1, 纯搞笑、无厘头的喜剧。比如《百变星君》,你就可劲造吧,别管其他,让观众开怀大笑就行,不需要带脑子去思考人生。
2、搞笑同时简单讲一个大道理。比如《美人鱼》,笑料里揉进去一点灰姑娘的元素,简简单单讲一个关于环保的大道理,基本上幼儿园以上文凭的观众都能看懂。
3,搞笑同时讲一个复杂的故事,可能有关人生、家庭、爱情、亲情等。比如《心花路放》,不仅带点复杂的婚姻问题,还用了时空错位的叙事方式。观众笑了之后再细细咂摸一下,觉得这故事不错,至于婚姻爱情的大道理,你讲你的,观众想听就听,不听也无所谓。
此外,喜剧电影也有高级和不高级之分,简单说,离生活越近,离老百姓越近,事件越真实逻辑越合理的喜剧,相对就更为高级一些。比如《心花路放》和《情圣》,虽然泡女孩的格调不太高,但很多桥段颇为真实和大胆,让观众看了有代入感。尤其是《情圣》,一些中年男人都不敢和老婆一起看。
二、 徐峥四部囧电影分析
1、《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虽然不是徐峥导演的,但他由这部电影找到了感觉,这部小成本电影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和相当不错的口碑。可以说没有《人在囧途》的意外成功,也就没有徐峥后面的一系列成就。
《人在囧途》就属于笔者上文所说的第二种喜剧电影,搞笑的同时讲了一个观众一看就懂的大道理,小三再漂亮也不如家庭温暖,野花再浪漫也不如家花温婉美丽,同时捎带着也提了一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此外,徐峥在片中是一个游戏公司小老板,有俩钱但没到富豪层次。片中穿插的一些桥段在社会中也属于常见景象。
换句话说《人在囧途》符合简单、搞笑、真实等特点,有个好口碑自然不难。
2、《人再囧途之泰囧》
《人再囧途之泰囧》是让徐峥扬名立万的作品,这部电影创造了当时的中国电影票房记录,《泰囧》成为爆款也跌破了无数专家的眼镜。
客观说,《泰囧》的成功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比如同档期的电影没有这种类型的,也没有热卖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囧途》的口碑效应存在。
从《泰囧》的主观角度看,这部电影明显也属于上文的第二种好喜剧类型,整部片子基调很轻松,节奏比《人在囧途》还要快,场景更为丰富笑料也更为丰富。而且该片是少有的大规模到国外取材的喜剧电影,之后《唐人街探案》的成功也算是受了一些《泰囧》的启发。
但是,《泰囧》的口碑却比《人在囧途》下滑了一些。笔者认为该片的缺点有两个,一个是莫名其妙的油霸,这种完全虚构的东西和生意让观众有些游离感,明显伪科学的玩意儿则让徐朗和高博看起来像奸商骗子一样狗咬狗。
另一个则是该片对婚姻家庭问题的处理太过于草率,《人在囧途》对婚姻和家庭的处理相对比较含蓄和巧妙,对观众很有说服力。而《泰囧》的结尾,徐朗怎么就突然开窍放弃油霸的生意回归家庭,说服力明显不强,转折太突兀了。
3、《港囧》
四部囧系列电影,《港囧》票房不低但口碑最差,应该说其票房有一部分是沾了《泰囧》的光,而口碑差也证明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港囧》从徐峥的想法看,他是想拍成一部上文中所说的第三种喜剧电影,也就是搞笑同时讲一个大道理。但从观影角度看,《港囧》应该属于上文中说的第一种喜剧电影类型,那就是纯搞笑。不过这个纯搞笑又距离生活太远了一些,属于不高级的搞笑方式。
比如说《港囧》中那个莫名其妙的铁头套,那个道具到底是干什么的,到底为什么拿不下来,真炸了伤害有多大,那个玩意儿有什么特殊含义,这些问题让观众看得云山雾罩。实在搞不懂徐峥选择这个搞笑道具的用意,偏偏这玩意儿还占了电影里的极大篇幅。
很多人都在吐槽包贝尔演技不好,但在笔者看来,那个铁头套要比包贝尔违和更多,剧情这么安排颇有些咯吱人的感觉。
而另一个人笔者不能忍的则是徐峥在片中要讲的大道理,看到最后笔者也没弄明白,他非要去完成的初恋时那个未完成吻的重要性。初恋对于很多男人女人来说都算刻骨铭心不假,但都老夫老妻了再跑去会初恋情人真的有那么迫切吗?
徐峥在片中有两次慷慨陈词,一次是旅游巴士,一次是大玻璃上,可是笔者怎么看都觉得这两次演讲都可以用二人转的一个名词来形容,臭不要脸。
也就是说,徐峥用了一个到处咯吱人的喜剧讲了一个三观不正的大道理,虽然观众给《港囧》打低分的理由有很多,但不可否认这真是一部大烂片,即使徐峥投机取巧玩儿香港电影怀旧一招,也丝毫没有蒙蔽大多数观众的眼睛。
4、《囧妈》
不论从徐峥的立意还是电影内容看,《囧妈》都应该属于第三种喜剧电影,那就是搞笑同时讲一个大道理。
应该说,徐峥的《囧妈》要比《港囧》有诚意太多,《港囧》就是个圈钱的套路电影,但《囧妈》却是徐峥的野心之作。
可惜,《囧妈》在观众那里也不讨好,就算是免费看也没得到及格分数以上的评价,距离《港囧》更近。
笔者认为《囧妈》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搞笑情节太尬。和《人在囧途》和《泰囧》中植根于生活的笑料不同,《囧妈》的很多搞笑桥段太过于魔幻,比如徐伊万在西伯利亚的火车外面呆一夜居然没冻死太不科学。 *** 一秒放倒棕熊违反野生动物学常识。热气球在莫斯科降落简直是在嘲笑俄罗斯的防空实力。
脱离现实的搞笑,如果是无厘头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没有观众会拿《百变星君》当真。而《囧妈》的搞笑想植根于现实又都脱离现实了,让观众看起来不仅不会笑反而会觉得很尬。
《囧妈》另一个问题则是立意太高太厚,母子情和夫妻关系一起下手,还要加上原生家庭的历史遗留问题,最牛的是甚至还有关于大陆和海洋、历史和现代、老美和苏联的综合思考。
一个打着喜剧名头的电影,却要去讲一堆厚重到连文艺电影都承担不起的大道理,太为难《囧妈》了。
或者干脆说,《囧妈》就不是个喜剧电影。许多中年人看了《囧妈》都深受感动,因为他们是当剧情片看的。年轻人看《囧妈》是当喜剧看的,不搞笑除外,很多人压根看不懂,不打低分才怪。
《囧妈》评价不高不是电影的错,是徐峥给电影 *** 的错,或者是他对自己太过于自信的错。
综上,徐峥的囧系列电影看来是走到头了。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徐峥的失败,更应该算是阵痛。从《囧妈》看,徐峥应该是想往真正的大片导演进军,而不是在喜剧片的舒适区厮混。
因此,对于徐峥的下一部作品,笔者充满好奇,毕竟这一部《囧妈》给他带去了太多的思考和现实问题。如果他就此打住,反而就没意思了。
等着瞧。
《港囧》徐峥为什么没用王宝强,改用包贝儿? 开篇立意:徐峥没找王宝强+王宝强也没档期
首先是徐峥在剧本拍摄之初就压根没想找王宝强来演包贝尔的这个角色。这个论断在采访徐峥时,徐峥自己也解释过为什么没有找王宝强。
估计徐峥当时也觉得他的电影过分地依赖黄渤和王宝强,所以他也想挣脱这两人对自己作品的影响力。毕竟一个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不能太依赖演员的口碑,如果说徐峥、黄渤、王宝强的三角组合给了观众一个缺了谁都不行的感觉的话,对组合中任何一位都有不小的威胁,徐峥如果想做一个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就必须自己出来在找演员。 用票房告诉大家,没了黄渤和王宝强,我徐峥也能撑起票房。
但是很可惜的是,《港囧》的票房虽然高达15亿多,但是口碑却比《泰囧》差了不止一两个等级。相比于徐峥和黄渤还有王宝强一起合拍的电影来看,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也庆幸王宝强没有去《港囧》,而是和陈思诚还有刘昊然一起拍了《唐人街探案》,这部电影不光导演花心思,演员阵容也非常合拍。这部披着喜剧外衣的推理电影让王宝强继泰囧后又火了一把,也让大家看到了王宝强的表演功底。
如今徐峥虽然还在十亿票房导演之列,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今年的贺岁档没有他的身影,反看王宝强,趁着《唐人街探案》的故事,和老拍档刘昊然和导演陈思诚将继续给我们呈现《唐人街探案2》。
我觉得王宝强还是一个合格的喜剧演员,但是现在看到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或许需要时间和历练,但我相信他会给我们呈现好的作品。
自打徐峥的《囧》系列电影上映以来都是高票房,高评论!但是到了《港囧》 这部电影时徐峥放弃使用人们早已经接受的铁三角组合形式,启用了无论名气和演技都不如黄渤和王宝强的包贝尔!这是为什么呢?
徐峥给到的官方说法是:宝强没有档期,在拍摄《唐人街·探案》;黄渤位居影帝,片酬上涨请不起。
尽管后面接话说:黄渤这样的演员实在是难能可贵,每个电影都能演的那么好,有这么好的观众缘,拿高片酬我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付出和劳动成正比!。但是这个理由还是不能让粉丝信服! 我个人觉得这个原因可以分析为几个方面!
1就是徐峥所说的,王宝强在拍摄《唐人街探案》没有档期!而黄渤的原因还是比较牵强的!影帝是不错!不过徐峥也不至于请不动黄渤!
2那就是徐峥想要摆脱黄渤和王宝强的阴影!作为一个导演想要拿出实力给观众和电影界!想告诉大家,我徐峥不是一个只会依靠黄渤和王宝强两个人才能保证票房的!没有他们两个我的电影也会大卖!
3第三个那就是纯属虚构了!那就是他们可能在下面因为种种原因不和了!比如票房分成!不过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太小了!毕竟在演员拍摄前就会签好合同!说明以后是拿片酬还是票房分账!谢谢我就只能想到这几点了!
说起《港囧》,可以说是徐峥主演的《囧》系列里最失败的一部,虽然票房依然强势,但是口碑差是众所周知的,而这其中大部分原因还得归咎于包贝尔,他着实没有演好这部喜剧。
为此,很多人都感到惋惜,明明就是和前两部中王宝强的角色极为类似,为何不继续请王宝强出演呢?
对此,徐峥曾给出两个解释:
1、包贝尔比王宝强更适合小舅子这个角色。
2、王宝强当时在拍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档期排不开。
第二个原因尚且可以理解,但是第一个理由看起来就有些牵强。
之前就说过,包贝尔的这个角色和王宝强之前的角色特点基本重合,而王宝强已经成功地演绎了这种角色,那么徐峥到底是如何觉得包贝尔会更好的呢?
其实说白了,这都是场面话,表面上看是出于角色考虑,但是实际上,应该是徐峥想要摆脱自己电影对于黄渤、王宝强、徐峥三人组的依赖,想要完全掌握对电影的主控权。
这也是为什么《港囧》同时去掉了王宝强和黄渤两位喜剧大咖。
本来这个举动无可厚非,毕竟徐峥是导演,想让作品脱离演员的影响很正常,只可惜操之过急,没有找好演员,最终玩脱了。
而徐峥的《印囧》目前已经杀青,或许是吸取了《港囧》的教训,这一回徐峥把黄渤、王宝强又请了回来。究竟能不能再续辉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丨皮皮电影)
对于包贝尔表演,港囧的街头采访,受访者大多对包贝尔的喜剧能力表示质疑,直言还是更喜欢泰囧的王宝强。
估计是徐峥当时也觉得他的电影过分依赖黄渤和王宝强,所以想摆脱两个人,才对自己作品的影响力。徐峥作为一个导演,也希望自己的电影应该是有票房的号召力,而不是纯粹依靠演员。而徐峥要想真正做一个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他就必须自己再出来找演员,通过自己塑造演员,达到高票房的效果。
王宝强,确实有票房号召力,在没有去拍港囧的同时,和陈思成一起拍了唐人街探案,这部电影,不光导演花心思,演员阵容也非常合拍,这部披着喜剧外衣的推理电影,让王宝强即泰囧之后又火了一把,大家看到了王宝强的表演功底。
那网上有很多说法,一是说王宝强片酬太高,导致合作不成,二是说宝宝的档期排不开,三是说剧本有新的人物和故事安排,徐峥导演说这事他懂,王宝强,也懂包贝尔。
老徐称他自己的意思是,之所以邀请包贝尔出演,是因为他认为对方更适合演国民小舅子的形象,而包贝尔的也回应了这一点。
对比港囧的泰囧的投资方可以发现,港囧比泰囧多了一个北京真乐道文化传媒,这个北京真乐道,老板就是徐峥,陶虹夫妻。在港囧上映期间,网上就传出一个消息,王宝强选择陈思成的唐人街 探索 这部电影,面对媒体,王宝强就说,陈思诚比徐峥更懂得。
唐人街 探索 的投资方之一就是北京宝亿嵘影视传媒和北京宝亿嵘老板,就是王宝强,马蓉夫妻。
大家也明白了,王宝强现在演的电影都是他自己公司投资的,而贫穷也是徐峥自己投资的。
泰囧的大卖,大家都预测,港囧肯定也大卖,只要拍了就能赚钱,而徐峥作为导演投资的港囧,王宝强作为主演,也想投资,赶紧分一杯羹,徐峥作为导演,王老总离不开徐峥,也是同意徐峥投资,但是王宝强也想投资,徐峥和王老总就不干了。
这相当于从王老总和徐峥口袋里掏钱,泰囧投资3000万,最终票房13亿,投资方收益5亿左右,利润1700%,其中10%利润分成就是5000万,港囧总投资不到一亿,预估票房20亿,利润176亿,假如徐峥和王老板各投资50%,那就是每人分38亿,38个亿,如果王宝强投资的占比10%,他就拿走7600万。还是利益之争。
现在电影院都流行自己投资自己拍电影,陈凯歌,陈红,宁浩,徐峥,王宝强,周星驰等等。
自己投资拍电影,扣除成本,演员出场费,利润都是自己的,真的比当演员强多了,演员虽然能挣一些高位出场费,但如果有幸入一个能大卖 的股,收益肯定是比自己出场费高不知多少倍。
先说结果:王宝强很忙+不忙也不打算接。
因为在拍摄《泰囧》时黄渤拿的是分红,而王宝强拿的仅是片酬,传闻王宝强很不开心,两人后来再无合作。
而后来王宝强和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大火,传闻这部电影王宝强可不是拿死工资的, 自已也有收益分红,所以王宝强觉得陈思诚懂他。
而且在王宝强穷的连律师费都没有的时候,是陈思诚毫不犹豫拿出了300万,帮王宝强渡过危机。 不说别的陈思诚太会做人了,对兄弟朋友够意思! 王宝强后来自然感恩陈思诚,两人接着合作了《唐探2》《唐探3》。
而徐峥找来了包贝尔代替王宝强,结果显而易见,《唐人街探案》爆火,而蛮有口碑的徐峥的《港囧》扑街。
论王宝强的憨傻和质朴自带喜感的样子一般人真演不好,王宝强长相太有优势了,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种。 完全本色出演就够了。而陈思诚才华和风头也全面盖过了徐峥。徐峥为了点分红痛失爱将不知道后没后悔呢?
其实场景当中,徐峥没有启用王宝强,而改用了包贝尔,正是因为,徐峥觉得,包贝尔相对来说更加适合小舅子这一角色。
我们知道港囧其实没有泰囧成功,主因也大多被集中在包贝尔所饰演的小舅子这一角色上,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包贝尔这一角色换由王宝强来饲养的话,可能会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但徐峥偏偏就没有请王宝强,主要原因,第一就是之前说的,角色更加适合包贝尔,而再有的一点也是徐峥想要尝试一下,没有黄渤和王宝强的素服,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电影,看是什么情况,
虽然说王宝强,徐峥和黄渤三人组成的黄金三角,会对于电影票房造成无敌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此,用三人来主演电影的话,就会成为一个固定的系列模式,而没有办法得到突破,所以从徐峥作为导演来说,他也不希望自己的电影被模式化和固定化,所以,尝试其他演员是徐峥作为导演所必须要面对的。
黄渤50亿票房是什么电影,每部电影的票房分别是多少黄渤主演的电影,没有单部影片票房超过50亿,网友称呼的50亿影帝是指黄渤主演的电影票房总和超过50亿大关。并不是单部电影。
1、《疯狂的外星人》——票房成功突破20亿
《疯狂的外星人》是2015年备案的现代科幻影片,由宁浩执导,刘慈欣、孙小杭编。2019年4月28日,荣获第二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更受欢迎影片,黄渤、沈腾、徐峥等主演。
2、《心花路放》——突破11亿
《心花路放》是2014年9月30号上映的一部影片,该片由宁浩执导,由黄渤、徐峥等主演。
3、《疯狂的赛车》——突破1亿
《疯狂的赛车》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影片,本片是导演宁浩继2006年《疯狂的石头》后执导的第二部多线索式喜剧电影。主要演员有黄渤、九孔、戎祥等
4、《一出好戏》——突破10亿
《一出好戏》于2018年8月10日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首日排片占比265%,票房收入15亿人民币,单日票房榜单中排名第二位,截止8月18日下午17时,电影《一出好戏》中国内地票房正式突破10亿元,成为2018年第12部票房破十的影片。
5、《鬼吹灯之寻龙诀》——突破16亿
仅用了8天时间,《寻龙诀》就突破了10亿元票房,平了由《捉妖记》创下的突破10亿元票房速度纪录,并列登上3D国产片破10亿元票房速度第一的高峰。
上映22天的《寻龙诀》累计票房超过了1613亿的《港囧》,成为华语片票房亚军。
徐峥出名后却转型做了导演,他都拍摄过哪些影视作品?大家都知道,现如今 *** 圈里有一些明星,他们往往会在从影一段时间后,转型做起导演,像是我们熟悉的徐峥、周星驰等等,都是从演员”变身”成为了导演的。当他们还是个演员的时候,就是演技十分精湛的实力派演员,做起导演来更是有模有样,常常对剧情的把控十分到位,拍摄出来的影片也都是非常叫座的影视作品。徐峥出名后却转型做了导演,他都拍摄过哪些影视作品?
当年,徐峥凭借一部《春光灿烂猪八戒》爆红,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连小孩子都更认为他就是电视剧里的猪八戒。在这部剧里徐峥也结识了陶虹,两人因戏生情,很快便结了婚。但结完婚后,徐峥突然发现没人再找他拍戏,因为演员标签化问题,徐峥有好几年都接不到戏拍,无奈之下,徐峥只能自己去找导演和制片方。有些导演表面上答应得很爽快,但回家后徐峥几乎等不到消息。就这样徐峥在家里又呆了几个月,突然有一天,徐峥拉着陶虹说,自己想要转型当导演,这样就不用看别人脸色了。
他开始投资导演,0片酬出演了《疯狂的石头》,也认识了黄渤。后来,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黄渤跟王宝强跟着他,让他成功过渡到导演行列。落魄的时候,或者说自己没有名气周围人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只有黄渤跟王宝强主动愿意来帮他。后来,徐峥跟王宝强凭借着囧系列而大火,不过后来王宝强跟着陈思诚去玩了唐人街系列,也是火得不行。
2012年,《泰囧》1269亿,当年亚洲票房记录,《心花路放》11亿,《港囧》票房1613亿,《我不是药神》上映4天破10亿。徐峥凭借黑色喜剧片《疯狂的石头》以及贺岁电影《爱情呼叫转移》大红大紫。《人在囧途》系列更是达到了巅峰,口碑,票房双丰收。《港囧》就是徐峥自导自演的一部佳作,这么多的优秀作品和良好的银幕形象使得徐峥成为了票房的保证。
徐峥黄渤于和伟一起的综艺徐峥黄渤于和伟一起的综艺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原创新喜剧竞演综艺。节目将通过一群喜剧人的作品展演,全方位展示品质优良、类型多样的中国原创新喜剧作品,选拔出创作能力、协作能力、表演能力最突出的团体和个人。
徐峥简介
徐峥,1972年4月18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1998年,出演话剧《股票的颜色》获得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更佳男主角奖。2000年,参演《春光灿烂猪八戒》饰演猪八戒走红。2012年,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5天票房突破3亿,刷新华语片首周票房纪录,上映一个月票房达到12亿,最终票房1269亿。
2013年,在电影《摩登年代》中首次出任监制。2014年,凭借电影《无人区》入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2014年,监制并主演的心理悬疑片《催眠大师》上映四天票房破亿,刷新国产悬疑电影的票房纪录。9月,与黄渤主演的电影《心花路放》票房突破11亿。2015年,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港囧》票房突破1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