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獭的读音是hǎi tǎ。
1、所属不同:(1)海獭为海獭属。
(2)水獭为水獭属。
2、栖息环境不同:(1)海獭栖息于多种海岸栖地,其范围由岸石海底和海岸线至沙或泥质的海底。
多生活于水深40米以内的范围,但经常会移动至更深的海域以觅食或进行季节性的移动。
(2)水獭主要生活于河流和湖泊一带,尤其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带。
大面积的沼泽地、低洼水地以及池塘,养鱼较多的山区也常有水獭活动。
栖居于沿海咸、淡水交界地区的水獭,还常常到海中捕鱼。
因此,靠近海岸的一些小岛屿也有水獭分布。
3、饮食习惯不同:(1)海獭的食物大部分是海底生长的贝类、鲍鱼、海胆、螃蟹等,有时也吃一些海藻和鱼类。
(2)水獭的食物主要是鱼类,常将捉到的鱼托出水面而食,也捕捉小鸟、小兽、青蛙、虾、蟹及甲壳类动物,有时还吃一部分植物性食物。
4、分布范围不同:(1)海獭分布于加拿大、日本、墨西哥、俄罗斯联邦和美国。
(2)水獭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柬埔寨、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匈牙利、印度、印尼、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圣马力诺、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斯里兰卡、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
第一,属性不同,水獭是鼬科水獭属动物;而海獭是鼬科海獭属动物。
第二,体形大小不同,水獭体长约56~80厘米;而海獭体长130-150厘米。
水獭为鼬科、水獭属动物。
水獭躯体长,吻短,眼睛稍突而圆,耳朵小,四肢短,体背部为咖啡色,腹面呈灰褐色。
海獭分布在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栖息于多种海岸栖地,其范围由岸石海底和海岸线至沙或泥质的海底。
它们多生活于水深40米以内的范围,但经常会移动至更深的海域以觅食或进行季节性的移动,也即是生活在海里。
水獭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喜欢栖息在湖泊、河湾、沼泽等淡水区,在中国以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等多水域地区为主要栖息地,也即是生活在淡水里。
水獭和海獭的区别:;水獭分布在北半球广大地域,海獭只分布在北太平洋;水獭有长尾巴,海獭尾巴较短;水獭都较小,海獭较大;水獭的巢穴在岸上,海獭几乎从不上岸;水獭身体毛色一致;海獭脸部毛色明显比身体浅;水獭主食是鱼,海獭主食是贝类。
海獭怎么读
海獭拼音海獭拼音:hǎi tǎ。
海,鼬科海獭属的一种动物。体长130-150厘米,体重30-50千克,尾长30-40厘米,雄性略大于雌性。前肢短而 *** ,后肢长而扁平,趾间有蹼,成鳍状,适于游泳和潜水。
群居,除繁殖外,几乎终生海栖。夜间将海藻缠在身上枕浪而睡,以防止被冲走,并有几只轮流放哨。可潜水至50米深的海底,主要以贝类、鲍鱼、海胆、螃蟹等为食,常仰泳并将石块固定于胸部,把食物砸碎取其肉。
由于生活环境恶劣,能量消耗大,海獭进食量达自身体重的1/3,为动物界之最。
分布于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海獭皮下脂肪较薄,但皮毛极为致密,每平方厘米皮肤达125万根毛发,亦为动物界之最。到1911年,全世界仅存下1000头,后才有所回升。
海獭为最小的海洋哺乳类。体呈圆筒形,体长140-148米,体重325-45千克。扁平的尾部占体长的四分之一左右。头部较短而宽阔。耳壳小。口鼻部较为短钝,吻端裸出,上唇与脸颊相当发达,覆有浓密的硬须。
百度百科-海獭
獭字怎么读獭
读音: tǎ
部首 : 犭
笔画数: 16
笔画名称 : 撇、弯钩、撇、横、竖、横折、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撇、点
解释:
1〔水~〕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2〔旱~〕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
3〔海~〕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4(獭)
常见组词:
1、旱獭
2、鱼獭
3、海獭
4、蟂獭
獭怎么读獭读【 tǎ 】,獭的释义如下:
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头扁,耳小,脚短,趾间有蹼。毛短而软密,背面深褐色,有光泽。栖息于水边,善游泳。通常夜间活动。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
獭的笔顺:撇、弯钩、撇、横、竖、横折、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撇、点。
相关组词:
1、海獭[hǎi tǎ]
哺乳动物,身体圆而长,前肢比后肢短,趾间有蹼,尾巴短而扁,毛深褐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吃鱼和软体动物等。
2、獭胆[tǎ dǎn]
獭的胆囊。传说能把酒分开,亦可供药用。
3、山獭[shān tǎ]
兽名。
4、作獭[zuò tǎ]
侵夺;侵害。
5、獭髓[tǎ suǐ]
獭的骨髓。相传与玉屑、琥珀和合,可作灭疤痕的贵重药物。
海獭为什么有人读hai海獭的读音:hǎi tǎ
海hǎi,声母是h,韵母是ǎi,声调是三声。
獭tǎ,声母是t,韵母是ǎ,声调是三声。
海獭释义:哺乳动物,身体圆而长,前肢比后肢短,趾间有蹼,尾巴短而扁,毛深褐色。
一、海拼音:hǎi
释义:
1、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
2、用于湖泊名称。
3、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
4、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
二、獭拼音:tǎ
释义:
1、〔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2、〔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海报[hǎi bào]
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贴。
2、海蜇[hǎi zhé]
腔肠动物,身体半球形,青蓝色,半透明,上面有伞状部分,下面有八条口腕,口腕下端有丝状 *** 。
3、沧海[cāng hǎi]
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
4、海蚀[hǎi shí]
海水对海岸及近岸海底的冲击和侵蚀。
5、海运[hǎi yùn]
利用货船在国内外港口之间,通过一定的航区和航线进行的货物运输方式。是国际货物运输中最主要的方式。
6、海岛[hǎi dǎo]
海洋中的岛屿。
獭读ta还是lan 獭读作tǎ,声母是t,韵母是a,声调是三声。獭是人们久闻其名的水陆两栖动物,它的大小同哈巴狗差不多,形状有点像老鼠,故有水漪之称。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东珠江口附近的局部地区,范围狭、数量稀少。
獭有三层意思,分别是:
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
海獭: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獭有几个读音獭读作獭(tǎ),它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
獭字体
一般用獭字组词,组出的都是动物的名字,如水獭、旱獭、海獭等。其中,水獭是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裘皮。旱獭是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海獭是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说文解字中,还对獭字做了如下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