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树干挺拔苍劲,茁壮生长,四季常春,不畏风雪严寒。
独立的个体姿态非常优美,人们习惯把生长在岩石峭壁上的称望人松。
适于作油松伴生树种的有元宝枫、栎类、桦木、侧柏等。
木材富含松脂,耐腐,适作建筑、家具、枕木、矿柱、电杆、人造纤维等用材。
树干可割取松脂,提取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松节、针叶及花粉可入药,亦可采松脂供工业用。
松节油是什么东西
松节油和油松节的区别以富含松脂的松树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挥发性具有芳香气味的萜烯混合液称为松节油。
油松节,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的枝干的结节。
油松节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油松节的功效: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
油松节的作用: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跌打伤痛。
入药部位:植物干燥瘤状节或分枝节。性味:味苦、辛,性温。禁忌:阴虚血燥者慎用。
产地:主要分布于华北及吉林、辽宁、甘肃、陕西、青海、河南、湖北、四川。
1、油松节别名黄松木节、松节、松郎头。
2、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赤松、云南松等枝干的结节。
3、油松、马尾松的松节主要含纤维素,木质素,少量挥发油(松节油)和树脂;挥发油含α-和β-蒎烯约90%以上。另含少量的樟烯、二戊烯等,还含油脂。油松的松节还含熊果,异海松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油松节
油松节别名叫什么?松节别名黄松木节、油松节、松郎头。
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赤松、云南松等枝干的结节。性味归经为苦,温,归肝经。
功效为祛风燥湿,止痛。用于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脚痹痿软;跌打伤痛。
油松、马尾松的松节主要含纤维素,木质素,少量挥发油(松节油)和树脂;挥发油含α-和β-蒎烯约90%以上。另含少量的樟烯、二戊烯等,还含油脂。油松的松节还含熊果,异海松酸。
油松节,中药名。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的干燥瘤状节或分枝节。全年均可采收,锯取后阴干。呈扁圆节段状或不规则的块状,长短粗细不一。
外表面黄棕色、灰棕色或红棕色,有时带有棕色至黑棕色油斑,或有残存的栓皮。质坚硬。横截面木部淡棕色,心材色稍深,可见明显的年轮环纹,显油性;髓部小,淡黄棕色。纵断面具纵直或扭曲纹理。有松节油香气,味微苦辛。
中药古今研究:油松节一、典籍摘要
1、《本草备要》 :燥湿,去风。 松之骨也,坚劲不凋,故取其苦温之性,以治骨节间之风湿(丹溪曰 能燥血中之湿)。杵碎浸酒良(史国公药酒中用之)。
2、《千金翼方》:温。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
3、《名医别录》:主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痛。
4、《本草纲目》:松节,松之骨也。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治风蛀牙痛,煎水含漱,或烧灰日揩,有效。
5、《本草汇言》:松节,气温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风有湿,作痛作酸,痿弱无力者,用之立痊。倘阴虚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
6、《本草崇原》:气味苦温,无*。主治百邪,久风,风虚脚痹,疼痛,酿酒,主脚软骨节风。
7、《得配本草》:苦,温。燥血中之湿,除骨节间之风。得乳香、木瓜,治转筋挛急。
8、《雷公炮制药性解》:松节,主骨节久风,脚痹疼痛。
9、《本草便读》:治肢节有功,燥湿宣风痹可去。味苦温无*,骨强筋利病能除,惟松香具止痛之能,甘温略异,除消肿与和营之外功用相同。松节,松乃木之长,故字从公,其质坚,其性燥,味苦而温;节乃松之骨也,故能治骨节间风湿,凡一切痹痛香港脚等证,皆可治之。浸酒良,因其能利筋骨,故入肝肾可知。
10、《本草撮要》:味苦温,入手太阴阳明少阴足厥阴经,功专驱骨中之风,燥血中之湿,化*杀虫,酿酒良,血分虚者忌服。
11、《本草易读》:苦,温,无*。治历节风痛,疗脚弱痛痹。燥血中之湿寒,漱风蛀之牙痛。
12、《本经逢原》:苦温,无*。松节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但血燥人忌服。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湿。今医治痘疮湿烂,取其凉燥也。
13、《滇南本草》:味酸,性平。行经络,治痰火、筋骨疼痛、湿痹痿软,强筋舒骨。
14、《顾松园医镜》:苦温。祛风湿,而止骨节之痛,能舒筋骨,而除挛急之 ,性燥,血虚者,中病即止。
15、《本草衍义补遗》:炒焦治骨节间病,能燥血中之湿。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有挥发油:α-蒎烯。尚含倍半萜烯类、萜醇类及萜类酮类等。《中国药典》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0%,含a-蒎烯不得少于010%。
2、本品有镇痛、抗炎、抗 *** 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