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从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奉诏入京,至同年八月二十八日掌控汉少帝刘辩与汉献帝刘协开始。
一直到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被诛杀,董卓一共掌控东汉朝廷的时间为两年八个月零二十五天。
(一)趁乱入京 挟持朝廷
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意图诛杀宦官,因此私下诏令要求董卓、乔瑁、丁原等人秘密入京。
不成想,八月二十六日,大将军何进被宦官诛杀,紧接着,袁绍、袁术带领大将军何进的属兵杀进内宫,诛杀宦官两千人!
宦官集团至此被一扫而空,可是,变乱之后,外戚集团的何进势力土崩瓦解,宦官集团的势力也烟消云散。
一瞬间整个东汉朝廷成为了权力真空状态,此时,谁的手里握有军权,便是能够左右局面。
可是,袁绍、袁术等人无法号令大将军何进的属兵,只得连夜出逃,洛阳禁军也是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因此,八月二十八日,在找到汉少帝刘辩与献帝刘协时,仅仅率领三千人的董卓,进入京城。
很快,董卓接收了大将军何进与车骑将军何苗的部属,而后,又诱杀了并州刺史丁原,兼并了他的并州军,至此,董卓有了强大的军力支持,九月初一,董卓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也就是汉献帝刘协。
九月初三,何太后被毒杀,九天后,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至十一月初一,董卓担任相国,就在董卓掌控朝政的时候,以关东诸侯为代表的汉末官僚集团,已经准备反抗董卓了。
(二)联合讨董 各怀鬼胎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渤海太守袁绍、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等各自起兵数万人,以袁绍为盟主,进兵讨伐董卓。
与此同时,河内白波谷一带的约十万白波军也是蠢蠢欲动,因此,联军决定,三面包围洛阳,其中袁绍与王匡进驻河内郡,冀州牧韩馥留守后方,供给军需,曹操、鲍信、张邈等率领十余万人从酸枣一带迫近洛阳,南路军则以袁术进驻鲁阳。
汉灵帝
当然古时候的皇帝不像现代的领袖和黎民百姓那么近。更何况咱们的汉灵帝这个悲催的主,一辈子都久居深宫,是一个和朝臣们见面都不多的东汉皇帝。他这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深宫里度过的,围绕身旁的还都是宦官宫女之流,朝臣都不见没机会见到。可毕竟他是权利的中心,他的去世,势必造成又一次权利的整体重构。
图1、汉灵帝
汉灵帝和他之前的几任皇帝一样,都没有能活过三十四岁。汉灵帝刘宏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一岁,虽然只活了三十四岁,可在位有二十二年之久。皇帝死后都要有一个谥号的,作为对这个皇帝的整体评价。灵字便是他的谥号,灵不算一个太好的评价,有乱而不损的意思。纵观古代皇帝的谥号,比刘宏差的真没几个。可是《后汉书》作者范晔依然觉得不够。在后汉书里范晔说然则灵帝之为灵也优哉,认为这个谥号对汉灵帝刘宏太过于宽容了。
范晔对汉灵帝最后的评述是:灵帝负乘,委体宦孽。征亡备兆,《小雅》尽缺。麋鹿霜露,遂栖宫卫。汉灵帝做皇帝不称职,任由身边的宦官摆布;在汉灵帝的时候东汉已经有了灭亡的征兆,朝政荒废,边境大乱;以至于很多人都觊觎皇位,而宫廷中各种权势交杂,混乱不堪言。
确实,汉灵帝活着的时候,宦官、外戚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可他这么一崩,对峙的各方马上就剑拔弩张,为了皇位展开拼杀。汉灵帝再怎么差,他活着的时候,局面还是可以维持的。至少各方都得顾及这么一个成年的皇帝。但他这么一死,各方可就没地方去讲理了,只能开始拼实力了。
图2、汉少帝刘辩
东汉之前的皇帝是为没有儿子发愁,可汉灵帝没这个担心。汉灵帝有两个儿子,和康熙那样的没法比,可和东汉的皇帝们比起来算多的,不过可和历史记载中历代皇帝子嗣的平均数却相去甚远。即便就这两个儿子,汉灵帝活着的时候,也没能把太子之选敲定下来。史书上说他在犹豫,而且偏心小儿子刘协。
汉灵帝偏心小儿子的原因,今天的我们看起来是有些吊诡。汉灵帝的大儿子刘辩是正宫何皇后所生。在生刘辩之前,汉灵帝有过好几个儿子,但都死掉了。可以想见当时的医学水平差到什么程度,即便是皇家想把儿子养成年都是一件难事。当时有类似于命贱好养活的说法,那就要隐去皇子身份,于是汉灵帝就把刘辩寄养在一个道士家中。因而刘辩从小不在皇宫中长大,史书上说他轻佻无威仪。毕竟受的皇家熏陶少,因此,汉灵帝不是很喜欢刘辩,反倒是更喜欢小儿子刘协。
图3、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董太后与刘协
说起小儿子刘协的幼时经历就更特殊了。刘协的生母王夫人生下来刘协之后,就被嫉妒心强的何皇后给毒死了。因为这茬儿,汉献帝曾动过把何皇后废掉的念头。可事已成舟,死人不能复活,何皇后好歹是一个皇子的亲妈。倒霉的、幼小的刘协只能由刘宏的亲妈董太后抚养长大。这董太后的太后头衔和刘宏的皇帝位置一样,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然这会她还在河间当王后呢。
汉灵帝的一些安排,其实已经向外界传递了他的准备立刘协为太子的想法。只不过汉灵帝确实不够英武决断,才会有接下来异常紧张精彩、跌宕起伏而又血腥四溅的宫斗戏上演。在大阅兵之前,汉灵帝设置了西园八校尉,让八校尉中的宦官蹇硕,统领全军,大将军、何皇后的哥哥何进都在蹇硕的统领之下。而且安排董太后的侄儿董重为骠骑将军。这两个安排,基本可以看做是在为立董太后养大的、被汉灵帝喜欢的刘协为太子做准备。
为了调开何进,汉灵帝下旨让何进带兵去讨伐西北的羌人叛军韩遂。何进故意赖着不走,说是要等袁绍在徐州、青州招募好了军队才出发,有意拖延时间。史书上说是因为蹇硕忌惮何进,可里面怎么会没有汉灵帝的主意呢?蹇硕能量再大,能大过当朝国舅?想把何进挪开的,不是蹇硕,而是打定主意立刘协为太子的汉灵帝。
图4、大将军何进
说到这,有必要介绍一下何进,这位把董卓叫到京城,引火上身的大将军以及他们整个何家。何进之所以能够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因为他有个好妹妹。因为这个好妹妹被选进了皇宫,而且深得汉灵帝的宠幸,他才有了现在的显赫位置。他们何家之前是屠户,是古代比普通农民更被歧视的屠户,身份地位底到士族都不会正眼看的地步。如果没有这个被皇帝宠幸的妹妹,何进说不定还是个杀猪宰羊的屠户。
因为有个当皇后的妹妹,何进先被任命为郎中,后又做了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他妹妹生了皇子刘辩,加上被宠幸,由贵人被册封立为汉灵帝的第二位皇后。何进这个哥哥沾着自己妹妹的光被招到朝中先后做过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黄巾叛乱起来之后,何进又被任命为大将军,负责镇守京城洛阳。之后,何进又因为提前察觉到了一场黄巾谋划的叛乱,被封为慎侯。
就这样原本一名不文的何进,因为有个好妹妹,出侯拜大将军,位极人臣。不过,从另一个侧面看,看似柔弱的汉灵帝,把控朝局的能力并不是像我们想到的那样不堪,硬是把自己宠幸的妃子的哥哥、一个寒族出身的何进放到了朝堂的最高处。
不但何进被拜为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一样被步步提拔。何苗在平定黄巾之前,已经是河南尹。颍阳发生黄巾叛乱,何苗前去成功平定,被封为济阳侯,拜车骑将军。就这样,黄巾起义后,外戚何家正式成型,从一个屠户之家,急剧抬升,到成了有一个皇后、一个大将军、一个车骑将军,盛极一时的外戚之家。
但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心思是会变的。之前快速的提拔何家兄弟,是因为宠信何皇后;可当汉灵帝想立小儿子当皇帝的时候,自然第一个要除掉的障碍,就是一定会拥立另一个皇子的何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