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晚年,因患眼疾,辞官还乡。
还乡时,他除带回大量史料外还带回银杏一株、桑苗一捆,决意耕读传家。
他亲手植下银杏,开垦了桑园,忙时桑稼,闲时教书著述。
与此同时,他的眼疾也越来越重,不久即双目失明。
这对于生来即于史籍为伴的左丘明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面对混沌一片,他曾一度绝望,拒论史实。
但很快理智即战胜了忧伤,强烈的使命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他决心在有生之年将其所集整理出来献给后人。
于是,他把几十年来所听到见到的诸侯各国的政闻要事及君臣谋议得失之词,口述给子孙,汇集成卷,著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别史–《国语》。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汉书·司马迁传赞》载:孔子因鲁史记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双纂异同为《国语》。
《叛逆者》里左秋明最后为了不泄露情报,也为了免受敌人的继续折磨,选择自尽而光荣牺牲了。
左秋明最后牺牲的那一幕,让人特别震撼,也是剧中的一个高光时刻。
林楠笙一直以为,左秋明和他一样都是军统的人,直到左秋明被捕牺牲,军统却没有给他收尸,林楠笙才发现,原来他不是军统的人,而是共党,他只是依靠着军统的大树,做着正确的事,而且在关键时刻,他也并没有出卖军统,这个真相让林楠笙非常震惊。
电视剧《叛逆者》里的左秋明的结局是自尽了。
。
在那场戏中,左秋明和林楠笙约好在世家咖啡馆见面,到那以后发现有日本特务埋伏,左秋明故意接近隔壁日本客人,用南京话向林楠笙传达消息。
场面大乱,左秋明在逃跑期间中弹被日本人带走,后为了拒绝透露军统站的任何消息,自己拔掉了输液管,用床单蒙住脑袋,绞断肠子自尽了。
在电视剧《叛逆者》中,左秋明是经过了日本人残酷的酷刑以后而自杀死去的,在他身份暴露以后,为了保护战友,所以宁死不屈,连一个假消息都没有向日本人透露过。
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人把所有残酷的刑罚都用到了他的身上,林楠笙虽然想要拯救他,但是碍于自己的身份,也不好做的太过于明显。
左秋明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是不用回来的,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信仰,还是选择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因为那个时候顾慎言和纪中原都相继下线,为了能够继续这里的工作,所以以左秋明只能接任这里的一切,成为一个真正的老地下党员。
左秋明
《叛逆者》左丘明怎么死的?在电视剧《叛逆者》中,左秋明是经过了日本人残酷的酷刑以后而自杀死去的,在他身份暴露以后,为了保护战友,所以宁死不屈,连一个假消息都没有向日本人透露过。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人把所有残酷的刑罚都用到了他的身上,林楠笙虽然想要拯救他,但是碍于自己的身份,也不好做的太过于明显。
左秋明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是不用回来的,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信仰,还是选择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因为那个时候顾慎言和纪中原都相继下线,为了能够继续这里的工作,所以以左秋明只能接任这里的一切,成为一个真正的老地下党员。
左秋明的死促使林楠笙觉醒
左秋明其实和林楠笙曾经是关系极好的朋友,两个人在学校里的时候就相识,不过在毕业以后,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左秋明变成了一个 *** 地下党员,而林楠笙则变成了一个 *** ,两个人有着同样的一个目标,但是又互相迫害。
在第31集的时候,左秋明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林楠笙, *** 人都是怎样的硬骨头,即使受到了日本人残酷的酷刑,但是他仍然没有说出自己同志的下落。
林楠笙就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审讯左秋明,他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终于知道 *** 为什么能够在战场上面取得胜利。他想起自己心爱的女人朱怡贞也是一个 *** ,最终决定背叛自己的信仰,选择和 *** 站在一起,成为新的邮差。
左丘明是哪个朝代的?春秋末期。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思想主张
左丘明很重视礼的作用。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须遵行的规范;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他认为忠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
左丘明认为国君也必须注重品德修养:国君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自己要贤明,做到秉正无私、心胸博大、知人善任;治理国家,还必须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邪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邪恶才能消除。
《叛逆者》左秋明第几集牺牲的?在电视剧《叛逆者》的第31集里面,左秋明悲壮的死去了,很多人都说这个角色写得极其的悲壮,最开始的时候,左秋明就和男主林楠笙两个人是关系很好的战友,在学校的时候,两个人就经常打对抗赛。
《叛逆者》是由周游执导,朱一龙、童瑶、王志文、王阳、朱珠领衔主演,李强、张子贤、姚安濂、袁文康主演的谍战剧,该剧于2021年6月7日在央视八套播出,并在爱奇艺同步播出。
该剧根据畀愚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林楠笙、朱怡贞等人在中国 *** 员的指引下,坚持理想,寻找正确的救国道路,完成信仰蜕变成长的故事。
剧情简介
1936年,年轻的复兴社特训班学员林楠笙,被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站长陈默群带往上海,参加抓捕潜伏在复兴社的地下党任务。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正直单纯的林楠笙不断被顾慎言、纪中原、朱怡贞、左秋明等 *** 人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召,对 *** 内部的乱象和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对 *** 人的信仰和追求有了更深的了解。
林楠笙在对日伪的斗争中勇敢果毅,屡立战功。在民族大义面前,多次和 *** 人站到一起,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他利用自己在军统的特殊身份,为上海地下党组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经过艰苦斗争和生死考验后,林楠笙成长为一名真正的 *** 员,并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叛逆者》左秋明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左秋明真正的身份,是潜伏在特务处的地下党。
左秋明并不是反派,他和朱怡贞一样的,左秋明需要战友,后来左秋明在得知了林楠笙心中的想法之后,也终于可以坦诚布公地告诉林楠笙一些消息,想来林楠笙可以成为潜伏者,也是受到了左秋明和朱怡贞的影响。
左秋明原本就是男主林楠笙的战友,虽然这两人经过了针对性的培训,但是内心还挺叛逆,左秋明对林楠笙说的话,也很有深意。左秋明的结局也是很惨烈的,最后他的身份暴露了,也被人施了酷刑,最后还是死了。
左秋明的身份剧中有很多的伏笔
在本部剧中,其实埋下了很多关于左秋明是 *** 员的伏笔。从一开始左秋明的出现,就意味着他并不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物出现的,在南京特训班与林楠笙相识,他送给了林楠笙一根钢笔。
其实这个钢笔也是需要观众深究的细节,为什么他会送林楠笙钢笔而不送其他物品,其实也可以联想到,党主张的就是以文治天下,不主张军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拥有这种主张的,也就只有中国 *** 了。
左秋明通知被捕之后,林楠笙非常着急,不知道该如何去营救他。谁知左秋明却自己亲手了结了自己的生命,为的就是保护党组织的秘密。
左丘明生平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相传为中国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为《左传》和《国语》的作者。《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对左丘明的姓名有很多观点。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还有观点认为他姓丘名明,因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现在在山东省肥城市衡鱼村发现了他的后人,并且发现了左丘明六十八代孙丘行键的墓碑、左丘明六十九代孙丘涟的故居、孔子七十代孙袭封衍圣公题写的匾牌等古迹和文物,因此一般都认为左丘明姓丘名明。
据说左丘明是春秋时期的盲人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在其前。司马迁《史记》称其为「鲁君子」,又说他失明或无目,因此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瞽蒙。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据说山东省肥城是左丘明食邑。《宋祥符二年平阴县令范讽重修左传精舍记》载:「二年春,余承命来莅兹邑。知县之东古肥子国地即左子故里,古庙犹存。」左丘明死后葬於肥城。《魏书·地形志》载:富城有左丘明墓。富城即今肥城一带。
左丘明简介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中文名: 左丘明
别名: 鲁君子
国籍: 中国古代鲁国
出生地: 春秋时鲁国都君庄
出生日期: 约公元前502年
逝世日期: 约公元前422年
职业: 春秋时史学家
代表作品: 《左氏春秋》《国语》
人物简况人物介绍
人物生平
人物才华
人物思想
为人品格
世人敬仰
史坛巨匠家世渊源,学识渊博
情操高尚,君子之风
主要著作《左传》
《国语》
世系渊源左丘明与左史倚相没有血统关系
左丘明后人姓氏改左为邱
左丘明左、邱二裔与左、邱两姓的多源格局
人物故乡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
左丘明文化旅游区
人物简况 人物介绍
人物生平
人物才华
人物思想
为人品格
世人敬仰
史坛巨匠 家世渊源,学识渊博
情操高尚,君子之风
主要著作 《左传》
《国语》
世系渊源 左丘明与左史倚相没有血统关系
左丘明后人姓氏改左为邱
左丘明左、邱二裔与左、邱两姓的多源格局
人物故乡 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
左丘明文化旅游区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况
人物介绍
左丘明像(1)
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今山东肥城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相传曾著《春秋
左丘明著作(20张)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丘,名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 关于左丘明的故里,为现今的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左丘明画像(4张)根据存世的刘向《别录》佚文左丘明授曾申,以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记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等史料判断,可知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晚年弟子曾参及曹恤等人大致相当。即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子辈,而约生于鲁定公在位的中期;而据《左传》、《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来看,可知左丘明应当卒于鲁元公在位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晚期。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
人物生平
左丘明像(2)
[1]左丘明是姜子牙的支孙,世代居住在齐国的都城营丘,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淄一带。为逃避灾难,全家人先到楚国,后又辗转来到鲁国。 左丘明的祖父倚相是楚国左史。公元前506年,周天子率领诸侯讨伐楚国,为保存典籍,倚相带领子孙离开楚国来到鲁国,定居肥城石横衡鱼村。为使子孙后代不忘先人,他把姓氏定为老祖宗封地营丘的丘字。倚相把典籍献给了鲁国,以便保存下去。他的儿子亦通晓史事,被任命为鲁国的太史,后来左丘明又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继任鲁国的太史官。左丘明历经30余年写就的《左氏春秋传》,史称《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有着极高成就的文学著作。 左丘明晚年时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辞官回乡,不久就双目失明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候的要闻和君臣容易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名著《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它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451年前后,左丘明因病去世,并安葬于故乡肥城石横镇衡鱼村。[2]
人物才华
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人物思想
作者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作者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对于那些历史事件是鲜明地表现了他的肯定或批判的态度的。他所肯定的是那些符合于他的儒家的观点的东西。他肯定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一类的论理道德,他也从那些论理道德的观点出发肯定了利民②和卫社稷③一类对人民有利的东西。他批判了那些破坏论理道德的所谓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左傅》隐公三年)之类的所谓逆德,他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的败行。这部书在思想上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从这些方面表现出来。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为人品格
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现存于孔府档案馆的《左传精舍志·荐圣简介》载:赵师圣云:鲁侯欲以孔子为司徒,将召三桓议之,乃谓左丘明。左丘明曰:孔丘其圣人欤,夫圣人在政,过者离位焉。君虽欲谋,其将弗合乎?’鲁侯曰:吾子奚已知之?’左丘明曰: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为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相与逃于重丘之下;羊相与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五年不制一裘,十年不足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矣。今君欲以孔丘为司徒,召三桓而议之,亦与狐谋裘与羊谋馐也。’于是,鲁侯遂不与三桓谋,即召孔子为司徒。 左丘明深得世人尊敬和爱戴,孔子视其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肥城县志》(清康熙十一年本)载:乐正子春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也。’是以《史记》称左丘明为鲁君子,肥城亦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论语·公冶长》载: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还与左丘明一起入周观史修《春秋》,《孔子家语·观周》载: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入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其为表里。
世人敬仰
左丘明墓
左丘明的品行和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左丘明逝世不久,人们即将他著述过的地方称作左传精舍,予以保护,并代有修葺。汉初,肥城置县伊始,就在县城兴建了左传精舍,并立重修碑以志。汉平帝时(1-6),《左传》初立学宫。东汉建武年间(25-56),《左传》复立。《后汉书·郑兴范升、陈元、贾逵、张霸列传》载:陛下知丘明至贤,亲受孔子,而公羊传谷梁传闻于后世,故诏立《左氏》。晋夏侯湛赋诗赞左丘明曰:世乱谗胜,君子道忧。丘明达圣,致志《春秋》。微言逃难,旁行不流。庶几斯文,希志训猷。 唐贞观二十一年(637),太宗李世民颁《左丘明等二十一人配享孔子庙诏》,封左丘明为经师,从祀文庙。左丘明后裔为此植槐纪念,称谢唐槐。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赵恒,追封左丘明为瑕丘伯,授其四十七代孙丘芳衣巾,以主祀事。翌年,平阴县令王讽重修左传精舍并立碑详述追封之事。政和元年(1111)宋徽宗赵佶封左丘明为中都伯。宋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亦诗赞左丘明曰:猗欤左氏,闻道素王。依经作传,微旨用彰。词有余韵,人镣末光。庆封锡壤,广鲁之疆。 元集贤大学士致仕李谦、翰林承旨张起岩均曾为左丘明赋诗作赞,或曰其文章史学之治,或称其盲於目而不盲目于心者。明洪武四年(1371年)肥城知县丘明后裔丘思齐重修左传精舍。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朱厚璁追封左丘明为先儒,敕建墓门坊,并亲书先儒之墓。崇祯十五年(1642)明毅宗朱由检敕封左丘明为先贤。肥城知县王惟精与左丘明第六十四代孙丘云特辑订《左传精舍志》。《左传精舍志》设遗像志、本传志、祠墓志、艺文志、谱系志等五卷,清乾隆六年(1741)增 辑本现存于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档案馆。 清左丘明六十八代孙丘行键与六十九代孙丘玉洁捐资七千余两重修县学宫、痒门,咸丰皇帝书赠敦崇名教,以旌表其行。袭封衍圣公、孔子第七十代孙孔广启题赠承先卫道匾。清雍正三年(1725),为避孔丘讳,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丘均加邑部为邱,丘明及其后裔的丘字均改写为邱。民初,丘氏后人闽杭清举人丘荷、台湾清进士丘逢甲认为雍正所为不公,呼吁去邑复丘,还祖先本来姓字。丘氏族人闻者纷纷响应,恢复了丘姓,而未闻者则仍沿用邱字至今。因此,丘与邱本是一姓,都是左丘明的后裔。乾隆十六年(1751),清礼部重新确认丘明之谪孙为世袭奉祀生,并赐祭田18亩。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我国历史经典之一。
编辑本段史坛巨匠
家世渊源,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