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清四王 王时敏人物性格

王时敏,是四王中年龄最长、地位最高的元老人物。

他出生在宰相家,爷爷是明代首辅大臣王锡爵。

家有三千亩良田,自己又爱读书。

首辅大臣家里是怎么养小孩的呢?跟着传统的祖父,王时敏也成了好古之人。

他小小年纪,有一个很昂贵的爱好,就是喜欢古书画。

王锡爵退休以后,就爱这么一个孙子,只要他喜欢,点个头,画就买回来了。

有一次,王时敏喜欢上一幅李成的《山阴泛雪图》。

王锡爵眼睛都不眨,花了金二十镒,买下来给王时敏临摹。

金一镒合银20两。

袁崇焕在天启六年的奏本中说,兵每月二两月饷。

就算是我们今天一般工资3000块,那么一两银子也就是今天的1500多块,等于王锡爵花了60万,买了一幅画给孙子来临摹学习。

董其昌亲自给他当家教,他天天看着李成这种传说级别的大神的真迹,摹古功力怎么可能不深?

衣食无忧,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出身,让王时敏对功名并没多大欲望。

明亡后,他本可以当清朝的官,但还是选择了隐居。

出身好,家庭幸福,王时敏的性格平正温和,所以他痴迷黄公望也是很合理的,但是他的学古也不是傻傻地死临,他将黄公望的圆形山头,披麻皴,有层次的点苔变得更加圆融,在整个山水画面中形成有机一体。

如展览中,他的代表作《秋山白云图》。

无论是树、山石、白云、天空,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层次,但柔和的过渡,让它们组成了一个温柔的山水化境,望之好似春风拂面。

细节部分,更能看出他这种明显的个人特点,用渴笔的皴擦,使得山石树木都温柔敦厚起来,仿佛君子。

南宗画派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大势。

他开创了娄东画派,成为四王里的大前辈。

后来皇帝也认为他们的仿古山水好,是正统,就这样,四王这组清朝F4在画坛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清四王

本名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字逊之、玄照、石谷、麓台

所处时代清朝

别称清代四王

第一章简介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他们之间有师友或亲属关系,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不少作品趁于程式化。王翚、王原祁一度出入宫禁,烜赫南北。前者,综合宋元各家各派,缔造一套体例完备的画格;后者把元代黄公望一系,糅和实质,融化精神,亦一成就。四王对清代和近代山水画有深远影响

第二章王时敏王时敏(公元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太仓(今属江苏)人。他的祖父王锡爵、父亲王衡都是高官。他也以荫仕太常寺少卿,故人称王奉常。王时敏家富收藏,每遇名迹,即不惜重金搜求,他曾遍摩家藏的宋、元真迹。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经他传授画艺。他与王鉴并称二王、加上王、王原祁被称为四王。王时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画海中是一朵瑰丽的奇葩,永不凋谢。

第三章王鉴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改字园照,元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苏太仓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称王廉州。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吴历齐名,并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成为画坛正宗。为清初六家之一。

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图》等。着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等。传世画迹有《虞山十景图》、《梦境图》等。

第四章王翚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清初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1]祖父王载仕、父亲王豢龙均善绘画。王翚自幼嗜画,继承家学,又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张珂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

王励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清四王 王时敏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