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职业学院主要是学哪专业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船舶类专业为优势的学校,主要涵盖以下领域:

1船舶类专业:包括船舶驾驶与管理、船舶电子电气技术、船舶工程技术、造船及海洋工程等专业。

2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技术等专业。

3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

其中,船舶类专业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发展前景。

而机械类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也是当前市场需求较为广泛的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以下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内燃机制造与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游艇设计与制造等专业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溯源于1950年创办的中南兵工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的首批国防军工院校之一,在发展历程中曾更名为中湘干部学校、第二一二技工学校、湖北工学院、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武汉机械工业学校、武汉船舶工业学校,1998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置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8年9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600余亩,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有专任教师55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中文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外文名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简称武汉船院

办学性质公办高校

学校类别理工类

主管部门湖北省人民政府

现任领导魏少峰

院系设置机械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校训厚德、笃行、致用、创新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

院校代码12052

主要奖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武汉

属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

学校代码12052

历史沿革1950年10月,中南兵工职工学校诞生(现址),前身可追溯至19世纪创办的汉阳兵工厂。

1951年12月,中央兵工总局中南兵工学校创建(转入湖南湘潭)。

1952年12月,中央兵工总局中南中湘学校(迁回现址)。

1953年9月,第二一二技工学校(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管理)。

1956年9月,第二一二技工学校改建为武汉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管理)。

1958年9月,学校隶属湖北省,升格为专科学校,直接归口省机械工业厅管理。

1958年12月,改校名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

舰船中心1960年,改建为高等院校,7月1日,正式更名为湖北工学院。

1961年9月,恢复中专学校——武汉机械工业学校(三机部管理)。

1970年,学校撤消,改为工厂,厂名为武汉长江船用机械厂,代号463(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管理)。

1984年11月,恢复为武汉船舶工业学校。

1992年底,被湖北省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3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8年3月,学校更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11月,隶属湖北省,由省人民政府直接管理,以专科为主,本科为辅的办学模式。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文化长廊办学条件院系设置截至2020年6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下设9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内燃机制造与维修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3+2专本连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

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商务贸易学院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3+2专本连读)、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商务数据分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技术

建筑与设计工程学院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建筑项目信息化、建筑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产品艺术设计

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连锁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会计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海洋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

士官学院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武警定向培养士官)、电气自动化技术(海军定向培养士官)、轮机工程技术(武警、海军定向培养士官)、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武警定向培养士官)

师资力量截至2015年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有专职教师556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46人,占比4424;中级职称的教师246人,占比4424;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占比108;硕士学位的教师192,占比3453;专职教师中双师教师490人,占比8813%;省级以上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楚天技能名师1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教育部高职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和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3人。

全国优秀教师:李庆宁。

湖北省教学名师:周兰、何志标、陈少艾。

楚天技能名师(内容不全):朱清、许昌、张兆福、方红培、何志渔、董良雄、高东坡、郑煜、蔡荆冀、陈望明、廖怀高、陈敦华。

教学团队项目名称

负责人

层次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崔西武

国家级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熊仕涛

国家级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陈彬

国家级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崔西武

省级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熊仕涛

省级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陈彬

省级

船舶焊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陈长江

省级

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王文义

省级

张之洞雕像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底,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防军工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3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3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

截至2015年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国家级重点专业(内容不全):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焊接技术、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

省级重点专业(内容不全):船舶内燃机制造与维修、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船舶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方向)、轮机工程技术(舰船方向)。

国家级精品课程:船舶气体保护焊工艺设计与实作、船体加工与装配、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船用车削类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现代数控加工设备、船舶内燃机使用及维修。

省级精品课程(内容不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船体放样、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船体生产设计、熔焊过程及缺欠控制、船舶气体保护焊工艺设计与实作。

央财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负责人

批准年份

1

轮机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黄政

2007年

2

船舶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陈长江

2007年

3

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基地

郭利霞

2007年

4

机械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陈少艾

2008年

5

船舶焊接技术职业教育基地

陈长江

2008年

6

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宋谦

2009年

7

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郭金元

2009年

8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黄国峰

2009年

9

激光加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周兰

2010年

10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轮机管理方向)实训基地

张选军

2010年

学校获奖2005年,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8年、2012年、2014年,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2012年,获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13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4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评为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获武汉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7月,该校船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对外交流截至2014年年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湾新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

2015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留学代理机构进行了接洽。

博海楼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根据2016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有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动力工程技术中心、船舶建造共性技术推广中心、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与管理咨询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0个。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机械技术与加工试验中心、动力工程实验室、现代加工技术试验室、汽车工程训练中心、船舶辅机试验室、计算机应用与软件试验室、激光加工技术试验室、轮机综合试验室、船舶舾装试验室。

科研成果2015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70篇,其中检索类5篇,中文核心16篇,公开出版著作与教材47部,省级(含学会)科研项目立项34项,结题20项,在研项目105项。参与学术研究的人次达600次。

其中高压无气涂装模拟仿真系统研制项目首次获得湖北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立项,获得项目经费30万元。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的船舶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教育部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

邀月桥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双月)创刊于2002年,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船职业技术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公开发行,是综合性的学术刊物。《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印刷署优秀产品,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全国职业技术院校优秀学报;一直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要刊登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常设栏目有教育研究、船海工程、工程技术、管理科学、教学改革、人文社科等。

图书馆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制图书52127万册,中文纸制期刊600余种,电子图书40万册,电子期刊10TB。购买有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和维普电子期刊3个电子数字资源,共享湖北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和calis书目资源。

文化传统学校标识校徽校徽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徽志为圆形,图案由主副框、中英文校名、建校时间(1950)、太阳、海洋、舰船等元素构成。

徽章上白色的是船象征船院,下面大海,象征重重险阻,总体意思是船院乘风破浪过艰难险阻。

校徽精神文化
校训厚德、笃行、致用、创新。

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意思是重视道德修养、推崇道德修炼。蕴含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规范、高雅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素养。

笃行:语出《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立诚修身之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笃行,意思是忠实践行,一心一意去奋斗。蕴含着责任意识,艰苦奋斗,全力以赴去实现愿景的自觉行为。

致用:语出《易·系辞》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这是人类祖先朴素的利物思想。致用,意思是实现价值,为社会所用。蕴含着改造世界,不断磨砺实践能力的格物精神。

创新:现代词汇,《现代汉语》的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是一种崭新的组合,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蕴含了一种唯新思维、求新意识、创造能力,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2]

现任领导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黄士华

党委副书记、院长

魏少峰

党委副书记

陈长江

党委副书记

卢斌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占东光

党委委员、副院长

肖亚明、陈长江、邹响林

党委委员

李友虎、陈欣[3]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职业学院主要是学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