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师范学院怎么样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武汉理工大学A级学科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开设历史最悠久,教学与科研质量水平最高的专业,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是被教育部评为双一流学科专业。

目前武汉理工大学没有师范类学科与专业。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中文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创办时间1981年

类别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刘韩星

所属地区武汉

学生人数4580人(2012年)

主要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教师人数253人(2012年)

历史沿革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材料学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建设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经立项审核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先后设立长江学者特聘岗位。2004年设立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工程、生物材料学、光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8个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学科设置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材料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试验基地、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作为科研支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有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155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4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等81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07人,硕士研究生700人,全日制本科生3285人。学院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项2项、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国家攻关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10项,横向科技开发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9项。

本专业培养基础宽厚、适应面广、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新材料开发研究人员,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学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必要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具备材料的研究、测试和开发能力,并受到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训练。自2006年起,本专业设一个材料类教学改革试点班,另设金属材料与工程方向若干班级。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机械设计基础B、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冶金、交通、化工、电子、航空航天、信息、国防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试点班部分学生将在大学三年级前往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或其他海外大学学习,并获得相关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学位。

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水泥与胶凝材料、玻璃与非晶态材料、结构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工艺过程设计与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机械设计基础B、材料概论、材料工程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水泥与胶凝材料、玻璃与非晶态材料、结构陶瓷等科研与生产企业从事的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路桥、基础设施、水利等工程的材料试验和检测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工基础、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及工艺、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材料、化工、轻工、电子、信息等行业及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

复合材料与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科学研究、材料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之间的关系,掌握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和原理,并具备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性能测试以及开发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主要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零件及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工程力学、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化工基础、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电子、石油、通信、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业工作。本专业培养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科学研究、材料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之间的关系,掌握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和原理,并具备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性能测试以及开发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主要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零件及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工程力学、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化工基础、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电子、石油、通信、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业工作。

材料物理本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的基础理论、材料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试及材料应用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管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制备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物理学、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本领。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B、理论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Ⅱ)、结构缺陷、材料合成与加工、固体物理、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理论物理、近代光学、电磁场理论、材料概论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能源、生物、国防、航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及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材料制备、合成与加工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相关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及材料制备、改性的最新技术,掌握材料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化学、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本领。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结构化学、计算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原理及应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概论、材料物理(Ⅰ)、材料合成与加工、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材料腐蚀与防护、表面与界面化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电子、建材、生物、航空航天、能源、信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专业是材料科学、机电工程、计算机应用及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主要研究材料成型技术、材料连接技术、模具技术、成型机械及成型过程的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开发、教学与科研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程材料、CAD/CAM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企事业单位、公司或大专院校从事研究、开发、教学、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交通、化工、电子、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工程、国防、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石油等行业的高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2005年学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

国际合作与交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多所大学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本学科以开展高水平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为核心,以扩大与国际上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为重点,以选派学术带头人出国访问、讲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为主体,形成了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

十五期间,本学科同这些单位合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科技部政府间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联合召开国际会议和双边会议8次,双边进行学术交流的人次达到了350人次,选派教师到国外研究、学习150人次。2006年,经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在本学科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科学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本学科已成为我国材料学科重要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基地之一。

学院领导郭景坤学院名誉院长、院士。

刘韩星学院院长,主持学院全面工作。

姜洪义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学院党务工作,负责学院人事工作。

谢峻林学院副院长、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主任兼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程晓敏学院副院长,分管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

黄学辉学院副院长,分管学院行政工作,工会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学院资料室管理工作。

王发洲学院副院长,分管学院科研工作、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学科建设。

董丽杰学院副院长,分管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

卢少平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学院学生工作、宣传工作。

院训尚德启智,开物铸材。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师范学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