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林寺山顶有三个大殿,从左到右分别是宗喀巴大殿,扎仓大殿和释迦摩尼大殿。
扎仓大殿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松赞林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寺院僧人修习佛法的学习场所,殿前的广场是主要崇佛仪式之地。
香格里拉松赞林寺
中文名松赞林寺
所属宗教藏传佛教
建造时间1679年
建筑风格藏式雕楼建筑风格
供奉神五世达赖 七世达赖 弥勒佛
重要藏品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 传世法器 诸神殿、护法殿、堪布室、静室、膳室等
类别藏式雕楼建筑风格
建造时期1681年竣工
著名景点扎仓、吉康、典藏文物
气候类型温带气候、高原气候
类别旅游景点
景区等级AAAA级
开放时间07:30-18:30
票价115元
概述松赞林寺松赞林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1]
迪庆·香格里拉噶丹·松赞林是藏区十三林之一,也是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公元1674年,五世达赖奏请康熙皇帝批准后亲自选址指导修建并赐寺名噶丹·松赞林。清雍正皇帝又赐名规划寺。该寺历史上曾出过不少蜚声藏区的高僧大德。
从中甸县需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是一座历史悠久,驰名滇、川、藏边区的黄教古寺,也号称迪庆第一寺,创建于一六七九年,相传是五世达赖经占卜、问卦,而亲自决定的寺址,且赐名噶丹松赞林寺,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占地五百多亩,有如古堡似的雄巍,坐北朝南,耸立在山峦之上,有如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之缩影。
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位于香格里拉以北5公里的佛屏山下,是公元1679年五世达赖和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它不仅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藏民在此举行以"跳神"(面具舞)为主的格冬节,气氛神秘而热烈。
一九九三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僧人寺中僧侣分为活佛和扎巴两类,除活佛外的僧侣按学历及资历分为格西、格弄、班卓等,按所承提职责分则有喀姆、老僧、香追、第巴、英则、格干等十数种职务。
崩主活佛在香格里拉县僧谷中有较高声望,任香格里拉县政协副主席。
目前松赞林寺有僧侣700余人,从县城到松赞林寺的进香道路已修葺一新。松赞林寺正以古老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四方宾客。
选址为该寺选址时,达剌喇嘛占卜得神示:林木深幽现清泉,天降金鹜戏其间。现在的松赞林寺内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并能常见一对金鹜出入。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
寓意噶丹-松赞林寺一名还富有深邃的佛教寓意。"噶丹"指的就是天界六重天中的四重天--兜率天宫,即弥勒净土。另外,"松赞林寺"中的"松"就是藏语"三"的意思。而"林"则藏语意为幸福的乐园之义。至使松赞林寺这个寺名不仅赋予了深邃的佛教寓意,而且,还具有了美妙的诗情画意,成为了人们礼佛与寻求心灵归宿的理想去处。
建筑松赞林寺建筑布局松赞林寺内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并能常见一对金鹜出入。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又具汉式寺庙建筑风格,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数。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经。左右墙壁为藏经万卷橱,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达赖铜像,其后排列着著名高僧的遗体灵塔。后殿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像,高三丈有作,直通上层。中层有拉康八间,分别为诸神殿、护法殿、堪布室、静室、膳室等。顶层正楼特设精舍佛堂,供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佛像,以及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等。
建筑珍品松赞林寺内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全寺收藏有《丹珠尔》十部,其中两部为金汁手书,以及各种精美鎏金或银质香炉、万年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