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字典第575页。
旸yang
旸是一个汉字,读作yáng,本意是指旭日初升,引申义为晴天。
该字在《淮南子·地形》和《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等文献均有记载。
旸,寓意佳。
入男名,多为俊美之意。
详细解释
〈名〉
1(形声。
从日,昜(yáng)声。
本义:日出)
2同本义
旸,日出也。
——《说文》
曰旸谷。
——《书·尧典》。
传:明也。
3太阳
薄吹消春冻,新旸破晓晴。
——蔡襄《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
又如:旸乌(太阳)
〈形〉
1晴;晴天 。
如:旸旸(晴热);旸燥(天晴燥热);旸旱(亢旱)
旸
名称旸
拼音yáng
繁体暘
笔画7
部首日
部首笔划4
五笔JNRT
仓颉ANSH
郑码KYOD
四角号码67027
UniCodeU+65F8
释义1 太阳升起:~乌(指太阳)。~谷(古代传说中日出之处)。 2 晴天。
基本释义旸(yáng)
<名>旸旸,日出也。――《说文》
曰旸谷。――《书·尧典》。传:明也。
旸谷搏桑在东方。――《淮南子·地形》
又如:旸谷(古称日出之处)
太阳
薄吹消春冻,新旸破晓晴。――蔡襄《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
又如:旸乌(太阳)
<形>晴;晴天旸(旸)yáng
⒈晴天。
⒉日旸
(1)旸yáng
(2)(形声。从日,昜(yáng)声。本义:日出)
(3)同本义【coming out of the sun】旸,日出也。――《说文》曰旸谷。――《书·尧典》。传:明也。旸谷搏桑在东方。――《淮南子·地形》
(4)又如:旸谷(古称日出之处)
(5)太阳【sun】薄吹消春冻,新旸破晓晴。――蔡襄《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
(6)又如:旸乌(太阳)
旸
(1)旸yáng
(2)晴;晴天【fine】。如:旸旸(晴热);旸燥(天晴燥热);旸旱(亢旱)
旸(旸)yángㄧㄤˊ
(1)太阳升起:~鸟(指太阳)。~谷(古代传说中日出之处)。
(2)晴天。郑码:KYOD,U:65F8,GBK:9544笔画数:7,部首:日出:晨~。
组词旸谷,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1]古人传说太阳早晨从东方的旸谷出发,晚上落入西方的禺谷。一天之内,从东端,中经天穹,进入西极,有几十万里路程。旸,日出。据《列子·汤问》:夸父不自量,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夸父渴死之地应为隅谷。隅谷,日落之地。
雨旸时若,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清末民初·程允升《幼学琼林·天文》:雨旸时若,系是休征;天地交泰,斯称盛世。即指有吉祥寓意
出处: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雨旸,语本《书·洪范》:曰雨,曰暘。谓雨天和晴天。《魏书·天象志三》:皆雨暘失节,万物不成候也。宋 陆游《乞祠禄札子》:今春以来,雨暘尤为调适,二麦继熟,民间亦以为所收倍於常年。明 张缙彦《袁石寓(袁可立子)饷边》:即看超距凭胜饱,更识忧泯念雨旸。
清 赵翼《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暘。
晏旸,晴朗。汉 王充《论衡·佚文》:天晏暘者,星辰晓烂。
旸乌,指太阳。古代神话云日中有乌,故称太阳为暘乌。唐·韩愈《讼风伯》:暘乌之仁兮,念此下民,閟其光兮,不鬪其神。元·方回《和陶渊明诗》之二十:风雨骤冥晦,暘乌出还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