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或相关平台,了解改签政策和规定。
不同的机构可能有不同的规定,所以最好先确认一下。
根据规定,确定是否符合改签条件。
例如,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改签,是否需要支付额外费用等。
联系故宫博物院的客服部门或相关机构,向他们说明你想要改签的具体情况。
提供你原来预订的门票信息和新的预订日期。
根据客服部门的指示,完成改签操作。
可能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或支付额外费用。
确认改签成功后,记得保存好新的门票信息和相关凭证。
如果有需要,打印出新的门票或保存在手机上以备入场使用。
故宫博物院门票支持一次改签,具体说明如下:
改签时间:购票后,如需改签,需在游览日期前一天的16:00前进行改签操作。
改签方式: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官网进行改签操作。
改签规则:每张门票仅可改签一次,且只能改签为同等价位的门票,不能改签为更高价位的门票。
若改签后门票价格低于原门票价格,则差价不予退还。
注意事项:请在游览日期前一天的16:00前完成改签操作,否则将无法进行改签。
同时,故宫博物院门票一经售出,不支持退款,敬请谅解。
故宫博物院改签需要提前联系博物院的客服或者预订部门,告知原定的参观日期和时间,以及希望改签的日期和时间。
根据博物院的规定和当天的参观人数情况,客服会协助安排改签事宜。
具体的改签流程和规定可能因博物院的政策而有所不同,建议提前了解相关信息或直接咨询博物院的工作人员。
1、退改签:预售门票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可于预约参观日当天下午20点前在本平台申请退款或改签,超过时限则无法退款或改签。
改签只可选择日期,不可选择上下午。
2、退款会在您预约入院日之后的5日内执行,如果您届时尚未收到退款,请致电客服咨询
故宫博物馆
南端为照壁、东西朝房、奏乐亭;前院有大清门、崇政殿、飞龙阁、翔凤阁;中院有师善斋、协中斋、凤凰楼;后院是以清宁宫为主的五宫建筑。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
中文名故宫博物馆
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类别博物馆
开放时间4月10日——10月10日开馆:08:30,停止售票:16:45,闭馆:17:30,10月11日——4月9日开馆:09:00,停止售票:15:45,闭馆:16:30,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所在地辽宁
所在地中国北京
建造时期明朝
著名景点午门,东华门,太和门三大殿
票价50元
简介沈阳故宫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它是中国目前仅存的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沈阳故宫博物院,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溯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1]
办院方针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立足于持续、全面、科学发展,以特色立院、人才兴院、学术强院为办院方针。[2]
所谓特色立院,就是在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对外宣传和展示等各方面,突出沈阳故宫作为清初皇家宫殿和满族兴起之地的历史、文物和文化特色,通过有效保护、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合理利用、深度挖掘和永续传承,使盛京皇宫的历史地位得到弘扬,使清初满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得到传播,使沈阳故宫这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得到更好的宣传,从而真正实现沈阳故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所谓人才兴院,就是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扩充人才总量,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效能。通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配置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紧缺实用人才;着力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知识丰富的文博人才队伍,为实现沈阳故宫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所谓学术强院,就是要把学术研究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学术研究机构,整合学术研究资源。通过学术交流、科研课题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提高我院学术研究水平。
逐步形成一批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具有国内外学术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建立起具有沈阳故宫博物院特色的学术研究体系,为我院的藏品保管、陈列展览、古建维修和公众教育等各项工作提供学术支持。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力争把沈阳故宫博物院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上最权威的清早期历史文化研究的中心和基地,在国内乃至世界博物馆的学术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地位沈阳故宫博物馆最早是清初皇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在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价值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我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建筑风格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在清代则称盛京宫殿、陪都宫殿或留都宫殿等。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一六二五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一六三六年,后经康熙、乾隆皇帝不断地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共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一百余座,屋宇五百余间,占地面积达六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
这是清王朝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其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都是北京明清故宫所无法比拟的。作为满汉建筑艺术融合得尽善尽美的范例,沈阳故宫既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旅游胜地,也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世界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建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7)。清顺治元年(1644),清政权移都北京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1671)到道光九年(1829)间,清朝皇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所扩建。
历史沿革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一六二五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一六三六年,后经康熙、乾隆皇帝不断地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共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一百余座,屋宇五百余间,占地面积达六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这是清王朝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其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都是北京明清故宫所无法比拟的。
作为满汉建筑艺术融合得尽善尽美的范例,沈阳故宫既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旅游胜地,也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的创建有着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背景。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发祥于中国东北长白山林的建州女真人,在一位充满激情的传奇英雄——努尔哈赤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六年的征抚,完成了女真的统一大业。
在统一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等在内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女真人原有狩猎组织牛录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规定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佐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都统),是为一旗,共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全民入旗,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将女真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等融为一体,使原分散的女真各部变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机勃勃的社会机体,为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登上历史舞台做好了一切准备。一六一五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立了大金国(史称后金),自称抚育列国英明汗。后经过萨尔浒之战、开(原)铁(岭)之战、沈(阳)辽(阳)之战、广宁之战等多次大捷,金国国势日盛,都城也几经迁徙。
一六二五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一六二六年努尔哈赤辞世,其与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又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族,于一六三六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
迄皇太极逝世止,几度岁月沧桑,多少风云变幻,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一六四三年,皇太极与庄妃所生的第九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此时清朝已足以与明朝抗衡而一争天下。一六四四年,八旗军纵横捭阖,一举攻占北京而定鼎中原,确立了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权。
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在一六七一年至一八二九年的一百五十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十次东巡故里,拜谒祖先陵墓的同时,还要瞻仰先皇使用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一抒自己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
因此,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对盛京皇宫进行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并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筑,又使沈阳故宫拥有了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轴对称的新格局。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源源不断地从北京运送来洋洋大观的皇家珍宝于此贮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阳故宫成为当时与北京宫苑和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宝库之一。
建筑规模沈阳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3个部分。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前面两侧排列亭子10座,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统称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大政殿于清崇德元年(1636)定名为笃功殿,康熙时改今名。殿为八角重檐攒尖顶木结构。
在须弥座的台基上,绕以青石栏杆,殿宇八面全由木隔扇门组成。正门前金龙蟠柱,殿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内彩绘梵文天花,团龙藻井。中路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分前后3个院落。南端为照壁、东西朝房、奏乐亭;前院有大清门、崇政殿、飞龙阁、翔凤阁;中院有师善斋、协中斋、凤凰楼;后院是以清宁宫为主的五宫建筑。中院和后院两侧各有一跨院,称东宫、西宫。东宫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西宫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
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崇政殿是故宫的正殿,建于后金天聪时,是清初朝会之所,为五间九檩硬山式,俱辟隔扇门,前后有出廊,围以石雕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内彻上明造,梁架全部为和玺彩绘。
殿前东置日晷,西设嘉量。殿后是凤凰楼,同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麟趾宫五宫建在近4米的高台之上,四周绕以高墙,独成一座宫院。凤凰楼建于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5),是休息和宴会之所,入关之后,曾存放玉玺、帝王像及行乐图。楼为三层歇山式,深广各3间,四周有围廊,顶盖黄琉璃瓦绿剪边。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大清门故宫博物馆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文武群臣候朝之处。为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垂脊及两山的墀头均以五彩琉璃镶造。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着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等。
西路为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782~1783)增建。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最前面为校马场。
文溯阁故宫博物馆文溯阁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为三重□硬山前后出廊式建筑,黑琉璃瓦绿剪边。梁枋间彩绘白马献书图案。东侧有一碑亭,内立乾隆亲撰的《御制文溯阁记》(正面)和《宋孝宗论》(背面)。碑文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
沈阳故宫在清朝灭亡后,被辟为博物馆,是中国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先后称为沈阳古物陈列所,奉天故宫博物馆,国立沈阳故宫博物院,故宫陈列所等。1949年以来,对故宫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维修。1955年命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馆,1986年改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信息详细内容景点交通故宫博物馆从沈阳站乘环路车到西华门(故宫)、南一马路乘环路电车到东华门、北站乘224公汽到小西门转环路电车故宫站下来即可到达。故宫门前还停待租乘的人力三轮车,收费仅5元一圈。
票务政策门票:票价每人50元。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享受门票半价:
1未成年人: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凭有效证件;
2学生: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下学生凭学生证(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阶段);
3老人: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二)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享受门票免费:
1儿童: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以下儿童;
2老人: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3残疾人:残疾人凭残疾证(由中国残联制发),对盲人(视力残疾二级及以上)、双下肢残疾人、中度智力残疾人(智力残疾三级及以上)和精神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票。残疾军人、残疾警察凭有效证件;
4军人、公安民警:现役军人、公安民警凭有效证件,军队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