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瘤的症状可以表现会出现局部疼痛,麻木的感觉,局部出现过敏现象,会有明显的肿物,而且压迫瘤体时会引起麻木的感觉。
患有这种疾病时,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可以服用药物抑制剂进行治疗。
神经细胞瘤
就诊科室肿瘤科
多发群体儿童
中文名神经母细胞瘤
英文名neuroblastoma
季节分布四季
临床表现发热、全身不适、体重下降、骨痛、便秘或腹泻
简介成神经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儿童肿瘤的10%,位居儿童恶性肿瘤第3位。仅次于血白病和原发性颅内肿瘤。成神经细胞瘤发病高峰为2岁左右,5岁内发病者占90%。
成神经细胞瘤是婴儿和儿童中最普遍的固化瘤疾病,源于肾上腺骨髓或者其他部位的交错神经薄膜中。肿瘤最普遍的位置在腹部,同时也经常出现在胸部、颈部、骨盆或其他位置。这种疾病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因为它会导致多种不同的结果。在婴儿期发病通常不需治疗就可自愈,而在儿童期发病则有可能迅速恶化。
表现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变的位置和进展情况。患者常因腹部包块就诊。约7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有转移,与转移有关的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体重下降、骨痛、便秘或腹泻等。肿瘤压迫邻近器官可产生各种症状。发生于胸腹脊椎旁的交感神经节的肿瘤可产生脊髓压迫症,引起瘫痪;骶前成神经细胞瘤可引起尿频,排尿困难,便秘;胸部和纵隔部肿瘤可引起呼吸困难;颈部肿瘤出现霍纳综合征。肿瘤亦可分泌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多汗、心慌、心悸等症状。
在腰腹部常可触及或视见包块,腹部触诊包块呈结节状,固定,常超过腹中线。肿瘤转移到眼眶时,可发现眼球突出,眼眶上部出血;皮肤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肝转移可使肝肿大;脑转移发生共济失调、斜视、肌痉挛。亦有转移到睾丸的报道。
此外,患者可出现两种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即难治性腹泻综合征和急性肌痉挛脑病。发生腹泻的原因主要是肿瘤细胞可分泌血管活性肠多肽(VIP),肿瘤细胞分泌VIP是肿瘤成熟的指征。后者的临床特征是斜视眼阵挛、肌痉挛和躯体共济失调。推测其发生与小脑损害有关。肿瘤切除后,此综合征很快消失,但几个月后又可发生。
分期1Ⅰ期
肿瘤限于原发组织或器官。
2Ⅱ期
肿瘤扩散到邻近的器官,但不超过身体中线,患侧的淋巴结可以受侵。
3Ⅲ期
肿瘤扩散已超过中线,双侧区域淋巴结受侵。
4Ⅳ期
有远处转移,主要侵犯骨髓,软组织和远处淋巴结。
5Ⅳ~S期
是一个特殊类型,原发肿瘤限于Ⅰ期或Ⅱ期,但有远处转移。远处转移限于肝,皮肤或骨髓。但没有放射线所见的骨转移。这一期的患者多在1岁以内。
检查1实验室检查
70%~90%的患者尿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增高,测定患者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不仅对诊断,而且对判断疗效及复发均有帮助。VMA/HVA比值≥15,提示患者预后较好。亦有人测定患者尿中胱硫醚和血浆CEA,两者水平增高说明预后差,对诊断无特异性。
Ham等1981年发现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肿瘤预后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者几乎多有骨转移,血清铁蛋白水平正常者预后较好。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酸(NSE)水平对诊断和预后的判定有重要临床意义,一般成神经细胞瘤患者血清NSE水平增高,切除肿瘤后水平下降,复发后NSE水平再次升高。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确定原发肿瘤的部位、肿瘤与周围脏器及大血管的关系和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助于肿瘤的分期,指导手术治疗。
(1)X线:腹部平片50%~60%的患者可见肿块阴影内有散在的呈斑点状钙化灶。有骨转移的病灶,其X线片上呈现溶骨性变化,且骨膜下有新骨形成。如果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静脉肾盂造影片上可见患侧肾脏被推向外下侧,肾集合系统无破坏,肾功能多数正常。如果肿瘤起源于脊椎旁交感神经链,同侧输尿管向侧方移位,甚至压迫,使患侧肾积水,功能受影响。
(2)B超检查:可了解肿瘤大小和范围。一般成神经细胞瘤的B超特点是圆形或椭圆形,体积大,内部回声不均,有囊实性成分。彩超可示肿瘤血运丰富。发现散在的强回声提示肿瘤有钙化。通过彩超亦可了解肿瘤与大血管之间的关系。
(3)CT检查:对肿瘤定位和了解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极为重要,同时可发现淋巴结转移灶和远处转移灶,定期检查对评价术后疗效亦有帮助。
(4)MRI检查:并非作为常规。如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肾上腺区肿瘤与肝脏和肾脏在CT片上关系不清时,MRI可从冠状位片上对进一步明确上述关系有较大的帮助。
(5)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如肿瘤体积大,呈浸润表现,与大血管关系密切,尤其下腔静脉有梗阻征象,MRI检查不能满意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或为了手术需进一步了解下腔静脉梗阻的程度,是否建立了侧支循环,这时行下腔静脉造影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6)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可比普通X线片提早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骨扫描常用99mTc,可发现不规则的溶骨性缺损和骨膜反应。
3骨髓穿刺检查
约50%的成神经细胞瘤的患者骨髓受侵犯,故骨髓穿刺检查常可明确诊断。凡怀疑患成神经细胞瘤的患儿术前均应作骨髓穿刺活检。应注意骨髓腔有肿瘤侵犯,不一定伴有X线可见的骨转移灶。
病理成神经细胞瘤由成神经细胞及其衍变的细胞构成。以细胞分化程度分为未分化、分化差和分化的成神经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根据成神经细胞、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的成分多少分为成神经细胞瘤、节性成神经细胞瘤及怠性的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为实性暗红色结节样包块,有假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常包绕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及分支和肾脏等重要结构。节性神经母细胞瘤和节性细胞瘤为灰白色,包膜完整,多为膨胀性生长。[1]
致病当人体11号染色体的一个特定区域的基因缺失时,其结果就是导致儿童多发性的侵略性癌症——成神经细胞瘤的形成。一个被称为MYCN的癌症诱导基因的扩增(拷贝数的非正常增加)会导致高危险性、高侵略性癌症的产生。然而,大多数的侵略性成神经细胞瘤都没有MYCN基因的扩增。因此,11号染色体遗传物质缺失的检测就是确定高危险性成神经细胞瘤,并制定正确治疗策略的最好依据。
现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11号染色体特定的q23区域中的基因缺失还是不清楚。然而,该位置遗传物质的缺失很明显地移除了肿瘤抑制基因的保护效应,从而允许了肿瘤的生长。研究表明,染色体缺失的病人3年后有66%的成活率,而那些没有缺失的癌症患者则有83%的成活率。
治疗研究表明,在对患有成神经细胞瘤的儿童进行最初评估的期间,应该对其遗传缺失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指导医师做出最适当的反应,并提出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