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建云,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58年生于宜兴紫砂世家刻。
自幼酷爱紫砂陶艺,深得前辈精髓,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美观,集实用与观赏于一身。
张建云
张建云于1982年从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毕业;进入水电部水利调度中心担任工程师;1987年获得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6年担任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92年获得爱尔兰国立大学水文专业一等荣誉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爱尔兰国立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6年担任水利部水文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2006年至2019年担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张建云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气候变化影响、水利信息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中文名张建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市沛县
出生日期1957年8月1日
毕业院校爱尔兰国立大学
学位/学历教授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学术代表作《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用技术》、《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1982年7月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陆地水文专业大学本科毕业;
1987年5月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年12月获爱尔兰国立大学一等荣誉理学硕士学位;
1996年6月爱尔兰国立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2009年12月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6月任江苏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曾任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科研综述
张建云研究并主持开发了全国洪水预报系统、国家防汛抗旱会商系统、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信息系统等一系列业务系统,为国家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主持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设计和一期工程建设的技术工作,该工程构建了国家防汛抗旱减灾决策平台,提升了国家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水平,推动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在水文预报理论与模型、洪水调度与决策、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估与适应对策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建云先后出版专著6部、译著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科研项目
截至2013年12月,张建云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863、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建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
人才培养截至2011年12月,张建云指导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2名和硕士6名。
荣誉表彰2009年9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四届)授予单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0年4月全国先进工作者授予单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2年刘光文科技成就奖授予单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4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020年11月中国地理学会首届会士授予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先后荣获表彰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留学优秀回国人员授予单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等五部委、江苏省首批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先进个人
社会任职担任职务
2011年10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1年11月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2015年6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6年水利部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
先后担任水利部科技委委员、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世界气象组织水文顾问、中国气象局科技委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团成员、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委会名誉主任、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双聘院士、《水科学进展》主编、《水利水运工程学报》主编。
人物评价张建云在水文学和洪水预报领域是国际有重要影响的水利工程师之一。(英国皇家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