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线到广州北站大约需要35分钟左右。
1 这是因为13号线是广州地铁快速线路,列车运行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从起点到终点站的时间相对较短。
2 需要考虑到根据具体的班次、交通状况以及站点间的距离,会有一定的时间差异。
3 此外,广州北站是一个交通枢纽站,周边设施完善,旅客出行方便,对于乘坐13号线的乘客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地站点。
总的来说,13号线到广州北站的时间相对较短,是一个便捷的交通选择。
十三号线
中文名广州地铁13号线
外文名Guangzhou Metro Line 13
全长2703 km(截至2017年)
路线黄埔区鱼珠至增城区新塘
建成时间2017年12月
车站数量11座(截至2017年)
车辆编组8节编组A型列车
供电方式接触网供电
轨道类型地铁系统
线路首期:鱼珠至增城新塘段,线路长283公里。主要功能为对接穗莞深城际线,加强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二期:鱼珠至朝阳段,全长315公里。主要功能为与首期共同构
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系。
行经朝阳站、凰岗站、槎头站、西洲、松溪站、罗冲围站、西场站、彩虹桥站、纪念堂站、仓边路站、建设六马路站、农林下路站、体育西路、石牌南站、暨大站、天河公园站、棠下站、车陂站、珠村站、鱼珠站、丰乐路站、文园站、庙头站、夏园站、南岗站、温涌路站、东洲站、新塘站、官湖站、象颈岭站。
线路于象颈岭站东侧设置象颈岭车辆段。
车站经查询,广州地铁13号线一期全长2703公里,共设11座车站,分别为:鱼珠站-丰乐路站-文园站-庙头站-夏园站-南岗站-温涌路站-东洲站-新塘站-官湖站-象颈站[1]
一期车站初定为鱼珠、丰乐路、文园、庙头、夏园、南岗、温涌路、东洲、新塘、官湖、象颈岭。
新塘可与穗莞深城际轨道、16号线换乘;鱼珠、夏园与5号线换乘;丰乐路与7号线换乘。
二期建设路段,即鱼珠至朝阳段,西起白云区朝阳,沿规划路、广清高速公路、增槎路,穿过罗冲围来到荔湾区的西场,之后线路进入越秀区沿东风路行进,途经流花湖公园、纪念堂,接着线路继续向东转入天河区沿着黄埔大道前行,经过体育西路、暨南大学,在下穿天河公园之后接入中山大道,然后穿越茅岗立交到达黄埔区的鱼珠,与首期工程相接并与其贯通。
全长315公里。设17个车站,主要功能为与首期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系。
二期工程将增设两个停车场,分别位于槎头站西北侧(附近亦会设置12号线车辆段)和鱼珠站西北侧(位于现有鱼珠车辆段东侧)。
二期换乘站
车陂站:本站与现有4号线换乘,惟建设时未有任何预留,预计为通道换乘。
天河公园站:本站与规划中11号线及21号线换乘,亦为21号线之线路终点站。同时该站亦会设有与11号线的联络线。本站在21号线建设时将会同时考虑与13号线的换乘并作出相应预留。
暨大站:本站与规划中19号线换乘。
建设六马路站:本站与规划中12号线换乘。
纪念堂站:本站与现有2号线换乘,惟建设时未有任何预留,预计为通道换乘。
彩虹桥站:本站与准备中8号线北延段及规划中11号线换乘。本站在8号线建设时将会同时考虑三条线路的换乘方式并作出相应预留。
西场站:本站与现有5号线换乘,惟建设时未有任何预留,预计为通道换乘。
槎头站:本站与规划中12号线换乘,亦为12号线规划暂时的终点站。
建设目的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2011~2015年建设方案及2020年规划方案公示》,建设首期是为了对接穗莞深城际线,加强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建设二期则与首期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系。
建设历程于2013年年底开工,预计2017年12月建成运营
列车线路预定采用八节编组A型车辆,载客量预计为2480人/列。
二期规划从白云区的朝阳站出发,沿东风路穿越市区,过中山一立交后上中山大道,过车陂后转向东南,至鱼珠后接一期。
票价广州地铁票价按照最短乘车里程分段计算:起步4公里内2元;4至12公里内每递增4公里加1元;12至24公里内每递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后,每递增8公里加1元。 大体上仍然会依照原有的计价方式,与原有线网联合计价。
初步方案最大站间距为文园至夏园区间,为5429km,最小站间距为西场至彩虹桥区间,为0910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十三号线在线网规划中的功能定位为穿越城市中心城区并连通城市东西部,特别是白云区石井、同德围、新塘的市域交通快线。十三号线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东部发展区融入市域交通网络,促进广州市大都市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十三号线首期工程线路起于鱼珠站,在鱼珠站与五号线换乘。
之后向南后转向东先后下穿鱼珠木材厂、煤炭厂、省糖铁路支线三条铁路线,两次穿越狮子桥涌后沿规划路、海员路向东到达丰乐路,在丰乐路设丰乐路站与七号线换乘。线路沿规划路向东,,与五号线换乘。线路沿广深公路继续向东行进,跨过黄埔新港支线铁路线、开发大道立交,折向东北跨过东鹏大道到达南岗站。出南岗站后线路沿广深公路向东北行进,下穿规划罗南路立交折向东接入规划路。南碱路站位于南碱路边上,现状为荒地、鱼塘、河道。下穿广深高速公路接入新塘大道,东洲站。之后线路折向东,在广深铁路与穗莞深相交处设新塘站,在新塘火车站南侧与穗莞深线及16号线换乘。
之后线路继续向东,在广深铁路以南,石新公路东侧设官湖站。之后线路向东,于象颈岭东侧设象颈岭站。之后线路向东止于终点车辆段。日前,该规划已被国家发改委批复。
根据初步规划,东区的南碱路站位于广东南方制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碱厂)厂区路边上,是臭名昭著的污染黑点。不少市民指出,南碱厂是有名的污染黑点,其所处的南碱路更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故不适合用作地铁站点名,建议将该站改为南村站等其他名称(南村站实为七号线站点,建设中)。另一方面,也有市民到市规划局网站发帖,建议将该站调整到离附近楼盘更近的位置。
大事记2012年7月25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开始公示一期工程(鱼珠~象颈岭)环境影响报告。
沿途车站11座车站中4站可换乘,十三号线首期工程起始于鱼珠站,沿海员路、黄埔东路、旧107国道、新塘大道西延线、新107国道敷设,至新沙公路象颈岭站,线路主要经过黄埔区、增城市。线路全长2703公里,设鱼珠、丰乐路、文园、庙头、夏园、南岗、温涌路、东洲、新塘、官湖、象颈岭等11座车站(站名为暂定名),均为地下站,平均站间距约26km;设换乘站4座,分别为鱼珠站与五号线换乘,丰乐路站与七号线换乘,夏园站与五号线换乘,新塘站与十六号线、穗莞深城际线换乘;在官湖站南侧设置车辆段(含控制中心)1座,在夏园、新塘站附近各设置1座主变电站。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轨道交通2015 年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指出象颈岭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车辆段须重新选址。因此,已将车辆段另外选址在官湖站的南侧。 广州地铁13号线走向
工程规划编辑初近远期均采用8节编组,十三号线首期工程的建设填充了增城区轨道交通的空白,是解决黄埔中心区、增城新塘镇等地区居民出行问题的迫切需要。它将为广州城市实现人口向东转移的战略规划提供契机。 据了解,十三号线首期西起鱼珠,东至象颈岭,全线均为地下线,全长约27公里,设11座车站,其中4座是换乘站。[2]
根据规划部门的客流预测,十三号线建成开通后,首期工程日均客流量初期(2019年)约为22万人次,全线(2026年)约为144万人次、远期(2041年)约为193万人次。因此,初期、中期、远期均采用8辆编组A型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根据设计年限客流预测和运输能力安排,初期配置车辆数为136辆/17列,为520辆/65列,远期为648辆/81列。
据了解,十三号线首期需下穿铁路以及BRT车站等地面敏感构建筑物,再加上地表存在多条河涌和高边坡等不良地质条件,同时地下存在断层和破碎带等危险地层,为基坑开挖以及隧道暗挖带来更多风险隐患。地铁公司将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
地铁公司表示,截至目前,十三号线首期初步设计预审查、土建工程监理和施工招标已完成。除文园站、庙头站、鱼丰区间部分交地外,其余站点和工点均已完成交地。全线11座车站中,鱼珠站、温涌路站、东洲站、新塘站、象颈岭站等5个车站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其余车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