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我净的意思是指只有经常感受到快乐,才能够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亲近,对待所有的事物的时候,都会变得更加的了解,我们只有体会到这些不同的事物之后,才会让一个人的心变得更加的快乐,变得更加的自由。
仔细的去理解这些不同,让他变得更加的幸福。
常乐我净
凡夫不知一己与世界之真相本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而生之四种谬误见解。常,以为人将永远存在;乐,以为人生是快乐的;我,以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体之我;净,以为身心是清净的。此亦即四颠倒。故印度之早期佛教,为对治此四颠倒,而教之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参阅四颠倒1852)
中文名常乐我净
别称涅槃四德
出处涅槃经
性质佛教术语
颠倒与四德颠倒佛教术语。其义有二:
①四颠倒;佛教认为,世间是生死法,一切有为法(有生、住、变异和消失的事物),都是由众多因缘条件而生灭变化的,它的本性皆是无常、苦、无我和不净,但凡夫不明此理,相反地认为是常、乐、我、净,颠倒妄执,因称之为四颠倒。《俱舍论》卷十九称:应知颠倒总有四种,一于无常执常颠倒,二于诸苦执乐颠倒,三于不净执净颠倒,四于无我执我颠倒。
四德②涅槃四德:大乘佛教认为,一旦证入涅槃,就会具有真正的常乐我净。因涅槃的体性有四种功德。恒常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德;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变易,名之为我德;解脱一切垢染,名之为净德。
简介所谓四颠倒,凡夫不知一己与世界之真相本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而生之四种谬误见解。常,以为人将永远存在;乐,以为人生是快乐的;我,以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体之我;净,以为身心是清净的。此亦即四颠倒。(《佛学大辞典》)为对治这四种颠倒,佛家教众生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
佛学大辞典《佛学大辞典》:【常乐我净】大乘涅盘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盘四德。达涅盘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可见,作为涅盘四德的常乐我净是佛的境界,也应该是去除了习气之后的无余涅盘的境界。
对于常乐我净,佛家为什么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呢?
涅盘经原文《涅盘经》:汝等比丘,当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亦复如是。为大医王出现于世,降伏一切外道邪医,诸王众中唱如是言:我为医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于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于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是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