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工之侨献琴 献之太常是什么句式

献之太常,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来讲,这句话属于省略句,补充完整的句式应该是:献之于太常。

这句话出自明初三大家之一的刘基的《工之侨献琴》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之侨(得到好桐木,做了一把好琴),自认为是天下最完美的琴,把它献给了太常。

工之侨献琴

中文名工之侨献琴

作品别名工之侨为琴,此琴弗古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作品出处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文学体裁文言文

作者刘基

外文名称gōng zhī qiáo xiàn qín

作者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刘基祖籍江西宜丰天宝。元武宗至大四年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南田武阳村于1948年被划入新析置的文成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作品原文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③而为琴,弦而鼓④之,金声而玉应⑤。自以为天下之美⑥也,献之大常⑦。使⑧国工⑨视之,曰:弗⑩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⑪诸⑫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⑬,作古窾⑭焉。匣⑮而埋诸土,期⑯年出之,抱以适⑰市。贵人⑱过而见之,易⑲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⑳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字词注释1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2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3斫(zhuó):砍削。

4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琴,指弹奏古琴。

5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6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7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8使:让。

9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10弗:不。

11谋:谋划。

12诸:兼词,之于。

13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

14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15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匣,装在匣子里。而,递进连词,并且。诸,兼语词,之于。

16期(ji第一声)年:第二年;满一年。

17适:到去。

18贵人:大官。

19易:换,交易。

20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1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22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23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4岂:难道。

25独:只。

26莫:没有什么。

27然:如此。

28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29其:代词,代指工之侨

30珍:珍宝。

31鼓:演奏。

作品赏析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2]

阅读题及答案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之

答:(1)弦而鼓之:琴(2)还之:工之侨

(3)易之以百金:琴(4)闻之:代之前面听到的那些话

问: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答: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对待一把琴这样吗?没有一件事不是这样的啊!

问:工之侨献琴前后所献得是同一把琴,但为什么会发生还之到希世珍宝的转变?

答:因为那时的朝廷官员看东西只看表面,认为它不够古老,所以退了回去;后来那人把这琴刷了一下,做了一下旧,让琴看起来古老,再去献给乐师,乐师便要了。说明了当时社会的人们看问题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的现象。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工之侨献琴 献之太常是什么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