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公国(220年-309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后,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建立山阳公国(今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东),位于司州河内郡,国都浊鹿城。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山阳公国的国土被胡人占领,山阳公的爵位被废除。
山阳公国
中文名称山阳公国
地区河南省焦作市
国都浊鹿城
时间220年
词典解释官名。曹丕篡汉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于山阳公国置督军以监视山阳公。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5年)始罢其禁制。[1]
公国后裔据日本相关史料记载。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汉献帝玄孙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遂于289年率子刘都贺等男女共两千余人东渡。时值日本应神天皇在位,任命他担任朝臣,赐号为"东汉使主",又称阿知王、阿知使主。定居于大和国桧前村,即今日奈良县桧前村。现今奈良县与冈山县仓敷市都建有"阿知宫",以纪念刘阿知。刘阿知与刘都贺曾代表日本至江东找寻擅长养蚕、织布、裁缝的工匠,雄略天皇赐刘都贺姓"直",子孙遂以直为姓。
刘都贺生山木直、志努直、尔波伎直三子,分别衍生出数十个日本姓氏,其中大藏氏与坂上氏最为著名。大藏氏始祖大藏广隅的八世孙大藏春实,于天庆之乱讨伐藤原纯友而闻名,被任为太宰大监,其后世子孙便世袭长门守、太宰大监等职,而成为九州豪族。大藏氏又分衍出原田氏等数个日本姓氏,当今居住于九州的原田氏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而且在九州福冈市立有"汉太公庙",以表明自己为汉高祖刘邦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