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尝粪忧心它是一个褒义词,而不是贬义词。
尝粪忧心所讲述的是通过尝试粪便来测试自己父亲是否有生病,这也是二十四孝里面其中一个故事。
孩子对于父母的孝心,甘愿为父母去死,因为父母的身体状况欠佳,所以非常担忧。
这是孝道的故事,所以说是褒义词。
尝粪忧心
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中文名尝粪忧心
拼音chang fen you xin
时代南齐
释义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典故原文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解释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道是苦,病情就好转了。
于是黔娄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成为一大孝子。
注释椿庭是一个典故。《庄子·逍遥游》中说到上古有树木大椿长寿;《论语·季氏》中又说到孔鲤趋庭,受到父亲孔子的教诲。后来就组合成椿庭一词,作为父亲的代称(萱堂则指母亲)。遘是遭遇的意思。
庾黔娄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南北朝齐梁时期(479—587)新野(今属河南)人。其父庾庚易,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隐居不出,南齐朝廷数次征聘他都不肯就职。
庾黔娄少时好学,禀性至孝,曾出仕齐为编令,后任孱陵(治所在今湖北省公安县西)县令,又任蜀郡太守,至梁代累迁至散骑常侍。做官很有政绩,以仁爱化俗,居官清廉。
评价孝子和亲人是心连心的,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亲人,尤其是在远离他们的时候,更会牵肠挂肚;而当亲人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时,更让孝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
孝子之至孝,甚至可以放弃自己官位,当然还可舍弃其他东西而在所不惜。元朝高则诚在《琵琶记》中说: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
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现代人读来,不知另有一番滋味否?
孝子之至孝,甚至把亲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于可以用己身来换他身。当今有许多报道,一些子女把自己的器官、骨髓移植给父母,不就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