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寒冬夜行人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主要流派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变密切相关。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西方社会迅速进入信息时代,大规模的机械复制和数码复制技术使信息迅速膨胀。

一方面,图像和影视文化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文学作品通过网络等电子媒介方便地扩散,网络平台为普通人提供了廉价迅捷的作品发表途径,五花八门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超文本小说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

这些新因素不断挤压着现代主义精英文学的生存空间,日益把文学推向大众化、平民化和娱乐化。

文学艺术日渐失去昔日的光环,作家们也不再板着面孔对待读者和文学本身,而是更多地采取一种戏谑、调侃的态度。

不仅调侃读者,也调侃文学和文学传统本身。

另外,20世纪后半叶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现代理论家对宏大叙事的消解,对差异和不稳定性的推崇,对本质中心等深度模式的解构和对意识形态的不信任引发了作家们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极端者甚至发展为一种无所谓的虚无主义态度。

追求建设性的目标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尽其所能打破传统才是唯一的目的。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共同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虽然各具特色,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

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主题、形象、情节和语言都呈现出不确定性)、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从20世纪文学发展的轨迹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背离和超越。

它们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将其推向极端。

从艺术形式上看,如果说现代主义对文学表现形式的探索还停留在打破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传统手法并力图有所创新的阶段,那么后现代主义文学则倾向于放弃艺术形式,甚至从根本上反对艺术形式本身。

从思想倾向上看,如果说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文化还抱有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对人生的无意义和世界的荒谬性还表现出痛苦和焦虑,,那么后现代主义作家则换了一幅嘲讽和调侃的面孔,他们相信,与其毫无结果地思考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如对它们投以轻蔑的一笑。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

后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多个文学流派,主要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虽然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繁荣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但是对后现代文学,特别是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和新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存在主义文学承袭了存在主义哲学对于人的存在的关注,作家们通过文学创作表达对存在的哲学思考,探讨存在的荒诞性、人的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选择等问题。

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和波伏瓦等。

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后流传到欧美各国。

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力图展现世界的荒诞以及在荒诞世界中人类的异化、苦恼、烦闷和孤独的情绪。

荒诞派戏剧在艺术手法上具有反传统戏剧的独特性:传统的戏剧情节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破碎的、看似缺乏连贯性的片段;典型的人物形象被抽象化、平面化的人物所取代;人物语言深度化模式被打破,代之以看似毫无目的的、缺乏逻辑性及深度涵义的人物对话。

总而言之,荒诞派戏剧以反传统戏剧的荒诞形式表现荒诞主题。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主要有法国的尤奈斯库、阿达莫夫、让?热内,英国的贝克特、品特,美国的阿尔比等。

新小说与荒诞派戏剧同一时期兴起于法国。

新小说提倡对传统小说的反叛,其共同的艺术旨趣是:不再追求小说对于意义的揭示,却表现出怀疑一切信仰的精神危机;打破传统小说中的故事性与情节性,力图以此方式展现世界的荒诞;不再以人为中心,侧重描写物的世界。

娜塔丽?萨洛特、罗伯一格里耶、布托尔、西蒙等是重要的新小说家。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美国的一批作家,他们受到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反叛原有的价值体系,关心人的生存状态。

他们的创作表现了时代特征以及一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垮掉的一代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社会压抑的反抗,他们的作品中也塑造了反叛的形象。

这类形象往往狂放不羁,蔑视一切,并以放纵、堕落、颓废甚至犯罪来表现自身的反叛。

垮掉的一代在艺术手法上主张对高雅艺术特点的抛弃,作品的结构往往是自由的,语言风格狂放甚至粗鄙。

凯鲁亚克、金斯堡是代表性作家。

黑色幽默是美国六七十年代颇为流行的文学流派。

其主要特点是以调侃轻松的语言和滑稽可笑的外在形式,表现压抑、沉闷、绝望的情绪和对荒诞世界的思考,因此它又被称为绝望的喜剧和绞刑架下的幽默。

主要作家有海勒、冯尼格特、品钦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拉丁美洲,60年代达到高峰。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融会了印第安精神和拉丁美洲本土文化,表现出作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这在后现代主义文学范围内是与众不同的。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多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同时往往又带上神秘的魔幻色彩。

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利亚斯、墨西哥的鲁尔福等。

除了以上后现代主义代表性作家之外,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坛还涌现出如下优秀作家。

韦斯拉瓦?辛波丝卡(1923一),波兰著名女诗人,《存活的理由》(1952)是她的第一本诗集,《一百个笑声》(1967)是她的成熟之作,《桥上的人们》(1986)标志着她诗歌创作的高峰。

辛波丝卡的诗多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元素,通过隐喻揭示生命的本质,表现现实的荒谬和人性的愚昧。

她认为,诗歌以好奇、求知和探索为翅膀而飞翔,扩大了人类的生活领域,使之涵盖我们内在的心灵空间,也涵盖我们渺小地球悬浮其间的广袤宇宙。

辛波丝卡获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伊姆雷?凯尔泰斯(1929一),匈牙利著名作家,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里渡过了四年痛苦岁月,这一经历使他对人类的本质和生存状态产生了严肃的思考,他的处女作《无形的命运》(1975)就是以集中营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给未出生孩子的祈祷》(1990)和散文集《作为一种文化的大屠杀》(1993)、《沉默的瞬间,当行刑队子弹上膛时》(1998)等。

2002年因其捍卫了个人对抗历史的残暴专横的脆弱经验而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匈牙利作家。

米兰?昆德拉(1929一)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生于捷克布尔诺市,60年代提出了自由创作的要求,1968年布拉格之春之后被解除公职,著作也遭到查禁。

1975年,昆德拉到了法国,用捷克文创作了小说《生活在别处》(197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5)等,又用法文创作了小说《不朽》(1990)、《慢》(1995)、《身份》(1997)、《无知》(2000)和文论集《小说的艺术》(1986)、《被背叛的遗嘱》(2002)等。

昆德拉把他对存在、政治、时代的多重思考在小说中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哲理蕴涵。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当代意大利乃至整个西方的优秀作家,生于古巴,两岁时随父母回到故乡意大利圣莱莫。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期间,卡尔维诺参加了当地的游击活动。

卡尔维诺70年代创作的作品颇具后现代主义风格:《看不见的城市》(1972)以新颖的方式讲述马可波罗为成吉思汗描述皇帝所看不到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古堡》(1973)按照塔罗牌的图案来安排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展现人物的经历与命运;《寒冬夜行人》(1979)是卡尔维诺后现代作品的代表,小说中时空交错、人物互换,超理性与超现实成为该小说的独特之处。

若泽?萨拉马戈(1922一),葡萄牙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罪恶的土地》出版于1947年,他最有名的小说是《修道院纪事》(1982),其他重要作品有《里斯本围困史》(1989)、《盲目》(1995)和《暂停死亡》(2005)等。

1998年因其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使读者重温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用葡萄牙语写作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6一),奥地利女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在奥地利享有民族文学良心的独特地位。

她很小就开始写诗,21岁时发表了首部诗集《丽莎的影子》(1967),1974年因长篇小说《女情人们》而一举成名,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1983)被改编成电影后获得2001年第54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她的小说激烈地抨击了男性社会和等级社会,经常表现性、暴力、犯罪、权力等主题。

2004年因其用充满乐感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这个充斥着陈腐和压抑的社会的荒谬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彻底的反传统。

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

(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

(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

后现代主义的流派主要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变密切相关。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西方社会迅速进入信息时代,大规模的机械复制和数码复制技术使信息迅速膨胀。

一方面,图像和影视文化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文学作品通过网络等电子媒介方便地扩散,网络平台为普通人提供了廉价迅捷的作品发表途径,五花八门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超文本小说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

这些新因素不断挤压着现代主义精英文学的生存空间,日益把文学推向大众化、平民化和娱乐化。

文学艺术日渐失去昔日的光环,作家们也不再板着面孔对待读者和文学本身,而是更多地采取一种戏谑、调侃的态度。

不仅调侃读者,也调侃文学和文学传统本身。

另外,20世纪后半叶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现代理论家对宏大叙事的消解,对差异和不稳定性的推崇,对本质中心等深度模式的解构和对意识形态的不信任引发了作家们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极端者甚至发展为一种无所谓的虚无主义态度。

追求建设性的目标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尽其所能打破传统才是唯一的目的。

后现代主义文艺四个基本审美特征:

1.主体消失。

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中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2.深度消失。

现代主义艺术总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3.历史感消失。

历史永远是记忆中的事物,而记忆永远带有记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

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4.距离消失。

在现代主义艺术看来,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它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

后现代艺术中,由于主体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仅具有作用于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

后现代主义的流派:

后现代派在法国有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以尤奈斯库和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以阿兰·罗布-格里耶为代表的新小说派。

这些派别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在美国,后现代派势力强大,派别繁多。

不但有荒诞派戏剧;还有荒诞派小说。

此外还有黑色幽默小说、垮掉的一代、存在主义小说、新小说、新新小说、超级小说、抽象小说、超现实主义小说等。

黑色幽默小说在美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现代派称为后现代派或后现代主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惨重,欧洲许多城市成为废墟,欧美各国经济上很不景气。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人们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出路,感到四周一片黑暗,前途渺茫,因而情绪低落,产生悲观绝望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

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社会上泛滥,文坛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新的现代派文学流派。

这些流派被称为后现代派。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JHabermas)、美国利奥塔(J-FLyotard)、福科、德里达、梵高 ,高更 ,塞尚等。

后现代派在法国有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以尤奈斯库和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以阿兰·罗布-格里耶为代表的新小说派。

这些派别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在美国,后现代派势力强大,派别繁多。

不但有荒诞派戏剧;还有荒诞派小说。

此外还有黑色幽默小说、垮掉的一代、存在主义小说、新小说、新新小说、超级小说、抽象小说、超现实主义小说等。

黑色幽默小说在美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

后现代主义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高度强调装饰性,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各种各样的装饰,特别是从历 史中吸取装饰营养,加以运用。

2对于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历史风格,后现代主义对历史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并且这种这种处理基本上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上的。

3娱乐性,以及处理装饰细节的含糊性: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主义的作品都具有调侃的色彩。

而设计上的含糊性,则不是后现代主义所特有,不少现代主义设计以后的设计探索,都具有含糊的色彩

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先驱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美国建筑师文丘里设计的宾夕法尼亚文丘里住宅;

②穆尔设计的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广场;

③格里夫斯设计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大厦;

④约翰逊设计的纽约AT&T大厦;

⑤斯特林设计的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博物馆;

⑥瑞士的博塔设计的旧金山艺术博物馆;

⑦日本的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市市政中心等。

寒冬夜行人

中文名寒冬夜行人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

外文名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译者萧天佑

作者简介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二战后最著名的一位作家。他一生辛勤耕耘,写了二十多部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意大利和世界文学中影响颇大。一九八五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他于同年九月因脑溢血突然逝世而未果(诺贝尔文学奖仅授予活着的作家)。

卡尔维诺从二十四岁起开始文学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派几个不同的阶段,但他的作品,不论是哪个时期的,都深刻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现实。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字:无限追求,追求无限。

故事梗概这里向读者推荐的《寒冬夜行人》,发表于一九七九年,可以说是卡尔维诺孜孜不倦探索小说创作的最终总结。小说以《寒冬夜行人》一书的出版发行为开头:读者满怀欣喜地购来该书,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看起来。

主人公受尽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于是男读者决定和女读者结婚。他们的故事也以他们的结合而告终。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寒冬夜行人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主要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