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撤县改区因为国家在推行县级政区的调整改革,而且宣汉县作为四川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其面积与人口不是很大,撤县改区是符合国家政策的。
此外,宣汉县境内经济发展较快,有可能出现行政区划调整的需求。
根据国家的政策,县级行政区的调整改革是全国性的,涉及到每个省份,如果宣汉县的撤县改区被批准实施,将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应该有可能的。
宣汉县近几年发展得不错,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需要,只要宣汉县符合设区的相关条件,完全有可能撤县改区。
有可能撤县改区,因为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东北与城口接壤,东与开州区相邻,南连开江,西接达川区、通川区和平昌,北与万源交界,是北通陕西、东达湖北的要口。
宣汉县不久前被确定为四川省唯一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试点建设期限为3年。
根据国家和四川省最新发布的区划调整文件,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将加大县区规模定级改革力度,推动城市群发展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但是具体到宣汉县是否撤县改区,需要参考国家和四川省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安排,并进行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可行性研究,目前还无法确定。
宣汉有不可能撤县改区
宣汉县是四川达州市属一个县。
它不可能划为地级市,同时也是国贪县,少数民族县,享受国家很多福利政策,所以短时间也不会撤县建市。
宣汉县是四川省自贡市下辖的一个县,目前没有听说过宣汉县撤县改区的消息。
但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变化,县市区的划分可能会发生调整。
如果宣汉县的行政区划发生变化,相关政策和规定会及时公布。
宣汉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宣汉县常住人口为954090人。
宣汉县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8镇、3乡、4个民族乡;宣汉县人文厚重。巴风土韵源远流长,境内罗家坝遗址,是巴文化的发源地;土家民俗风情独具,薅草锣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创造了一县成军(红三十三军)的传奇,孕育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和新中国10位将军。
2020年实现GDP400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3亿元,分别位居全省183个县市区第36位、第30位,川东北34个县市区第3位、第1位;先后3次(2016、2017、2019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4年(2017、2018、2019、2020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培育名单。
中文名宣汉县
外文名Xuanhan、County
别名中国气都、巴人故里
行政区划代码511722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达州市
地理位置四川省达州市东北部
面积4271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1镇、19乡、4个民族乡
政府驻地东乡街道衙墙街1号
电话区号0818
邮政区码636150
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巴山大峡谷、洋烈水乡
机场达州金垭机场
火车站宣汉站、宣汉南站(规划中)、樊哙站(规划中)
车牌代码川S
人口954090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 言西南官话-达州话
地区生产总值4002亿元(2020年)
建制沿革宣汉县地,古为殷商部族,土著民族为巴人。巴人称赋为賨,因之也叫賨人。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其宗姬封于巴。(《华阳国志》,县地即属巴国领域)。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县地为秦国领属。公元前314年,秦行郡县制,县属巴郡宕渠县(治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地。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统巴、蜀、汉中31县,县地即属汉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宕渠县为益州巴郡所领。
更始(刘玄)二年(公元24年)(以下省公元二字),公孙述称王巴蜀,县地为他所建立的大成国管辖。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冬,东汉灭述统一巴蜀。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年-—公元104年),分宕渠县北部地方置宣汉县(今达州市两区),取义宣扬汉王德威,仍属益州巴郡。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属巴西郡(治今阆中保宁镇)。当时,宣汉县大致管辖达县、宣汉、开江、万源、通江、城口等地区。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占据益州。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刘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领宕渠、宣汉两县,属益州。公元前222年省宕渠郡。
后主刘禅延熙(238年—258年)中曾复置,郡建九年省,宣汉县地划归巴西郡。仍属益州。蜀汉癸未六年(263年),曹魏灭蜀后属梁州。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立平州县(今平昌县)废宣汉县。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分巴西郡复置宕渠郡并宣汉县,郡领宣汉、宕渠、汉昌三县,属梁州。太安二年(303年),梁州郡县没于李特,宕渠郡实废。
永兴元年(304年)李雄建立了成汉政权,复置宕渠郡,仍领宣汉等3县。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灭成汉。东晋宁康元年(373年)县地归东晋,实为苻坚的前秦所领。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又还东晋。东晋安帝元兴三年十月(公元404年)为谯纵所据,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再还东晋。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东晋灭亡。统治长江流域的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依次领有巴蜀地方。
宋初(此处指420年—439年间)新立巴渠郡(今治达州市)辖与郡新立的宣汉、始兴、巴渠、东关、始安、下蒲(440年—462年间立)、晋兴(置立时间不祥)7县,属梁州。其中4县在今宣汉县境,即巴渠(治今南坝镇黑溪寺)、东关(治今五宝乡境)、始安(治今西北乡曾家山麓)、下蒲(治今大成乡大成镇寨)。齐梁领属仍旧。
梁(502年—556年)改始安名石鼓,并在此置万荣郡,郡领县;又在东关置南晋郡,郡领县;又置新安县(治今马渡关),属巴渠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西魏攻取巴蜀,改宣汉为石城(一说梁改石城),移宣汉县治于南晋郡北二百里(治地史无记载)。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县东部乡里置东乡县(治今普光乡罗家坝),并在此置石州、巴渠郡。三年,于石鼓置迁州;改汉兴为西流,(《隋书》:西流、后魏曰汉兴、西魏改焉)属开州。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废石州及巴渠郡,仍于东乡置三巴郡,郡领东乡、下蒲2县;废迁州,仍于石鼓置临清郡;改南晋郡为和昌郡,省东关入宣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十一月,罢天下诸郡,省巴渠、下蒲人东乡县,废三巴郡改属通州;废临清郡,石鼓县也改属通州;废和昌郡,宣汉属并州。五年(585年),自并州(前南晋郡)北二百里迁宣汉县治于东关故城(指和昌郡,今五宝乡境)。随即又废并州,宣汉也属通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州为郡,通州改名通州郡,县境的东乡、石鼓、宣汉、西流都为其所属。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通川郡为通州,辖东乡、石鼓;又于宣汉置南并州,并置东关县(治地不祥)为其所属;西流改属开州。三年(620年)于东乡置南石州,复置下蒲县,新立昌乐县(治今土黄镇万斛坝)为其所属。八年(625年)省南石州,又省下蒲入东乡,省昌东入石鼓。东乡、石鼓仍属通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南并州,省东关入宣汉,宣汉县治又自和昌迁新安废城(今马渡乡),也属通州,又省西流入盛山县(今开县)。天宝九年(750年)置阆英县,属通州。永泰元年(765年)六月,分石鼓四乡复置巴渠县,也属通州。唐太宗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县境属山南道。但当时道无行政建制,只是地理区域。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全国为15道,道设采访使,领州。县地属剑南东川道。
前蜀、后蜀(907—964年),统治期间,道、州、县的领属关系未作变动。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东乡、巴渠、石鼓都属达州。五年(967年)省宣汉入东乡,省阆英入石鼓,熙宁七年(1074年)省石鼓。分别划去通川、新宁、永睦3县。当时,县境只有东乡、巴渠两县,属夔州路的达州所管辖。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统一了四川。至元二十年(1283年,一说二十二年)废东乡、巴渠入通川县,隶属于四川行政省川南道夔州路的达州。
大夏国天统二年至大夏开熙五年(1363年-—1371年),四川为反元农民军领袖明玉珍建立的大夏国所统治。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6月,明朝控制四川,县地仍属通川县。成化元年(1465年)县内老人向庆忠赴京请分通川三里为东乡县,七月,受命复置东乡县,在石鼓镇,即今东乡镇设治,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夔州府,正德九年(1514年)改属达州。崇祯十八年(1645年)五月,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破东乡镇,县地属农民革命政权大西国。
清朝(1644年)政权在北京建立,但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张献忠余部杨秉胤,在今塔河乡小城寨战败降清,东乡始入清朝统治。初属四川省川东道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属直隶达州。嘉庆七年(1802年)升达州为缓定府,东乡仍为所属。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11月30日东乡起义,知县吴巽降,东乡军政分府成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东乡为重庆军政府所辖。2月,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即属蜀军政府;3月,蜀军政府改名四川都督府,东乡川东道缓定府属县之一。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废府设道,东乡属四川东川道。秋,因避免与江西省东乡县同名,且古为宣汉县地,改名宣汉县。
民国五年(1916年),川境讨袁军和尔后的军阀割据,道署名存实亡。宣汉县先后为护国军(1916年4月至1917年12月)、靖国军(1918年1月至9月9日)、江防军(1920年10月至1923年2月)、西北自治后援军和援川援军(1923年3月至1924年5月)、川陕边防军(1924年6月至1933年10月)所统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宣汉,建立了宣汉县苏维埃;并将黄金、厂溪、毛坝等7乡划入新置的红胜县(县苏维埃设万源县罗文坝)。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红军离县,7乡仍还宣汉,属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今达州市。
1949年12月17日,解放军入城,宣汉解放,属川北区达县分区。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属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9月达县专区改名达县地区,宣汉仍为所属。
行政区划宣汉县区划沿革2000年,同意蒲江区东南乡、西北乡并入东乡镇。
2001年,宣汉县撤区公所建君塘、天生、清溪、南坝、峰城、樊哙、新华、双河8个工委。宣汉县8个工委、20个乡镇、53个乡、768个村、62个居委会,259个居民小组,681个村民小组。
2003年,宣汉县撤销君塘、双河、新华、樊哙、峰城、南坝、清溪、天生8个工委和洋烈、新农、清坪、黄龙、平楼、龙观、东升、三胜、月溪、成虎、鸡唱、自由、河坝、梨子、方斗、三桥、双柏、新红18个乡。将原来的20个镇、53个乡调整为20个镇、35个乡。
2004年2月底前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工作,2004年3月底前撤销区工委,2004年5月底前调整撤并村委会268个左右。2004年,宣汉县辖20个镇。
2005年4月20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宣汉县撤销昆池镇,将原昆池镇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南坝镇,南坝镇政府驻南坝圣墩东路。是年9月28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同意龙泉等4个乡建为土家族乡:将原龙泉乡改建为龙泉土家族乡,辖原龙泉乡所属行政区域,乡政府驻河口;将原渡口乡改建为渡口土家族乡,辖原渡口乡所属行政区域,乡政府驻青龙场;将原三墩乡改建为三墩土家族乡,辖原三墩乡所属行政区域,乡政府驻三墩坡;将原漆树乡改建为漆树土家族;年底,宣汉县辖19个镇,4个民族乡。
2012年2月,宣汉县土主乡撤乡建镇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镇政府驻土主庙河街238号,辖原土主乡所属行政区域;撤销下八乡,新建下八镇,镇政府驻下八水井街59号,辖原下八乡所属行政区域。
2016年12月,撤销柳池乡、马渡乡,设立柳池镇、马渡关镇。
2017年4月25日,同意撤销红峰乡,设立红峰镇,以原红峰乡的行政区域为红峰镇的行政区域,红峰镇人民政府驻红沿社区大坪街38号。同意撤销七里乡,设立七里镇,以原七里乡的行政区域为七里镇的行政区域,七里镇人民政府驻洞宫社区水晶路146号。同意撤销白马乡,设立白马镇,以原白马乡的行政区域为白马镇的行政区域,白马镇人民政府驻双龙社区白庙街14号。同意撤销桃花乡,设立桃花镇,以原桃花乡的行政区域为桃花镇的行政区域,桃花镇人民政府驻莲寨社区桃坪街108号。
2020年6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宣汉县撤销东乡镇、柳池镇、东林乡和三河乡,设立东乡街道和蒲江街道。撤销红岭镇、明月乡。撤销天宝乡、庙安乡,设立庙安镇。撤销双河镇、土主镇。撤销天台乡,撤销花池乡,撤销七里镇,撤销漆碑乡,撤销凉风乡、上峡乡,设立上峡镇。撤销凉风乡、上峡乡,设立上峡镇。撤销凤鸣乡,撤销凤林乡、观山乡和南坪乡,设立南坪镇。[7]
区划详情截至2020年,宣汉县辖2个街道、28镇、3乡、4个民族乡;县政府驻东乡街道衙墙街1号。
宣汉县下辖:东乡街道、蒲江街道、君塘镇、清溪镇、普光镇、天生镇、柏树镇、芭蕉镇、南坝镇、五宝镇、峰城镇、土黄镇、华景镇、樊哙镇、新华镇、黄金镇、胡家镇、毛坝镇、大成镇、下八镇、塔河镇、茶河镇、厂溪镇、红峰镇、白马镇、桃花镇、马渡关镇、庙安镇、上峡镇、南坪镇、老君乡、黄石乡、三墩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渡口土家族乡、石铁乡。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介于东经107°22′~108°32′,北纬31°06′~31°49′之间,东北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东与重庆市开州区相邻,南连开江县,西接达川区、通川区和平昌县,北与万源交界,东西最长1106公里,南北最宽788公里,边界线总长5906公里,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
宣汉县地图地貌宣汉县境内地形复杂、山势逶迤,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绵延,呈七山一水两分田总体地貌。平均海拔780米,最高2458米(龙泉大团包),最低277米(君塘千丘塝)。宣汉山脉属大巴支脉,1000米以上山峰171座,2000米以上14座。
气候宣汉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68℃,日照1488小时,降水量1230毫米,无霜期296天。宣汉县域极端最高气温为413℃(1959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53℃(1975年2月15日)。宣汉县域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降水1698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66年,降水8659毫米。日降水量最大是1989年7月8日,降水2424毫米。
水文宣汉县属嘉陵江水系。前、中、后河纵横宣汉县,中河于普光镇汇入后河,前、后河与城东汇为州河,天然落差166-327米,年均流量34-160立方米/秒,宣汉县内流域面积占宣汉县幅员88%,4条干流前、中、后河纵横宣汉县,中河于普光镇汇入后河,前、后河与城东汇为州河。
自然资源植物资源截至2011年末,宣汉县有林业用地面积380万亩,森林面积350万亩,活立木储蓄量1267万立方米;宣汉县境内植被多样,野生植物3000余种,桫椤、崖柏、银杏、黄连、天麻、杜仲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2019年完成造林面积256667公顷,年末森林面积258031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4%。
动物资源截至2011年,宣汉县野生动物约400种,其中金钱豹、猕猴、大鲵(娃娃鱼)、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10种,还有阳鱼、憨鸡、明鬃羊(四不象)等珍稀动物。野生动植物中有植物药171种,动物药39种,被称为药物之乡。
水资源截至2019年,宣汉县水资源总量6008亿立方米。全年供用水量19506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547万立方米。
宣汉县水能发电蕴藏量达358万千瓦,年电能资源314亿千瓦时。可通航,通行里程287公里,可行驶载重15-10吨船只。
矿产资源截至2011年,宣汉县共探测到的资源达28种,主要矿产资源概括为:一煤(煤炭),二气(石油、天然气),三土(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五石(滑石、长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八矿(铁、砷、硅、硫磺、石膏、铝、卤钾、岩盐)。天然气预测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米,居中国第2位,已探明开发储量达3000-6000亿立方米,系西南地区天然气气田中心、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重要基地。原煤储量达16亿吨,发热量6000大卡以上。富钾卤水储量达13亿立方米,是国家盐化工业基地自贡黑卤的10倍。此外,还有大理石30亿立方米,石灰石30亿立方米,石英石3000万立方米,硫磺矿867万吨,铁矿1800万吨等。2019年,天然气供应量529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天然气40204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应量150万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液化石油气49万立方米。
宣汉县人口人口2019年末,宣汉县户籍总人口1278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600人,其中,女性人口6032万人。据市统计局反馈,我县2019年末常住人口10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3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宣汉县常住人口为954090人。[5]
全年出生人口8838人,出生率686‰,比上年下降28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915人,死亡率459‰;自然增长率为227‰。出生人口性别比10807%。婴儿死亡率3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5‰。
民族截至2013年末,宣汉县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
交通运输宣汉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位于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交汇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达陕高速公路、210国道、省道梁双络公路穿境而过,经达渝高速公路到重庆仅需两个半小时,10多条出境公路与县外相连,形成了沟通省外、连接乡镇、通达村社的公路交通网。
2019年末,宣汉县内公路总里程4171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含一至四级公路)38334公里,高速公路7712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61851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0322辆,出租车190辆,公交车58辆。
政治县委书记:冯永刚
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陈军(代理县长)
宣汉县经济综述2020年,宣汉县地区生产总值(GDP)400205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和全市高31、16和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3960万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592336万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615760万元,增长3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10%、588%、和20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32和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88:394:418调整为198:398:404。十三五时期(2016-2020),全县GDP年均增长78%。[6]
2019年,宣汉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69909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6123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413637万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589330万元,增长8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81%、545%、和374%,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44和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05:407:388调整为188:382:4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159元,增长88%,按全年平均汇率(1:68985)折算,约合5242美元。
2019年,宣汉县民营经济增加值2177271万元,比上年增长82%,占GDP的589%,对GDP的贡献率为6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066万元,下降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63912万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926293万元,增长83%。
2019年,宣汉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18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21877万元;全年税收总收入218251万元;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630820万元。
第一产业截至2016年,宣汉县境内耕地8889万亩,其中田5526万亩,地3363万亩,是全国黄牛、茶叶、白肋烟、粮油商品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还是四川省奶牛、生猪、速丰林、木本药材商品生产基地,全省优质油菜第一大县、全省第二大奶源基地县。桃花米唐代就被列为贡米,载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历经33年成功培育的蜀宣花牛,是中国第6个、南方第1个乳肉兼用型培育牛新品种,可年繁育推广10万头。
2019年,宣汉县粮食种植面积95192公顷,比上年增加830公顷,增长09%。油料种植面积33208公顷,比上年增加59公顷,增长02%。
全年粮食总产量580607吨,增长06%。其中稻谷2434万吨,下降05%;玉米1942万吨,增长22%。
全年油料产量927万吨,增长08%。茶叶产量4218吨,增长91%。水产品产量20460吨,增长736%。
全年肉类总产量77238吨,下降83%。其中,猪肉产量437万吨,下降225%;牛肉产量109万吨,增长73%;羊肉产量042万吨,增长29%。禽蛋产量125万吨,增长109%。牛奶产量17859吨,增长65%。年末生猪存栏3983万头,下降24%;生猪出栏5945万头,下降24%;年末牛存栏1613万头,增长32%;羊存栏1902万头,增长41%。
202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454公顷,比上年增加1262公顷,增长13%。油料种植面积34709公顷,比上年增加1501公顷,增长45%。
2020全年粮食总产量589564吨,增长15%。其中稻谷245105吨,增长08%;玉米195237吨,增长05%。
2020全年油料产量97223吨,增长49%。茶叶产量4419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20570吨,增长05%。
2020全年肉类总产量78261吨,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47177吨,增长80%;牛肉产量11874吨,增长89%;羊肉产量4147吨,下降19%。禽蛋产量12680吨,增长17%。牛奶产量18026吨,增长09%。年末生猪存栏4859万头,增长220%;生猪出栏67万头,增长127%;年末牛存栏1651万头,增长24%;羊存栏2163万头,增长137%。
第二产业2016年,宣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66473万元,增长91%。在规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08%,股份制企业增长131%;轻工业增长47%,重工业增长132%。
全年原煤产量1855万吨,增长122%;洗煤748万吨,增长152%;天然气686亿立方米,增长79%;硫磺1917万吨,增长81%;发电量21152万千瓦时,增长223%;铁合金102万吨,增长159%。
全年规上工业企业72户,增长20%;实现盈利的企业66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亿元,增长7%;实现利润总额352亿元,增长132%。
2019年,宣汉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39379万元,增长35%;实现增加值483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202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47553万元,增长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
第三产业2019年,宣汉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390782万元,增长112%。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零售业144661046万元,增长105%;住宿餐饮业23729739万元,增长175%。按经营地统计,县城消费品零售额137642633万元,增长1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748149万元,增长89%。全年进出口总额2258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21206万美元。
2019年,宣汉县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收入601307万元,增长09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2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555万户,4G用户473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45万户。网络电视用户1828万户。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131万人次,增长141%,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1003亿元,增长207%。
2019年,宣汉县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商品房施工面积17359万平方米,增长573%。商品房销售面积691663平方米,增长182%。
2019年,宣汉县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53558万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49265万人公里。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2019年末,宣汉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24所,其中幼儿园109所,普通小学439所,普通中学69所,职业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年末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211347人,下降073%;其中小学90816人,下降109%;中学68824人,增长425%;在园幼儿39896人,下降618%。全年各类学校招收学生55143人,下降3137%;毕业学生57072人,增长008%。其中普通高中毕业学生6424人,增长288%。普通高考上线率达9296%,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年末专任教师11309人,其中小学5251人,普通中学4223人。
2020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42所,其中幼儿园109所,普通小学56所,普通中学70所,职业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2020年末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212087人,增长035%;其中小学88978人,下降202%;中学71332人,增长364%。在园幼儿39761人,下降034%。
2020全年各类学校招收学生54226人,下降166%;毕业学生55431人,下降288%。其中普通高中毕业学生6721人,增长462%。普通高考上线率达941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20年末专任教师11553人,其中小学5317人,普通中学4457人。
主要高中一览表宣汉中学
南坝中学
宣汉县第二中学
宣汉县土黄中学
宣汉县双河中学
–
科技事业2019年,宣汉县实施科技项目138个,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项,累计推广新技术9项,引进新品种7个,建成各类科技示范基地6个。全年申请专利295件,专利授权量116件。
2020全年科研经费投入27054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全年实施科技项目83个,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项,累计推广新技术7项,引进新品种3个,建成各类科技示范基地9个。
2020全年申请专利644件,专利授权量279件。
文体事业2019年末,宣汉县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5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123万册,影剧院4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42%;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2%,有线电视用户1732万户,其中高清电视用户1062万户。
2019年,宣汉县拥有体育馆1座,建成全民健身路径5条,举办运动会1场次,参加市以上体育项目5个,获得市级以上奖章20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2100万元。[4]
卫生事业2019年末,宣汉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7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631张。卫生技术人员6658人,其中执业医生1299人,注册护师、护士1776人。
人民生活2019年,宣汉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90元,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18269元,增长82%。人均消费性支出19094元,增长9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4元,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4287元,增长47%;家庭经营收入4795元,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398元,增长121%。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8%,农村为395%。
社会保障2019年,宣汉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0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5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7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649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
全县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8个,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317张。建立社区服务中心8个。全年纳入城镇低保人员8374人,比上年末减少500人,城镇低保资金支出34247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33804元;农村低保人数达到77172人,比上年末增加11370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191921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2315元。全年接受农村传统救济人数118人,发放农村传统救济金5976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203万元。
截止2019年底,全县顺利退出211个贫困村,2015万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44%。
宣汉县风景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土家余门拳
土家余门拳是四川地方拳术之一,传自四川简阳县余氏。源自华佗五禽戏,形成于明代中叶,具有手法多变、短手寸劲、提砍砸压特点的宣汉余门拳,到如今已传至第11代。余门拳以其手法多变、短手寸劲、提砍砸压的特点,被载入了《四川武术大全》,主要分布在湖南,重庆开县、云阳,四川达州的达县、宣汉、万源等地。相传,余门拳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演变而来,经历代相传,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拳术。明朝中叶已成为东乡县(现宣汉县)余氏家族世袭拳术。
宣汉民歌
宣汉民歌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部达州市宣汉县辖区内的一种民歌。种类繁多;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曲式结构多彩;受古老民歌影响,宣汉民歌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山歌;二是小调;三是号子;四是风俗歌。马渡民歌曲韵悠扬,世人传唱,马渡被文化部命名为川东民歌之乡。
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分布在宣汉县的龙泉、三墩、漆树、渡口、樊哙等乡镇。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了一种劳动山歌。被称为土家族人的劳动进行曲。
地方特产宣汉牛肉制品
宣汉县黄牛列入世界优良牛种名录,肉质特佳,分别在1992年首届巴蜀食品节和1993年长江流域五省七方新产品技术交流会上荣获金奖。有五香牛肉干、麻辣牛肉干、香油牛肉片、牛肉松等23个产品。
徐鸭子
徐鸭子(手撕鸭)是四川宣汉名特产之一,采用大巴山深处百里峡土家族饲养的土鸭子,采用传统配方,在独特工艺上结合现代新技术、经过十多道工序精制加工而成。
麻辣鸡块
麻辣鸡块选用宣汉县土鸡为原料,辅以花椒、辣椒等十来种佐料精制而成,麻辣可口,回味无穷。
百里峡老腊肉
百里峡老腊肉由樊哙镇百里峡生产。百里峡老腊肉系列采用柏树枝、香桂树传统工艺烟熏而成。
宣汉桃花米
宣汉桃花米,四川省宣汉县特产,原产于宣汉县桃花乡,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宣汉县桃花乡一带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阳光、水源充足,土壤含硒,形成了桃花米的独特品质。
风景名胜综述2019年末,全县拥有星级饭店(宾馆)2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40间;有旅游风景区10个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0个。
风景山大峡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大巴山南麓,是一个以典型而独特的推覆褶皱构造地貌、典型的地质剖面、独具特色的岩溶地貌、幽深的峡谷等地质遗迹为导向性景观,生态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地址公园,中国典型V型大峡谷,以峰险、水秀、谷幽、洞奇、滩多而著称的天然褶皱天然博物馆。
姚氏宗祠位于毛坝镇冒尖村,建于清德宗光绪九年(1883年),历时5年修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竣工。凝姚姓全族之力,聚姚姓全族之资修建成功。已于2002年12月被四川省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川府发〔2002〕23号)。祠堂坐东南向西北,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占地813平方米,由牌坊、戏楼、内坝、正殿、左右厢房五大部分组成。
宣汉县峨城竹海公园位于宣汉县东南部峨城山系,峨城山因有5000余亩的森林和林海,故又被称为峨城竹海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距宣汉县城22公里、达州市40公里。此处平均海拔960米,年平均温度145度。
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地处宣汉县柏树镇,面积24488亩,最高海拔10586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森林公园以丰富的自然景观见长,具有奇(特)、秀(美)、古(朴)、幽(静)、神(奥)的特点。
洋烈水乡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巴渠为线,东起东乡镇谢生坝,西至通川区交界处黑龙桥,全长28公里,含四个乡镇,占地约45平方公里。景区主题定位是以亲水休闲娱乐、乡村休闲度假、山地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为主,集滨河避暑休闲和地域历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区域性精品城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景区总体布局是一镇、一廊、两区、三大节点。一镇,洋烈风情小镇;一廊,巴渠江亲水走廊;两区,君塘大垭村、稻香渔村和庙安李海瓜田;三大节点,东乡启港、东林驿站和斗岛桃园。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发掘结果是,发现了文化堆积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遗址,文化堆积为11层,文化层最深达275米,涵盖了两汉、周、商、夏、新石器时代晚期。该次发掘,使罗家坝遗址名声大振,并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著名人物唐瑜,生卒年不祥,字敬鼎,原籍山西平阳(襄)州府,晋昌郡。中国教育家、思想家,明朝帝师,开国儒臣,中国近代百名思想家之一唐甄的十一世祖,达州市第一位帝师。
唐甄(1630年-1704年),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唐瑜、唐鲲的后裔。祖籍宣汉昆池(现南坝镇),因避蜀乱,随父(曾为吴江县令)家于吴江。
罗思举(1765年-1840年),字天鹏,普光镇罗家坝人,清朝名将。官至贵州、四川、云南、湖北提督,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卒赠太子太保,谥壮勇。
桂涵(?-1833年),官至四川提督,赠太子太保,谥壮勇。
向君卿(1881年-1944年),本名此禄,号作宾,宣汉南坝人。先后任绥属联中校长,宣汉初级中学校长,私立精英中学董事长,宣汉教育局局长、万源县县长、宣汉县临时议事会议员,四川省临时议事会议员、国务众议院候补议员等职。
石体元(1890年-1968年),华景镇人,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财专家。
侯邦伯(1883年-1955年),东乡镇人,宣汉书法家,字廷宾。
王君异(1895年-1959年),中国画家、教育家,桃花乡人。
李依若(1911年-1959年),本名李天禄,汉族,马渡镇百丈村人,《康定情歌》的词作者,中国校园歌曲的奠基人。
荣誉称号2017年12月14日,宣汉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四川省宣汉县人民政府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19年10月,入选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3]
2020年6月,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9月22日,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
2020年9月22日,入选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2]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市。[1]
宣汉县风景参考资料
1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揭晓:四川26县上榜·人民网
2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水利部
3【百县榜】不老神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小康杂志社
42019年宣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宣汉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