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宜阳县 宜阳风雨桥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风雨桥

宜阳风雨桥被称为世界第一风雨桥,主要是因为它在桥梁设计和建造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抗风能力:宜阳风雨桥采用了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材料,使其具有出色的抗风能力。

它能够在强风和恶劣天气条件下保持稳定,不受风力影响。

防雨功能:宜阳风雨桥在设计上考虑了雨水的排水和防护。

它采用了特殊的排水系统和覆盖物,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积聚和渗透,保持桥面干燥。

创新设计:宜阳风雨桥在设计上融入了创新的理念和技术。

它可能采用了独特的桥梁结构、材料或施工方法,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

历史和文化价值:宜阳风雨桥可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它可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物,承载着当地人民的记忆和传统。

宜阳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阳县常住人口为576104人。

2020年,宜阳县实现生产总值315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亿元,增长46%;税占比达728%,居9县(市)第2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85%,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中文名宜阳县

外文名YiyangCounty

别名福昌

行政区划代码410327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河南省洛阳市

地理位置洛阳西部

下辖地区11镇5乡1个工矿区办事处、1个正县级产业集聚区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379

邮政区码471600

著名景点灵山寺、花果山、李贺故里、五花寺塔、虎头寺石窟

机场洛阳机场

火车站洛阳站、龙门站

车牌代码豫C

人口576104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面积1616平方公里

地区生产总值315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宜阳地域,夏、商属豫州雒西地。

西周属周南地,为召伯听讼之所。

春秋归晋,亦曾为毛国地。

战国为韩宜阳邑,韩景侯由宜阳迁都阳翟之后,在宜阳建县。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灭东周(今巩县孝义镇西)设三川郡,其辖境大致为灵宝以东,中牟以西,黄河以南及北汝河上游地区,宜阳属之。

西汉承秦制仍设郡、县两级。汉王二年(前205年)改三川郡为河南郡,隶属不变。汉武帝为加强对郡国的控制,分全国为13州,其中京师地方称司隶校尉州,宜阳属之。元鼎四年(前113年),割河南、南阳二郡西境,置弘农郡,郡治灵宝,辖11个县,宜阳属之。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宜阳属司隶校尉州弘农郡。

三国时,宜阳在魏国境,仍属弘农郡。

东晋十六国时,分裂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宜阳历属汉,前赵、后赵及后秦等。

南北朝仍以州、郡、县相称,南朝宋,宜阳仍属弘农郡。北朝魏,宜阳属河南郡(齐、梁、陈时期,宜阳属北朝)。北魏孝昌初(525年),置宜阳郡,辖宜阳,新安(今渑池境)、东亭(今嵩县境)三县。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魏分东、西,宜阳县归属无常。东魏,置金门郡,兼置阳州。天平四年(537年),废金门郡,置宜阳郡,辖宜阳、南渑池、金门三县。另设甘棠县,属新安郡。西魏文帝时(535~551年),阳州下辖宜阳郡,郡治洛宁,又于今洛宁境分置北宜阳县,治黄卢城,属宜阳郡。废帝二年(553),改北宜阳县为熊耳县,隋义宁二年(618年)改为永宁县。北周明帝(559~560年)曾于一合坞置宜阳县。旋废,置熊州,属宜阳郡,继又更熊州为昌洛县。

隋代开皇初,废宜阳郡为县,归属河南郡。开皇十八年(598年),将宜阳县改为洛水县,仁寿四年(604年),改甘棠为寿安(今河下一带),并于大业元年(605年)初,废洛水、熊州人宜阳县。又于大业四年(608)增设兴泰县(今赵保,隋末废)。义宁元年(617年),移寿安于九曲。宜阳、寿安、兴泰三县(均为宜阳境)同属河南郡(兴泰曾一度属襄城郡)。义宁二年(618年)复置宜阳郡,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并改宜阳郡为熊州。

唐代,宜阳属于河南府。武德二年(619年)更宜阳县为福昌县。贞观元年(627年),废熊州。福昌、永宁二县隶属谷州(今渑池境)。贞观七年(633年),寿安复移于今治,改属洛州。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复置兴泰县,隶属河南府。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兴泰并人寿安。唐显庆二年(657年)福昌县属河南郡。

五代后梁时,宜阳属于西京的河南府。后唐时,改福昌县为福庆县,仍属河南府。后晋时,宜阳归于西京(洛阳)的河南府。

北宋沿袭唐制。宜阳属于河南府。北宋又改福庆县为福昌县。庆历三年(1043年)改寿安为镇,四年(1044年)复为县。熙宁五年(1072年)入寿安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属河南府。

金大定六年(1166年),改寿安县为宜阳县,属金昌府(原河南府改名),福昌属嵩州。

元代福昌县和宜阳县同属河南府。惠宗至元三年(1337年),福昌并人宜阳县仍属河南府。

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通称省,宜阳县属河南府。

清代恢复省称,省下为府、州,再下为州、县,宜阳仍属河南府。

民国时期,河南区划多次变动。北洋政府废府改道。民国二年(1913年)2月,改河陕汝道为豫西道,辖19县,宜阳属之。民国三年(1914年)6月,又改豫西道为河洛道。宜阳亦随着道的改变而从属之。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河洛道,改为豫西行政公署,宜阳当属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区,宜阳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军侵占宜阳,此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抗日先遣队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在宜阳境以及和邻近县交界地区,相继建立宜阳、洛南、伊西等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宜阳县解放,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设宜南、宜北两县,宜南县政府设在南留后迁到白杨,属豫陕鄂第三专区(后改为豫西三专区)。宜北县政府先后在韩城、柳泉,属太岳第五专区(后改为豫西一专区)。

1949年2月,宜南、宜北两县合并,仍称宜阳县,归属洛阳专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宜阳建制未改,仍属河南省洛阳专区。

1986年4月,洛阳专区撤销,宜阳改属洛阳市。

宜阳风光·行政区划区划沿革宜阳建县两千多年间,建制屡改,归属多变,加之资料奇缺,其详细行政区划不易考。据旧志所载,自明清以来袭里甲旧制,明代全县设20保58里。明崇祯九年(1636年),兵荒相继,里甲残缺,知县郝正芳申请将58里归并为29里。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县黄继祚奉文将原29里合并为12里。乾隆初,又分为28里。

民国十五年(1926年)前,沿袭清制。仍设28里.每里设若干局子,局子有局长,俗名局子头。民国十六年(1927年),河南省政府成立,改县衙为县政府,改局子为区,全县设5个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实行保甲制,区和保之间设联保。全县设8区,44联保,240保,2501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改划为四区,29联保。民国33~34年(1944~1945年)宜阳沦陷期间,曾出现国、共、日伪三方政权,原政区被打乱,各方所辖范围如下:国民党县政府名存实亡,仅短期控制县境西南张坞、穆册乡部分地区。县长先是郭绍曾(临汝人),后为庄则敬(宜阳人),依徐吉生司令部保护。共产党相继建立了宜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洛南县抗日民主政府、伊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日伪县政府(维持会)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成立,伪县长楚之鉴,维持会长李东皋。下设寿安、寻村、柳泉、韩城、张坞、赵保等基层伪政权乡(镇)公所。依日军和伪保安团保护。这种三足鼎立之势,直持续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宜阳解放,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宜南、宜北相继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废除保甲制,设置区、乡(村),闾。宜南县先后设城关、白杨、赵保、程屋、宜嵩(穆册)、古城、鸦岭、平等,鸣皋9区,187乡(村);宜北县初辖王莽、三乡、河占、寻村、柳泉、韩城6区,后合并为寻村、柳泉、韩城3区,92乡(村)。

1949年2月宜南、宜北两县合并为宜阳县,原宜北县三个区未变动,宜南县的古城,鸦岭、平等、鸣皋4区,76乡(行政村)划入伊川县,将白杨区并入赵保区,穆册区并入程屋区,赵保区的部分乡(村)划入城关区。合并后全县为6区,203行政村。

1950年春,将原6区203个乡级行政村合并为161乡(镇)。

1951年11月1日,全县划为7区,153乡,7镇。

1952年,将全县160个乡(镇)调整为14l乡(镇)。

1955年12月,洛阳县撤销,原洛阳县所辖第七区(丰李区)的石门、负庄,梁屯、军屯、尹屯、小作、小营、丰李、南营、黄龙庙、毕沟、候城12乡划归宜阳县,加上原七区141乡(镇),共8区,153乡(镇)。同年11月,撤销程屋区,将该区所属的架寺、石窑、程子、拐沟、沙坡头、井沟、莲庄7乡划给四区;大尖、穆册、张坞、七峪、元村、程屋、下龙、上龙、庞沟、平泉、岳社11乡划给五区。

1956年1月14日,将原有7个区撤销,原153乡(镇)合并为18个中心乡,52个一般乡,一般乡隶属于中心乡。同年11月5日,为适应农业合作化发展需要,将全县划为44乡,两镇,并恢复张坞、赵保2区。

1957年3月,除张坞、赵保两区以及所辖17乡未变动,其余29乡、镇改划为12个大乡:城关乡、丰李乡、寻村乡、郭坪乡、石陵乡、盐镇乡、柳泉乡、高村乡、西石村乡、三乡乡、樊村乡、韩城乡.

1958年2月25日,撤销张坞、赵保两区。将所辖17个小乡合并为张坞、沙坡头,穆册关、赵保、董王庄、白杨等6个大乡,直属县领导。

1958年8月,在大跃进形势下。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代替乡人民政府成为基层行政单位。全县划为10个人民公社,77个管理区,212个大队。

1961年6月14日,根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精神,将全县划为9区,33公社。

1962年5月29日,撤销9个区,将33个人民公社,依据以前18个大乡的地域划为18个人民公社。

1970年4月13日,由城关公社划出城关东队、中队、西队、水磨头、沈屯5个大队建立城关镇人民公社,直属县领导。

1998年,宜阳县辖3个镇: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16个乡:城关乡、寻村乡、石陵乡、盐镇乡、韩城乡、高村乡、西石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白杨乡、樊村乡。

2000年,宜阳县辖5个镇: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14个乡:城关乡、寻村乡、石陵乡、盐镇乡、高村乡、西石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白杨乡、樊村乡。

2005年,宜阳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西石村乡,其行政区域划归高村乡管辖,高村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石陵乡,其行政区域划归盐镇乡管辖,盐镇乡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宜阳县辖6个镇: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白杨镇、韩城镇、香鹿山镇;11个乡:城关乡、盐镇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高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

2006年1月,将宜阳县丰李镇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头、毕沟、侯城、小营等10个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管辖。

2009年12月29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关乡,建立锦屏镇。

2010年1月20日上午,宜阳县城关乡更名锦屏镇庆典仪式隆重举行。

2011年3月5日,洛龙区丰李镇挂牌仪式举行,此后丰李镇脱离了宜阳县管辖。2011年9月30日,宜阳县辖7个镇、10个乡: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白杨镇、韩城镇、香鹿山镇、锦屏镇;盐镇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高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

2014年7月2日,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4]22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洛阳市将宜阳县丰李镇及所辖丰李村、贠庄、牛屯村、圪瘩村、薛营村、李王屯村、小作村、殷屯村、牛庄村、前窑村、河口村、东军屯村、西军屯村、东坡村、东鸣鹤村、西鸣鹤村16个建制村划归洛龙区管辖,黄龙庙村、崔村、石门村、流水沟村、山底村、漫流村、南营村、马窑村、西庄村9个建制村划归宜阳县锦屏镇管辖。

区划详情目前,宜阳下辖城关镇、锦屏镇、白杨镇、香鹿山镇、柳泉镇、韩城镇、三乡镇、张坞镇、莲庄镇、樊村镇、赵保镇等11镇和董王庄乡、上观乡、花果山乡、盐镇乡、高村乡5乡和1个工矿区办事处,353个行政村,有汉、蒙古、回、满、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傣、土、侗、白、土家等1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8%。[2]

宜阳县城夜景地理环境地理境域宜阳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介于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之间,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洛阳市总面积的11%。

地形地貌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山峰,平均海拔360米,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宜阳县最高峰。

气候宜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8℃,地温平均128℃,年降水量500毫米~80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冬季因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风,平均风速为25米/秒。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3]

水文宜阳县为多河流地区,总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境内洛河流域面积150272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02%;伊河流域面积16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涧河流域面积34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2%。

洛河是黄河第三大支流,是宜阳境内的最大河流,源出于陕西省洛南县,入河南境经卢氏、洛宁,东人宜阳境,流经三乡、张坞、韩城、莲庄、柳泉、城关、城关镇、寻村、丰李等9个乡镇,从东北境入洛阳市,境内干流长68公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河上买卖船、竹木筏行驶不断,是卢氏,洛宁、宜阳3县水上主航道。

伊、洛河在宜阳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的支流34条,其中洛河30条,伊河4条;流域面积大于40平方公里的支流14条,其中洛河12条,伊河2条.此外,山涧溪水330条。

洛河支流均称南北向,汇入洛河,形成不对称的羽毛状水系。南岸支流源短流急,北岸支流源远流长。

自然资源水资源宜阳县水资源总量约为44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约为38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藏量约为132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约为074亿立方米,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7%;各类水利工程2400余处,人畜吃水工程800余项;农村饮水工程实际供水能力31万立方米,供水量680万立方米。现有中小型水库19座,其中:中型1座,小Ⅰ类和小Ⅱ类水库各9座。现有万亩以上小型灌渠7条,干渠总长度1705公里;农田灌溉设施1610处,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95万亩。

土地资源宜阳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分潮土、褐土、棕壤土和水稻土4个土类,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豆类、棉花、烟叶、芝麻、红薯、水稻等多种农作物和蔬菜。

矿产资源宜阳县西起穆册关,东至丰李,共75公里长的山区,到处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由于全县在大地构造上所处的位置和成矿条件,矿种多,储量大,质量好.经初步勘察已知,宜阳有煤灰岩、铁、锰、铝、磷、石棉、石英、水晶岩、石墨、白云石、花岗岩、蛭石、重晶石、钾长石、铝土和金矿等十余种矿藏。其中蕴藏量最大的是煤炭。

植物资源宜阳县境内植物资源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稻、红薯等;人工或天然树主要有栎、椴、桐、华山松、白皮松等;灌木主要有紫穗槐、荆荠、葛藤、酸枣、黄栌柴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草、苔草、鬼灯擎、羊胡子草、管草等;药用植物类和菌类主共计101目340科,主要有细辛、柴胡、连翘、黄柏、射干等;竹类主要有淡竹、刚竹等;果树主要有苹果、梨、桃、杏、柿等;国家级保护的植物主要有领春木、天麻、杜仲、山白树、狭叶瓶儿草等30余种。

动物资源宜阳县境内动物资源主要有:禽类7目44科133属203种,主要有苍鹰、鹊鹰、松雀鹰、金翅雀、相思鸟等;兽类6目19科47属60种,主要有金钱豹、熊猴、狼、狐、野猪等;爬行类3目8科18属26种,主要有乌龟、壁虎、蛇类等;两栖类2目4科6属12种,主要有中国大鲵、中国雨蛙、中国林蛙、黑斑蛙等;鱼类4目7科10属20种,主要有草鱼、马口鱼、鲦、团头鲂、翘嘴红鳇等;昆虫类15目157科393种,主要有蜻蜒、蛾类、蝶类、天牛类、蝗虫类等;水鸟常见的有苍鹭、鹗、水鸭子等6种;家庭饲养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等;特种饲养有火鸡、獐、鹿、鹌鹑、蝎子等。

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3种,其中鸟类1种:金雕;兽类2种:金钱豹、熊猴;

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17种,其中鸟类8种:苍鹰、鹊鹰、松雀、红腹锦鸡、灰林鹄、鸟雕、白尾鹞、白头鹞;兽类8种;大灵猫、小灵猫、林麝、青羊、水獭、豺、狼、羚;两栖类型1种:大鲵。

人口截至2019年末,宜阳县户籍人口7067万人,常住人口6083万人。其中,城镇化率3984%;人口出生率1094‰;人口死亡率602‰;人口自然增长率492‰。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阳县常住人口为576104人。[4]

经济综述2019年,宜阳县地区生产总值306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438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为124:406:4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504%和434%。

2019年,宜阳县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699万元,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100629万元,增长76%,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0138万元,增长10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689,增长36%;公共安全支出16,415万元,增长23%;教育支出88917万元,增长39%;科学技术支出12800万元,增长6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144万元,增长392%;卫生健康支出65846万元,增长79%;节能环保支出14159万元,增长833%;城乡社区支出44310万元,231%。

2019年,宜阳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52%。

2020年,宜阳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亿元,增长46%。[5]

第一产业2019年,宜阳县粮食种植面积1335万亩,比上年下降08%。其中,夏粮面积644万亩,下降01%;秋粮面积691万亩,下降15%。蔬菜面积254万亩,增长65%;油料面积26万亩,烟叶面积72万亩。

2019年,宜阳县粮食总产量40万吨,比上年下降41%。其中,夏粮产量183万吨;秋粮产量216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25万吨,比上年下降242%;禽蛋总产量13万吨,牛奶总产量04万吨,年末生猪存栏153万头,下降264%;生猪出栏228万头,与上年下降319%。年末牛存栏21万头,与上年增长50%;牛出栏14万头,增长77%。

第二产业2019年,宜阳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其中,大型企业增长236%;中型企业下降233%,小型企业增长28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01%,比上年下降089个百分点。

2019年,宜阳县规模以上工业24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实现增长,16个行业累计增速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其中,纺织业增长6014%,医药制造业增长1124%,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00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64%,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85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653%,食品制造业增长61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54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58%,其他制造业增长39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9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9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27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4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41%,金属制品业增长127%。

2019年,宜阳县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12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038%。

2019年,宜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务收入增长138%;利润总额下降368%;年末产成品库存增长304%。

2019年,宜阳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2936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

第三产业2019年,宜阳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110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

2019年,宜阳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06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住宅投资92亿元,增长148%。房屋施工面积248万平方米,增长698%。其中,住宅1784万平方米,增长806%。商品房销售面积423万平方米,增长374%。其中,住宅384万平方米,增长681%。商品房销售额194亿元,增长682%。其中,住宅175亿元,增长1185%。

2019年,宜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8821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07439万元,增长179%,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73%。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437933万元,同比增长89%;零售业销售额1122899万元,同比增长125%;住宿业营业额43685万元,同比增长119%;餐饮业营业额270263万元,同比增长152%。

2019年,宜阳县进出口总额22696万元,增长611%。其中,出口总额21857万元,增长673%。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增长145%。

2019年,宜阳县邮电业务总量437893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16055万元,增长08%;邮政业务总量121838万元,增长40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6万户,增长3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45万户,增长50%;新增移动用户37万户,增长401%;年末互联网用户161万户。

2019年,宜阳县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65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旅游总收入89363万元,增长195%。其中,门票收入11396万元,增长273%。年末有3A级旅游景区1处。

截至2019年末,宜阳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25亿元,比年初增加232亿元,增长137%。住户存款余额1497亿元,比年初增加175亿元,增长13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37亿元,比年初增加221亿元,增长2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亿元,比年初增加4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3亿元,比年初增加161亿元。

交通运输2018年,宜阳县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71495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6%;货物运输量3557万吨,增长06%。旅客周转量318422万人公里,增长1%;旅客运输量4303万人,增长1%。

宜阳县境内省道八官线、安虎线横穿东西,省道南车线、县道宜新路和宜白路贯穿南北,洛阳市西南环绕城高速、郑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穿境而过,与连霍、二广、京珠高速等国内高速公路网连通,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县城,洛阳至洛宁高速公路从县城北部穿过。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截至2019年末,宜阳县共有普通高中7所,招生5060人,在校生14544人,毕业生4628人。普通初中25所,招生9200人,在校生26848人,毕业生8733人。小学60所,招生9179人,在校生52315人,毕业生8708人。幼儿园在园儿童30980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所,招生1814人,在校生4091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6人,在校生59人。普通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发放两免一补资金82588万元。新机制安排资金110759万元。全年资助困难学生47379人次。

文化事业截至2019年末,宜阳县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37万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县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18小时。

医疗卫生截至2019年末,宜阳县共有卫生机构39个。其中医院16个,厂矿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8个,妇幼保险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4570张。其中,医院4570张,乡镇卫生院1647张。卫生技术人员3459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1466人,注册护士1632人,农村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329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比例的为100%。

科学技术2019年,宜阳县科研经费支出12800万元,增长637%。其中,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12574万元,增长66%。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结构70个,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161件。

体育事业宜阳县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出发点,狠抓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举办体育运动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全民健身月活动,不断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河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现拥有现代化的体育场1座,运动体校2所。2013年,成功举办了大型运动会4次,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1次,举办中小型体育赛事20余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区创建活动,红旗路社区已被省体育局正式批准为全省40个全民健身示范区创建试点之一。[6]

历史文化宜阳县国家级森林公园花果山是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创作原型,中州名刹灵山寺是洛阳白马寺的姊妹寺。据县志记载和文物普查中发现,全县有古城址15处,宫殿17座,庙堂41处,亭台、楼阁19个、祠、庵、寺、观78处,古驿站9处,古桥梁29孔,古墓葬38个,馆藏文物5200件。其中韩国故都、后晋显陵、五花寺塔、灵山寺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苏羊遗址、邵窑遗址、虎头寺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漫流古墓群、兴泰宫遗址、段村遗址、柳泉遗址、福昌遗址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

风景名胜花果山风景区花果山风景区位于古都洛阳西89千米的宜阳县穆册乡境内,总面积4810公顷,主峰海拔18318米。森林覆盖率达874%,年平均气温144度,夏季最高气温26度,1991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专家考证,宜阳花果山即吴承恩笔下《西游记》的创作原型。历代文人墨客刘禹锡、白居易、李贺、唐伯虎、韩愈等多有吟诵花果山诗篇传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旅游景区、洛阳市十佳旅游景区、国家3A级景区。

花果山风景区香鹿山省级森林公园香鹿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北城区,2002年11月开始实施,历时7年建设6期工程。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总面积21800亩,涉及两个乡镇、13个行政村,绿化了32道岭、35条沟、75个山头,栽植侧柏、刺槐、女贞、五角枫、雪松60余个树种、230余万株。新修道路63公里,建护林房5处,埋设输水管道48公里,形成了长达15公里的绿色长廊,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城郊森林公园。2010年12月,香鹿山森林公园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香鹿山森林公园锦屏山锦屏山位于宜阳县城南,东西走向,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500米,属断裂突起的石灰岩质地壳外貌。山势紧贴县城,拔地而起,高耸峻峭,陡如直立,蔚为壮观,是宜阳城的天然屏障,也是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锦屏山自东向西一字排列的十二个山峰,俨若十二幅锦锻条屏,凌空垂挂,峻美壮观。唐女皇武则天赐名锦屏,并亲笔题写锦屏奇观。2013年,宜阳县投资5096万元对锦屏山实施地质修复,建设锦屏山地质公园。

灵山风景区灵山风景区位于宜阳县城西7公里处的洛河南岸,距古都洛阳40公里,面积达2平方公里。风景区处在安虎路旅游干线上,东距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33公里,西距西游文化圣地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43公里。2009年,宜阳县开始对灵山风景区进行总体开发,由灵山主景区、莲花公园、灵山养生村、灵枫仙麓和洛神文化产业园凤凰城等板块组成,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设面积26平方公里。风景区共开建项目76项,2010年初开工建设,2014年全部工程完工。

滨河公园宜阳县洛河县城段综合整治项目(滨河公园),总投资105亿元,共分为四期工程,西起灵山陈宅河口、东与洛阳市新区相接,全长25公里。2009年9月开始建设,截至2013年底,四期工程基本完工,滨河公园沿河风光带初步建成,形成了灵山至洛阳市区25公里长、拥有8级橡胶坝、11万亩水系、5400亩绿地,两岸总长45公里的滨河游园与市区洛浦公园实现无缝对接的洛河景观带。

滨河公园荣誉称号宜阳县先后获得中国西游文化之乡、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烟叶科技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河南省造林绿化模范县、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河南省双拥模范县、红旗渠精神杯、国家园林县城、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搒第87名、2021年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1印象宜阳·宜阳县人民政府

2行政区划·宜阳县人民政府

3自然地理·宜阳县人民政府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宜阳县 宜阳风雨桥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风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