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宜宾学院的录取情况会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
具体时间可能因年份、批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建议您关注宜宾学院招生信息网或招生办公室发布的相关通知,以获取最新的录取信息。
另外,如果您已经被宜宾学院录取,也可以登录宜宾学院招生信息网查询录取结果。
四川宜宾学院
中文名宜宾学院
外文名Yibin University
简称宜院
创办时间
主管部门四川省
本科专业九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0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院系设置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校训厚德、博学、笃行、精进
校歌《渴望飞翔》
院校代码10641
主要奖项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知名校友卓志、冯涛、刘光远、王萍、欧秀川、王瑞平、潘雪松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邮编644000
占地面积1300亩
现任院长王玲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宜宾
校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
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
党委书记蔡乐才
全国综合排名494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办学历史
宜宾学院前身溯源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1975年创建的社来社去试点班和宜宾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址在原南溪县李庄镇白庙村。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宜宾师范专科学校。
1987年,学校迁往宜宾市江北桥溪湾。
1993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
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前身为1939年兴办的四川省立宜宾师范学校。
1949年12月,宜宾解放,学校更名为川南宜宾师范学校。
1952年12月,学校再次更名为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
宜宾教育学院
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宜宾教育学院)是国家教育委员会1994年3月28日批准建立。
2000年7月14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向四川省教育厅报送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宜宾师范学校建制,将宜宾师范学校并入宜宾教育学院的请示,不久即得到省教育厅批复同意。
合并发展2001年5月11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含四川省宜宾师范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宜宾学院。
2012年,宜宾学院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2013年12月,宜宾学院与西华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2019年7月12日,成为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1]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2]
2021年1月,成为宜宾高校联盟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单位。[3]
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2019年4月,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开办有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艺、农九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5个,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4]
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101人,其中高级职称368人,博士、硕士722人;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人,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40余人。另聘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校外专家教授220余人。[4]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蔡乐才、高曾辉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人):李尚卫、郭五林、郭鹏、王藩侯
四川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高曾辉、彭贵川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人):谭超、伏飞雄、刘敏、尚书勇、邓中文、李尚卫、邵菊香、魏琴、闵军、高曾辉、郭鹏、蒋德均、肖乾利、白玉林、王藩侯、孟林
教学建设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4月,宜宾学院有国家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
国家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社会工作
省级特色专业(5个):社会工作、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生物工程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生物工程
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物理学、法学、音乐表演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工程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综合人文素质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需求导向工程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课程(17门):演讲学、写作学、生物技术概论、数学物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动物学、教育原理、数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市场营销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田径、高等代数。
学生成绩
2011年至2016年,宜宾学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41个、省级竞赛奖项309个,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竞赛的全国一等奖32项。
学院获奖
截至2016年4月,宜宾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四川省园林式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科建设截至2011年10月,宜宾学院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取得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7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资格;并培养了相关校级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11个。
校级一级学科(7个):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工商管理、化学(培育学科)
校级二级学科(11个):社会学、刑法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数字媒体技术、音乐与舞蹈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国际贸易学(培育学科)、新闻学(培育学科)、行政管理(培育学科)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校地、校校、校企合作,与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合作学校交流学习;举办成建制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培训项目,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学校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有合作办学关系,形成了健全的师生交换往来的机制;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在校生可赴德国攻读硕士德制工程师;学校正式组建了中美应用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正在加紧筹建中俄艺术学院等国际化学院。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澜湄六国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有澜湄汉语学院。(数据截止2019年4月)
对外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校地、校校、校企合作,与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合作学校交流学习;举办成建制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培训项目,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学校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有合作办学关系,形成了健全的师生交换往来的机制;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在校生可赴德国攻读硕士德制工程师;学校正式组建了中美应用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正在加紧筹建中俄艺术学院等国际化学院。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澜湄六国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有澜湄汉语学院。(数据截止2019年4月)
文化传统
学校形象标识校徽
宜宾学院校徽校徽以宜宾的宜字为主要创意思路,宜既表现了宜宾学院的区位,也蕴含宜宾学院于宜宾扎根,与宜宾同成长共发展的含义。
宜字通仪即法度、标准;通谊即合理的道理、行为;具有丰收、恰当、正好。得其所也等积极向上的寓意。
校徽造型及寓意解释
校徽整体取钟的外形,合洪钟大吕之寓意,表明宜宾学院作为高等学府肩负传播文明、培养人才的使命,树正大、庄严、和谐、博雅之风,也必将有振聋发聩,声名远扬之效。
钟之引申含义:彰显宜宾学院人为宜宾学院的影响力提升而弘扬正能量的气概。
校徽内部似多字,既蕴含宜宾学院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莘莘弟子汇聚学院,多字又具有人才聚焦、成果聚焦、服务聚焦的含义;同时多字造型如双手互握,传递了宜宾学院师生员工相互成就、帮助与呵护的真诚与热情。意指学院人齐心协力,奋力谱写转型发展新篇章。
校徽内部以宜之篆字为主体,并一线贯通,与外圆相连,寓意我院接天地浩然之气、融通海内外优势资源,必将积健为雄,蓬勃发展。该校徽整体设计创意与风格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和合文化。圆通的外型寓意和谐环境,也表达了学院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氛围。校徽形似大与家,蕴含宜宾学院办学目标为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大学的愿景,也寓意宜宾学院人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家国情怀和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我校的愿景和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内涵[5]
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精进
校园文化文化活动
学院存有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学院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统揽,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主线,开展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文艺等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含绿茵杯足球赛、篮球比赛、大型文艺演出、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青春风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各类学术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等。
该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新航道杯全国校园歌手大赛、全国推新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四川赛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多人获得全国和省级一、二、三等奖。
2011年恰逢建党90周年,宜宾学院有组织了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
学生社团
根据2018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以下社团:
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弘声艺术团、教职工广场健身舞协会、象棋、围棋协会、教职工羽毛球协会、教职工桥牌协会、教职工钓鱼协会、教职工游泳协会、女教职工民间舞蹈协会、教师健美协会
学生影视文化传播中心(校园电视台)、广播通讯社(校园之声VOC广播电台)、校报记者团(《宜宾学院报》)、政府管理学院通讯社、教师教育学院通讯社
江岚文学社、凤凰文艺联合会、大学生演讲爱好者协会、影视研究协会、大学生曲艺协会、汉服与汉文化爱好者协会、茶道学社、三源市场研发社、投资创业协会、会计爱好者协会、旅游爱好者协会、万学职业精英社
读行者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学生工作导刊》)、考研俱乐部、社会科学读书协会、管理学社、数学建模协会、早期教育协会、英语俱乐部、流畅日语协会、对外汉语交流协会(双语协会)、学生法律协会、社会工作协会、爱心协会
动漫社(布拉斯托邦动漫社)、书画爱好者协会、网页设计协会、尚品设计精英社、器乐协会、舞者俱乐部、声乐爱好者协会、街舞爱好者协会、化妆协会、手工协会
足球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跆拳道协会、健美操协会、裁判爱好者协会、定向运动协会(冬季定向运动协会)、双节棍协会、自由之风轮滑爱好者协会、若巴士特Robust跆拳道双节棍俱乐部
军事爱好者协会、飞Young社、食药用菌社团、环境保护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化工设计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摄影爱好者协会、科技创新协会、大学生创新学会、百度宜宾学院吧俱乐部。
学术研究
学校风光
科研成果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1项;省部级项目69项、市厅级项目314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获四川省教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2项;获宜宾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52项。全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60余篇;被SCI、EI、ISTP、CSCD和CSSCI等收录500余篇。
科研机构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建有省级科研平台4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9个;成立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4个四个校级研究中心等32个科研机构。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固态发酵资源与利用实验室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4个):发酵资源与利用实验室、计算物理实验室、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过程分析与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酒史研究中心、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新建院校改
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水运经济研究中心
四川省博士创新实践基地(1个):中国酒文化博士创新实践基地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长江上游航运物流协同创新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4个):宜宾酒产业与酒文化研究中心、宜宾能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宜宾轻纺与化工研究中心、宜宾电子与机械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宜宾学院学报》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661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61万册,电子图书500多万册。
学术期刊
《宜宾学院学报》于1979年创刊,2001年正式更名为《宜宾学院学报》,为月刊,是一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华艺线上图书馆》等多家文献检索机构收录。该刊2002年被评为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2003年被评为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5年获全国优秀学报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四川省高校社科优秀学报。[6]
获得荣誉2009年1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7]
现任领导职务
姓名
名誉院长
李小琳
党委书记
蔡乐才
党委副书记、院长
王玲
党委副书记
鲁飞
党委常委、副院长
王藩侯、周广均、王如渊、罗娅君、白玉林、
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华曦
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
李成文
杰出校友卓志: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屈中权: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志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
刘光远:中共雅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常务),市行政学院院长(兼)
王萍: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筠连县委书记
欧秀川: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瑞平:武侯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人南商务区推进办党组书记、区楼宇办党组书记
潘雪松:金牛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党组副书记
翁庆平:纳溪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8]
孙顺斌:什邡市委常委、什邡市委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
蔡晓鹏:宜宾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朱昌建:遂宁市安居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何学其:宜宾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冯涛:宜宾丝丽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校园环境学校操场
参考资料
1川南高校联盟在泸州成立 4市14所高校加入·新浪
268所高校组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成立·四川在线
3双一流高校加盟!又一大学联盟成立!_青塔网·青塔
4学院简介·宜宾学院官网
5宜宾学院召开联席会 讨论通过新校徽的设计方案·宜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