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宜兴市大浦浦南村宅基地审批的具体时间。
因为宅基地审批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申请材料的递交、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出让、审批等等,整个流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具体而言,审批时间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法规的变化、审批部门的工作效率、申请人递交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另外,每个地区的审批程序和时间也可能存在差异。
如果您有关于宜兴市大浦浦南村宅基地审批的具体问题,建议您直接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或宅基地管理中心咨询,他们会给您更准确的答复。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中文名宜兴市
外文名Yixing
所属地区江苏无锡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苏浙皖三省交界
面积 19966平方千米
下辖地区宜城等5个街道、丁蜀等14个镇
政府驻地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
著名景点善卷洞,竹海风景区
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丁蜀通用航空产业园
火车站宜兴站
车牌代码苏B
别称荆邑,阳羡,荆溪
建立时间秦朝
人口12544万人(2016年末,常住人口)
GDP1554亿元(2017年)
主要街道长桥河商业步行街
地标建筑东氿大厦
地域名人周处,蒋捷
地方特产阳羡茶,紫砂壶
知名产业陶瓷业,电缆产业,环保产业
知名企业远东控股集团
电话区码0510
邮编区码214200
行政类别县级市
地方方言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宜兴话
基本概况宜兴向有陶都之称,所产陶瓷种类极多,有细陶,精陶,均瓷,青瓷等几十大类数千个品种。在琳琅满目的宜兴陶器中,最有名的是紫砂陶。
宜兴官林被称为中国电缆城,拥有上百家的电线电缆厂。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是江苏省最南边的一个县,面积217743平方千米。2004年底,常住人口10585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宜城街道陶都路,邮编:214200。代码:320282。区号:0510。
地处太湖水网平原与宜溧山地间。北境为太湖水网平原。南境宜溧山地,有太华山、茗岭、铜官山等山,海拔500米以上。中部有荆溪流经,有东氿、团氿、西氿等湖荡,为低洼圩区。北部平原圩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197毫米。
宜兴素以陶瓷工艺扬名。从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均为陶中上品。宜兴制陶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宜兴陶器发明创造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熟于晋宋,大放异彩于明清。相传春秋时代的范蠡与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如今宜兴陶业中心丁蜀镇,已由过去的家家做坯、处处皆窑的集镇,变成了拥有二十多家工厂、近两万名工人机械化生产的多品种陶瓷工业基地。
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荆溪,渊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
宜兴又以茶叶、毛竹生产基地著称。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这里的太华山区,是江苏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18万亩。翠竹连岗接坡,挺拔茂密,层峦叠翠。山风过处,竹影婆娑,绿浪起伏,有竹海美称。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
宜兴现已列为太湖中大风景区之一,是对外开放的旅游胜地,旅游机构、旅游设施正在不断齐全。
历史沿革夏商时,地属扬州,名荆溪。周称荆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310),朝廷为表彰周玘(周处长子)三兴义兵平乱之功,设置义兴郡,属扬州。[1]隋开皇九年(589),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赵光义讳,改为宜兴县,属常州。清雍正三年(1725)分为宜兴、荆溪两县。民国元年(1912)荆溪县撤销,并入宜兴县。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行政区划宜兴市辖4个街道、14个镇:宜城街道、城北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芳桥镇、丁蜀镇、湖父镇。其中,城北街道(屺亭街道)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新建镇委托环科园管理。
2005年,宜兴市辖21个镇、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共94个社区、330个村委会。
2006年,宜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街镇成建制委托环科园管理;同时调整环科园下属部分行政村的管理权属,将川埠村、查林村、洛涧村、潜洛村、头阳村、紫砂村等6个行政村成建制划归丁蜀镇管理。
2006年4月22日,宜兴市委、市政府召开宜城、屺亭两镇撤镇设街和优化宜兴经济开发区区域管理动员大会:宜城镇成建制撤镇后设立宜城街道办事处,以芜申运河为界,宜城镇辖区内芜申运河临城内侧区域为管辖范围;芜申运河外侧区域为宜兴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该区域内原属宜城镇的社区居委、村(组)、企业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非成建制的村(组)可以设立新的村委会或并入邻近村委会;屺亭镇成建制撤镇后设立城北街道办事处,成建制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
8月,根据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宜兴市宜城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宜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38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同意撤销宜兴市屺亭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屺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
2007年4月4日,宜兴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宣布将该市19个镇调整为14个:撤销鲸塘镇、芳庄镇和大浦镇;新街镇和新庄镇分别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地处江苏省南端,苏、宁、杭三角中心。东濒太湖,东南邻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面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间。全市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年末耕地9914万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
地形地貌宜兴市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宜兴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宜兴山地属于天目山余脉,拥有江苏苏南最高的三座山峰,其中茗岭葡萄岭海拔6115米,为江苏第二峰。
水文特征宜兴市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叉,灌溉、运输方便。有河道215条,总长1058公里,总面积1949万亩。其中主干河14条,5公里以上的68条。荡20多个,水域面积7343亩。有水库20座,总库容126亿立方米。天然水质较好,矿化度为100-200毫克/升,属很低矿化度水;总矿化度小于15毫克当量/升,属很软水;酸碱度值为65-7,属中性水。
宜兴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热量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57oC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83oC。年平均无霜期2401多天,生长期可达250天左右,积温5418oC,日照较足,7-8月日照时数最多。农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丰沛,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丰富。
气候特征宜兴市全年温暖湿润。热量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57oC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83oC。年平均无霜期240多天,生长期可达250天左右,积温5418oC,日照较足,7-8月日照时数最多。农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丰沛,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丰富。
经济2012年,宜兴市地区生产总值首超千亿大关,达10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3630元和16890元,同比增长14%和13%。
2013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0亿元,可比价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6亿元,增长1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5亿元,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55亿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6200元和18720元,增长9%和1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无锡市平均水平,顺利通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经济社会大局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基本面。
产业体系转型加快、结构趋优
2013工业经济量质俱升。体量不断扩大,完成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2850亿元,增幅居无锡市首位。规模企业产销率达975%,116家企业新迈入规模企业行
列,百亿强企增至4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占工业总量比重达53%。出台支持节能环保、电线电缆产业转型提升政策意见,组建市环保产业集团,鼓励线缆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后劲稳中有升,完成工业投入工作量320亿元,增长187%。67只市定重点项目当年开工率超过90%,比上年略有增长。国电精辉、红牛奥瑞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1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官林镇成为全市首个工业总量千亿镇。服务经济贡献提升。现代服务业三年提速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428%,服务业投入增速快于工业投入增速35个百分点。城市商圈更趋繁荣,万达广场、麦德龙超市相继开业,凯宾斯基、艾美等高星级酒店正式营业。镇村、社区商业业态升级,开设平价商店24家,改造农贸市场15个,农改商三年行动目标如期实现。远东买卖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健康发展。
方圆紫砂等4个品牌入选首批无锡老字号。金融支撑持续稳健,本外币贷款余额增至1350亿元,其中实体经济贷款占比达83%。设立中小企业贷款周转金、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和种子资金,助企融资途径不断拓展和创新。全市金融环境总体平稳,被评为省金融生态优秀市。旅游发展加快破题。成立市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组建市旅游产业集团,启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中国陶都·陶醉中国成为城市形象新品牌。优化旅游组织形式和营销模式,积极推介新品、新景、新线,与台湾部分县市、高铁沿线城市加强旅游对接合作。阳羡湖旅游小镇启动建设,龙池山自行车公园落成开园。
2013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1500万人次和150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近500万人次。现代农业提速增效。粮食持续高产,实现十连增。高效设施农业总规模达15万亩,三品生产基地面积超过745万亩。生物农业产值蝉联无锡市第一。苏宁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土地流转、总体设计等前期准备,即将破土动工。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落户宜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良好,新登记家庭农场6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宜兴大闸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首批中央小农水项目通过省级整体验收。
全年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4家医院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营改增、事业单位分类等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金鸡山生态墓区及2个镇级殡改设施建设基本完工。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利用外资结构趋优,完成到位注册外资35亿美元,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比重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到账市外内资826亿元,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各类直接融资总额超过20亿元。
建立重大外资项目跟踪推进责任制,引进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项目8只,港华烟山、五洲国际等项目实现快速开工和建设。外贸进出口增幅保持无锡领先。昱辉等7家光伏企业合力应对欧盟双反,出口贸易额实现逆势上扬。13只商标被纳入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目录。赛特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
拟上市梯队后备企业达80家。海关、国检、口岸等部门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科创要素加速集聚。内外联动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签约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0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5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规模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增至85%。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数居全省县级市首位。
宜兴素以陶瓷工艺扬名。从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均为陶中上品。宜兴制陶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宜兴陶器发明创造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熟于晋宋,大放异彩于明清。相传春秋时代的范蠡与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如今宜兴陶业中心丁蜀镇,已由过去的家家做坯、处处皆窑的集镇,变成了拥有二十多家工厂、近两万名工人机械化生产的多品种陶瓷工业基地。
社会建设城乡建设克服融资难、战线长、制约多等困难,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城乡环境实现新提升,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考核、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全年城市建设总投入超50亿元,城区拆迁面积达125万平方米。东氿大厦成为城市新地标,创意产业中心基本竣工,市文化中心、万达广场等重大功能性载体高效推进,体育中心市政配套工程顺利完工,东氿RBD商业水街、金融商务区、八佰伴等综合体相继开工和建设,东氿新城形态更加靓丽。
干线公路建设推进迅速,范蠡大道、滆湖东路、阳灵隧道、梅林大桥等工程启动建设,站前大道、环科大道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宁杭客运专线宜兴站高标准落成。善卷洞综合改造完工,蝶水风情园、龙池山自行车公园如期建成,景区建设亮点纷呈。宜城街道城南路网改造、平改坡三年改造计划等工程全面完成,老城区更加整洁有序。村庄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张渚镇善卷村获江苏最美乡村称号。
西渚、湖父等11个客运站建成启用,镇村公交道路改造、农村危旧桥梁整修等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交通及场站投资近25亿元。氿滨水厂10万立方米深度处理工程、油车水库源水管道铺设完工,城乡日供水能力达265万吨。全市新发展天然气用户22万户,累计123万户。电网主变容量进一步扩容,超过700万千伏安。组织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大力开展以国省干线和旅游公路环境、城区市容秩序、宜南山区违法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行动,有效治理了一批难点问题。倡导绿色出行,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启用。
文化建设出台文化发展战略。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开拓文化市场,初步形成紫砂陶艺、书画收藏、文化旅游、歌舞娱乐、图书报刊、影视演艺、广告传媒、文体健身八大类文化产业群体,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举办陶都风华·水城传奇中国宜兴2012水墨音乐画卷暨两会庆祝晚会、中国宜兴全国摄影大展、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第七届竹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
吴冠中艺术馆建成开馆,潘家祠堂、阁老厅等文物遗存修缮完毕,中国宜兴艺术家村等重大项目动工开建,文博园、古陶博物馆等一批民办文化场馆启动筹建,《宜兴市志》出版,宜兴电视台紫砂频道开播。《宜兴日报》日发行量35万份,全年总发行10675万份。
宜兴电视台全年播出各类广播、电视新闻226万条(次)。基本完成8个镇(街道)的古碑刻调查工作,启动一批文物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工程。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8个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新增2人)。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举办全市道德讲堂观摩活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
社会建设推进城乡社会保障衔接转换,完成社保扩面41万人,净增缴费2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孤儿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上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连续三年保持100%。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帮扶38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业带动就业13万人次,镇登记失业率和农村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24%和25%以内。
人口和计划生育奖补政策实现企业退休、退职、退养等家庭全覆盖。民生实事工程高效推进,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719套、竣工3027套,成为全省首批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示范市创建试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高标准通过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省级验收。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孤独症儿童成长中心建成运营。宜城街道居家养老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年各类涉农、涉困补贴的发放额超过18亿元。
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奖。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创新,94个社区创成扁平化管理示范社区,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架构覆盖全市域。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宜兴、法治宜兴建设,开展四项排查,完成中共十八大期间宜兴安保维稳任务。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得到掌控,巩固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优环境、保民生、促发展三大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美丽宜兴建设工程。把民生诉求作为生态工作的优先主题,通过推进治太保源、实施蓝天工程、开展绿色创建、加强环保宣传、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升环保基础设施能级等措施,打造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宜兴。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开展PM25自动监测,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95以上,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二。
深入开展治理太湖工作,太湖连续五年实现安全度夏。全年投入722亿元,完成治理太湖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130项、小流域专项治理工程21项,封堵太湖一、二级保护区企业排污口9个。全市饮用水源11个小康断面、41个水域功能区水质均达国家规定标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城区和国、省、市道新增绿地面积9931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378%。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率100%。创建陶都美丽乡村1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二、三期工程快速推进,2024个村庄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进一步优化。张渚镇善卷村入选江苏省最美乡村前十佳。
交通公路至2007年末,宜兴境内公路通车公路总里程达224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212公里,宜兴境内有宁杭、锡宜等2条高速公路、G104、S342、S230、S240等4条国、省干线公路;丰张线、屺分、丁张线、张灵慕线等17条主要市道;境内共有航道77条,航道总里程594公里,其中锡溧漕河、芜申运河等级航道17条27824公里;境内公路桥梁359座,航道桥梁601座,农村桥梁3790座。
宜兴共有市区一级客运汽车站2个、镇区客运汽车站9个、公交停车场4处;宜兴市班线客运车辆559辆、班线120条,辐射周边地区8省64个城市;市内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实现了通达工程目标;宜兴市拥有公交车200多辆,开通23条公交线路,其中公交1路、3路、7路已开通空调公交车;拥有出租汽车453辆、货运车辆3907辆,共有危货运输企业12家、一类汽车维修企业23家、二类维修企业85家、三类维修企业159家。
铁路宁杭高铁宜兴站位于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南麓、104国道与陶都路之间。宁杭高铁宜兴站综合客运中心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建设,规划面积约85万平方米。
文化艺术陶瓷文化宜兴陶瓷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等地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
2002年,新街骆驼墩出土马家浜文化时期陶器。
丁蜀前墅的明代龙窑是全国唯一迄今仍在使用的古龙窑。骆驼墩遗址和古窑址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紫砂、精陶、青陶、均陶、美彩陶被誉为陶瓷五朵金花,特别是紫砂成品,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而名扬海内外。
明代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三足如意壶、项圣思的圣陶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无锡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
宜兴陶瓷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紫砂作品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有些作品还被作为国家国际交往的礼物。
名胜古迹宜兴是中国闻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南部山区多溶洞,景奇形怪,已发现的80多个,开发开放的5个,其中善卷洞、张公洞1934年就对外开放。有国家4A级风景区5个。
文化遗存宜兴历史悠久,先民勤劳朴实,留下众多文化遗存。
位于芳庄镇溪东村的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体现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
西渚镇猪婆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群居住点。1984年,吾桥村出土的汉代独木舟被南京博物馆收藏。
2002年发掘的骆驼墩遗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地带过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点,对研究长江下游古代文明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2002年国内六大考古发现之一。
建于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的国山碑被誉为江南第一碑。
宜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25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95个点)、文物控制单位56处,红色革命遗址19处,库藏文物1万余件。
梁祝传说和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男欢女嬉、宜兴手工刻纸、宜兴均陶堆花技艺、观蝶节等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兴分别新增省级、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和12个。
宜兴累计有国家级、省级、无锡市级、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7个、13个和21个。
景点善卷风景区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海风景区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宜兴市。宜兴盛产竹,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称。
龙背山森林公园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
宜园宜园是一个以小桥流水为基调、古典形式的现代江南园林,是团氿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筹建于2003年初,建成于2004年10月。
玉女潭玉女潭坐落在宜兴市西南23公里湖滏镇的莲子山上,景区面积16公顷,游程约2000米长。
陶瓷博物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前身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陈列室和宜兴陶瓷陈列馆,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馆区20000多平方米,展馆3000多平方米。
周培源故居周培源祖居位于宜兴芳桥镇后村,原有两处。一处在后村河南,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诞生地,80被大火焚毁。现存的一处为周培源父亲周文伯于民国初所建。
东坡书院东坡书院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丁山买田讲学之地。书院历经沧桑,多次被毁,多次重建,现今留下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
徐悲鸿故居徐悲鸿故居位于屺亭桥塘河西侧,为砖木结构3开间阁楼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鸿原生活起居间、弟妹生活间、徐父授书房及一个天井。2000年经重新修建后已正式开放。
太平天国王府太平天国王府位于宜城通贞观路,始建于清代,原为史姓宅第,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宜兴后,成为辅王杨辅清的府第,后又曾作为忠王李秀成的行辕,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池山风景区龙池山位于宜兴城西南35公里的茗岭乡境内,为江苏省森林自然保护区。山海拔488米,年平均气温157℃,森林覆盖率达95%,总面积1800多亩。因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宽叶带生长茂盛,珍稀濒铖植物众多,故有天然植物王国和绿色氧吧之称。以稀、奇、古、怪著称的龙池山自然风景区是苏南地区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
稀指的是区内众多的珍稀树种和植物;奇指的是山顶有池,池中有学名蝾螈的小龙;古指的是山上有曾闻名于世的江浙八大寺之一的澄光寺;怪指的是摄人魂魄、横空壁光的白云寺和可预报天气构成荆溪古十景之一的龙池晓云等其他鬼斧神工的神秘巨石。
张公洞风景区张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一。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东北的无锡市60多公里。
隶属于宜兴市阳羡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919年,宜兴绅士储南强修整张公洞,1934年11月11日对外开放。
景区面积036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阳羡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古代荆溪十景之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谷风景区有灵谷天府之称的灵谷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南25公里的湖滏镇境内,风景区面积013平方公里,相传象征五谷丰登的田道仙姑灵姑娘在此隐居,故称之为灵谷洞。
西晋周王庙周王庙,又称英烈庙、周孝侯庙,位于宜城镇东庙巷内,始建于晋元康九年(229),是为祭祀晋平将军周处而建的专祠,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风土人情文化事业发展日趋繁荣。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演出场次230场,观众50万多人次。2004年,通过挖掘艺术资源,搜集生活素材,捕捉创作信息,推出了《小巷大街》、《七彩风流》、《挑总管》、《双向选择》、《风卷葵》等各类艺术作品共60余件,其中大戏1个、电影剧本2个、电视剧本1个、曲艺作品7个、小戏小品剧本30多个、音乐作品20多个。
在重大艺术活动中,小品《双向选择》、《挑总管》获省第二届小戏小品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同时获优秀演员奖、演员奖、舞美奖。歌曲《秦淮歌谣》获中国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电影放映单位40个,影剧院座位数为215万座,全年电影观众人数达43万人次。市级图书馆1个,藏书2526万册。广播电视网络健全、覆盖率广。22个镇(园)全面建成有线网,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553万户。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9421卷,《宜兴日报》为周六刊彩色胶印报纸,每期发行量3万份。
文化教育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英雄辈出的阳羡山水不仅赋予了宜兴人忠爱的精神,更给了这里的人们聪慧的灵气。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门七博士,耕读传家,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从古到今,宜兴走出了4位状元,10位宰相,385名进士,21位两院院士,60多位大学校长,8000余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乡名扬天下。
新中国第一次科技大会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兴人。中国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台湾教育部次长、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出生于小镇的同一条街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对这片土地惊叹不已。
宜兴人聪慧的灵气,更源于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勇气。在绘画、科学、社会等众多领域,无不闪耀着宜兴人高举创新大旗的身影,成为领袖人物和开创者,为中国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荣誉称号2010年12月26日,获得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称号。
著名人物历史人物姓名
生卒年
事迹
周处
236年~297年
晋朝周处是妇孺皆知的周处除三害的主角,是弃恶从善、改过自新、发愤励志、尽忠报国的典型;所撰《阳羡风土记》是中国最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之一
陈庆之
484年~539年
南北朝时将军,为一代名将
蒋捷
1245年-1301年
宋末元初词人,宋末四大家之一
卢象升
1600年~1639年
明末著名抗清将领
徐溥
1428年~1499年
入阁为相12年,政绩卓著,为一代贤相
周延儒
1593年~1644年
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连中两元(会元、状元),后二度为相
近现代人物姓名
生卒年
事迹
徐悲鸿
1895年~1953年
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吴冠中
1919年~2010年
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周培源
1902年~1993年
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顾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