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孟母戒子 孟母教子主要内容

孟母教子的主要内容是孟母对儿子孟子进行教育,培养他的品德和修养。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学习的重要性:孟母把孟子带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以求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她教导孟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鼓励他勤奋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2 自律与立志:孟母教诲孟子要自律,培养自我约束力,不被外界的负面影响所动摇。

她引导他树立崇高的志向,追求德行和道德的完美。

3 修身养性:孟母注重培养孟子的品德和修养,教导他要有谦虚、正直、忍耐、勇气等各种美德。

她告诫孟子不喜怒,不好胜,不轻敌,引导他正确处理情绪和与人相处的方式。

4 为人处世:孟母教导孟子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并且要善待他人,尽力帮助他人。

她告诫孟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信和信任的重要性。

孟母教子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培养儿子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使他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这个故事以孟母的爱心、智慧和对教育的关注,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代表之一,影响了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孟母戒子

作品名称《孟母戒子》

外文名mengmujiezi

作品别名《孟子少时诵》

作者韩婴

创作年代汉代

作品出处《韩诗外传》

文学体裁文言文

学派儒家

主人公介绍孟子孟子名轲,字丘(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圣。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孟母三迁。在孟母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妇女的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

母亲(教子)孟子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半途而废,要专心致志,这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一一习记。

原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1]

注释(1)少时:小时候

(2)诵:背诵,背书(读出声音来)。

(3)方:正在。

(4)织:织布。

(5)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

(6)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乃:于是,就。复:再,又。进:背诵下去。

(7)喧:这里指遗忘,忘记之意。

(8)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9)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10)引:拿来,拿起。

(11)裂:割断。

(12)戒:告诫。

(13)自是之后:从此之后。自是:从此。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孟母戒子 孟母教子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