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又名季路。
春秋末期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卞桥镇)。
出身低微,家境贫寒,性情粗野,曾陵暴孔子。
后来受孔子劝导请为弟子。
是孔子早期学生之一。
他性格直爽,敢于当面提出对孔子的意见,为人勇敢,擅长政事,是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曾在鲁国任最有权势的大夫季氏家的大主管,后更随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任过蒲邑大夫,政绩被孔子三称其善。
子路信守诺言,忠于职守,闻过则喜,特别具有亲亲尽孝,扶弱济贫的思想行动。
后来在卫国贵族的内讧中,为救援其主,在混战中被杀。
唐朝时被追封卫侯,宋朝改封河内侯,又被追封卫公。
他是孔子弟子中年龄最大者,成语入室登堂就是说的他。
孔子和子游没有关系。
孔子弟子名子路,字仲由(不是子由),春秋时期鲁国人,性情刚直,好勇尚武。
而子由则指的是苏辙,字子由,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子由是孔子的弟子。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卫出公姬辄,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
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孔门四科
中文名孔门四科
出 自《论语·述而》
概念解释孔门四科:关于孔门四科之内容,有两种说法,一是《论语·述而》载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因此后世有人遂认为孔门四科指文、行、忠、信四个方面;二是更多的后世学者将德行、政事、文学、言语,视为孔门四科,其基本依据,便是《论语·先进》上有这样的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就是说,孔门弟子根据其学业特长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先秦时期除了作为最早学术分类的六艺外,似乎还存在着孔门四科这样的分科性学术门类。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身份各异。据《论语》记载,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所谓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相关内容文 主要指各种文献知识。孔子教育学生的主要文献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内容包括了哲学、政治、历史、文艺等方面; 行 主要指道德实践。孔子固然重视 文 ,但更重视 行 ,二者相比, 行 比 文 更重要,所谓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而且,在孔子看来,文化知识只有落实于道德实践,才真正起到了作用; 忠 是对待别人真诚、忠心,所谓 与人忠 、 与人谋而不忠乎 。只有以忠心待人,以忠心事人,才能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信 指与人交往的诚信。它主要是对 言 而说的,即 言而有信 的 信 ,指说话信实没有虚伪。这也是与人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
知识延伸闵子骞单衣顺母闵子骞的后母虐待闵子骞,冬天只给他穿芦花絮的棉衣。闵子骞的父亲想休掉她,闵子骞却跪求父亲把她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