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姜虫病 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

1、姜瘟病

防治方法:此病发生原因主要是病原菌侵染导致,所以在种植时要对种姜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灭病菌,用净水浇水、施用无污染肥料。

发现病株要及时被拔除病带出田间烧毁,并对病穴进行消毒处理,在病情爆发期,可用灭菌威、根腐。

2、腐烂病

防治方法:此病的病菌主要通过生姜伤口感染植株,所以在种植时要格外注意不要导致生姜外表损失,在发病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3、斑点病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忌连作,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发病初期,可喷洒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

4、姜螟

防治方法:捕杀成虫,以免其快速繁殖,在幼虫期可用除虫菊脂类农药喷洒毒杀,将其喷洒在幼苗的心叶上,效果极佳。

5、姜蛆

防治方法:清理虫源,发现被害种姜立即淘汰,储存时要彻底清扫姜窖,用敌敌畏喷洒毒杀姜蛆。

物理防治技术

25%结果提及

人工捕捉

22%结果提及

人工摘除虫苞

22%结果提及

药剂防治

21%结果提及

施净肥

10%结果提及

物理防治技术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灯、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在姜弄蝶幼虫结苞期,可用人工摘除虫苞。

避免连作或前茬为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植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质土;精选无病害姜种;有机肥使用前要进行发酵腐熟,平衡施用化肥;不浇有害的污水;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保证田间清洁;人工摘除虫苞

姜虫病

中医病名姜虫病

就诊科室外科

常见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病因鼠类,以恙螨为传播媒介

常见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焦痂与溃疡

传染性有

病因恙虫病立克次体在自然界是由生活在森林中和大鼠,田鼠、野鼠等啮齿动物中的恙螨传播。人被恙螨幼虫叮咬而感染,丛林斑疹伤寒发生在亚太地区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范围内,在美国也有散发病例,特别发生在去过泰国北部或印度的人中。

临床表现经6~21天(平均10~12天)的潜伏期,突然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淋巴腺病。发热时,在恙螨幼虫叮咬处常见一焦痂,这一损伤在白人常见,但在东方人少见。损伤开始时为一直径1cm的红色硬结,最后变成水泡并破裂,覆盖以黑色焦痂,且局部淋巴结肿大。在第一周,热度不断上升,常达40~405℃。头痛剧烈且常见。发热后第5~8天,在躯干部出现斑疹,常扩展到四肢。疹子可迅速消失或变成深色的斑丘疹。发热第一周可有咳嗽;第二周可出现肺炎,在严重病例,脉率增加,血压下降,谵妄,昏迷和肌抽搐可发生。脾肿大可能存在,间质性心肌炎比在其他立克次体病普遍。病人如不治疗,高热可超过2周,然后在几天内降至正常。治疗者,热度常在36小时内降下且恢复迅速顺利。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姜虫病 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