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地整地
种植天葵子时,要选择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土壤的地块,如果是平原地带要采取高畦的栽培方法,畦宽在1-12米之间。
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搭配氮钾肥复合肥90-150公斤作为基肥。
可在地块一角作为育苗地,育苗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2、繁殖方法
天葵子可通过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培育幼苗,它在春季开花,夏季结实,将种子收集后即可播种,可秋播或春播,播种十几天后即可萌芽,当幼苗生长出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而扦插繁殖一般是用于大面积的培育种苗,在植株生长时机采取插穗,在整好的苗床上开浅沟,行距在10厘米左右,再在植株上剪取8-10厘米的枝条,将下部的叶片去掉,留上部2-3片叶片,按株距6厘米插入沟内,深度在插穗的三分之二,用手轻轻压实,浇足水。
在覆盖遮阳网,约一周后就会生根发芽,这时可撤除遮阳网,施肥一次,当幼苗生长到10厘米以上时即可定植。
3、田间管理
定植时间最佳在3月下旬,种植密度视土壤的肥力而定,肥力较好也适当密植,反之要稀植。
在植株封垄前,要及时松土除草,促进植株生长,天葵子是多年生植物,要想生长快、产量高,所以对于肥料的需求也极高。
所以在生长旺季是,要每隔半月要追肥一次,每亩施入人粪尿1000公斤、复合肥30公斤,在采收季节要每亩追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以上。
浇水的原则时间干见湿,在晴朗天气时一般一周浇水一次,干旱时每周浇水两次,在雨季要做好排水措施。
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危害天葵子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首先要做好农业防治,采用高畦栽培方式,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发生根腐病时,可用安克锰锌或多菌灵喷雾或灌根;而对于叶斑病、炭疽病、菌核病可喷洒代森锰锌防治;对于虫害可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天葵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木兰亚纲(Magnoliidae)
目毛莨目(Ranunculales)
科毛茛科(Ranunculaceae)
亚科唐松草亚科(Thalictroideae Heintze)
族耧斗菜族(Isopyreae Schrod)
属天葵属(Semiaquilegia Makino)
种天葵
中文学名天葵
分布分布我国西南、华东、东北等地。
形态特征天葵多年生小草本。块根长1-2厘米,粗3-6毫米,外皮棕黑色。茎1~5条,高10~32厘米,直径1~2毫米,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分歧。
基生叶多数,为掌状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卵圆形至肾形,长12~3厘米;小叶扇状菱形或倒卵状菱形,长06~25厘米,宽1~28厘米,三深裂,深裂片又有2~3个小裂片,两面均无毛;叶柄长3~12厘米,基部扩大呈鞘状。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惟较小。
花小,直径4~6毫米;苞片小,倒披针形至倒卵圆形,不裂或三深裂;花梗纤细,长1~25厘米,被伸展的白色短柔毛;萼片白色,常带淡紫色,狭椭圆形,长4~6毫米,宽12~25毫米,顶端急尖;花瓣匙形,长25~35毫米,顶端近截形,基部凸起呈囊状;雄蕊退化雄蕊约2枚,线状披针形,白膜质,与花丝近等长;心皮无毛。
蓇葖卵状长椭圆形,长6~7毫米,宽约2毫米,表面具凸起的横向脉纹,种子卵状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长约1毫米,表面有许多小瘤状突起。3~4月开花,4~5月结果。[1]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100~1050米间的疏林下、路旁或山谷地的较阴处。
地理分布中国分布: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北部、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
外国分布:日本也有分布。
药用价值来源天葵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全草。
性味甘苦,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②《本草求原》:甘淡,平。
③《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有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小肠、膀胱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治痈肿,瘰疬,疔疮,淋浊,带下,肺虚咳嗽,疝气,癫痫,小儿惊风,痔疮,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①《滇南本草》:散诸疮肿,攻痈疽,排脓定痛,治瘰疬,消散结核,治妇人奶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乳痈,乳岩坚硬如石,服之或散或溃。
②《百草镜》:清热,治痈疽肿毒,疔疮,跌扑,疯犬伤,疝气,痔疮,劳伤。
③《本草求原》:主内伤痰火,消瘰疬恶疮,浸酒佳。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消炎,明目,去眼翳;又可驱风,表寒,治小儿惊风及母猪疯。
⑤《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治癫痫、蛇咬伤。
⑥《四川中药志》:利水通淋,解毒。治尿酸结石,小便淋沥不清。
⑦《贵州草药》:定惊,镇痛,平喘,解毒。
⑧《陕西中草药》:治蛇、虫咬伤,跌打损伤,尿路结石,皮肤干燥。
用法用量天葵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捣汁点眼。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脾虚便溏和小便清利者忌用。
化学成份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素、酚性成分及氨基酸等。
附方①治瘰疬:紫背天葵一两五钱,海藻、海带、昆布、贝母、桔梗各一两,海螵蛸五钱。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后温酒下。(《古今医鉴》天葵丸)。
②治诸疝初起,发寒热,疼痛,欲成囊痈者:荔枝核十四枚,小茴香二钱,紫背天葵四两。蒸白酒二缶,频服。(《经验集》)
③治毒蛇咬伤:天葵嚼烂,敷伤处,药干再换。(《湖南药物志》)
④治缩阴症:天葵五钱,煮鸡蛋食。(《湖南药物志》)
⑤治肺痨:千年耗子屎四两。放在一只大猪肚子内,煮烂去渣吃,连吃三只。
⑥治虚咳,化痰:千年耗子屎三钱。炖肉吃。
⑦治胃热气痛:千年耗子屎二钱。捣烂,开水吞服。
⑧治母猪疯、羊痫疯:千年耗子屎五至七颗(约一钱)。研成细末,发病前用烧酒吞服,连用三至五剂。
④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⑨治小儿盐吼(哮喘):千年耗子屎一两,用盐水浸泡一夜,研末。每次服五分,姜开水吞服。
⑩治小儿惊风:千年耗子屎五分研末,开水吞服。
临床应用天葵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用100%天葵子注射液2~4毫升肌注,每日1~2次。体温在395℃以上者,适当加用其它退热药物。治疗96例,痊愈84例,好转5例,无效7例。
②治疗痈肿
取天葵子适量,洗净捣碎,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膏(宜现配现用)。先用温盐水冲洗患处,拭干后再敷上药膏。敷药范围应较炎症范围稍大,厚约1~2厘米。每日敷药2~3次,严重者夜间亦须敷药。一般经2~3次后局部疼痛大减,炎症局限化;2~3天后患者全身症状大减或消失。治疗5例痈肿,病灶范围约直径4~8匣米,经敷药14~34次,5~13天治愈。 [2]
各家论述①《滇南本草》:敷大恶疮。
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散瘀,生肌止痛。治内外伤出血,刀枪伤,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