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的屈强比等于屈服强度Rel与拉伸强度Rm之比值(RelRm)。
屈强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较好;屈强比高表示材料的抗变形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塑性变形。
以有抗震要求的土木结构为例,屈强比太高则结构为脆性破坏,脆性破坏在土木里是严禁的,因为破坏时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形产生即破坏,难以预防。
一般钢材的抗拉伸强度可以留有余地,并且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考量。
但是屈强比值最好保持在060—075之间。
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img src=”htts:
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bace6adc2274bb5bbed8f81b8419e22~tlv-tt-originimage?_iz=30575&from=search_contentwenda_ai&x-exires=1693840638&x-signature=Cz%2ByI3GFizdEkGm9cuvu1JrB6E%3D” width=”418″ height=”307″
根据公式:强屈比=抗拉强度值÷屈服强度值 强屈比是指钢筋的抗震性能,是由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实测值得来的,反映了钢材的强度储备,其结果不能小于125。
按塑性设计时,钢材的力学性能应满足强屈比fufy≥12。
对于有延性要求的结构构件,钢筋强屈比也不应过大,否则会造成预期屈服构件出现承载力超强而不能实现预期的延性屈服机制。
主要是为了保证纵向钢筋具有一定的延性,当构件某个部位出现塑性铰后,塑性铰处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和耗能能力。
一般用来检测螺纹钢筋,一般圆钢不需要检验强屈比。
塑性铰
中文名塑性铰
英文名plastic hinge
性质力学名词
学科土木工程
定义在结构构件中因材料屈服形成既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又能相对转动的截面或区段。[1]
相关区别从钢筋屈服到混凝土被压碎截面不断绕中和轴转动类似于一个铰,由于此铰是在截面发生明显的塑性形变后形成的,故称其为塑性铰。
结构铰: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转动的连接,传递剪力和轴力,不传递弯矩。
铰链可能由可移动的组件构成,或者由可折叠的材料构成。最常见的是门窗上安装的铰链
1)塑性铰的存在条件是因截面上的弯矩达到塑性极限弯矩,并由此产生转动;当该截面上的弯矩小于塑性极限弯矩时,则不允许转动。因此,塑性铰可以传递一定的弯矩,而在结构铰中弯矩为零,不能传递弯矩。
2)结构铰为双向铰,即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产生相对转动,而塑性铰的转动方向必须与塑性弯矩的方向一致,不允许与塑性铰极限弯矩相反的方向转动,否则出现卸载使塑性铰消失。所以塑性铰为单向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