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名里带有知己两字的歌曲有:刘惜君王铮亮的《知己》(电视剧《山河月明》插曲,邰正宵周慧敏的《知己》,张惠妹的《知己》,周慧敏的《红颜知己》(电视剧《刀马旦》主题曲,海来阿木的《别知己》,叶倩文的《情人知己》,林子祥的《知己》(电影《基佬四十》主题曲),刘大壮的《有种关系叫知己》,等等
基佬四十
中文名基佬四十
外文名A Queer Story
类型喜剧
制片地区中国香港
导演舒琪(Kei Shu (I))
制片人高志森
主演林子祥,伍咏薇,舒淇,陈小春,吴镇宇
类别喜剧
上映时间1996年1月1日
对白语言粤语
色彩彩色
imdb编码tt0117417
职员表监制
高志森
导演
舒琪
摄影
黄仲标
配乐
钟定一
美术设计
雷楚雄
录音
杜笃之
剧情介绍对四十六岁的罗家声(林子祥饰)来说,生命就好像一场教人啼笑皆非的玩笑。罗是一名隐蔽的同性恋者,俗称衣柜同志。保守的家庭背景和一段不愉快的童年经验,使罗很早便坚决隐瞒自己真正的身份。随着年龄的增长,罗其实已陷入一个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尴尬处境。[1]
当他的粤剧老倌父亲向他不断催婚的同时,与他青梅竹马、一直默默等候他的女友谈丽泉(伍咏薇饰)也刚从加拿大回来,要求他在感情上作一了断。但是,带给罗最大困扰和不安的,竟是他发现与自己同居了八年的年轻男友Sonny(陈小春饰),在思想和生活模式上的鸿沟越来越深。与罗相反的,Sonny是一个从不介意公开自己身份的快乐同志。他经营的发型屋同治堂便是一个同志大本营。其实Sonny是深爱罗的,但是任性的他却不肯放弃多采多姿的夜生活和被人追求的虚荣感。
罗的工作是在辅导中心担任婚姻辅导员。有一日,一位客户要求罗陪他到深圳,将突然变成同性恋的丈夫带回台湾,不过一切无理取闹的争吵,让罗完全束手无策。在这趟深圳之行,罗被一名年青男妓主动勾引,作出生命中唯一的出轨行为。纸终究包不火的,这名男妓来到香港立即用传呼机连络罗,不料竟被Sonny识破。Sonny不但引蛇入洞,还将男妓痛打一顿,造成罗与Sonny进入冷战的状态。所谓屋陋正逢连夜雨,此时,罗的好友甘永烈因患艾滋病逝世,甘的家人请罗劝告甘的同性恋人江国强(吴镇宇饰)千万不可出席葬礼,以避免传媒报导的渲染。
Sonny获悉内情之后,不但带江国强硬闯灵堂,甚至与罗的关系也因此而更加恶化,最后导致两人分手。
罗在无法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现实压力以及为求彻底逃避之下,竟开口向丽泉求婚,而丽泉也接受了。然而罗与Sonny的故事并未因此而结束,恰恰相反,好戏才刚刚开始。
幕后制作以正面态度描写男同性恋者心态与生活的港片并不多见,舒琪导演的这部文艺喜剧遂显得别具特色。而林子祥与陈小春的演出亦算自然得体。吴镇宇、袁泳仪等多位明星在本片参加客串演出。
影片评论《基佬四十》是一部描写在香港社会中的男同性恋爱为题材的男同志电影。剧情描述年过四十的罗家声(林子祥饰演),在保守的家庭背景和一段童年阴影影响之下,多年来一直向家人隐瞒其真正性向。当老爸不断催他结婚,青梅竹马女友又从加拿大回港,而他跟同居八年的男伴Sonny(陈小春饰演)又陷入貌合神离之时,使他心中甚感困扰,不知该何去何从。
这部电影非常出彩,可是远远没有《春光咋泻》、《蓝宇》等出名,其中缘由呢,大概是因为出品在1996年,整个香港社会正面临着97回归的人心浮动,包括澳门和台湾都特别关注香港的步步回归,社会的政治气氛太浓,人们的注意力不可能关注到这个电影,另外李安的《喜宴》刚出,口碑非常讨好,因此舒琪这个不错的作品成为影坛遗珠了。
《基佬四十》描述了香港同性恋群体的世态象,可以说是一部同类型题材的佳作,本片中的同志给人感觉非常切合现实生活,个人觉得能够反映出当时香港社会同志生活中(甚至全世界)的一个侧面,不是都是象《霸王别姬》或者一些讽刺性比较强的主角那样的兰花指、女性心态,给人感觉就是活生生的身边人群,其中的环境设置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传统思维的人们对同性恋的不理解、排斥、甚至鄙视,而也有持正面态度接受的,做朋友的,现在大陆这个圈子却很象10年前这部电影中的气氛。
在《基佬四十》中,伍咏薇所饰演的家声女朋友丽泉却对同性恋持有开放的正面态度,认为只要是真爱,那就应该放胆追寻。可是,在当今的社会中,接受同性恋的人远比不接受的人少很多,这可属是少数。而吴镇宇扮演的旅行家,个性相比就比较文雅,《基佬四十》中吴镇宇的戏份不多,但却是文艺气息极浓的一个角色,在众多配角中显得犹为出色,单是在恋人追悼会外的那一驻足就显得敏感而温雅,即舍不得情人的最后分别,又要考虑情人的身份和影响,让人同情感叹啊,吴镇宇的确是出色的表达出了同志恋人无法被世俗接受的无奈和悲痛。而主角林子祥演技也相当不俗,小心谨慎的回避到最后的鼓起勇气的坦白,均合情合理,让人动容,陈小春的角色诠释也比较到位,因为年轻而无所顾忌,比较激进。
还惊喜的看见毛俊辉老师,以及舒淇、李子雄、陈宝莲等当年不是大牌却演技精湛的好演员。林子详在酒吧里唱给陈小春的那首歌《知己》(好象是这个名字),个人十分喜欢。
电影的结尾是个大团圆结局,很符合当时时事政治下,香港市民祈求经济进步、社会繁荣、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几场经典桥段,也显示了导演熟练的商业电影的掌控能力,例如做面膜时的同志趣味争吵、甘学者的葬礼、已经主角抓包二爷桥段等等。相比同类型题材,这部电影轻松幽默、积极向上,观赏性以及回味都会给人不少共鸣。如果这个电影早产生或者晚两年,估计影响应该不小,沧海遗珠啊
对于整个华语电影而言,舒琪的贡献不可估量,这位集编剧、导演、监制、发行人和教学为一身的电影从业者,现任香港演艺学院院长,自己导演的作品口碑也不错,而且擅长用新人,在香港对华语电影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自己也发行过100多部出色的艺术电影。
他之前导演的《老娘够骚》和后来的《虎度门》、《基佬四十》、《爱情Amoeba》风格大大不同(欣慰啊,他导演的六部电影我看了四部)越往后越趋向与轻喜剧。或许这个电影当时有点跟风《喜宴》的倾向,但是又感觉参融了香港特有的轻幽默风格,似的电影基调格外具有时代感,很象UFO出品的东西。呵呵,我还在幕后看见陈果的名字,当时,他应该正在和刘德华谈论《香港制造》电影的构思吧,刘德华做为个投资人,促进不少有思想有艺术品位的电影产生,作为一个艺人,实在难能可贵啊。
或许因为题材的敏感和内地影评人对导演舒琪的忽略,这部作品一直未大肆宣传过,不过现在看来,这部十年前的作品已经丝毫不逊于同题材的《蓝宇》等,或是许鞍华的四十系列。舒琪的作品有强烈的文艺特征,其实个人对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只看过两部,一是萧芳芳主演,表现伶人之事的《虎度门》,另一部就是本片。前者讲女人,后者写男人,倒都入木三分,且别有韵味。本片的叙事和影像都很有学院气息,能看到导演的知识分子情怀,这与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香港导演以及香港电影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不禁令我怀念起香港新浪潮的那些似被渐渐遗忘的创作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