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底,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辖7个镇(围场镇、四合永镇、克勒沟镇、棋盘山镇、半截塔镇、朝阳地镇、朝阳湾镇)、30个乡(腰站乡、黄土坎乡、银窝沟乡、蓝旗卡伦乡、四道沟乡、新地乡、育太和乡、广发永乡、杨家湾乡、郭家湾乡、大唤起乡、哈里哈乡、新拨乡、宝元栈乡、张家湾乡、山湾子乡、姜家店乡、三义永乡、下伙房乡、燕格柏乡、城子乡、牌楼乡、御道口乡、老窝铺乡、大头山乡、南山嘴乡、石桌子乡、西龙头乡、龙头山乡、道坝子乡),共312个行政村、5个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1个县直辖生产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常住人口4237万(第七次人口普查);是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30个民族。先后被确定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中国旅游明星县、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等。

2020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42375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4417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1841万元,增长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6117万元,增长49%,全年全部财政收入117861万元。

2020年4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河北省体育局评选为2019年度体育工作最佳县(市、区)。

中文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河北省承德市

地理位置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

下辖地区12镇25乡

政府驻地围场镇

电话区号0314

邮政区码068450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木兰围场(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五道沟风景区、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御桦十景自然旅游风景区

机场围场御道口机场

火车站四合永站、纪家沟站、朝阳地站、腰栈站、广德号站、银镇站、庙宫站、黄家店站

车牌代码冀H

地区生产总值1642375万元(2020年)

人口4237万(2020年末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面积9058km²

历史沿革商周,属燕地,称为鬼方。

秦汉,西部濡水(今滦河)流域属渔阳郡,东部索头水(今伊逊河)流域属右北平郡。

隋、唐,隋时属奚地;唐时,属河北道,北部为契丹地,南部为奚地。

辽、金,辽时县境北部属上京道,为辽帝避暑狩猎之所,东部为中京道松山州松山县,西、南部则为北安州利民县地。金时,属北京路大定府。

元代,东部属大宁路松州,南部为惠州,西部属上都路兴州兴安县。为羽林军屯田之地。

明代,属开平左屯卫,后为诺音卫,再后划入乌梁海,成为鞑靼人牧地。

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正式设置木兰围场,直属朝廷理藩院。光绪三年(1877年),设立围场粮捕同知及司狱。署名曰粮捕厅(亦称围场厅),为围场建治之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改粮捕厅为抚民厅,由承德府划归直隶省,隶属于口北道宣化府,与张家口、多伦诺尔、独石口为口北四厅。

民国元年(1912年),围场正式改厅建县,曰围场县,属热河省。

1956年1月1日,热河省建置撤销,围场县划归河北省承德地区管辖。

1989年6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围场县,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域不变,不增加机构和编制。

行政区划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代码:130828,政府驻地:围场镇,电话区号:0314,邮政区码:068450,辖12镇25乡,围场镇、四合永镇、克勒沟镇、棋盘山镇、半截塔镇、朝阳地镇、朝阳湾镇、腰站镇、龙头山镇、新拨镇、御道口镇、城子镇、道坝子乡、黄土坎乡、四道沟乡、兰旗卡伦乡、银窝沟乡、新地乡、广发永乡、育太和乡、郭家湾乡、杨家湾乡、大唤起乡、哈里哈乡、张家湾乡、宝元栈乡、山湾子乡、三义永乡、姜家店乡、下伙房乡、燕格柏乡、牌楼乡、老窝铺乡、石桌子乡、大头山乡、南山嘴乡、西龙头乡。[1]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2′~118°14′,北纬41°35′~42°40′,东、西、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的喀喇沁旗、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相接。县境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118公里,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

地貌围场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00-2000米之间,在西部御道口至白水,有一道自西南向东北蜿蜒的塞罕坝(全称塞罕达巴罕色钦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山岭),把全县分为围场高原和坝下冀北山地两部分。围场高原,地势平坦,流水侵蚀微弱,风蚀强烈,多风蚀洼地,地表呈波状起伏,海拔均在1200-2000米,坝下山地是阴山余脉,大兴安岭余脉和七老图山的交接地带。深山区山岭连绵不段,山峰层峦叠嶂,山环交错,沟谷纵横,山高林密。整个坝下山地,川大山低,许多山峰海拔在2000米以下。有些山顶部平坦,为桌状,北部的大光顶子山,海拔1940米为全县的最高峰。[2]

气候围场县属北(寒)温带—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冬长夏短;夏半年,受副热带暖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天气温暖多雨,无明显盛暑季节;冬半年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则是这两种气团的转换季节,风向多变,天气复杂,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暖快天气干燥少雨,而秋季则气温迅速变凉,气候凉爽怡人。且坝上、坝下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很不一致,小气候差异很大。

辐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7~13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向阳坡太阳辐射较多。其分布趋势是北少南多。季节分布是春夏两季居多,占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4%,冬季辐射量最小,12月份仅为530千卡/平方厘米。平均生理辐射≥0℃、≥5℃、≥10℃、≥15℃、≥20℃期间总量分别为9990、8390、5770、5020、1550千卡/平方厘米。5~9月份作物生长期间的太阳辐射量为736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5%。

日照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7~283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8%~64%。其中4~9月日照时数近1500小时,超过全年日照时数的55%;作物生育期间日照时达为1200小时以上,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3%以上。全县大部作物为一季短作,所以均能满足作物对光能的需求。

气温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平均气温33℃。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32℃,极端最低气温-4290℃,出现于御道口牧场;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最高气温在700~1300℃之间,年平均最低气温在-8~4℃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40℃,出现于2000年7月14日。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持续暖冬现象,年平均气温发生明显变化,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为580℃,较80年代前平均值升高110℃。气温变化尤以1~3月最为明显,分别较历史平均值上升140、270和150℃。夏季上升为060℃。

降水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降水量为300~560毫米,时空分布上差异较大。从地理分布看,县西为少雨区,县东为较少雨区,县中为多雨区。从季节分布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72%,春季雨量较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2%~15%。在冬季,北部坝上地区降水量多于中南部,可达10毫米以上,其他乡镇为3~5毫米。作物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

1991~2005年降水平均值无明显变化,但15年间经历一个相对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1991~1999年为相对多雨阶段,均降水量为53580毫米;2000年后为相对少雨期,特别是2000~2002年连续年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2000年盛夏6、7月降水量仅为5970毫米,2001年春季干旱持续到5月;2002年春夏干旱间断出现,5月降水仅520毫米,7月降水2270毫米,旱象十分严重。2003年降水出现3个历史极值,即8月降水量仅1040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少;9月降水量为19800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年降水总量达60400毫米,为历史上最多的年份。

蒸发

年平均蒸发量为149110毫米左右,冬季蒸发量最小,夏季最大。以蒸发量和降水量之比来看,春季最大,蒸发量是降水量的8~10倍,因此土壤失墒严重,导致春旱和风沙天气。

霜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各区霜期差异较大。1980年前,中南部地区初霜为9月20日,终霜为5月14日,无霜期128天;西北部地区初霜为9月12日,终霜为5月25日,无霜期111天;坝上高原区初霜为8月25日,终霜为6月22日,无霜期63天。1980~2005年间,全县初霜日延迟到9月21日;终霜日提前到5月8日;各区无霜期分别延长3~4天。

地温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平均地面温度为790℃,极端地面最高温度为6890℃,出现于1992年7月6日;极端地面最低温度为-3670℃,出现于1971年3月6日。50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14℃、15℃的平均初日分别为10/5,15/5,18/5。

冻土

1981~1990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平均冻土深度10320厘米。1991年后,由于气候变暖,冻土层深度变浅,多数年份均小于10000厘米。到2005年,15年平均冻土深度9020厘米。

水文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河流多,且均于县境内,水浅流急,受雨水补给影响,流量变化大。可分为滦河和辽河水系。伊逊河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长885千米,流域内为主要经济区。小滦河自北向南流经西部地区,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长95千米,该河源于塞罕坝上茂密的森林,因汇入滦河故得名小滦河。阴河源于北部接坝地区,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长621千米,也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最大的河流。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我县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硅砂、沸石、莹石、油母页岩、玄武岩等,其中硅砂储量3亿吨,居河北省第一位。已探明的矿产有36种,开发利用的20种,是全国规模较大的造型材料生产基地,适合于大规模开采。[3]

生物资源按多年调查统计,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域内各门植物有170余科、470余属、1100余种或变种,其中:大型真菌30余科70余种,苔藓植物35科200余种,蕨类植物12科20余种,裸子植物3科15种,被子植物90余科800余种或变种。有很多品种形成了庞大的植物群落,有些属国家级或省级保护植物,有些属当地稀有罕见珍贵品种。除人工从外地引进(含建国前引进)外,纯属乡土品种。

大型菌类有:猴头菌、耳木菌、珊瑚菌、密环菌即榛蘑、白口蘑、木灵芝等。

当地稀有罕见或新确认植物有:照山白、鹿蹄草、臭冷杉、坚桦、黄胭脂花、东方草莓等。

可供园林绿化植物有:油松、杜松、云衫、核桃楸、冷海棠、黄檗、五角枫、糠椴、小叶白蜡、稠李、暴马丁香、花楸、红瑞木、接骨木、兴安杜鹃、山刺玫、忍冬、荚莲、山樱桃、珍珠梅、八仙花等。

可供饮用或药用的珍贵植物有:沙棘、山杏、胡枝子、小叶锦鸡儿、刺五加、鼠李、岩青兰、黄芹、黄芪、石韦、野金丝桃、白屈菜、曼陀罗、列当俗、青蒿、小丛红景天等。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已查明的脊椎动物计5纲28目78科183属323种,其中:鱼纲4目5科21属23种,如细鳞鱼、鲫鱼、泥鳅。两栖纲1目3科5种,如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爬行纲1目5科5属15种,如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双锦蛇俗称花带子。鸟纲16目50科121属22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鸨、白鹳、黑鹳、白头鹳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大天鹅、高山秃鹫、黑琴鸡、灰鹤、白枕鹤、草原雕、乌雕、苍鹰、雀鹰、松雀鹰、白尾鹞、猎隼、红隼、雕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等。哺乳钢6目15科35属5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猞猁、兔狲、石貂、水獭、豹猫、马鹿、蒙古羚、斑羚等。

人口民族人口根据河北省2018年经济年鉴的数据显示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428万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34635户,乡村人口4637万人。[4]

截至2020年11月1日,围场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如下:

人口总量。全县常住人口共42367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21400人相比,增加2276人。数据表明,全县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13%提高到126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承德市第一人口大县。

户别人口。全县共有家庭户153012户,家庭户人口为407722人,集体户2757户,集体户人口为159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42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性别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15452人,占5085%;女性人口为208224人,占491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47,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101。

年龄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9372人,占1873%;15-59岁人口为255447人,占6029%;60岁及以上人口为88857人,占209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5277人,占130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61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0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92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499个百分点。我县青少年和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老年人口和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说明我县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老龄化进度逐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劳动力负担面临加重趋势。

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882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851人增加到8233人,全县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8年,文盲率由244%下降到194%。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我县发展教育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的政策效果,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城乡人口。全县城镇人口为174027人,占4108%;乡村人口为249649人,占5892%。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革。

流动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06601人,其中,省内流动人口为99816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迁移流动创造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民族构成。全县有少数民族人口3029万,占总人口的7189%,其中满族213986人,占总人口的5078%,蒙古族86007人,占总人口的2041%,回族1686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26个少数民族1263人,占总人口的03%。

民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汉族、朝鲜族、苗族、维吾尔族、白族、壮族、侗族、布依族、瑶族、黎族、高山族、土家族、彝族、藏族、达斡尔族、傣族、土族、哈尼族、羌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哈萨克族、普米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基诺族30个民族。

经济综述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7亿元,是2001年的41倍,年均增长88%。与全市年均增速相差46个百分点,位居全市7位。其中第一产业GDP总量由48亿元增加到286亿元,年均增长109%;第二产业GDP总量由43亿元增加到216亿元,年均增长8%;第三产业GDP总量由82亿元增加到215亿元,年均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277:249:474调整为399:301:30。人均生产总值达16978元,是2001年(2001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338元)的51倍,年均增长9%。

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财政收入达42亿元,是2001年的6倍,年均增长196%。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42375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4417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1841万元,增长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6117万元,增长49%,全年全部财政收入117861万元。2020年县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9;优良天数达到339天。[5]

2020年2月29日,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

第一产业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35家,其中省级2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58%,较2006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先后被评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马铃薯和胡萝卜绿色原料供应基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4464元增加到2011年的12146元,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304元增加到2011年的3532元,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05%。

2017年10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9年11月18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第二产业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较2001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399亿元和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入统标准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分别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3亿元、增加值108亿元。

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风电新增装机131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417万千瓦,并网发电943万千瓦,年纳税6463万元,水电、光电开发同步推进,县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36家。

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2011年入统标准为投资500万元以上,2010年以前入统标准是50万元以上,2001年5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完成投资36亿元),是2001年的98倍,年均增长256%。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占总投资的767%。

第三产业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亿元,是2001年的3倍,年均增长115%。

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共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15倍和27倍。

交通运输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华北地区通往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围多(围场—多伦)公路、承赤(承德—赤峰)西线公路和承围公路交汇于此;京通铁路(北京—通辽)从庙宫入境,经四合永、腰站、银窝沟、克勒沟、朝阳地等5个乡(镇)出境入内蒙古自治区。县城距境内最近的火车站——四合永站18公里。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投入资金7600万元,完成围场镇中、围场镇第四小学等9所学校教学楼及配套附属工程。

医疗卫生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395万份,建档率达到896%;完成御道口乡卫生院扩建及27所村卫生室建设,9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化要求。

文化事业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建农家书屋111个、乡镇文化站36个,开展文化下乡活动28次。

基础设施2011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共实施了7个少数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城建重点项目52项,新竣工房地产开发面积25万平方米,新建公租房252套、廉租房50套;县城供热二期、供水增容工程顺利竣工,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和供水普及率均达到68%。

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满族特色的《霸王鞭》、《太平八角鼓》、《太平萨满舞》、《满族说唱》、满族宫廷舞蹈、满族《二人转》、二贵摔跤和蒙古族舞蹈、蒙族曲艺《好来宝》、蒙族器乐演奏等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节目,长期兴盛不衰。特别是《太平萨满舞》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文艺汇演银奖,蒙族曲艺《好来宝》曾获得河北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

民间文艺根雕

根雕又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树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的一种民间艺术。

剪纸

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不是依靠机器而是纯粹手工制作,常用的方法有剪刀剪和刀剪两种。剪纸的纹理大致可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皿、花木、果菜、山水等。

竹板落子

在围场表演的竹板落(lào)子中,一人单口的称作耍单锤,二人对口的称作一把鞭。为配合春节、庙会等秧歌会,可就地圆场,也可登台,二人对口唱时,根据情况进行化妆,即化妆为丑、旦角各一人,一般旦角(多为男旦)打板,承担主要唱段与剧情中的一个或几个主要角色,可伴有简单轻盈稳健的舞步,如另有专司伴奏人员可持并耍扇子及手绢,而丑角一般在开场白以数板形式先打一辫穗,在旦角主唱到具有转折、过渡、人物变换等唱段,接旦角下音。丑角若不打板,可持手绢或半截霸王鞭,还可见景生情插科打诨,临时抓词,给观众以诙谐俏皮的幽默感。[6]

地方特产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特产主要有:一品鹿唇、杏仁露、煎碗坨、年糕、烙糕、散状、甘沟口粘豆包等。

风景名胜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内旅游资源主要有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木兰围场、千年双榆树、东庙宫、将军泡子、塞罕庙、月亮湖、七星湖、塞罕塔等旅游景点。

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坐落于滦河上游,集中分布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西部。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高原草原,曾是辽帝狩猎之地,以及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木兰围场被称为是: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头。[7]

东庙宫

东庙宫座落于县城以南26公里,伊逊河畔。该庙宫又称兴安大岭神祠建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作为嘉庆皇帝拈香小憩和接见内、外蒙古、新疆、青海各少数民族首领随围射猎、赐宴的活动场所。总面积为24005平方米,属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中的塔里雅图伊逊哈巴齐围场。东庙宫内外,现存参天古松75棵,已有190余年树龄,山门题额:敕建敦仁镇远神祠,在青山碧野之中形成了国内现存较为独特的庙宫合一建筑。

月亮湖

月亮湖是一个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湖,外观形状圆似天上之月,是一处集森林、草原湖泊为一体的自然景点。

七星湖

七星湖,原名火泡子,因康熙火烧噶尔丹粮草得名,原有七个小湖,现已连为一体,08年从新改建。

著名人物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著名人物有:陈镜湖、蹇先任、王克东、于海洲、车庆丰、王文泽、丁明亚、江峰、惠世如等。

获得荣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7年12月13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获评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县城。

2018年9月26日,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19年2月2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9月27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19年5月18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4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河北省体育局评选为2019年度体育工作最佳县(市、区)。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复查确认保留称号的河北省文明县城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0月9日,入选河北省县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公示名单。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参考资料
1行政区划·国家统计局

2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3围场概况·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闻网

4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口数据·红黑人口库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