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唐姓 唐姓的真实来历简短

唐姓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唐朝时期,这个姓氏是由当时的皇室贵族所赐予的。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朝代,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对于中国的发展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唐姓在中国的姓氏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唐姓

中文名唐

外文名Tang、Tarng、T'ang、Dng

得姓方式以国名为氏

主要郡望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

主要堂号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禅让等

宗亲会世界唐氏宗亲总会

姓氏起源1、出自祁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帝尧之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后其国被周成王所灭,子孙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又周昭王时,为奉唐尧之祭祀,封丹朱裔孙在鲁县(今河南鲁山县)为唐侯,后被楚所灭,子孙以唐为氏,此为豫鲁(今属河南、山东间地)唐姓。

2、出自姬姓

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封唐国给唐叔虞,叔虞子孙中有以国为氏者,此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时,楚地(今属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所灭后,子孙以唐为氏,此为湖北唐姓。

3、其他源流

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羌族中有唐姓者;据《元史•唐仁祖传》所载,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孙以唐为姓。另外,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得姓始祖唐尧。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后,又立国号唐,所以称为唐尧。唐尧是传说中的圣明天子,被后人尊为良师帝范、文明始祖。据说,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后来禅位给舜。他死后,帝舜又封他的子孙为唐侯。唐国经历夏商两代,周初被周公灭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后人为杜伯(把唐公及其后人迁于杜城,降爵为伯),称为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

繁衍播迁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的中心地带,也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秦汉时,唐姓分布于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颖川(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今属甘肃)刺史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时期,随着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入闽,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王景任职宰相。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

分布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

家谱上海:唐氏族谱八卷、云间唐氏支谱不分卷、唐氏本支谱不分卷;

江苏:延令唐氏宗谱四卷、开沙唐氏族谱十卷、丹徒开沙唐氏宗谱十二卷、昆陵唐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姚江唐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晋昌唐氏世谱九卷、东鲁唐氏族谱兰江东鲁唐氏族谱二十卷、剡东唐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安徽:潜山崇本堂唐氏宗谱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皖桐唐氏七修宗谱;

湖南: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衡山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三十二卷、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

历史名人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河南洛阳偃师人。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

唐蒙:西汉官吏。武帝时,他出使夜郎国(现在的贵州省),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属汉邦,设犍为郡,从此贵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白莲教首领,自称佛母。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编有《经史证类备本草》,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流传很广。

唐昧:战国时楚将。昧一作蔑。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攻楚方城,他率楚军夹沘水列阵,相持六月,后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被杀,楚失去宛、叶以北地。见《吕氏春秋·处方》、《史记·楚世家》等。

唐棣:(1296-1364),元代画家。字子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秀才出身,任吴江(今属江苏)令;一说为休宁(今属安徽)令,官至部郎。工画山水,曾经赵孟頫指教,其师法郭熙。擅于布置厂殿景物,得清森华润之致。并为元宫嘉熙殿作壁画。现存世作品有《霜浦归渔》、《秋山行旅》、《村人聚饮》等图。

唐寅: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筑桃花坞以居,毕生致力于绘画,且能诗文,与祝允、徐祯卿、文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画谱》等。

唐顺之:(1507-1560),明文学家。字应德、义修,人称荆川先生。武进(江苏常州)人。《明史》载其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嘉靖八年进士第一。曾以郎中居浙江御倭,以功升为右佥都御史。学术精深,知晓天文、地理、兵法、音乐、数学等。崇尚唐宋散文,被称为唐宋派,主张诗文要有继承和发展,直抒思想,不落俗套。有《荆川集》。

唐蒙:西汉官吏。武帝时,他出使夜郎国(现在的贵州省),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属汉邦,设犍为郡,从此贵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甄:(1630-1704),清思想家。字铸万,号圃亭,初名大陶,四川达州(四川达县)人。顺治举人。《清史稿》载其知山西长子县,下车即导民树桑,民利赖焉。未几夺归。炊烟屡绝,食树叶,衣败絮,仍著述不辍。学宗王阳明理学,但反对空谈心性,不讲事功。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忠孝仁义诸道德皆可致人于死地。主张发展生产,富国利民。有《潜书》等。

唐英:(1682-约1755),清戏曲作家、陶瓷家。奉天(今辽宁)人,隶汉军正白旗。字隽公、叔子,号蜗寄居士。擅作戏曲,能诗工书,善画山水人物。雍正时,任驻景德镇瓷厂协理官。乾隆初,迁九江关监督,仍掌窑务,所督造之瓷器享有盛名,有唐窑之称。后又任广州关监督。著有传奇、杂剧《转天心》、《面缸笑》、《十字坡》等十七种,合为《古柏堂传奇》,另有笔记《陶人心语》。

唐廷枢:(1832-1892),清买办资本家。字景星,广东香山(广东中山)人。香港英教会学堂肄业。初任上海海关总翻译,后任英怡和洋行总买办,主办轮船公司及丝茶会馆,任董事长,经营出口贸易。捐道员衔。同治十二年(1873)被李鸿章任命为轮船招商局总办,并助李办开平煤矿,建唐胥铁路。后受盛宣怀排挤而失势。

唐景崧:(1841-1903),清臣。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进士。光绪八年(1882)自请赴越,会同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后又组成景字军,屡挫法军。渐迁台湾巡抚。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反对割让台湾,被台民众推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台湾陷落,他乘船逃回大陆,后病死。著有《请缨日记》。

唐才常:(1867-1900),清末维新派。字黻承,后改佛尘。湖南浏阳人。1897年和谭嗣同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次年创办《湘报》。1898年和谭嗣同创办南学会,宣传变法。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1899年与康有为、梁启超决定回国起兵勤王,回到上海,成立自立会,组织自立军,在汉口租界设秘密机关,联络两湖及皖、赣会党和新军组织自立七军,自任督办。8月事泄,21日被捕,22日壮烈牺牲。

唐广才:河北沽源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热察军区分区骑兵团文化教员。建国后,任华北军区骑兵师连指导员、师政治部直属工作科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1979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历任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政委,新疆军区政委。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唐家璇:男,汉族,1938年1月生,江苏镇江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其他唐姓名人有战国时楚国占星家唐昧、辞赋家唐勒,梁国相术家唐举;南朝宋时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清杂技家唐再丰,才女唐英等。近当代唐姓名人有红军将领唐澍,军事家唐亮,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国民党将领唐生智,滇军军阀唐继尧,抗日将领唐淮源,化学家唐敖庆、唐有祺,计算机专家唐稚松,心理学家唐钺,历史学家唐长儒,文字学家唐兰,教育家唐文治,散文家唐弢,油画家唐一禾,话剧演员唐槐秋等。

宗族特征1、群英荟萃,名人辈出。

2、从其排列有序的字行,可窥其姓氏特征一斑。如浙江唐姓一支字行为:福禄永隆昌,和良瑞世美,才智端宁聪。又江苏一支字行为:本立元孝,起宗节义。

郡望堂号唐姓郡望主要有四个:

1、晋昌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

2、北海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3、鲁国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4、晋阳郡,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唐姓 唐姓的真实来历简短